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号决议(UN)

合集下载

学案13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学案13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学案13 新中国外交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命制刘文波审核刘勇张玲时间2019年7月高考零距离1.(2008上海卷)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A 三个世界理论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不结盟原则D 国家主权理论2.(2008江苏卷)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 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3.(2007山东文综卷)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 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 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 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 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失误4.(2007,全国卷)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的战略频频受挫,欧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俄罗斯、印度、中国等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国之间出现了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

所有这些表明()A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强权政治已经推出历史舞台C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多极世界D反对霸权主义失去了现实基础5.(2007四川)右图“拆毁柏林墙”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巩固练习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于1956年元旦在中国外交部新年记者招待会上发言,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你的发言要点应选择()①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参加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③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属于第一世界,美国以外的西方国家属于第二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2013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及详细解析

2013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及详细解析

2013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答案解析专业课2: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1、旧金山条约2、让·莫内3、赫尔姆斯伯顿法4、科索沃战争5、三环外交二、简答1、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实施的对外政策的原因及其表现2、巴勒斯坦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论述1、冷战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演变过程2、第三世界冷战时期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专业课1:政治学综合(注:2013年之前专业课1第一部分为《政治科学基础》部分,先该部分已经换成王浦劬《政治学基础》一书)国际关系理论一、名词解释1、进攻性现实主义2、安全共同体3、社会共有知识二、简答国际合作下国家间为何存在欺骗三、论述无政府条件下一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分析2013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国际关系史真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旧金山条约(1)50年代初,美国单独策划的对日和约。

(2)50年代初,亚洲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国革命胜利,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于是加紧了单方面对日媾和。

1951年9月8日美国排斥中国、印度、缅甸等对日作战的亚洲国家,片面召集英法等国对日本签订的媾和条约。

主要内容: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放弃对南威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和要求;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及小笠原群岛置于联合国托管之下,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盟国可同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

(3)1951年9月18日和1952年5月5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不承认这个非法和约。

苏、波、捷等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2、让·莫内(1)法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因对欧洲一体化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欧洲之父”。

(2)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让·莫内任法英经济协调委员会主席;1946年任法国计划总署署长,对法国经济的恢复作出了贡献。

1950年,他参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

1951年,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和法国外长舒曼首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正式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标签:科索沃战争;美国;动机科索沃原是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黑山族等七八个民族占10%。

科索沃虽为弹丸之地,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内部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长期困扰着有关国家和民族的科索沃问题,阿、塞两族的矛盾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科索沃民族问题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袭,贝尔格莱德等8个城市及其附近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

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南联盟决定与北约进行停战谈判。

最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八国和俄罗斯共同提交的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草案,至此,北约宣布战争结束。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所发生的最大浩劫,也可以说是20世纪行将结束前人类文明社会中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一、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意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科索沃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企图运用军事手段干涉科索沃问题,并以此来推进实施整个欧洲战略。

塞、阿两族爆发流血冲突后,美国迅速做出反应,迫使南联盟让步并停止对阿族的武装入侵。

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

按照北约各国的解释是由于“它们对科索沃和平负有道义上的责任”[1],是“为了防止科索沃发生人道主义灾难。

”[2]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南联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有关战争的资料

有关战争的资料

战争是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

据考古资料证明,最早的战争出现在中石器时代的初期。

这说明,人类从原始人群到现在,在大约二三百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战争的历史还不到一万年(另一说法年数上万)。

原始社会的战争是由氏族部落之间或部落联盟之间,为了争夺赖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为了抢婚、种族复仇而发生冲突,进而演变成原始状态的战争。

这种战争,同阶级社会的战争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具有政治目的和阶级压迫、奴役的性质,战争中的俘虏,不是杀掉,就是吃掉。

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畜牧业的发展,父权制取代母权制,农业、手工业、商品生产有了发展,生产物品有了剩余,有了私有财产,出现了主人和奴隶,萌发了私有制、阶级,使“古代部落对部落的战争,已经开始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掠夺家畜、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

(《卡尔·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二卷第 413页)日益频繁的战争,驱使原始公社制解体,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从此以后,战争变成了政治的工具、阶级斗争的最高手段。

