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2腰椎滑脱的Wiltse分型及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骨科规培考试内容及题目

骨科规培考试内容及题目

中医规培考试骨科内容最全总结后附有题目【颈椎病】常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

分为4类:1、神经根型:发病率高,临床最多见。

主要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有关的电击样或麻木感。

臂丛神经牵拉实验阳性,颈椎间孔挤压实验阳性。

应与尺神经炎、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鉴别。

2、脊髓型:临床较多见,且严重,以慢性进行性四肢瘫痪为特征。

临床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麻木、肌力下降、肌张力增加等,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

应与脊髓肿瘤、脊髓空洞征鉴别。

禁用旋扳法。

3、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为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眩晕,听力下降等。

头颈旋转时引起眩晕发作或加重是本病最大特点。

应与眼源性、耳源性眩晕及脑部肿瘤等鉴别。

4、交感神经型:主要症见头疼或偏头痛,有时伴恶心、呕吐,颈肩部酸困疼痛,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心率过速。

头颈部转动时症状可明显加重,压迫不稳定椎体的棘突可诱发或加重交感神经症状。

单纯交感神经型诊断较困难,应与冠心病、神经官能症鉴别。

治疗:1、理筋手法是主要治疗手段(脊髓型不建议推拿治疗)2、药物3、牵引治疗4、练功活动【急性腰扭伤】指腰部筋膜、肌肉、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多因突遭间接暴力所致。

检查要点:有明显外伤史。

伤后腰部即出现剧烈疼痛,其疼痛为持续性,深呼吸、咳嗽、打喷嚏等用力时加重。

腰部扭伤多无下肢痛,但有时可出现下肢反射痛,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实验阴性,局部封闭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可与腰椎间盘突出鉴别。

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局部制动、练功活动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以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多因腰扭伤或劳累而发病,少数可无明显外伤史。

以腰4、5椎间盘发病率最高、腰5骶1次之。

症状表现: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原则

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原则

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原则摘要】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在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双侧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

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

【关键词】腰椎滑脱临床表现手术原则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在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双侧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

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

一、腰椎滑脱的致病因素1、解剖因素:(1)双足行走;(2)脊柱过度后伸;(3)腰椎过度前凸;(4)隐性脊柱裂;(5)L5横突过短;(6)腰骶小关节发育不良;(7)L5椎体不稳。

2、发病机制:(1)先天性学说:腰椎峡部裂在发病率上是具有种族与性别的差异。

(2)创伤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系后天性,与外伤及劳损关系明确,许多研究表明后天性峡部裂腰椎滑脱是由于腰椎峡部疲劳性骨折。

(3)峡部发育障碍及外伤混合学说:峡部局部结构薄弱外伤易致峡部断裂。

终上所述,椎弓根崩裂由多种因素引起,一般认为是在遗传性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关节突部遭受到反复的应力所造成,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隙狭窄,进一步发展,小关节也发生退行性改变,软组织支持结构作用减弱,由此产生退行性滑脱。

二、分类Newman和Stone通过15年对319例病例进行分析,首先对椎体滑脱分类,Wiltse在此基础上将椎体滑脱按病因分为五型。

Ⅰ型:发育不良型。

Ⅱ型:峡性,腰椎峡部缺损。

Ⅱ型A:腰椎峡部应力骨折。

Ⅱ型B:腰椎峡部延长,但仍完整无骨折。

Ⅱ型C:腰椎峡部急性骨折。

Ⅲ型:退行性滑脱—由于长时间站立,持续下腰不稳。

Ⅳ型:创伤性滑脱—腰椎峡部附近后部结构的急性骨折。

Ⅴ型:病理性滑脱—由于全身或局部骨质病变导致脊柱后部结构破坏。

三、临床表现腰痛是腰椎滑脱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根性疼痛,轻度滑脱腰椎活动稍有限制,步态基本正常。

