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高中物理的实验及结论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影响,探究磁场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磁铁、导线、电源、电流表、磁场仪
实验步骤:
1. 将导线绕制成圆圈形,并连接电源和电流表,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将磁场仪放在导线圈中间,记录磁场强度的数值。
3. 打开电源,使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
4. 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并记录此时磁场的强度值。
5. 逐渐增大电流,再次观察磁场仪的指针变化。
实验结论:
1. 当电流通过导线圈流动时,会在周围产生一个磁场。
2. 增大电流强度会使磁场的强度增大。
3.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电流与磁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即安培右手定则。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场地的整洁,注意安全。
2. 在实验过程中小心操作,避免触电或其他意外发生。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关闭电源,并注意导线圈可能产生的热量。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很抱歉,我无法为您提供完整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实验项目,希望对您
有所帮助:
1. 摆钟实验:通过摆钟实验观察摆锤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2. 弹簧振子实验:通过弹簧振子实验观察弹簧的劲度系数
与振动周期的关系。
3.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利用滑动物体与静摩擦力的关系,
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4. 加速度实验:通过利用自由落体的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5. 热膨胀实验:通过测量材料长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观
察热膨胀现象。
6. 透镜成像实验:通过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凸透镜或凹透镜
的成像性质。
7. 光栅实验:利用光栅实验观察光的衍射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8. 磁场实验:通过引入磁场,观察磁力对载流导线或磁铁的作用力。
9. 音速实验:通过利用共鸣管的方法测量空气中声音的速度。
10. 电路实验:包括串联、并联电路实验,测量电阻等电路参数。
请注意,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请确保正确的实验条件和安全措施,并遵循实验室的指导和监督。
高考物理必备20个实验

高考物理必备的20个实验
高考物理必备的20个实验包括: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5.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6.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7.测定电源的功率
8.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9.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0.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11.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12.验证波意耳定律
1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14.用多用电表探测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1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6.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17.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18.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19.验证康普顿散射实验
20.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以上就是高考物理中比较重要的20个实验,它们涵盖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大全1. 电流与电阻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阻。
我们发现,在一个电路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而电阻与电流成反比。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变化。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理解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且为之后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2. 串联和并联电阻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串联和并联电阻的效果。
我们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一起,并测量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我们发现,在串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等于每个电阻的总和。
而在并联电路中,电阻的总和等于每个电阻的倒数的和的倒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路中电阻的连接方式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3. 欧姆定律实验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并测量电流的变化。
我们发现,当电压增加时,电流也增加,而当电阻增加时,电流减小。
这个实验验证了欧姆定律,并帮助我们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 电流和磁场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一个电磁铁和一个电流表来研究电流在磁场中的行为。
我们发现,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我们还发现,改变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改变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探索了电磁感应的原理。
5. 电容实验电容是一个能够存储电荷的装置。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电容器和电压源来研究电容的性质。
我们发现,电容的大小取决于电容器的尺寸和介质的性质。