私有制、阶级压迫和经济利益的冲突,成为发生战争的基本根源。

掠夺和反掠夺、压迫和反压迫、侵略和反侵略、争霸和反争霸、扩张和反扩张的战争,便成为阶级社会的特殊的、必然的现象。

到20世纪 80年代,在有文字记载的 350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共发生过14531次战争。

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在当今和未来,引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争夺势力范围、领土争端、边界纠纷、掠夺战略资源、争夺市场、意识形态斗争、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等,这些因素是现代战争的直接动因。

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这是由进行战争的政治目的决定的。

正义战争包括:奴隶农民起义、农民革命战争、阶级解放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反侵略战争、自卫战争等等。

正义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与此相反,非正义战争包括:争霸战争、反革命战争、殖民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侵略战争等等,是为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反动阶级的政治服务的,违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灾难的战争。

美欧在科索沃和克里米亚问题上持双重标准

美欧在科索沃和克里米亚问题上持双重标准
.索沃A与l克l 里R米i亚gh都t不s能R相e比s。e科r索ved.中投了弃权票,认为科索沃问题是南
沃没有改变边界,过去科索沃也不 联盟内政,应该也只能由南人民通过
存在边界。科索沃是在塞尔维亚进 自己的方式去解决。2008年2月17日,
行大屠杀之后建国的,科索沃独立 科索沃在美欧默许纵容下单方面宣
科索沃问题和克里米亚问题 虽然本质上都是大国政治的游戏, 但在今天,相关方面都努力为自己 披 上国际 法的外衣。实际上,西方 出于自身政 治目的考 量,在 这两个 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并按照自己 的意愿解读国际法。在科索沃问题 上,西方强调“人权高于主权”,强 力推动科索沃独立;在克里米亚问 题上,它们则强调维护乌克兰的领 土完整和国家主权。这样的自相矛 盾表明西方国家没有固定标准,而 是为己所用。
德国一些媒体也指出,北约当
16 军事文摘 2014.05
年对 科索沃进行的军事干预在国 科索沃居民。只有在北约人道干预
际法方面是“欠缺”的,这也是论证 之后,在朗布依埃进行和平谈判,
北约的军事行动中“最薄弱”的环 最后美俄进行对话并达成协议之
节。一些智库人士认为科索沃树立了 后,科索沃才走上独立之路。这说
亚不存在种族驱逐;1995年,波斯 里米亚的干预则是为了使其与俄罗
尼亚的许多穆斯林惨遭塞族杀害, 斯联邦兼并。在乌克兰,基辅并不
西方 担心可能会发 生巴尔干第二 企图在克里米亚实行屠杀,而贝尔
次大屠杀,在用尽了外交手段,进 格莱德在科索沃则是另外一种情
行了制裁和多年谈判无果之后,才 况。科索沃人的愿望不是由外来人
只有 科索 沃 独 立 才 能 带 来巴 尔干
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科索沃宣布独立时民众在街头庆祝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

美国染指科索沃战争的动机分析作者:李宝宝来源:《学理论·下》2016年第05期摘要: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国内民族矛盾积累的结果,是典型的冷战后以西方国家“民主”之风点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发动对科索沃战争正是实施北约新战略的一次重要预演,也是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又一表现。

关键词:科索沃战争;美国;动机中图分类号:K1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157-02科索沃原是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省,南斯拉夫与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毗邻,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人,塞族、黑山族等七八个民族占10%。

科索沃虽为弹丸之地,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内部的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长期困扰着有关国家和民族的科索沃问题,阿、塞两族的矛盾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科索沃民族问题对南联盟进行了为期78天的空袭,贝尔格莱德等8个城市及其附近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

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南联盟决定与北约进行停战谈判。

最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由西方八国和俄罗斯共同提交的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草案,至此,北约宣布战争结束。

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欧洲所发生的最大浩劫,也可以说是20世纪行将结束前人类文明社会中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一、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意图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科索沃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企图运用军事手段干涉科索沃问题,并以此来推进实施整个欧洲战略。

塞、阿两族爆发流血冲突后,美国迅速做出反应,迫使南联盟让步并停止对阿族的武装入侵。

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只把它看成是南联盟的内政”,必要时,北约可以“动用武力解决危机”。