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

峡部裂型 好发部位 L5(90%)
退行性 多见于L4,其次L5
年龄 性别比例
椎弓峡部是否断裂 滑脱程度 椎管狭窄程度
青少年 男>女
是 较大 减轻
>50岁 女>=男3倍
否 一般30%以内 较重
• • • • •
诊 断 临床表现+影像 鉴别诊断 儿 童:嗜酸性肉芽肿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 中 年: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 征、小关节炎 • 老 年:腰椎管狭窄症、转移性肿瘤
• • • •
Ullmann征 侧位片, 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向前移位, 上椎体下缘4等分, 滑移1等分依次Ⅰ°Ⅱ°Ⅲ°Ⅳ°。
• MRI:了解硬膜囊及马尾受压情况。
• 病因分析 • 力学结构:腰骶部呈倾斜状,剪切力明显。
• 稳定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周 围韧带、腰背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 线。 • 破坏稳定:任何一种或多种抗剪切力机制 的减弱或伤失均可导致腰骶部不稳。
• 发生在上下关节突峡部,峡部崩裂不一定 滑脱。
滑脱
局部瘢痕、骨痂、 纤维增生
压迫神经根、椎 管狭窄、台阶
出现症状、体征
• PE:
体征
两侧 腰椎 两侧 棘突 腰背 神经 腰加 前凸 臀部 台阶 肌痉 受压 深 增加 较 腰椎不稳、过度活动、保护性过度肌痉挛、 关节突负荷增加、骨质增生、关节松弛等 等均可导致滑脱,进而出现椎管狭窄、压 迫相关症状、体征。
• 治疗 • 先天性滑脱Ⅰ°以内无明显症状,无需特 殊治疗,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轻微腰腿痛,对症治疗。 • 先天性滑脱Ⅰ°~Ⅱ°或Ⅱ°以上,有腰腿 痛神经症状,应行椎管减压,滑脱复位、 内固定和植骨融合。 • 退行性滑脱 腰腿痛症状明显者,应手术治 疗。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
腰椎滑脱根据腰椎的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发生的位移情况,一般分为三度:一度的腰椎滑脱表示滑脱程度不超过椎体1/3;二度腰椎滑脱一般不超过2/3,但超过1/3;三度腰椎滑脱一般指滑脱程度超过2/3。

一度腰椎滑脱不会有明显的椎管内脊髓、神经根的受压,患者不会有明显的腰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

所以对一度椎体滑脱治疗主要以腰部牵引、腰围带固定、限制腰部活动为主。

二度或三度腰椎滑脱,会导致明显的椎管内脊髓受压,常表现为明显的腰部疼痛,以及臀部、腿部酸麻胀痛,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进行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的程度可通过腰椎X线检查来判断。

为避免腰椎滑脱,在生活中要尽量不提重物,尽量不长时间的处于站立状态,当发生腰椎滑脱时,要尽量避免对腰椎增加压力,尽早去医院治疗,同时也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工作。

外科学习题及答案

外科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Charcot’s 关节2.Scheuermann’s 病3.Risser’s 征4.Ortolani试验二、选择题(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作为正确答案,每题1分, 共16分)1. 男性,13岁,高热,右髋关节疼痛3天,活动受限而入院,拟诊右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经穿刺关节液已呈混浊,最正确选用的治疗方法是: ()A.根据关节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调整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及支持疗法B.关节内注射抗生素C.每日作一次关节穿刺,抽脓,冲洗及抗生素注入D.关节穿刺后持续冲洗,滴入抗生素液E.关节切开引流2. 女性,27岁,产后二月许,右腕疼痛,已二周, 持物,抱婴儿时更明显,且无力,经门诊检查,诊断为de Quervain病,其发病的部位是在下列哪个腱鞘? ()A.桡侧伸腕长肌腱B.桡侧伸腕短肌腱C.拇长伸肌,拇短伸肌腱D.拇短伸肌,拇长展肌腱E.拇短伸肌,拇短展肌腱3. 手部创口的处理一般应争取在伤后几小时内进行缝合?()A.10-12小时B.6-8小时C.12-14小时D.24-48小时E.24小时4. 患者右大腿被砸伤来急诊,根据下列哪一项可诊断为骨折:()A.局部高度肿胀B.压痛明显C.下肢不能自主活动D.异常活动E.跛行5. 肱骨髁上伸直型闭合性骨折最易出现的副损伤是:()A.肱动脉损伤B.正中神经损伤C.尺神经损伤D.桡神经损伤E.肘关节前脱位6. 小腿胫前扭伤后6个月不愈合,有死骨排出,最可能的诊断:()A.骨结核B.局限性骨脓肿C.骨巨细胞瘤D.慢性骨髓炎E.软骨瘤7.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早发生的部位是:()A.短管骨干骺端B.扁平骨C.关节骨骺D.长管骨干骺端E.长管骨骨干8.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A.金葡菌B.链球菌C.流感杆菌D.大肠杆菌E.产气荚膜杆菌9. 某男,左小腿中下1/3骨折,确实固定半年,仍未愈合,收入院治疗。

