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佩里·安德森力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
佩里·安德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

佩里·安德森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佩里·安德森作为一名国内外闻名的左翼历史学家、思想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他对历史唯物主义有着非常深入的理解和独到的认识。
其主要著作和理论大都是围绕着历史的发展同社会变化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
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其产生之初就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缺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是在许多新兴理论的冲击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断遭到批评和指责。
佩里·安德森通过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研究,以及同现实社会情况的结合,尝试总结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新的历史唯物主义”,并引导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本文对佩里·安德森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理论分析,探究了佩里·安德森“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指出了其“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
论文研究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梳理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佩里·安德森理论成果的研究状况,指出了佩里·安德森作为左翼学者所作出的贡献,以及研究佩里·安德森“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价值。
第二,论述了佩里·安德森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史的整体研究成果。
佩里·安德森从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初期开始,针对各个阶段的相关问题,结合历史现实,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梳理,并且尝试找出马克思创立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缺陷产生的原因。
第三,分析概括了佩里·安德森本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佩里·安德森本人对历史的价值尺度、历史的意义、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成果,充分展示出佩里·安德森对现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的理论贡献。
(注意:可以把佩里·安德森本人对历史的价值尺度、历史的意义、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在此简要表述一下,这是最为核心的部分)第四,结合佩里·安德森的理论成果及其启示,作者本人对未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发展可以延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加以展望。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谱系中的左与右

当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谱系中的左与右作者:顾肃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20期西方政治中关于左派与右派的说法,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1789年7月17日,法国巴士底狱被攻陷,第三等级的代表掌握了政权。
在1791年召开的立宪会议上,拥护革命的议员占据了议会左边的席位,反对的议员占据了右边的席位。
由此而形成了左派与右派之划分,也形成了左与右的政治话语传统。
通常来说,主张革命、进步或激进的被称为左派,主张倒退、保守的为右派。
直至今天,人们大致以此来划分政治派别。
不过,当代社会政治思潮谱系中,左与右的内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政治倾向会随着时代状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动。
只是其基本诉求仍然相对固定,主要围绕有关自由、平等及其相互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展开。
围绕自由派观点的左右划分自近代以来,西欧的主要政治思想是自由主义,在现代西方政治社会思想的谱系中,自由派的基本观点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衡量其他思想的一个立足点。
