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监测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感染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医院感染不仅影响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还可能引发新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开 展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目的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医院感染风险因素,预防 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急诊科
急诊科环境中人员流动大,应每季 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 部进行监测。
高危接触门诊
如呼பைடு நூலகம்科、消化科、感染科等,应 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 员手部进行监测,保障医患安全。
03
监测卫生标准
国家标准
1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
GB/T 18205-2012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导语 • 监测项目与频次 • 监测卫生标准 • 监测流程 • 总结与展望
01
导语
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指通过对医院内部环境的卫生学指标 进行监测,评估医院感染风险和防控效果,为医院管理和医 疗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重要性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于保障医院医疗安全、预防和控制医 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是医院管理和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 分。
05
总结与展望
监测结果总结与分析
监测指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需要关注多种指标,包括环境清洁度、细菌菌落数、空气质量等,以 及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消毒隔离措施等。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不同科室的特点来确定,例如手术室、ICU等重点科室应 每周监测细菌菌落数等指标。
医院环境卫生常用的监测方法ppt课件

3
可编辑课件PPT
2、监测的目的
监测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追溯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3、采样原则
采集样品准确,无污染。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
间不得超过4小时; 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
二、空气监测
可编辑课件PPT
1、各类环境空气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可编辑课件PPT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 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控制科 余浩辉
2021年4月18日星期日
1
可编辑课件PPT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空气监测 三、物表监测 四、手表面监测 五、消毒液监测 六、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七、血透治疗用水监测 八、紫外线灯监测
2
可编辑课件PPT
一、概述
1、监测的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 ……
应中心(去污区)等;
Ⅳ类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 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等;
≤4.0(5min)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5
可编辑课件PPT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
2013
平均菌落数 洁净用 (cfu/30min*皿) 房等级
空气洁净度级别
两只手算同一个样本。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49
可编辑课件PPT
可编辑课件PPT
2、监测的目的
监测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追溯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3、采样原则
采集样品准确,无污染。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
间不得超过4小时; 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4
二、空气监测
可编辑课件PPT
1、各类环境空气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可编辑课件PPT
医疗机构环境卫生学 监测方法
医院感染控制科 余浩辉
2021年4月18日星期日
1
可编辑课件PPT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空气监测 三、物表监测 四、手表面监测 五、消毒液监测 六、内镜消毒效果监测 七、血透治疗用水监测 八、紫外线灯监测
2
可编辑课件PPT
一、概述
1、监测的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8号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 《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YY0572-2015 ……
应中心(去污区)等;
Ⅳ类
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 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等;
≤4.0(5min)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5
可编辑课件PPT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
2013
平均菌落数 洁净用 (cfu/30min*皿) 房等级
空气洁净度级别
两只手算同一个样本。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49
可编辑课件PPT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ppt课件

-
3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 监测注意事项
1.做好检测前、中、后各种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院感无菌操作规程执行。 3.提高认识、精密细致、保证质量。
-
4
一、手及皮肤黏膜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 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皮肤粘膜) 。
2 、采样面积及方法:
-
12
* 采样注意事项:
将采样器放在室内各采样点,距地面高 度1.0-1.5m左右,离门窗和人员流动1.0m以 上,采样人员应远离采样器(最好在待检测 的室外)或与采样器保持约50cm的距离,以 免将操作者自身散发到环境中的微生物气溶 胶粒子采到,影响监测结果。
* 结果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m3) = 平均菌落数(cfu)
* 检测方法:将采样平板置37 ℃培养48h,计 数并鉴定细菌。
* 结果计算: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 =50000N/AT
-
10
* 注意事项:采样前应关好门窗、空调, 在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 样。
* 平板暴露法简便经济易操作,能采集到 10um左右的大粒子,但不能作精确定量, 其准确性比空气采样器法差。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常用消毒药械的应用与使用方法
-
1
医院环境及消毒Βιβλιοθήκη 菌监测与质控监测目的:一、加强病原学监测 二、加强耐药性监测 三、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四、医院感染的教育和培训 五、采用先进的细菌分型检测技术
-
2
医院环境及消毒灭菌监测与质控
• 监测内容
1.环境监测采样原则
2.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3.皮肤黏膜的微生物学监测 4.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5.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 6.使用中消毒剂和无菌器械保存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7.医疗用品的微生物学监测 8.血液和腹膜透析所用的水及透析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9.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10.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11.环氧乙烷灭菌的效果监测 12.辐射灭菌的监测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整版x