Wiltse入路联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疗效

Wiltse入路联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疗效

Wiltse入路联合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疗效王滕羽;罗科宇;刘瑶瑶;吴剑;张健【期刊名称】《局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22(31)7【摘要】目的探讨Wiltse入路联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轻、中度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不同入路联合TLIF治疗的轻、中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组(35例)采用经Wiltse入路,后正中组(46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所有患者均随访8年以上。

比较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评定临床疗效;测量多裂肌面积以评价多裂肌萎缩情况;比较2组椎间融合、邻椎病、内固定失效等情况以评价中远期疗效。

结果微创组和后正中组的随访时间分别为(112.5±8.4)个月、(137.1±5.8)个月。

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微创组腰痛VAS评分低于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同时间点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微创组ODI低于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多裂肌净横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后正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移位等内固定失效现象,2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及邻椎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Wiltse入路联合TILF治疗轻、中度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与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远期下腰痛症状。

【总页数】5页(P595-599)【作者】王滕羽;罗科宇;刘瑶瑶;吴剑;张健【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经皮内固定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2.Wiltse入路结合改良TLIF治疗中重度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3.OLIF 联合小切口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研究4.比较Wiltse 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TLIF手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滑脱的疗效5.Wiltse入路TLIF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盘掌握:腰椎滑脱8大分型,还得看这篇!

全盘掌握:腰椎滑脱8大分型,还得看这篇!

全盘掌握:腰椎滑脱8⼤分型,还得看这篇!01Wiltse分型和Marchetti-Bartolozzi分型两种分型是以病因学为分型基础对腰椎滑脱进⾏分型的。

Wiltse分型是WILTSE等于1975年根据脊椎解剖特点以及获得性病理情况将腰椎滑脱分为6型[1]。

缺点:该分型实⽤性较差,⽆法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并未对具体分型进⾏具体分析且未能提供临床治疗指导建议。

Wiltse分型Ⅰ型:先天发育不良型Ⅱ型:峡部异常型Ⅱ A型为峡部裂型Ⅱ B型为峡部延长型Ⅱ C型为急性⾻折致Ⅲ型:退变型滑脱Ⅳ型:医源型滑脱Ⅴ型:峡部以外的其他⾻折致腰椎滑脱Ⅵ型为病理性滑脱1994年Marchetti和Bartolozzi根据滑脱不同病因特点进⾏分型,将腰椎滑脱分为发育性腰椎滑脱和获得性腰椎滑脱[2]。

优点:相对于Wiltse分型,此分型更具有实⽤性,其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为基础的分型系统更为准确,同时分型根据腰骶关节形态对腰椎滑脱所做的轻重度分型能够反映其发展趋势,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和预后的判定更具有指导意义。

缺点:但在实际临床应⽤中仍存在很⼤缺陷。

该分型⽆定量指标,对病情评价困难,结果预判可重复性差,对于青少年滑脱的程度、病情变化及治疗⽅法不能进⾏准确判定。

Marchetti-Bartolozzi 分型先天发育不良型轻度发育不良型重度发育不良型获得型腰椎滑脱创伤性退变性病理性医源性02Meyerding分度1932年Meyerding提出负重状态下,滑脱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的Meyerding分度⽅法[3-4]。

优点:此⽅法由其简单客观,临床实际应⽤较⼴,⽬前Meyerding分度是评估滑脱程度应⽤最⼴泛的测量⽅法。

缺点:其中Meyerding Ⅰ~Ⅱ度为轻度滑脱,Ⅲ度及以上为重度滑脱。

重度腰椎滑脱混杂有多种不同特点的滑脱类型,如⾼度或轻度发育不良性滑脱;因此,即使是相同的Meyerding 分度也不具有同质性,⽤此分型⽅法⽆法进⼀步精确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2024重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全文)