早在近代时期,洛克即反复强调自由派的主要理论设定,即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三者密不可分,而保护个人财产是保障个人自由的重要条件。
罗尔斯的论述中,自由主义有若干基本原则。
一,自决原则:个人的生活只有在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二,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三,多元主义:由于个人确实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四,中立性:国家应当在各种生活方式与善的观念间保持中立;五,善的原则: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六,正当对善的优先性: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但自由主义不是整齐划一的思想派别,其内部大致分为右翼与左翼,保守与激进,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势力相当大的中间派。
保守派一般强调自由而把(结果)平等置于从属的地位,他们更看重公民从事生产、创造、拥有财产和言论及信仰的自由权,而不要求政治参与和经济结果的平等。
佩里·安德森论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

佩里·安德森论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作者:刘耀辉来源:《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05期摘要:佩里·安德森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和《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考察了欧洲古代世界、封建主义的本质、近代绝对主义国家及其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安德森的研究对欧洲的历史作出了新颖的解释,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佩里·安德森;绝对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D03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6.05.01文章编号:1008-4355(2016)05-0003-06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1938-)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长期担任重要的左派刊物《新左派评论》的主编。
安德森于1974年出版的《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1]和《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2]两部作品,旨在考察绝对主义在西欧和东欧的不同发展,进而为工业资本主义西欧起源论提供合理解释。
在作品中,安德森利用大量文献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和方法出发,探析了从古典时代希腊和罗马直到近代的西欧和东欧绝对主义国家。
这两部作品构成一种连续的分析,安德森力图拆除专业史学在古典古代与封建主义以及封建主义与绝对主义之间树立起来的樊篱,不仅如此,他还大胆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向当时的学科专门化发出挑战。
事实证明,安德森的探究是富有成效的。
有论者指出,从比较史学和社会学领域来看,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都应当对它们予以重要关注[3]。
本文结合国外学者的评论,对安德森的这两部著作予以评述。
一、奴隶制与古代社会的消亡安德森在《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一书的导言中,简明扼要地提出了这部著作要考察的内容。
《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探究古典古代社会和政治领域、古典古代向中世纪过渡的本质,以及由此带来的欧洲封建主义的结构和演变。
当代西方思潮的“左估右判”

当代西方思潮的“左估右判”作者:任毅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10期[摘要] 安德森著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出版后好评如潮,译著从政治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对当代西方“右翼”和“左翼”思潮的十余位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评析。
著译互参,左翼批判,犀利坦诚,充满人文关怀。
[关键词] 佩里·安德森;当代西方思潮;著译互参;左翼锋芒一佩里·安德森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授,当代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领军人物,一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40年来他一直是世界左翼核心刊物《新左翼评论》的责任编辑和主编。