按照北约各国的解释是由于“它们对科索沃和平负有道义上的责任”[1],是“为了防止科索沃发生人道主义灾难。

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彻底灭亡

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彻底灭亡

科索沃战争:南斯拉夫彻底灭亡南斯拉夫彻底灭亡⼀个⾯积⼩、⼈⼝少、经济落后的地区为什么要独⽴呢?独⽴出⼀个弱⼩的国家⼜有什么意义呢?南斯拉夫位于巴尔⼲半岛,战略位置⼗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

南斯拉夫国内情况和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们常⽤1⾄8来表达这种复杂性,即1个党(南共联盟)和1个领袖(铁托);2种⽂字或使⽤2种字母(拉丁字母和基⾥尔字母);3种官⽅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或克罗地亚塞尔维亚语、斯洛⽂尼亚语和马其顿语);4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和伊斯兰教);5个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尼亚族、马其顿族和⿊⼭族);6个共和国(塞尔维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共和国和⿊⼭共和国);7个邻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意⼤利、奥地利和匈⽛利);8个联邦单位(6个共和国加上塞尔维亚共和国境内的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治省)。

1991年6-11⽉,斯洛⽂尼亚、克罗地亚、波⿊、马其顿四个共和国先后宣布独⽴。

1992年4⽉,塞尔维亚和⿊⼭两个共和国联合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

南联盟的⾯积只有原南斯拉夫的40%。

南斯拉夫解体后,随着民族⽭盾的不断激化,科索沃独⽴运动⽇益⾼涨,并很快上升到武装冲突和内战。

2003年2⽉4⽇,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

根据该宪章规定,塞尔维亚和⿊⼭两个共和国在2006年2⽉之后有权通过全民公决的⽅式确定是否独⽴。

2006年6⽉3⽇晚,⿊⼭共和国议会在⾸都波德⼽⾥察举⾏特别会议,通过了⿊⼭独⽴决议和独⽴宣⾔,⿊⼭正式成为⼀个独⽴主权国家。

2006年6⽉28⽇,第60届联合国⼤会⼀致通过决议,接纳⿊⼭共和国为联合国第192个成员国。

⾄此,南斯拉夫彻底解体灭亡。

科索沃独⽴运动科索沃曾是中世纪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中⼼,是塞尔维亚历史和⽂化摇篮。

1389年科索沃被奥斯曼⼟⽿其帝国占领,从⽽开始了长达近500年的奥斯曼⼟⽿其帝国的统治。

关于“科索沃独立”的法律思考

关于“科索沃独立”的法律思考

关于“科索沃独立”的法律思考林溢婧;林金良【摘要】2008年2月,科索沃单方面宣告独立,国际社会纷纷作出反应。

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其独立表示承认,而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则拒绝承认。

更多的国家则处于观望的状态。

通过从民族自决原则、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原则以及联合国1244号决议的法律效力方面入手,探讨科索沃独立的合法性问题。

文章认为,科索沃的独立并不满足民族自决原则的构成要素,违反了国际法中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原则,违背了联合国1244号决议,不能为其独立提供合法性基础。

美国、西方等国家对科索沃独立的承认也是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秩序的。

%February 2008, Kosovo unilaterally declared its independence. US-led Western countries acknowledged their independence, while Russia, India and other countries refused to recognize, and more countries are in a wait state. This paper, based upon the principle of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 national sovereignty, territorial integrity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 1244, uses the force of law in a bid to explore the legality of Kosovo's independence, and makes further discussion of national recognition.【期刊名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0)001【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科索沃;独立;民族自决;分离权;违宪【作者】林溢婧;林金良【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00;泉州师范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922005年2月17日,科索沃议会绕过联合国单方面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成为“独立、主权和民主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44(1999)号决议1999年6月10日安全理事会第4011次会议通过安全理事会,铭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安全理事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职责,回顾其1998年3月31日第1160(1998)号、1998年9月23日第1199(1998)号、1998年10月24日第1203(1998)号和1999年5月14日第1239(1999)号决议,惋惜这些决议的规定没有得到完全遵守,决心解决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科索沃严峻的人道主义局势,为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安全自由地返回家园提供条件,谴责对科索沃居民的一切暴力行为以及任何一方的恐怖主义行为,回顾秘书长1999年4月9日所作的声明,其中对在科索沃发生的人道主义悲剧表示关切,重申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均有权安全返回家园,回顾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的管辖范围和任务规定,欢迎1999年5月6日通过的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一般原则(S/1999/516,本决议附件1),并欢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接受1999年6月2日在贝尔格莱德提出的文件第1至第9点内所载的原则(S/1999/649,本决议附件2)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同意这项文件。

