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评析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评析
■ 周 岩 ● Z h o u Y a n
【 摘 要】随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建 筑 行业获得 良 好 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令世界瞩 目的成绩。
建筑 基础 部 分 的 设计 是 影 响 建筑 工 程 质 量 的 重 要 环 节 , 因
地基承载力又较低 ,且地基又不很均匀的问题,在 6层 以上 的 建 筑 中 这 种 基 础 使 用 较 多 。
此 ,对基础 设计进行研 究,是保证房屋 建筑工程 结构稳定
的重 要 途 径 。
独立基础可分为刚性独立基础和柔性独立基 础,他们在柱下基础中使用较 多,基础 的断面有方
形 和 矩 形 , 主 要 依 据 是 不 同 的 柱 荷载 偏 心距 。 当有 比较 大 的 柱 距 时 , 独 立 基 础相 较 于其 他 基础 明 显性
城市 建筑 l 建 筑结构 l U R B A N I S M A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S T R U C T U R E
房屋 建筑结构设计 中的基础 设计评析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De s i g n i n Bu i l d i n g St r u c t u r e De s i g n
前 提 下 。十 字 交 叉 基 础 比较 适 合 地 基 的承 载 力 比较
u r a l s t a b i l i t y .
【 关键词 】 房屋建筑 结构设计 重要性 原则 基础设计
价 比更高。在多层建筑 的上部结构作 为框架 体系的
l Ab s t r a c t l W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o u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y , a n -

民用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探讨

民用房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探讨

标 。民用房建筑 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是二个方面组成 的: 建筑 设计人员和项 目管理人员提 高了一定警惕 , 但是不少设计者和管
结 构 的 设计 和 施 工 标 准 ; 工程 建筑 的科 学维 护 、 检 测 。 民用 建 筑 理者在结构安全性上的系统安全管理仍未形成 。如此一来 , 就很 设 计 施 工 需要 根据 相 关 工程 法 规 和 科 学 标 准 , 因此 现 在 的 民用 容易发生因为人为 的错误而产生的建筑 结构安全 问题 , 对建筑的 建筑 工程 的设计标准需要符合现在建筑要求 ,标准需要合理科 安 全 和人 民生 命 财 产 安全 带来 隐 患 。
1 民用 房 建 筑 对 于结 构 安全 性 的 考虑
民用 房 建 筑 的 安全 性 主 要包 括三 个 方 面 : 构件承载 能力、 结 不 足 构整体的牢固性 、结构耐久性 。这是结构工程里重要 的质量指 尽 管 近 年 来 在 建 筑 工 程 上 出现 的 一 些 安 全 事 故 让 建 筑 工 程
整体倒塌。
建筑 的科学化设计是建筑工程 结构安全的前提和 保障, 但是 民用建筑结构 的耐久性主要受到混凝土 的影 响。很 长时间 目前我们国在建筑设计规范上仍有很不少问题 。 比如在应对 比较 以来, 建筑人 员都认 为混凝土是一种耐久可靠的建筑材料 , 但 是 严 重 的火 灾 和 自然 灾 害 上 对 于建 筑 设 计 的要 求 标 准 比 较低 , 在 其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 , 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往往低于三 十年 。常规而 他 地 质 灾 难上 的 设计 要 求 更少 或 者 完 全 没有 , 这就 让 建 筑 在 设 计 言 的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指 工程 的使用寿命 ,其在 规定年限能 时期都没有安全保障 。另外, 目前建筑设计规范基本上忽视 了建 正 常 使 用 。而 现 在 的 建 筑 结 构 设 计 和 施 工 标准 并 没 有 对 于 建 筑 筑 工程 结 构 的 正 常使 用 寿 命 , 仅 仅 是在 考 虑 建筑 工程 在 试 用 时期 受到慢性侵蚀而造成的寿命减少有详细规 定,而仅仅将 目光着 的承载力情况, 考虑问题有所欠缺。 眼在 了负荷载 作业下 的结构物强度要求。但事实上 , 建筑结构因 外 界的侵蚀 的损害程度是很大的,它的耐久性和寿命与在使用 时期 的检测维护有很重要 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加强 民用建筑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3章基本规定第3.0.1条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作的程度,将地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3.0.1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所有建筑物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规定;3.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 总则1.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

