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课题一(第1课时)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同学 A B C D E
笔记内容
有发光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有吸热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有颜色改变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
有气体放出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 是化学变化
有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定是化 学变化
否定事例 ___电__灯__发__光_____ _____太__阳__能__热__水__器__中__水__变__热____ _向__水__中__加__墨__水__,__水__变__色____ _扎__破__充__满__气__体__的__气__球__,__气__球__放__气__ _蒸__发__食__盐__水__,__有__沉__淀__现__象__发__生___
D.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9.(乐山市中区期中)“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 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A.纺纱织布 B.粮食酿酒 C.烧制陶瓷 D.冶炼生铁 10.(重庆中考)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C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16.(淄博中考)人们通过化学变化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相 互变化。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指( C) A.分子分成原子,生成新的元素 B.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原子 C.生成了组成或结构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 D.生成了组成和结构与原物质相同的物质
17.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变化、生成沉淀、放出气体、发光、放热、吸热 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但不可以作为判断 的依据。下面是五位同学的读书笔记,请你用你所熟悉的日常事例否定他们 的错误观点。
6 . 化 学 变 化 的 特 征 : 化 学 变 化 也 叫 __化__学__反__应__ , 其 基 本 特 征 是 _有__其__他__物__质__生__成___,常表现为颜__色__变化、生成_沉__淀_、放出_气__体_、发__光__、放__热__、 _吸__热_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无化学变化的发生,但不可以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性质(共1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性质(共14张PPT)

新课讲解
三、运用物质的性质解决问题 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性质:氧气能供给人呼吸
决 定
用途:氧气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 登山、潜水、航空等领域。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强化练习
1、下列洗涤方法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无水酒精洗手机屏幕
B、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
C、清水洗涤衣服上的食盐 D、汽油洗涤衣服上的油迹
【方法点拨】明确物质的用途依据物质哪些性质,然后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判断。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解析】A、无水酒精可以溶解手机屏幕上的赃物,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B、水垢不易溶解于水,但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的盐,故食醋洗去水壶内的水垢是利用了物 质的化学性质;C、食盐易溶解于水,可用水溶解后洗净,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D、植物油不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水洗净,可用汽油洗去,是根据溶解作用原理洗涤属于物理性质。
强化练习
3、下列关于氧气的“自述”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C ) A、我能让铁生锈 B、我能使食物腐烂 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 D、我能供给呼吸
【方法点拨】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 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解析】A、能让铁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B、能使食物腐烂,是利 用了氧气的氧化性,是化学性质;C、加压降温我可以变成淡蓝色液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来,是物理性质;D、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案

第十一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本节课从常见的酸和碱出发,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开端,为后续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埋下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都接触过这些生活中的酸,但是对碱缺比较陌生,而且对酸和碱的性质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在第五单元探究微粒不断运动的实验中接触过酚酞,在第六单元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中也认识了紫色石蕊,但是还不清楚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和作用。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酸和碱;通过与指示剂作用的宏观现象推断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通过演示实验,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常见酸的稀释方法。

(知识与技能)2.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探究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其证据收集技能。

(过程与方法)3.通过对浓硫酸特性了解,知道使用浓酸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诊断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探究发现水平)。

2. 通过分析浓硫酸、浓盐酸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各成分质量变化趋势以及浓度的变化,诊断与发展学生对盐酸、硫酸的特性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3.通过学习盐酸和硫酸在生产、生活中等多方面的应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酸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课题1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一单元课题1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解析]火烧赤壁过程中发生燃烧,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 变化。
[方法点拨] 在诗词歌赋、成语典故中,涉及燃烧或植物的 生长、枯萎等生命活动的都属于化学变化。
[情景展示2] 继续观察下面实验,并填写表格。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3)
蓝色的硫酸铜溶 液等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 淀等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2年4月下午12时50分22.4.1212:50April 12, 202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谢 谢 观 看!
•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下午12时50分1秒12:50:0122.4.12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下午12时50分22.4.1212:50April 12, 2022 •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年4月12日星期二12时50分1秒12:50:0112 April 2022 •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新知学习 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 课堂反馈
新知学习
知识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_____其_他__物__质____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例如:水变成 水蒸气、胆矾的研碎等。 2.化学变化 (1)实验:①将蓝色硫酸铜溶液与无色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 生了____蓝____色沉淀,生成了新物质____氢__氧_化__铜___等,发生了 化学变化。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A.硬度小B.密度小于水C.能燃烧D.难溶于水2.下列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木炭燃烧B.生石灰和水反应C.白磷缓慢氧化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下列变化中,变化的本质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A.湿法冶铜B.侯氏制碱C.海水晒盐D.黏土烧瓷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吸附性B.溶解性C.氧化性D.挥发性5.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披荆斩棘C.死灰复燃D.釜底抽薪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B.葡萄酿酒C.铁丝生锈D.烟花燃放7.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液体加热C.闻气味D.液体读数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B.称C.闻D.洗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衣服晾干B.铁生锈C.电灯发光D.轮胎爆裂10.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A.氧化钙与水反应B.镁与稀盐酸反应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1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咏梅》)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C.贾不贾,白玉为床,金作马。

(《红楼梦》)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二、多选题12.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A.氧化镁B.二氧化锰C.碳酸氢铵D.氧化铜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中,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用作食品防腐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吸附毒气D.用CO冶炼金属14.下列物质的应用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洗涤剂洗餐具B.海水晒盐C.自制汽水D.探究铁生锈条件三、填空题15.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3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3复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乙醇可作燃料B.氧气用于炼钢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氯化钠用来制纯碱2.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用蜡烛照明B.用米酿成酒C.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D.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3.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常温下为气态C.能支持燃烧D.液氧为淡蓝色4.如图,一只小猫安详地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