重申全体会员国根据《赫尔辛基最后文件》和附件2的规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以及该区域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承诺,重申以往各项决议中的呼吁,要求在科索沃实行高度自治和有效的自我管理,认定该区域的局势继续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决心确保国际人员的安全和保障,确保有关各方根据本决议履行自己的责任,并为此目的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采取行动,1. 决定科索沃危机的政治解决应根据附件1的一般原则和附件2所进一步阐述的原则和其他要点;2. 欢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接受上文第1段所指的原则和其他要点,并要求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充分合作加以迅速执行;3. 特别要求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立即并可核实地停止在科索沃的暴力和镇压行为,按照一个快速的时间表开始并完成可核实的分阶段从科索沃撤出所有军事、警察和准军事部队的工作,与此同时将在科索沃部署国际安全存在;4. 确认在撤退之后,将准许议定数目的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军事和警察人员回到科索沃按照附件2履行职责;5. 决定在联合国主持下在科索沃部署国际民事和安全存在,酌情配备适当的装备和人员,并欢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同意;6. 请秘书长与安全理事会协商,任命一名特别代表来统管国际民事存在的执行工作,还请秘书长责成其特别代表与国际安全存在密切协调,以确保这两种存在目标一致并互相支持;7. 授权会员国和有关国际组织根据附件2第4点在科索沃建立国际安全存在,并提供一切必要手段以根据下文第9段履行职责;8. 确认需要向科索沃早日迅速部署有效的国际民事和安全存在,并要求各方为其部署工作提供充分合作;9. 决定将要部署在科索沃进行活动的国际安全存在的职责包括:(a) 吓阻重新发生敌对行动,维持并在必要时强制执行停火,确保联盟和共和国的军事、警察和准军事部队,除附件2第6点规定者外,撤出科索沃并防止其返回;(b) 按照下文第15段的规定使科索沃解放军(科军)和其他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武装集团非军事化;(c) 建立安全的环境,使难民和流离失所者能够安全地回返家园,国际民事存在能够运作,过渡行政当局能够设立,人道主义援助能够运送;(d) 确保公共安全和秩序,直到国际民事存在能够接管这项职责;(e) 监督排雷工作,直到国际民事存在能够酌情接管这项职责;(f) 酌情支助国际民事存在的工作并与其密切协调;(g) 按规定执行监测边界的任务;(h) 确保本身、国际民事存在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保护和行动自由;10. 授权秘书长,在有关国际组织的协作下,在科索沃设立国际民事存在,以便在科索沃建立一个临时行政当局,使科索沃人民能够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享有高度自治,并进行过渡行政管理,同时设立临时民主自治机构并监督其发展,以确保科索沃所有居民有正常和平生活的条件;11. 决定国际民事存在的主要职责包括:(a) 在最后解决之前,充分考虑到附件2和《朗布伊埃协定》(S/1999/648),促进建立科索沃的高度自治和自我管理;(b) 在必要的地点和时间履行基本民事管理职能;(c) 在达成政治解决、包括举行选举之前,组织民主和自治的自我管理临时机构并监督其发展;(d) 在这些机构设立后,移交其行政管理职责,同时监督和支助科索沃地方临时机构和其他建设和平活动的加强;(e) 考虑到《朗布伊埃协定》(S/1999/648),促进旨在决定科索沃将来地位的政治进程;(f) 在最后阶段,监督科索沃临时机构将权力移交给根据政治解决办法设立的机构;(g) 支助关键基础设施的重建和其他经济重建;(h) 与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协调,支助人道主义和救灾援助;(i) 维持治安,包括设立地方警察部队,同时在科索沃部署国际警察人员;(j) 保护和促进人权;(k) 确保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安全、无阻地返回科索沃的家园;12. 强调人道主义救济行动必须取得协调,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必须让人道主义援助组织不受阻碍地进入科索沃,并同这些组织合作以确保迅速、有效地运送国际援助;13. 鼓励所有会员国和国际组织捐助经济和社会重建以及难民和流离失所者的安全回返,在这方面并强调必须尽早召开一次特别为了上文第11(g)段所列目的的国际捐助者会议;14. 要求有关各方,包括国际安全存在,同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法庭充分合作;15. 要求科军和其他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武装集团立即终止一切进攻行动,并遵守国际安全存在的首长同秘书长特别代;16. 决定第1160(1998)号决议第8段所实施的禁令不适用于供国际民事和安全存在使用的军火及有关物资;17. 欢迎欧洲联盟和其他国际组织正在为受科索沃危机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拟订一套全面办法,包括在广泛国际参与下执行《东南欧稳定条约》,以便进一步促进民主、经济繁荣、稳定和区域合作;18. 要求该区域所有国家为执行本决议所有方面的规定提供充分合作;19. 决定国际民事和安全存在最初为期12个月,除非安全理事会另有决定,否则以后将予延续;20. 请秘书长定期向安理会报告本决议的执行情况,包括国际民事和安全存在的领导人提出的报告,首批报告应在本决议通过后30天内提出;21. 决定继续积极处理此案。

