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导学案】12.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感受古人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情感表达。

•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二、教学安排1.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材料准备:准备课本中《古诗二首》的内容。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课要学习的《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

2.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演练朗读《春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生自由朗读并感悟诗歌之美。

第三步:拓展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写下自己的小诗歌。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多角度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诵读、理解和表达等方面。

•综合评价学生对《静夜思》和《春晓》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是否简单清晰地解释了文本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古诗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2 古诗二首 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2 古诗二首 导学案

12.古诗二首导学案知,自学存疑(用时:10分钟)入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2.出示学习要求:“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3.指名朗读古诗,针对字音和节奏进行师生评议。

音和节奏。

2.按照自读要求学习:出声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默读,圈画生字,识记字形;轻声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画出节奏。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三、再读感悟,识字解意(用时:14分钟)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交流。

相机点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自读每句诗,结合画面,小组交流讨论诗意,教师随机进行点拨。

(2)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浮、迹、萍、踪”四个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组内交流、自学。

2.与老师交流、探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1)在教师指导下交流诗意。

(2)在教师指导下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我能给生字找家。

(连一连)(3)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体会:①“偷”字的精妙。

②“不解藏踪迹”一句的传神。

(3)交流思辨中理解: ①一个“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娃的天真、可爱。

②“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了小娃顽皮、纯真的情 5.我会选。

(1)本诗中最能表现小孩儿调皮的是“______”字。

A .撑B .偷C .采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态。

3.听教师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诗中最传神的一句是“______”,写尽了小娃顽皮、纯真的情态。

A .偷采白莲回B .不解藏踪迹四、品读古诗,熟读成诵(用时:5分钟)1.指导朗读。

2.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讨论:借助插图,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1.自己练习读——汇报读——评读——练读。

2.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3.交流创编古诗的方法: (1)补充小娃的心情和想法。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精品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精品

12古诗二首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课件出示2)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课件出示3、4)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并说说这样连的理由。

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课件出示5)(1 )边做动作边读诗,理解和识记“采”。

采:(课件出示6)出示字,看老师演示动作,结合字形知道采字的“爪字头”代表手,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

(2)请同学当当小娃演一演采白莲的动作,感受小娃偷采白莲时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课件出示7)【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生字的正音,为下面的分析和阅读铺平道路。

】【设计意图:根据图片的意思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这一设计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连线的方式呈现出。

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板书内容小娃偷采池上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不解一道开课堂作业新设计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踪(ōnɡ hōnɡ) 萍( pín pínɡ) 泉(quán qán) 露( loù lù)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参考答案:1.踪(ōnɡ) 萍(pínɡ) 泉(quán) 露(lù)2.《池上》写了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不知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形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首、踪、迹、浮、萍”5个生字。

会写“首、采”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池上》。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

4.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的方式理解诗句,初步感知古诗描绘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古诗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夏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有哪些好玩的事?预设:夏天有美丽的荷花,夏天可以去水上乐园……过渡:古人是怎么写夏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二首》,去看看夏天的美景。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夏天的美景和好玩的事,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桥梁,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白居易以及他创作《池上》的背景吧。

1.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魔”“诗王”,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创作背景《池上》创作于公元835年,白居易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

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诗。

3.情境诵读播放《池上》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4.纠正读音。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

(1)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5.全班齐读《池上》。

6.集中识字。

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

一首踪迹浮萍(1)首,独体字,金文的“首”,上面是头发,下面是脸,脸上还有眼睛。

头是人体最上面的部位,“首领”指一个集体中地位最高的人。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教学设计赛教优秀精品教案12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教学设计赛教优秀精品教案12古诗二首

12.古诗二首一、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认识“首、踪、迹”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四、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引申义,并组词。

(3)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背诵并朗读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境。

2.背诵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难点1.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理解和表达。

2.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保持流畅和得体。

四、教学安排第一堂课1.引入: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静夜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第二堂课1.复习《静夜思》:对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掌握。

2.学习《登鹳雀楼》:同样方式进行学习,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法: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讲解内容和意境。

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学生准备1.学生整理课桌椅,安静就座。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是否齐全。

二、课堂教学1.引入:播放古诗《静夜思》的音频,呈现相关图片,引入古诗内容。

2.学习《静夜思》:逐句讲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4.复习《静夜思》:对上节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三、课堂总结1.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朗读2首古诗。

七、课后作业1.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作者白居易简介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作者白居易简介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池上》作者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哪《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白居易生平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本单元围绕“快乐的夏天”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古诗二首》《荷叶圆圆》《要下雨了》。

学生可在本单元教材的学习中,体会夏天的美好,感受夏天的乐趣。

教师可在指导学生学习本组教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展示台”“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池上》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让我们体会到童真童趣。

诗中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池》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荷叶圆圆》
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

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要下雨了》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三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的运用,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积累经典语句的兴趣。

4.会读会背有关天气的谚语。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和快乐。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字词句的运用,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积累经典语句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夏天的美和快乐。

12.古诗二首………………………………………………………………… 2~3课时
13.荷叶圆圆………………………………………………………………… 2~3课时
14.要下雨了………………………………………………………………… 2~3课时
语文园地六………………………………………………………………… 2~3课时
现在的很多孩子难得去亲近大自然,对于夏天的认识也只是止于电视、书本之中,因此,教学本单元的课文,首先必须制作好贴近夏天的实物和课件,为孩子们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同时,在课堂上一定要抓好有限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边欣赏美丽的画面边学习课文中,去体会夏天的美好和乐趣。

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加强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12.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我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

本课设计力求培养学生的文学气质,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使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前准备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三、再读感悟,解决疑问。

(用时:15分钟)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过
渡:《池上》这首诗,写的就
是图上的事情。

让我们看看
图,请大家用几句话说说你看
到了什么?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4.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每
句诗的意思。

5.组织全班汇报,教师适
时点拨。

6.指导朗读:全诗语速平
缓,语气轻松活泼。

要读出小
娃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形
象。

7.指导有感情地背诵课
文。

1.认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
话描述图画。

2.听老师范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
明白的问题。

4.小组合作交流每句诗的意
思。

5.全班汇报每句诗的意思。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
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
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
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
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
路。


6.自己练习——汇报读——
评读——练读。

7.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3.填空。

(1)“小娃”指()。

(2)“小艇”是指()。

(3)“回”是()
的意思。

(4)“开”的反义词是()。

4.我会说《池上》这首诗前两句
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写字。

(用时:10分钟)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
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
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
写要点。

3.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4.组织全班展示。

1.认真观察要求会写的生
字,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

2.仔细观察教师范写。

3.描红、临写。

4.全班展示。

5.我会把字写得更漂亮。

首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

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古诗二首》课堂教学片段
品读《小池》,了解诗意
师:通过读,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句读懂的?
生1:我读懂了泉水是没有声音的,泉眼“无声”惜细流。

生2:我读懂了泉水是轻轻地流过的,我是从“泉眼无声惜细流”知道的。

生3:我知道了荷叶刚刚长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在上面了,是从最后两句读懂的。

师:你能在插图中指一指那刚露出尖尖角的荷叶吗?
(指名该学生上来在图中指出,其余学生一起朗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师:哪里还读不懂?
生:“泉眼”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来看看插图,你认为泉水是从哪边流出来的?
生:是从右上方流过来的。

(指图)
师:泉眼也就是泉水流出的地方,就在这边。

生:“惜细流”的“惜”我又不懂了。

师:你们谁能用“惜”组词吗?
生1:珍惜,爱惜。

生2:哦,就是泉眼爱惜流水。

师:是啊,泉眼珍惜地让泉水轻轻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