制作平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5.下列是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6.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难溶于水C.可燃性 D.易撕碎7.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在衣橱中渐渐消失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8.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9.李林同学在不同季节的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春天——花朵掰成花瓣B.夏天——粮食酿成美酒C.秋天——水果榨成果汁D.冬天——冰砖凿成冰雕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D.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1.厨房中发生的下列现象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盐结块蜡烛熔化B.铁锅生锈煤气燃烧C.汽油燃烧滴水成冰D.菜被炒焦发黑牛奶变酸12.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13.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溶解性 B.腐蚀性 C.助燃性 D.可燃性14.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发生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凡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物质种类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有光和热产生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15.复印机复印资料时,常能闻到—股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臭氧的气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4张PPT)

新知学习
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降温,以达到 退烧的目的,也经常用工业酒精炖小锅美食。这都是利用 了酒精的特性。
思考: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有哪些性质?
新知学习
根据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具有以下性质:
颜色: 无色 状态: 液体 气味: 有特殊气味 密度: 0.8g/ml 水溶性: 能与水互溶 是否挥发:易挥发 点燃时在空气中 能燃烧
讨论:以上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新知学习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 、酸性、碱性等。
2.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阅读完这段话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铜的物理性质有: ①、②、③、④、⑤、⑥ 铜的化学性质有: ⑦、⑧、⑨、⑩
课堂小结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 化 物 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 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升华等
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 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新知学习
判断下列变化的类型
雪的形成 云的形成
燃放烟花 蜡烛的燃烧
新知学习
例1 判断下列说法: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发生了什么变化?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
•图1-3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含解析)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含解析)

苏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含解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预习新知1.食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用作防腐剂。

下面是食盐的某些性质:食盐是______色、有______味的______体,易溶于______。

2.水是一种______体,沸腾变成______,再遇冷又会变成______。

3.化学是在____________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1.白;咸;固;水;2.液;水蒸气;液体或固体;3.分子、原子;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课程导学【例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解B.纸张燃烧C.水分蒸发D.矿石粉碎解析:冰雪融解只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纸张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水分蒸发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矿石粉碎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D错.故正确答案选B.答案:B总结:记住以下口诀能够关心我们判定化学变化:①化学变化,颇有特点;其他物质,相伴而生;②发光放热,沉淀生成;产动气体,颜色变更;③现象各异,五彩纷呈;物理变化,同时发生。

归根到底,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是看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例2 】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甲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B .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解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 、甲烷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即甲烷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状态、颜色和延展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正确答案选A.B 、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属于物质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B 错;C 、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属于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C 错;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 错答案:A 总结:①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腐烂等
说明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 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 蜡烛燃烧
பைடு நூலகம்
物理变化 同时发生
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 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 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 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溶洞钟乳石的形成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物质的 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让我们先来做几个实验:
P6-7 实验1-1(1)-(4)
你会观察实验吗?
变化前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
变化时 观察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 (是否需要加热或其他附加条件); 观察发生的现象
(有无颜色变化;有无沉淀、气体生成; 是否有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
⑵ 特征: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⑶ 形式: 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⑷ 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 只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则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如:液态水加热沸腾的变化; 研碎胆矾
2、化学变化
⑴ 定义: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⑵ 特征: 生成了其它物质 ⑶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1-1 蓝色块状的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蓝色的胆矾
(3)
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 等
【实验1-1(2)】P7
操作:
取少量蓝色硫酸铜晶体 (俗称胆矾、 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比较
物理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常伴随现象 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 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 产生沉淀等
相互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
二氧化碳气体 等
【实验1-1(1)】P6
操作:
1.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2.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3.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现象:
1、试管中的水沸腾并逐渐减少,
2、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7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三、实验(1)、(2)与实验(3)、(4) 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1-1 (4)
反应前的物质 大理石 块状固体
反应条件
反应后的物质(生成物)
二氧化碳
CO2
滴加 盐酸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二氧化碳气体 等
【实验1-1(3)】
操作:
1. 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 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 到变成蓝色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
在两支试管的蓝色溶液中滴加氢氧化 钠溶液时都有蓝色沉淀生成。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6-7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温习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 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千姿百态的物质间,
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
也在不断变化着。 同学们能举出一些日常
生活中物质的变化吗?
节 日 焰 火
燃 烧
钢 铁 生 锈
牛 奶 变 质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1-1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3)
蓝色的胆矾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和 二氧化碳气体 (4) (或大理石) 石灰水变浑浊 等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⑷ 判断方法: 如果变化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 则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如:蓝色的胆矾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颗粒状石灰石滴加盐酸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常伴随着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发热、发光等。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 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变化后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7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
(1)
1-1 蓝色块状的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蓝色的胆矾
(3)
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现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水的沸腾; 将蓝色块状的胆矾
磨成粉末; 汽油、酒精挥发;
铁水铸成锅; 蜡烛受热熔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木柴燃烧;
铁的生锈;
往石灰石中加入 盐酸有气体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⑴ 定义: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1-1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3)
蓝色的胆矾 溶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铜 沉淀

1-1 颗粒状石灰石 (4) (或大理石)
现象: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细小蓝色粉末。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6-7
实验 变化前的物 变化时发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质
现象
变化后有 无新物质 生成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1)
遇冷变液体

1-1 蓝色块状的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状

(2)
胆矾
的胆矾
1-1 蓝色的胆矾
(3) 溶液
蓝色的氢氧化铜
二氧化碳气体 等
【实验1-1(4)】 操作:
1.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2. 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
弯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
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试管里。
现象:
1.试管内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2.石灰石逐渐变小。 3.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 P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