特殊工程的地基基础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参照使用。

1.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和合理使用,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环境,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1.3 基本原则1.3.1 安全性原则: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避免地基基础失稳或破坏。

1.3.2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成本。

1.3.3 合理性原则: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方案。

1.3.4 环保原则: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2.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2.1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荷载特性、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

2.2 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建筑物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变形控制要求。

2.3 地基基础设计应合理选择基础类型、基础埋深、基础尺寸等参数。

2.4 地基基础设计应采取有效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5 地基基础设计应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勘察,获取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等基础资料。

2.6 地基基础设计应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验证设计参数和施工质量。

3.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方法3.1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和荷载特性,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如:极限平衡法、弹性理论法、极限变形法等。

3.2 地基基础设计应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如:承载能力计算、稳定性计算、变形计算等。

3.3 地基基础设计应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3.4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施工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如:基坑开挖、基础施工、桩基施工等。

3.5 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防渗、降水、支护等。

4. 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类型4.2 深基础:适用于荷载较大、地质条件较差的建筑物,如:桩基础、沉井基础等。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基础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基础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基础摘要:1.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基础概述2.结构地基基础的重要性3.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基础的主要内容4.结构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5.结构地基基础的应用案例6.结构地基基础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1】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基础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保证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技术措施。

其中,《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是一本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设计指南,为广大建筑设计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结构地基基础的角度,对这本设计技术措施进行详细的解读。

【2】结构地基基础的重要性结构地基基础是民用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承担着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并传递到地基土壤上。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

因此,在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结构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

【3】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基础的主要内容《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关于结构地基基础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基基础的分类:根据地基基础的材料、形式和功能,分为混凝土基础、砌体基础、钢结构基础等。

2.地基基础的设计原则: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和场地条件,结合地基土层的性质、承载力和变形特性,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

3.地基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地基基础的荷载计算、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和稳定性计算等。

4.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包括地基基础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等。

【4】结构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在民用建筑工程中,结构地基基础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承载力:地基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能够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1 总则1.0.1 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

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应专业标准的规定。

1.0.3 地基基础设计,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

1.0.4 建筑地基基础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地基 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2.1.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

2.1.4 重力密度(重度) Gravity de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体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体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2.1.5 岩体结构面 Rock discont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

2.1.6 标准冻结深度 Standard fro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之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2.1.7 地基变形允许值 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

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工业及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当中,地基基础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选基础设计方案是否妥当、基础设计是否适应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直接决定了建筑设计的成败。

这就要求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清楚掌握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以便能够科学有效的解决相关问题。

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地基基础设计常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常见问题的对策,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地基基础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地基基础;基础设计;常见问题;对策概念设计1.1确定控制点的位置,确定设计方案设计地基基础时,必须找准控制点的位置,以防基础变形,所以,设计地基基础时,首先,设计人员需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施工环境以及上部建筑的形态,选择适合于该施工现场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

比如,在主裙楼连体建筑当中,主裙楼间的不均衡沉降作为关键控制点,在选择地基基础方案时,为有效防止主裙楼间的不均匀沉降,不能盲目的增加地基基础的刚度,应提升主楼地基基础的刚度,降低裙楼基础刚度。

假如某一建筑的主体高度为10层,裙楼为两层高的公共建筑,支撑层由细砂砌筑而成,承载力仅为130kPa。

为了减弱不均匀沉降,主楼使用的是由CFG桩形成的复合地基,而裙楼则使用天然地基,就该建筑地基基础方案的选定,就为开发商节省了大量成本。

1.2利用概念指导计算在地基基础设计当中,使用PKPM、盈建科等设计软件可大大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但却限制了设计人员的思考。

使用这些软件时,由于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理解这类设计软件的计算原理,填写相关参数时往往是随心所欲,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相关参数,使得计算结果失去了准确性。