他的研究遍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学等领域,尤其擅长欧洲工人运动史、社会形态史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及文化研究,研究兼有史论和政论色彩,表现出强烈的左翼批判精神及人道关怀,反映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现实实践与历史的最新探索,他的学术成就在欧洲“新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和思潮研究中占有突出地位。
安德森著述丰赡,《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后现代的起源》《西欧左派图谱》《交锋地带》《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等,思想激进,言辞激越,理论犀利,切近现实,令无数西方学人折服。
当代文化批评家泰勒·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称他为“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
[1]2007年,安德森推出了一部专著《Spectrum:From Right to Left in the World of Ideas》(《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该书一经问世即赢得学界高度评价。
《共和》杂志认为“佩里·安德森仍然不失为激动人心的典范”,《泰晤士文学增刊》称赞这本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政治、历史和哲学论集”,《大西洋月刊》评论它为“当下知识界最渊博、思想最深刻的评论家的力作”。
[2]封4 “本书是一部有关当代思潮史的著作。
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

2014年9月第5期总第95期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Sep.2014No.5Serial.95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及其当代思考隋立双1,刘博识2(1.中国人民解放军77231部队,云南临沧677000;2.鞍山广播电视大学,辽宁鞍山114000) 摘要: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
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
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520(2014)05-0026-07 收稿日期:2014-04-15 作者简介:隋立双(1983-),男,吉林梅河人,干事。
佩里·安德森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思想家,英国著名的左翼知识分子,《新左派评论》的主编,他的理论涉及面广,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不论是从他激进的左派立场,还是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言说,佩里·安德森都是我们了解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无法回避的关键人物之一,尤其是他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之一。
在其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上曾发生哲学转向。
佩里·安德森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线索及其内在原因的解读,清晰地呈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变的原状。
一、“转向”前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图绘” 佩里·安德森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进行梳理时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由经济学和政治学转向哲学”。
《思想的谱系》之学术思想的呈现艺术

《 新左翼评论》 的编辑和灵魂人物 佩里 ・ 安德森的最新一部力作 ,泰 《 晤士文学增刊 》 将之 誉为“ 我们这 个时代最好的政治 、 历史和哲学论 集” 作为一部译著作 品, 。 笔者认 为
步夯实思想的根基。纵观《 思想 的谱系》 全书 ,哲 学 与 历 史 思 想 ,以及复杂的人物心路历程 , 著 者大胆而果 断地在变 化与继 承中
关键 词: 学术思想 体 系 诗性 艺术化
由武汉 大学袁 银传教授 主译 的《 思想的谱 系——西方思潮左 与 右》 以下 简称 《 ( 思想 的谱 系》 是 ) 2 1 年 中国最重要 的学术 译介之 00 该著作是英国当代著名马克思 主 义 史 学 家 、 国 际 左 翼 核 心 刊 物
一
方 的思潮 文 化 。
治 文 化 角 度 一 目了 然 地 洞 悉 了 各
然而 , 笔者认为 , 这种厚重 还 应该 源 自著者 在艺术 角度的灵 活
处 理 , 为 “ 具 有某 种 结 构 的 系 因 凡 统莫不导 向于一定的功能” ,从创 作 的角度看 , 整的体系结构会进 严
“
一
家汤普森 、布伦纳和霍 布斯鲍姆 、 自由派哲学家罗尔斯 、 哈贝马斯和 博 比奥 、 右翼思想 家施密特 、 特 施
劳 斯等都分 门别 类地进 入著者 的 视野 。同时 , 他按 时间顺序将冷战 结 束后各个 派别彼此 消长的发 展 内容梳理的十分清晰 。 这一独特的 切 入视角毫无 疑 问地使 读者从政