我们还发现,当电容器接上电压源时,电容器会储存电荷,并且电容器的电压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容的基本原理,并学习了如何计算和测量电容。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电容和磁场等基本概念。
这些实验帮助我们加深对电学原理的理解,并且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学知识。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汇总完整版完整版.doc

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
实验器材:铁架台、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纸带、重锤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满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值。
由h=1/2 gt2,经过0.02s 纸带下落的位移约为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的纸带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8.选取两条比较好的纸带将所得纸带中各点的速度计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织带粘贴处:50g钩码100g钩码123456实验结论: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与时间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探究弹簧的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金属横杆(带铁夹),弹簧(带指针),钩码,米尺。
实验原理: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直尺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根据实验所测量实验数据,探索弹簧弹力和弹簧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由下垂。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一、匀速直线运动实验1. 实验原理:通过纸带测量时间,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计算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平衡摩擦力,确保纸带匀速运动,避免手抖动。
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平衡摩擦力,控制小车的拉力,确保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实验1.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 实验步骤:打开电磁铁,释放小球,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确保小球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不受干扰,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四、碰撞实验1. 实验原理: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2. 实验步骤:安装器材,打纸带,测量数据,处理数据。
3. 注意事项:确保两小球在同一直线上碰撞,控制小球的初始速度。
五、电磁感应实验1. 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磁场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磁场,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磁场的变化和电流表的正负极。
六、电阻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电阻定律是描述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电阻值,测量电流和电压。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保护电阻不被烧坏。
七、焦耳定律实验1. 实验原理:焦耳定律是描述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
2. 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电阻值,测量电流、电压和时间。
3. 注意事项: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注意保护电热丝不被烧坏。
高考物理必考17个实验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17个实验总结高考物理必考的17个实验主要包括:光的反射定向、串联电阻的测量、并联电阻的测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测量、空气压强与气压计读数的确定、弹簧的弹性系数测量、L-C振荡电路的测量、简单混合颜料的分离、电磁感应定向、测量密度和几何焦距的确定、金属导线的比热容测量、谐振弦波的测量、温度传感器的定性测量、直流电磁铁的磁场测量、半导体二极管的负偏压电流的测量、电极电势与标准电极、学校一段漂移的磁力测量和绝缘体介质的电导率测定。
第一个实验是光的反射定向实验。
通过使用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探究光在反射过程中的定律。
实验中利用反射角测量角度并确定各角的关系。
第二个实验是串联电阻的测量实验。
通过将多个电阻串联起来,在电路中测量电阻的总值。
实验中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恢复电流的方法来进行测量。
第三个实验是并联电阻的测量实验。
通过将多个电阻并联起来,在电路中测量电阻的总值。
实验中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恢复电流的方法进行测量。
第四个实验是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测量实验。
通过测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和输入输出阻抗,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特性。
第五个实验是空气压强与气压计读数的确定实验。
通过改变气压,测量气压计的读数,研究气压与气压计读数之间的关系。
第六个实验是弹簧的弹性系数测量实验。
通过在弹簧上加不同的力,测量弹簧的伸长量,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
第七个实验是L-C振荡电路的测量实验。
通过测量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计算L-C振荡电路的谐振频率。
第八个实验是简单混合颜料的分离实验。
通过使用纸张和水,分离出简单混合颜料中的某个颜色。
第九个实验是电磁感应定向实验。
通过改变磁场的方向和大小,测量电磁感应中的电动势和磁感应强度。
第十个实验是测量密度和几何焦距的确定实验。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
同时,通过实验测量物体在凸透镜上的成像距离和物距计算几何焦距。
第十一个实验是金属导线的比热容测量实验。
通过测量金属导线在不同温度下的温度变化量,计算金属导线的比热容。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18个实验及实验结论
高中物理有许多实验,以下是其中 18 个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列表:
1. 平方反比定律实验:证明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 单摆实验:证明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外力愈大,振动愈短促。