个人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说明
实验服与护目镜
进入实验室需穿着实验服,佩戴合适的护目镜, 防止试剂飞溅或粉尘刺激。
手套与口罩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 接触有害试剂或吸入有害气体。
实验操作规范
规范实验操作,避免产生气溶胶或飞溅物,减少 交叉污染的风险。
实验废弃物处理及环保要求讲解
废弃物分类处理
医学检验微生物ppt课件完 整版x
目录
• 微生物学基础 • 医学微生物学概述 • 常见病原微生物介绍 • 微生物检验技术与方法 • 临床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01 微生物学基础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01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微生物营养
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四类。
02 03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摄取营养物质、合成细胞物质、增加 细胞数量的过程称为生长。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 衰亡期四个时期。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和 分析,了解其基因组成和功能, 为微生物的鉴定和分型提供准确
依据。
基因芯片技术
将大量特异性基因探针固定在芯 片上,通过与待测微生物DNA杂
交来鉴定其种类和型别。
宏基因组学技术
通过对环境中所有微生物的基因 组进行高通量测序和分析,了解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为环 境微生物检测和生态学研究提供
尿液标本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实例分析
尿常规检查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意事项PPT课件

注意:采样时应无菌操作,正确选用中和剂,采样后1 小时内检测。
五、医用物品的实验室监测
由外科手术、创伤性操作的对病人感染也是医 院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如果医疗物品的消毒不够完善,对病人是潜在 危险因素。如果对污染的医疗物品操作不当, 对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对医疗物品尤其是医疗器械消毒十分重要。
六、灭菌质量监测(压力蒸汽 灭菌的监测)
(一)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 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二)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 物监测。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 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 旁进行化学监测。 (三)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剂有芽孢悬液、芽 孢菌片以及菌片与培养基混装(自含式)的指 示管。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 意事项
院感科
卫医发[2000]431号《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 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 (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 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 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 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 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主必须及时查找原回,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 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 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5、分析调查资料 6、写出调查报告。
五、医用物品的实验室监测
由外科手术、创伤性操作的对病人感染也是医 院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如果医疗物品的消毒不够完善,对病人是潜在 危险因素。如果对污染的医疗物品操作不当, 对医务工作者也是一个危险因素。 对医疗物品尤其是医疗器械消毒十分重要。
六、灭菌质量监测(压力蒸汽 灭菌的监测)
(一)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 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二)化学监测法: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 物监测。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 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 旁进行化学监测。 (三)生物监测法:生物指示剂有芽孢悬液、芽 孢菌片以及菌片与培养基混装(自含式)的指 示管。
医院环境微生物采样方法及注 意事项
院感科
卫医发[2000]431号《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第三十一条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 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医院应每月对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室 (ICU)、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 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 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 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第三十六条 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采取下列 控制措施: 一、临床科主必须及时查找原回,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 步骤为; 1、证实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 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4、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 5、分析调查资料 6、写出调查报告。
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PPT课件