融合“ 与“ 的话题 , 左” 右” 而接下来
的 一 章 则 细 述 了三 者 因 经 历 不 同 所导致 的思想差异。在广 阔的比较
视野里 , 著作既凸显出某一 门类思 想者的共 同点 , 又从个体性差异 的 对 比中使读者 听到 庞杂体 系中 的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家和活动 家。与其同时代的大多马克思主义者不同,安德
森出生于一个富有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在
30年代任职于中国海关。虽然出生于伦敦,但在 1938到1941年期间,安德森却是在上海度过了自 己的婴儿期。他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历史学和社会学教授,《新左派评论》的编辑。
后最终采取了民族主义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 探讨的主要结构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现在,
这种探讨不仅越来越远离政治斗争,而且也越
来越不具有国际性。理论逐渐地退缩到国家范
围以内,由于不太关心或不了解而相互隔绝。
•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哲学家使用的语言是空前 复杂而难懂的,实际上他们全都极度闭塞,对邻 国的理论文化一无所知。
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将与性爱的解放同时发生。
• 萨特的主题是匮乏这个范畴。匮乏这个技术概念
在李嘉图著作中仅仅提及一下,马克思实际上忽
略了它,在马克思去世后,这个概念终于在新古 典经济学中作为一个中心范畴重又出现。对萨特 说来,匮乏是人类历史的“基本关系”和“可能 性的状况”,既是所有历史发展的偶然出发点,
又是其“被动的推动力。”
• 在人和自然之间并不存在最初的统一;相反,匮
列菲弗尔、戈德曼、科尔施、马尔库塞、德 拉·沃尔佩、阿多诺、科莱蒂和阿尔都塞,全都 拥有教授级的大学职位;萨特先进入大学,后来 作为作家获得成功后又离开大学。他们担任的学
科无一例外,全是哲学。
• 安德森认为,在马克思主义文化本身之中有一种 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使这种转移发生得如此普
遍和如此剧烈。
• 马克思早期著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只是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时期里,才在当代马克思主义 范围内感受到的。
批评的解剖——读佩里·安德森《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

史 和社会 学教授 ,曾被 同为英 国马克思 主义文化批 评 家的泰勒 ・ 伊格 尔顿誉 为“ 不列颠最杰 出的马克思 主义知识观点 独到 , 著述颇丰 ,主要代表作有 《 西 方马克思主义探讨 》 、
特征在其身上得 到了绝佳呈 现。在《 思想 的谱 系 : 西
第2 9 卷 第1 期
V0 1 . 2 9 No . 1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g f a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 S o c i l a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一
进入 了佩里 ・ 安德森 的研究视野 , 显示 出他较 为扎 实
的理论功底和宽厚 的思想基 础。正如安德森本人 在
前言 中所 说 : “ 本 书所关 注 的这些 思想 家和 作家们 ,
分属于政 治领域 中的左 、 中、 右三派 , 虽然 一直 以来
这些派别之间 的定位 和边界 比较模 糊 ,但 他们显然 仍坚 守着各 自的阵地 。” …
部力作 ,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 学院袁银传
教授和 中共 中央 编译局 曹荣湘研 究员共 同翻译 , 近
期 由社 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 出版 ,在诸多社会 领域产 生了重要影 响。 佩里 ・ 安德森是享誉 当今世界 的著名
文化批评 家 , 曾供职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担任历
作 为当代英 国一流的左翼思想家 , 佩里 ・ 安德森 继 承了西方公 共知识分子的优 良传统 ,以一个 左翼 斗士 的身份介入各种社会矛盾中。同时 , 他具有非常 鲜 明的终极关 怀意识 , 立场坚定 , 不受各种 外在的政 治体制 因素的制约 ,西方社 会有机知识分 子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佩里·安德森力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袁银传教授和中共中央编译局曹荣湘研究员历时两年翻译而成的佩里·安德森(Perry Anderson } 1938一)的理论思辨大作《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原书英文名Spectrum from right to Left iu the world ofideas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近期出版,使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喜添一新的学术源流和参考,同时也加强了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界的学术交流。
该译著无论从思想内涵还是翻译技巧而言都属上乘的学术精品。