2024重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全文)

2024重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进展(全文)重度腰椎滑脱(high-grade spondylolisthesis, HGS)是指椎体与相邻椎体相比移位超过50%滑动(Meyerdi n g分级>II级),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无力和感觉异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峡部裂性、退行性、外伤性、病理性和医源性6类。

重度腰椎滑脱大多由峡部裂性滑脱引起,主要发生在L5、S1水平,在儿童和青少年女性中更常见,且具有遗传易感性。

对千年轻患者,重度腰椎滑脱在病因学上归因千发育不良伴继发性骨改变,而中老年患者重度腰椎滑脱则是由脊柱退变引起或加剧的。

在生物力学上,腰低交界处的后凸导致机体出现代偿,表现为腰椎前凸增加、骨盆后倾,继而累及鹘关节和膝关节,因重力线前移从而影响患者姿势和步态。

重度腰椎滑脱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由千滑脱程度大,畸形严重、神经根受压、抵骨形态异常等问题,使得治疗难度大,且临床对治疗方式的选择存在争议。

本文将系统综述目前重度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各自优点与不足,以利千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一、适应证重度腰椎滑脱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为:心滑脱幅度持续进展,无论是否出现症状。

进行性滑脱患者常有明显的腰祗部和下肢疼痛,保守治疗对其无效;M eye r din g分级较高和滑脱角较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滑脱幅度持续进展;儿童和青少年由千脊柱生长活跃,滑脱幅度持续进展风险高千成人。

@脊柱矢状面排列失衡。

重度腰椎滑脱多伴有显著腰抵后凸畸形,会导致矢状面脊柱序列改变。

@神经功能损害,主要是L5神经根受压。

@持续且难以耐受的腰背部疼痛,长期保守治疗无法缓解。

@下肢症状。

保守治疗对下肢神经根痛伴确切的神经根受压治疗效果不佳。

二、手术技术01.融合方式重度腰椎滑脱手术融合方式包括经前路腰椎椎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LIF)、经后外侧融合(postero lateral fusion, PLF)、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伴或不伴PLF、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伴或不伴PLF和环周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伤,选择合适的病例,即使伤后确诊时间超过48
小时,!期修复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4]。

但行"期修补的,应在加强抗炎,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充分引流切口内渗出物,或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病情稳定后进行。

严重创伤救治在施行盆腔手术时如发现下列情况应考虑到输尿管损伤:(l )不断有淡红色水样液体积聚于手术野或盆底部,或见有液体不断由某处流出。

此时可静脉注入40mg 靛胭脂,一般注射后6~l0分钟尿液即呈蓝色,若伤口中见蓝色液体溢出,可诊断为输尿管损伤并据此
判断损伤部位。

(2)术中见上段输尿管突出、
充盈、扩张,应考虑其下段可能有损伤,应进一步探查。

疑有输尿管损伤时可行输尿管插管证实。

导管可经膀胱镜插入或做膀胱切口、输尿管切口、肾盂切口等插入,必要时注射造影剂摄片检查。

外伤导致的输尿管损伤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如尿外渗、疼痛、腹部肿块、腹膜炎、尿瘘等。

输尿管损伤修补术要清创彻底,于无张力下行匙形吻合,术后置输尿管支架管及腹膜后引流。

临床应根据损伤部位选择术式:(l )
下段输尿管损伤:下l /3段输尿管损伤可选择膀胱
腰肌悬吊术,有条件时行抗返流术式;(2)中段输尿管损伤:最好采用!期输尿管吻合术,若输尿管缺损,无法端端吻合,可游离伤肾,使肾下移以减少吻合张力,如果输尿管长度仍不够,可选取回肠代输尿管术,有条件也可行自体肾移植术。

