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1课时教学设计8、达尔文与进化论。

9、达尔文进化论得到证实。

10、总结:科技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11、时光穿梭机:假如你现在穿越回到的中国古代,你觉得你的生活会有哪些不便?那个时候的你,最希望能拥有什么?12、对比古代与现代的出行、照明、娱乐等方面。

13、讨论:为什么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14、思维导图:科技改变世界15、总结:科技改变世界。

16、小小分享会: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从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17、争当创新少年: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争当创新少年。

18、我最喜爱的信息技术凭评选: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互联网技术为我们创造了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娱乐、交流等的新平台。

请你选择一项你最喜欢的信息技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19、中国科技发展成果展: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请选择其中的一项,查找相关资料,描述其成就,并说一说其背后的故事。

20、视频:北斗导航系统已步入新时代背后的故事惊心动魄21、提示: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国只有提高自主创通过古今对比,感受科技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改变。

让学生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悟到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感受大国重器来之不易,激励学生立志报效祖国。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8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第2课时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学习 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精神。

4、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人类通过科技实现的诸多梦想,从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中了解科学家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8课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8课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将进入第四单元第8课的学习《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2.真理引入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找到真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家们背后的故事,一起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探索。
3.过渡:通过看视频,我们知道了蒸汽机提供的新动力,极大的促进了生产生活的发展。是蒸汽机发明后被应用在火车、纺织车间、采矿业等其他方面,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请大家来说一说吧。
4.过渡:是的。蒸汽机的发明结束了人力风力和水力的历史。
5.爱迪生,大家应该都认识吧(我们来看看他与电灯泡的故事)
课题
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1.梳理学生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品质;明确迷信权威,教条的态度。
2.初步了解前人对世界的探索,认识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
重点
梳理学生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品质;明确迷信权威,教条的态度。
难点
增强尊重不同文化差异的意识,乐于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
6.过渡: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瓦特和爱迪生的故事。从故事中你们受到了哪些启发呢?
7.过渡: 100多年前,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的白炽炭丝灯泡以后,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动力,成为机器大生产的主要动力。你们瞧,当时的有轨电车,人类社会由蒸汽为标志的第1次工业革命时代,跨入以电器为标志的第2次工业革命时代。进入20世纪,四五十年代后,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第1课时) 教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第1课时) 教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8.1对世界的不断探索教学设计课题对世界的不同探索单元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学科道德与法律年级六下学习目标1.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与坚持。

2.开辟新航路。

重点了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与探索过程。

难点感受人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华罗庚曾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

阅读资料,初步了解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激趣导入讲授新课活动园:走进科学家的故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6世纪之前,欧洲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都围绕地球旋转。

一批有识之士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为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是一位勇敢且意志坚强的人。

他根据前人的天文观察和推算,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倾注他毕生心血的《天体运行论》。

“日心说”的发表冲破了“地心说”的束缚,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一架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奇异景观,证明了新天文学说。

伽利略遭到教会的谴责和审批。

教会要他放弃学说,但他仍坚持新天文学说,因此遭到终身监禁。

对教师所提问题展开回答。

阅读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提出问题:哥白尼和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解读:“活动园”中简单讲述了两位科学家的动人故事。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的发表冲破了“地心说”的束缚,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表现了哥白尼的勇敢和坚强的意志。

伽利略制作了一台天文望远镜。

观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奇异景观,证明了新天文学说。

伽利略遭到教会的谴责和审批,但仍坚持真理,表现了伽利略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学课件

1903年,由美国莱特兄弟 研制的飞机试飞成功。
1969年,美国宇 航员阿姆斯特朗
登上月球。
2014年,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 所搭载的登陆器彗星上成功登陆。
人类对飞行的探索
从人类飞天的历程中, 你感受到了什么?

01 四人为一组
02 组内交流 03 派出一名代表交流
02 中国的航天梦
中国的航天梦

印达

·


的伽

新马

航于
1498



为年

葡抵

萄达
西
牙印

在度

东港

亚口

的卡

开利

拓卡

拉特
西
开。

了开

帷辟

幕了

。绕












1492

和 印 度年 洋, 的巴 水托 是罗 相缪 通 的迪 ,亚 使斯 世饶 界过 航非 海洲 探南 险端 活的 动好 步望 入角 高, 峰证 期明 。大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 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 成了一期工程。此后,神舟九号与 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中国航天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中国的航天梦
中国航天三大精神
01
中国航天取得成功
传统航天精神:“自力更生、
01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 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8《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2.分析科技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改变;3.探究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和珍惜科技成果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2.探究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改变;2.培养学生的爱护环境和珍惜科技成果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2.科技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改变;3.科技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教学方法1.课前展示,引发学生兴趣;2.讲解、互动探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3.案例分享和分析,使学生深入考虑科技发展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4.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巩固和深化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安排1. 课前准备1.准备教学板书;2.展示有关科技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活动1:观看小视频根据课堂安排,观看一段有关科技发展历程的小视频,带领学生了解科技的成长历程和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并让学生就观看的视频进行讨论。