佩里.安德森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教授、当代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新左派理论家和政论家,英国新生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领军人物。
40年来佩里·安德森一直是国际左翼核心刊物《新左翼评论》的编辑和灵魂人物,属于“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其学术研究遍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文学等诸多领域,尤以政治史、英国工人运动史、欧洲社会形态发展史、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及文化研究见长。
佩里.安德森的学术研究兼有政论和史论双重色彩,学术研究上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怀,反映了新一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新思考。
佩里.安德森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在英国新左派运动、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佩氏著述颇丰,著有垢现代的起源》、《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西欧左派图谱》、《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交锋地带》等书,其人思想激进,言辞激烈,纵横学术理论界几十年,是一位让无数人折服的思想家。
就连恃才傲物的文化批评家泰勒·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也称他为“不列颠最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
《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是佩里·安德森近些年来对西方主要思想家的主要著作和理论体系进行理性梳理和辨析的评论集。
文章大部分收集自《伦敦书评》和《新左翼评论》。
在导言中,作者开宗明义,称此书“是一部有关当代思潮史的著作。
可以把它看做一份对于特殊知识景观的全景指南”。
佩里·安德森虽是左翼思想家,尽管在此书中他将这些思想界的大师们大致分为左、中、右三翼,但却没有提出明显的三翼界限,亦无强烈的扬左抑中贬右之意,这为该书在思想和学术上的争鸣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前提条件。
该书总的基调依然是延续近几十年来的佩氏传统风格—辛辣的批评多于温和的赞赏。
本书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和文债。
主体是前三部分。
政治学部分考察了属于右翼文献的主要作品,首先讨论迈克尔.奥克肖特、列奥.施特劳斯、卡尔.施米特、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四位思想家的著作和观点;然后关注另外两位右翼思想家费迪南德.芒特、蒂莫西.加顿.阿什,因为他们在英国的公众生活中十分著名,并解释了民主何以被认为从那时起就在走下坡路;哲学部分考察了世纪之交的三位领军J险政治哲学家,他们被广泛地尊称为—且自我标榜为—温和左翼的人物:约翰·罗尔斯、尤尔根·哈贝马斯、诺贝尔托·博比奥;历史学则考察了左翼的领域,不可避免地谈到了爱德华.汤普森、赛巴斯蒂亚诺.廷帕纳罗、加西亚.马尔克斯、瑟伯恩、罗伯特·布伦纳、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第四部分文债是对《伦敦书评》的介绍和对自己的父亲—一位英裔爱尔兰人詹姆士.奥戈尔曼.安德森在中国的经历的回忆。
纵观此书,其内容庞大,思想深邃,在袁银传教授和曹荣湘研究员高超的翻译技巧的揭示下,可以看出,佩氏的凌厉风格犹存,思维镇密而敏捷,其成就和特色简言如下:一是佩氏继续保持对保守主义的辛辣批评,认为无论后者在近几十年的社会局势动荡和思潮涌动情况下如何擅变都不能掩饰其本质。
在《思想的谱系》一书中,我们能发现佩里·安德森的左翼立场与观点依然十分鲜明。
《思想的谱系》所要捍卫的是自启蒙运动以来左翼的进步观念:平等、民主、人权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信念。
奥克肖特、施特劳斯、施密特、哈耶克,费迪南德·芒特、加顿·阿什,这些在政治学界和思想理论界响当当的右翼人物,均为其锋芒所向,其文笔之辛辣、批判之彻底,足以让人掩卷而回味不己。
他首先将论辩矛头指向“顽固右翼”:奥克肖特、施密特、施特劳斯和哈耶克。
虽然这四位思想家的观点并不一致,但是安德森清楚地梳理了他们的统一特征:反现代性。
无论是奥克肖特的英国式保守主义,施密特的决断政治,还是施特劳斯的古典保守主义,以及哈耶克所谓的反理性构建,都被佩里.安德森毫不客气地斥之为“巫术”,认为他们通过各种形而上学的话语,欺瞒蒙蔽大众,用所谓的传统和德行否定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最基本的现代理念。
佩里.安德森曾明确指出:奥克肖特对自由主义和民主的轻蔑态度丝毫不亚于施密特;而哈耶克在其著作钓恿往奴役之路》中,认为社会主义和纳粹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佩里·安德森对此自然无法认同。
在佩里.安德森看来,施密特当了巴本的师爷,还曾被基辛格承认过;施特劳斯一班人挤进了里根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并缠住了奎尔;哈耶克在英国下议院的大堂里赚得了撒切尔夫人的致敬;而奥克肖特,在麻木不仁的梅杰时期,也进入了官方的每日必修课,故哪怕是巫师也能变成绅士,说他们“己得真传矣”。