附件1 1999年5月6日八国集团外交部长在彼得斯贝格中心举行的会议结束时主席发表的声明八国集团外交部长通过关于科索沃危机的政治解决办法基本原则如下:-立即并可核实地停止在科索沃的暴力和镇压;-从科索沃撤出军队、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在科索沃部署经联合国核可并通过的、足以保证实现共同目标的有效国际民事和安全存在;-在科索沃建立一个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的临时行政当局,以确保科索沃所有居民有正常和平生活的条件;-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安全自由地返回,并且人道主义援助组织不受阻碍地进入科索沃;-充分考虑到《朗布依埃协定》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及该区域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开展政治进程,以订立一个临时政治框架协定,规定科索沃高度自治, 并使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对该危机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有一套全面办法。

附件2应就解决科索沃危机的下列各项原则达成协议:1. 立即并可核实地停止在科索沃的暴力和镇压。

2. 按照一个快速的时间表可核实地从科索沃撤出所有军事、警察和准军事部队。

3. 在联合国主持下在科索沃部署有效的国际民事和安全存在,可根据《宪章》第七章所作决定行事,有能力保证共同目标得到实现。

4. 有大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人员参加的国际安全存在必须在统一的指挥和控制下进行部署,受权为科索沃境内所有人民建立安全的环境,并为所有流离失所者和难民安全返回家园提供便利。

5. 作为国际民事存在的一部分,建立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使科索沃人民能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享有高度自治,办法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定。

临时行政当局将进行过渡行政管理,同时设立临时民主自治机构并监督其发展,以确保科索沃所有居民有正常和平生活的条件。

6. 在撤出之后,将准许议定数目的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人员返回以履行下列职务:-与国际民事特派团和国际安全存在联络;-标记布雷区和排雷;-在塞族祖先遗址派驻人员;-在主要的边界过境点派驻人员。

7. 让所有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的监督下自由地安全返回,让人道主义援助组织不受阻碍地进入科索沃。

8. 充分考虑到《朗布依埃协定》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及该区域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开展政治进程,以订立一个临时政治框架协定,规定科索沃高度自治,并使科索沃解放军非军事化。

当事各方为解决这场危机进行的谈判不应当阻延或干扰民主自治机构的成立。

9. 对该危机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有一套全面办法。

这将包括在广泛国际参与下执行东南欧稳定条约,以便进一步促进民主、经济繁荣、稳定和区域合作。

10. 暂停军事行动的条件是接受上文提出的原则,还要同意以前提出的其他必要条件- 详列于下文脚注内。

1然后将迅速缔结一项军事-技术协定,其中除其他外,规定更多模式, 包括科索沃境内南斯拉夫/塞族人员的作用和职能:撤出-撤出程序,包括分阶段撤出的详细时间表,以及在塞尔维亚划定缓冲区- 部队将撤至缓冲区之后。

返回的人员-与返回人员有关的设备;-他们的职责范围;-他们返回的时间表;-划定他们工作的地理范围;-关于他们与国际安全存在和国际民事特派团的关系的规则。

注1其他必要条件:-迅速而精确的撤出时间表,即例如在七天内完成撤出和在48小时内将防空武器撤至25公里共同安全区之外;-为执行上述四项职务而返回的人员将受国际安全存在的监督,人数应限于议定的一个小数目(几百人,而不是几千人); -在可核实的撤出开始之后将暂停军事行动;-军事- 技术协定的讨论和达成不应延长原先决定的完成撤出行动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