17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第17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无菌检查法包括
• 薄膜过滤法 • 直接接种法
•只要供试品性质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无菌检查所采用的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试验确认的方法相同。 •无菌试验过程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剂、中和剂 等试剂,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微生物无毒性。
3d
培养基
生孢梭菌
空白
1支
枯草芽孢杆菌
各2支 胰酪大豆胨液体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培养基
20~25℃
5d
【10版:改良
马丁培养基】
结空果白判定:
1支
空白对照管应无菌生长,若加菌的培养基管均生长良好,判该培养基的灵敏
度检查符合规定。
16
第16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3.方法适用性试验(方法验证试验)
•当 进 行 产 品 无 菌 检 查 法 时 , 应 进 行 方 法 适 用 性 试 验 , 以 确 认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适 合 于 该产品的无菌检查。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应重新进 行方法适用性试验。 •验 证 时 , 按 “ 供 试 品 的 无 菌 检 查 ” 的 规 定 及 下 列 要 求 进 行 操 作 。 对 每 一 试 验 菌 应 逐一进行验证。 •方法适用性试验也可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
24
第24页/共80页
二、无菌检查
4.供试品的无菌检查
•结 果 判 断
•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 (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 (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 因素。 •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 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环境卫生学监测》PPT课件

注意事项
1、采样前关好门窗和空调 ,无人走动情况下 2、对于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 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 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和房间),紫外线灯一般按 每m3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出装灯数。 3、Ⅱ类环境包括普通手术室、供应室洁净区、ICU。 可选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 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这些空气消毒器可用于有人 在房间内空气的消毒。 4、Ⅰ类环境包括层流洁净手术室和层流洁净病房, 只能采用层流通风。
宿州眼球事件
▪ 2005年12月11日,宿州,为10名患者 做白内障手术。结果10名患者均出现 感染情况,其中9人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 手术间进行了一例中耳炎手术,患者 排出大量含绿脓杆菌的脓性分泌物, 之后于上午10点,在这间手术间进行 了眼科手术,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多, 十位病人全部做完手术。下午开始出 现感染……
▪ 目前做法 • 放弃形式,依据科学,追求实效 • 重视过程监控 • 能持续改进提高
环境微生物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类别
范围
Ⅰ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 房
Ⅱ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
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 区、烧伤病房、ICU
Ⅲ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
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 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重视!
▪ 无菌手术室与污染手术室混用,管理混乱; ▪ 手术器械存在混用,未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 ▪ 连台手术间隔时间短,不能保证灭菌时间,采用
浸泡法消毒,导致手术器械污染; ▪ 操作过程中污染; ▪ 使用的医疗器材被污染。
深圳孕妇感染事件开庭: 46人索赔两千多万
医院环境微生物PPT课件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医院环 境微生物监测数据进行分 析,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 科学依据。
医院环境微生物防控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医院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繁多,防控难度较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流动性大, 增加感染风险。
机遇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和管理将更加便捷、高 效;同时,国家和社会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为医院环境微生物 防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02
03
水体微生物监测
对医院内的水源进行定期采样, 通过培养或快速检测方法,评估 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04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微生物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描 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等,揭示医院环境微生 物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 事件。
06
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01
02
0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 术,实现对医院环境中微 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对医院环 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实时监 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 性。
医院环境微生物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的 数量和种类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
切相关。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通过空气 、水、食物、医疗器械和医护人 员的手等途径传播,增加医院感
染的风险。
医院环境微生物防控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医院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繁多,防控难度较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流动性大, 增加感染风险。
机遇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和管理将更加便捷、高 效;同时,国家和社会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为医院环境微生物 防控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02
03
水体微生物监测
对医院内的水源进行定期采样, 通过培养或快速检测方法,评估 水体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
04
监测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微生物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 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如描 述性统计、趋势分析等,揭示医院环境微生 物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 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医院感染 事件。
06
医院环境微生物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医院环境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
01
02
03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 术,实现对医院环境中微 生物的快速、准确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传感器对医院环 境中的微生物进行实时监 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 性。
医院环境微生物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
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包 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它们的 数量和种类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
切相关。
微生物的传播途径
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通过空气 、水、食物、医疗器械和医护人 员的手等途径传播,增加医院感
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