可见佩氏对他们的评价充满讽刺意味和黑色幽默。
尽管佩里.安德森也毫不客气地批判政治学家芒特和历史学家阿什这样的当代思想家,但却是另一番情意。
在佩里.安德森看来,芒特并不是极右翼阵营的极端分子,甚至还对其著作《英国今日宪政》予以过部分肯定。
如认为该书文字优美、思想深邃,其对“三大简化者”的批判亦能吸引左翼眼球等。
但佩里·安德森所不满的是作为英国保守党重要智囊的芒特,犹如19世纪的威灵顿公爵,一心想要保护一个“堪为完美”的政体,而对其问题视而不见。
认为研究苏东问题的阿什,则像威灵顿的对手拿破仑,一心想把西方的政治体制完全推广到全世界,缔造一个民主资本主义的世界,这种趋向对于左翼的佩里.安德森来讲,也是不可容忍的。
我们可以发现他并没有把矛头指向以赛亚.伯林、雷蒙.阿隆等更有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思想家,而是专挑那些以保守主义面目出现或者以反J恩启蒙面目出现的右翼思想家以及抱残守缺和胆大妄为的学者为论辩对手。
这充分显示了安德森作为一个左翼的思想领袖,对于现代价值的坚守和关怀。
二是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即使对同一阵营的批评亦毫不吝。
只是这种批评更多地包含着善意的遗憾,与对右翼的批判是有所区别的。
对于20世纪最有名的中翼思想家,佩里·安德森似乎同样毫不客气。
他将罗尔斯以及一直以马克思主义自居的哈贝马斯归到中间骑墙派,长期被认为偏左的,倡导调合冲突的思想家博比奥也被佩里.安德森划在骑墙派的范畴。
在书中佩里.安德森用他快意恩仇、棱角分明的思想,对这些思想家来了个鸡蛋里头挑骨头般的褒贬、批判,罗尔斯、哈贝马斯、博比奥,在他笔下毫无宽容可能。
就佩里.安德森看来,这些政治哲学家并没有尽全力捍卫启蒙运动以来的进步观念,在现实中有着调和妥协的倾向,特别是向他所批判的哈耶克、施特劳斯等人的立场妥协;还有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性、市民社会和民主的排他性以及资本主义历史局限性认识不够,都是佩里.安德森所不满的。
理论体系的欠缺不是安德森批判的最核心内容,他要探讨的是这几位政治哲学家为什么会在现实中支持某些大国扩张主义政策。
在他看来:罗尔斯沉默了一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连锁战争没有进行任何评论,当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一项决议,赞成美国占领伊拉克并在巴格达设立傀儡政权时,哈贝马斯没有提出任何批评;而在数年前“沙漠风暴行动”闹哄哄开场时,博比奥却解释这是一场反侵略的合法正义保卫战。
佩里·安德森认为很难再有像罗尔斯、哈贝马斯、博比奥这样一些具有黑格尔式思想的思想家了。
佩里·安德森似乎找到这三位思想家思维和行为转向的原因:康德仍然是他们三人对于国际事务的希望的指路灯。
他们最终都走到了他的反面,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陷入了悖论,而这些悖论对于他们自己的关于什么才是公正的观念来说,无疑具有毁灭性。
作为英国左翼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要人物,佩里.安德森和爱德华.汤普森以及布伦纳、霍布斯鲍姆等人都有多年的友谊,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批判的笔不会指向自己的朋友。
相比于右翼和中翼人物,左翼学者在佩里.安德森笔下的待遇要好许多。
回忆起自己的同事、著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首创者爱德华·汤普森,佩里.安德森褒扬占了主流,称之为“愤怒的圣厂、“冷战的预言家”。
但令佩里·安德森遗憾的是汤普森的英年早逝,认为如果爱德华在世,应该能在冷战结束之后帮助左翼复兴。
Czl zzs至于意大利语言学家廷帕纳罗、著名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剑桥著名社会学家瑟伯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在佩里.安德森笔下则几乎全是溢美之词。
对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佩里.安德森的批判、讥讽之意虽为晦涩,但有时却明确指出了霍布斯鲍姆的学术和思想缺陷。
如针对他所说的十月革命代表世界的希望,而中国从来没有过这种革命的说法予以质疑,认为这种说法有过度泛化之嫌,原因是中国在霍布斯鲍姆的心目中缺少应有的位置。
从批判背景和内容而言,我们可以看到佩里.安德森对于左翼阵营的批判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
他认为学术的进步和胜利不能代表现实政治观念的胜利以及社会的进步。
如佩里.安德森含蓄地批评了好友汤普森沉迷书斋,但却在文章的结尾提到晚年的汤普森对奥克肖特的警惕:“奥克肖特是个无赖。
告诉安德森清掉他的流毒”。
[z] 2260佩里·安德森对拉美文学巨匠马尔克斯的自传未能清楚写明哥伦比亚内战的过程,而是太过于讲个人的故事表示遗憾;而认为霍布斯鲍姆的回忆录则避开反思20世纪的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斯大林主义也不妥当。
对于霍布斯鲍姆积极参与英国工党政治,佩里.安德森则是另一种不满,因为不是霍布斯鲍姆改造了工党,而是工党改造了他,纵然工党重新执政,但是英国左翼社会主义理念己经丧失了。
针对霍布斯鲍姆的思想,佩里.安德森心中也许充满矛盾,在文后他不得不表示:‘霍布斯鲍姆留给我们的巨大遗产,我们应该仿照他本人的心境,带着温暖、激情和苦涩一步步靠近”。
三是该书第四部分“文债”,虽非对理论和思想的专题评论,却能独立成篇,以文学追忆的手法和视角展示了佩里·安德森的学术视野和细腻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