3. 活动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就科技发展对生活环境的改变进行讨论和分享,每个小组发言3-5分钟。

4. 活动3:案例分享老师给学生分享科技发展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分析,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活动4:珍惜科技成果从社会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科技成果,合理利用科技成果,同时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6. 活动5: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和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珍惜科技成果的意识。

在教学中,采用了课前展示、活动讨论、案例分享、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案(含教学反思)

8.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案(含教学反思)
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 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 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 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 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 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②通过对世界探索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无畏精神。
辩证地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地影响; 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进
教学重点
程。
教学难点
在对世界科技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未知欲。
主要教法
情景教学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回顾小学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想一想:在这篇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先进的科学技术? 2.思考:究竟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生存的世界? 3.师: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生存的世界。在探索世界发展的进程中,有许多著名的 科学家,他们付出了自己一身的心血,为探索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 世界发展的进程。 4.揭示课题: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对世界的不断探索 (一)“地心说”与“日心说” 1.观看视频《地心说与日心说》 2.讨论:
1882 年 4 月 19 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 73 岁, 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2)进化论 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 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 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即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基因学的诞生,为此提供了 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4.师小结

8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8 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8 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教案)一、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1.理解科技的定义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2.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并认识到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3.掌握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其正反两方面的意义;4.引导学生以科技为主导思想,探究如何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Key and Difficult Points)1.理解科技对人类的重要作用;2.掌握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联系;3.了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其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1. 什么是科技?科技是指人们为了解决问题和满足人类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系列的技能和知识集合。

科技是指符合自然规律、经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达到一定水平后,被用于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各项技术和方法。

2. 科技的作用科技的发展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技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生活质量:科技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人们可以享受更加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2.提高生产效率:科技的发展使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程度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3.促进产业升级:科技的进步使得旧的产业模式被淘汰,新的产业模式得到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4.推动教育进步:通过科技的渠道,人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受到更全面、系统、高效的教育。

5.促进文化、艺术发展: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深化了人们对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3. 科技的发展历程•古代科技:古代科技以手工业为主,主要包括制陶、砍伐、种植、烹饪、武器制造等方面。

在科技发展的初期,人们还未形成系统的科技体系,技术水平相对简单,但是却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1750年-1850年)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科技革命,标志着人类从手工作坊、家庭经营等小规模的生产方式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方式转变。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第八课 (1)对世界的不断探索.doc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第八课 (1)对世界的不断探索.doc
观看视频并结合自己课前预习及搜集的相关资料,思考并回答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通过关于“日心说”和“地心说”讨论的视频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宇宙中心这一问题探索的求知欲望。
2.新课教学。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看法进行适当点评,并说明这两种学说分别是近代天文学历史上有名的“日心说”和“地心说”之辩,对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进行介绍。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究宇宙中心说的发展历程。
通过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总结,使学生巩固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七、教学评价设计
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评价应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据此分析诊断学生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过程或提供学习建议,发挥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要采用面向教学的评价方式,针对学生的回答可请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小组成员的分析问题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评价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课堂上交流地球形状认识的发展历程。并结合搜集的关于著名航海家(麦哲伦、郑和)的资料,说说他们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文明的传播做出了哪些贡献。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自主探究,可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7.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同时,对于自身也在不断探索。教师补充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时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进行总结,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科学家和有识之士为了追求真理,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他们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他们勇于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通过达尔文的“进化论”一开始不仅并未被认可,反而被讥笑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认识到科学发现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进而自觉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8课科技发展造福人类第1课时教学设计
7、讨论:
(1)不同的航海家因为不同的原因进行了自己的海上之旅,也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发现,你知道是什么使得他们的航行获
得成功的吗?(航海技术)
(2)科技除了使人们加深了对世界、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改变了人类对什么的认识?(过渡到下面的进化论——改变人类对
自身的认识。


8、达尔文与进化论。

9、达尔文进化论得到证实。

10、总结:科技改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

11、时光穿梭机:假如你现在穿越回到的中国古代,你觉得你的生活会有哪些不便?那个时候的你,最希望能拥有什么?
12、对比古代与现代的出行、照明、娱乐等方面。

13、讨论:为什么从古至今,人类的生活为什么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4、思维导图:科技改变世界
15、总结:科技改变世界。

16、小小分享会: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从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通过古今对比,感受科技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与改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