3. 振动实验:证明物体振动时,振动频率与振幅无关,与外力
有关。
4. 碰撞实验:证明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5.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证明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于它为止。
6.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证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
加速度的乘积,即 F=ma。
7. 牛顿第三定律实验:证明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反作用力,且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8. 静电场实验:证明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9. 直流电路实验:证明欧姆定律。
10. 波动实验:证明波的发生和传播依赖于介质。
11. 光的本性实验:证明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提出“波粒二象性”理论。
12. 棱镜色散实验:证明光的颜色是由光波的振幅和频率决定的。
13. 光合作用实验:证明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14. 浮力实验:证明物体沉浮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15. 杠杆原理实验:证明杠杆的平衡条件。
16. 功和能的实验:证明功等于能量转化的量。
17. 温度实验:证明热胀冷缩规律,解释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18. 万有引力实验:证明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它们证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 装置图与原理:小车在勾码拉动下作 运动,通过研究纸带可以探究小车运动规律 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
3,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其中连接勾码的应该是 端 3,纸带处理方法:★求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加速度的方法:★ 本实验注意点:1,长度肯定不是国际单位! 2,留意相邻计数点间究竟有几个0.02s 2,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吗?实验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 装置图与原理:用两个力可以把结点拉到O 位置,用一个力也能把结点拉到O 点,即它们的 相同。
本实验要验证力的合成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
图中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的合力实验值是 ,实际由等效替代得到的合力真实值是 ,和橡皮绳肯定一直线的是 。
2,主要实验步骤:(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此时需要记下 。
(2)在纸上根据 ,应用 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 , 此时需要记下 。
(4)如果比较发现 ,则说明力的合成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本实验注意点:实验时橡皮绳、细绳、弹簧秤要和白纸 ,拉力大小、两个力夹角要 ,确定拉力方向 时描下的两个点距离要实验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 原理: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1)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装置:重物作用是纸带作用是 3,实验前首先 重物,适当倾斜木板直到 轻推小车运动后纸带上的点 为止,本步骤称为 ,目的是让小车受的外力等于 4,绳子拉力理论上大小为F=为方便改变拉力,还应该满足 ,则可认为F=A F 1 F 2F ′ F O3,本实验需要多次改变实验研究量得出多组数据,然后描绘出图像去得出结论。
在甲图中画出加速度a与外力F的关系图线,在乙图中画出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图线本实验的注意点是(1)(2)实验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装置与原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重锤,阻力远小于重力,故减少的能和增加的能近似相等。
本实验目的是验证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的2,如果从纸带上第一个点开始研究,需要验证的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是,如果研究纸带任意两点,则需要验证的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是[注意项事]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以减小摩擦阻力。
2.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第一、二点间距的纸带3.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
4. 本实验的长度单位肯定不是国际单位!重力加速度g要取!5. 自由下落较快,故本实验一般不用每5个点选一个计数点,直接连续选取即可,即T=6. 本实验可发现重锤减少的势能肯定增加的动能,原因是3,典型例题:例题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查得当地的重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kg。
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到运动C点,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
(取3位有效数字)可得什么结论?0 1 A B C D例题2:在本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f ,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如图。
图中O是打点计时器打的第一个点,A、B、C、D、E分别是以每打两个点的时间作为计时单位取的计数点)。
根据纸带求:(1)重锤下落的加速度。
(2)若重锤质量为m kg,则重锤从起始下落至B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为多少?(3)重锤下落到B时,动能为多大?实验五探究电阻的决定因素(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1,实验原理:用测一段金属丝的长度L, 用测导线的直径d, 用测导线的电阻R, 由R = ,可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2,实验电路:(1)电流表为什么采用外接法?(2)滑动变阻器为什么采用限流接法?3,典型例题在“探究电阻的决定因素”的实验中,所用金属电阻丝的电阻约为30 Ω.现通过以下实验测量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其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d= mm.(2)实验中能提供的器材有开关、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电压表V1(量程0~3 V,内阻约3 kΩ)电压表V2(量程0~15 V,内阻约15 kΩ)电流表A1(量程0~100 mA,内阻约5 Ω)电流表A2(量程0~0.6 A,内阻约0.1 Ω)滑动变阻器R1(0~10 Ω)滑动变阻器R2(0~1 kΩ)电源E(电动势为4.5 V,内阻不计)为了便于调节电路并能较准确的测出电阻丝的阻值,电压表应选 ,电流表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 .实验六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1)实验原理:,故需要的仪表有方法1:调节变阻器,测量两组数据U1 I1、U2 I2 ,立方程组:方法2:调节变阻器,测量多组数据,作U—I图象。