而放置双“J ”
导管,待切口愈合3~4周后经膀胱镜取出导管,
应为输尿管损伤治疗是常规。

双“J ”
导管的优点是可防止支架管移动,保证输尿管愈合,并能防止尿外渗[5]。

参考文献:
[l ]李绍棠.闭合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J ].疑难病杂志,
2003,2(2):36-37.
[2]苑章,张忠林,李俊悦,等.输尿管损伤28例诊治分析
[J ].铁道医学,l999,27(2):l23.
[3]李益民.输尿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J ].中国现代医学杂
志,2003,l3(3):79-8l.
[4]李学东,耿波,赵恩阳.输尿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
疗[J ].中国急救医学,2003,23(6):423-424.
[5]徐祗顺.输尿管损伤[J ].山东医药,2000,40(ll ):39-40.
!!!!!!!!!!!!!!!!!!!!!!!!!!!!!!!!!!!!!!!!!!!!!!!
(本文编辑:章洛秋)
・临床问答・
问题2:腰椎滑脱的Wiitse 分型及治疗原则?
解答:腰椎滑脱的Wiitse 分型;(l )先天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由于骶骨上部、小关节突发育异常或L 5椎弓缺损,从而缺乏
足够的力量阻止椎体前移的倾向,使其向前滑出。

(2)峡部病变性腰椎滑脱,其基本病变在关节突间椎弓峡部。

仅有峡部病变而椎体向前滑移者又称峡部崩裂,可分为3个亚型:峡部疲劳骨折最常见于50岁以下者;峡部狭长而薄弱,这种病变也是由于峡部疲劳骨折而引起,由于峡部重复多次的疲劳性微小骨折,其愈合时使峡部延长但未断裂,同时允许椎体前移;良性峡部骨折常常继发于严重的创伤,可同时伴有椎体滑脱,但更常见的是仅有腰椎峡部崩裂而无滑脱。

(3)创伤性腰椎滑脱,创伤引起椎体的各个结构如椎弓、小关节、峡部等骨折,不是峡部孤立骨折。

由于椎体前后结构连续性破坏,导致滑脱,常伴其他脏器的联合损伤,保守治疗疗效满意。

(4)退行性腰椎滑脱,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退行性改变,又称假性滑脱;常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 4,其次是L 5椎体。

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

(5)病理骨折性腰椎滑脱,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椎体滑脱;腰椎手术后,破坏脊柱结构而发生滑脱,又称医源性或获得性滑脱。

腰椎滑脱的治疗原则:并不是每一个腰椎滑脱和峡部崩裂的患者都需要治疗。

在X 线平片上证实有腰椎滑脱的患者,仅50%左右会出现症状,其中大多数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最终只有l0%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出现下列病情患者有手术指征:(l )持续性腰背部疼痛,经保守治疗不缓解;(2)伴发持续神经根压迫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者;(3)严重腰椎滑脱;(4)X 线片证实滑脱进展。

对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
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l )先天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对其自然病程的了解,在制定治疗方案中有指导作用。

先天性腰椎滑脱有自愈性,临床上较少见。

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而发现腰椎后柱结构发育不良及腰椎滑脱,应予定期随访,一般l 年应行l 次X 线片检查,滑脱进展是手术指征,尤其是年幼的患儿。

青少年症状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超过半年,保守治疗不缓解应手术治疗。

滑脱超过50%,即使无明显的症状,为改善外观,防止晚期并发症应予复位治疗。

成人的!类滑脱手术治疗以预防并发症和复位为主。

女性患者妊娠、生产过程中,受应力刺激会加快滑脱进展,因此早期行稳定性手术很重要。

(2)椎弓峡部崩裂、腰椎滑脱单纯腰椎峡部崩裂及轻中度滑脱患者多无明显不适,临床上多表现腰背痛,如出现并发症会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方面应综合考虑症状严重程度、椎体滑移情况,有无并发症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

对青少年峡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滑脱短期内(6~l2个月)明显进展及出现并发症者有手术指征。

(3)退行性腰椎滑脱为最常见的腰椎滑脱,多因出现并发症而就诊,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缓解其症状;如果经正规保守治疗症状不缓解,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可施行手术治疗。

(潘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重庆
400037)

99l ・创伤外科杂志2005年第7卷第3期J Trauma Surg ,2005,VOi.7,NO.3
问题2:腰椎滑脱的Wiltse分型及治疗原则?
作者:潘勇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重庆,400037
刊名:
创伤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AUMATIC SURGERY
年,卷(期):2005,7(3)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swkzz20050304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