由图象的意义去求E 和r在方框中画出电源的U-I图像,其中直线和Y轴的交点的物理意义是:其中直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特别注意Y坐标的起点是不是从开始!(2)测量电路如图如果某一次实验图象如图,可得E=r=(3)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故有E测E真,r测r真实验七: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实验电路:为什么电流表采用外接法?,为什么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实验前应该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端置于2,实验原理:调节滑动变阻器,可以测出多组数据,再作小灯泡的图象,即得到伏安特性曲线3,在方框中定性画出对应的伏安特性曲线4,注意点:(1)为什么伏安特性是曲线?(2)U-I图象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是不是表示该点对应的电阻?实验八:练习使用多用电表1,测量电阻对应第条刻度线,该刻度线特点是2,测量电压和电流通常看第条刻度线,要注意该刻度线对应有几个典型量程。
3,测电阻注意点:(1)使用前应看一下指针是否指在刻度盘端的零刻线处。
如果不在,就应该进行(2)使用欧姆挡时,在选好后,还必须。
方法是:(3)测量时应该让指针在中间附近比较适合,如果指针明显偏在左边(即指针的偏转角),那么接下来的正确操作步骤应该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每次换档更换倍率,必须重新(5)测量完毕后,应该把选择开关置于(6)使用多用电表时,两只手只能握住表笔的绝缘棒部分,不能接触表笔上的金属部分。
典型例题1、某同学得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反向电阻。
完成下列测量步骤:(1)检查多用电表的机械零点。
(2)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正、负表笔插孔,将选择开关拔至电阻测量挡适当的量程处。
(3)将红、黑表笔______ _____,进行欧姆调零。
(4)测反向电阻时,将__________表笔接二极管正极,将_________表笔接二极管负极,读出示数。
2、用多用电表进行了几次测量,指针分别处于a 、b 的位置,如图所示。
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面表格中所指的档位,a 和b 的相应读数是多少?请填在表格中。
实验九: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目的】1.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2.学习间接测量微观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利用 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 油膜将 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V 的油酸溶液在水面上形成 的油膜面积S,用 可计算出油膜的厚度。
这个厚度 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 .注意:在用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在哪些方面作了理想化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实验器材】盛水浅盘、滴管(或注射器)、试剂瓶、坐标纸、玻璃板、痱子粉、油酸酒精溶液、量筒、彩笔. 【实验步骤】1.用滴管将油酸酒精溶液滴入量筒.数出每毫升油酸酒精溶液的 ,算出每滴液滴的 .2.把洗干净的浅盘水平放置,倒入约2 cm 深的水.用 纱网(或粉扑)将适量的 轻轻洒在水面上.3.用滴管将 轻轻滴入水面中央,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在浅盘上 盖上 ,用 在透明塑料盖板上描出4.数出透明塑料盖板上所描出的油膜边缘轮廓含有的 ,(不足半格的 ,多于半格 ),估测出油膜的面积,从而可以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5.清洗浅盘,擦去透明塑料盖板上的油膜轮廓线,重复 做2次至3次实验.实验十: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原理】用 法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再由 可求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无论玻璃砖是长方形、三角形还是圆形,只要可以画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就能求折射率。
【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 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 ,并取直线上的一点O 为入射点,法线 .3.画出线段AO 作为 ,并在AO 上插上 .4.在白纸上放上 ,使其中一边与直线aa ′ ,并画出另一条 对齐线 .5.通过玻璃砖观察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 1的像被 挡住,然后在观察一侧插上大头针P 3,使P 3挡住 ,再插上P 4,使P 4挡住 .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 P 3、P 4的针孔位置确定 ,ab指针位置 选择开关所处挡位读 数a 直流电流100mA mA 直流电压2.5V V b电阻×100Ω7.用量角器测量 ,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θ1和sin θ2. 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 并取平均值. 【思考】如果没有量角器,只提供一把直尺,你会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吗?实验十一: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1,原理:单摆在摆角很小时,可以看作 运动,其振动周期 T =故有 g = ,如n 次全振动总时间为t ,则g = 2,装置图: 3,注意点:(1)对细线和摆球的要求是 (2)对摆角的要求是 (3)要使摆球在 内摆动,不能形成圆锥摆,(4)测摆长的要求是 (5)应该从 开始计时,并计数为第 次4,为进一步提高精度,也可作出 图象,求出图线的斜率k,即可 求得 g 值为 .根据图线斜率求g 值可以减小误差.5,误差分析:如果按下秒表时计数为第一次,则会引起g 的测量值 如果误把N 次全振动计数为N+1 次,会引起g 的测量值 如果测量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会引起g 的测量值如果实验过程中悬点细线出现了松动使得摆长变长了,会引起g 的测量值 如果不小心摆成了圆锥摆,会引起g 的测量值6,关于秒表的读数:指针是一格一格跳跃前进的,故不用 ,直接看就进的刻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