比如,某些建筑的上部结构没有使用PKPM计算,基础部分的计算依然使用JC-CAD,一些设计人员就会把建筑上部结构的柱底内力采用附加载荷输入,然而,在JC-CAD软件中,附加载荷仅仅只能输入恒荷载和活荷载等一些标准值,假如上部结构为多层,在附加载荷内则无法考虑水平载荷,则将可能会产生安全隐患。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探讨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探讨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探讨摘要:当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整体设计有缺陷、部分结构设计不合理、受力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基础选型不合理等。

为此,要落实对建筑结构的优化。

下面本文就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1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定义结构设计指设计人员基于建筑外形、地理条件综合设计出该建筑物基础、梁、板、柱等单元。

结构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为民众提供可靠且安全的居住空间或是活动场所,满足人们日常所需。

在以往的建筑结构设计中多采取二维计算机辅助等方式,且按照民用建筑结构功能的特点,将其划分成基础设计、上部结构设计两种。

从结构设计的基本操作探讨,除设计时运用到建筑结构施工图纸外,还可借助于常见的软件程序来处理,如PKPM,盈建科等。

总之,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不但要从结构专业的角度分析结构的性能,还要确保该建筑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环保性、美观性等诸多特点。

2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形式2.1 独立基础在民用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独立基础是比较常用的形式,分为柔性和刚性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具有抗震能力好、成本低等特点,通常设置在现浇混凝土柱、承重柱之下,采用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固定。

在独立基础设计期间,设计人员要全面考虑施工场地的土壤、地质特征,科学地选择基础类型。

如地基土压缩性弱,土壤黏合力小,使用柔性独立基础,充分发挥混凝土与钢筋各自的优势。

具体设计中,可使用杯形、坡形基础,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合理地选择设计类型,以满足民用建筑的稳固性要求。

同时,科学规划基础结构,完成单独的优势设计,综合完成相关安排,确保不会出现安全质量问题。

2.2 墙下条形基础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相关工作,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

在建筑墙下设置条形基础,整体建设依靠混凝土完成,混凝土耐久性强,可以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对于高度较低的建筑物,相关优势要通过合理造价安排;对于相关建设而言,其优势是造价低、操作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基础设计
摘要:在民用建筑结构基础设计过程中,其设计技术复杂,设计质量还直接关
系着整个建筑的质量水平的高低。

所以,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基础设计中,应该重
视地基基础设计工作,不断探究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基础设计产生的
影响,并且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民用建筑的质量,保障人们的生
命安全,推动我国建筑行业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民用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
1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要求
1.1 上部结构
在整个民用建筑工程中,是由上部结构和基础地基部分组成,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相互
促进作用,共同受力协调。

上部结构的设计,不仅关系着地基的承载力,更关系着整个建筑
体的质量与安全。

因此,在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上部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不
同的上部结构对地基基础变形的使用能力也不同。

所以,设计人员在深入了解上部结构刚度
特征后,要制定出合理的地基基础形式和结构设计方案。

1.2 地理条件
在民用建筑在进行基础设计前,应该充分的对现场进行勘察和研究,深入的掌握地质资料。

同时,掌握建筑场地的交通、供电、排水等情况。

不同的建筑物,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基
方案进行不同的基础改造,并且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也不一样。

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地理条
件优越的地基,简单的施工方式,让设计更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

其次,特殊的工程需要在
特定的地形上建设,比如地基强度不稳定或者压缩性较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则需要按照
不同的情况对地基进行特殊的处理,通过各种处理和优化,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强度,从
而减少地基变形,为建筑整体质量目标和要求奠定基础保障。

同时,再选择建筑地基时,应
该尽量避免滑坡现象的地段。

由于地震等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地基受到影响,产生
变形,从而影响建筑体的安全。

1.3 施工环境因素
民用建筑在基础设计过程中,由于天然地基无法满足沉降量和承载力的设计要求,往往
采用桩基础。

在城市建筑体密集的地方,桩基础作业带来的环境危害非常多,不仅会影响到
工程的造价和进度,还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影响。

尤其是桩基础施工会对周围环
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如:噪音污染、环境污染等等,甚至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建筑物建设过程中的常见基础形式
2.1 墙下条形基础
在相关的结构基础设计上需要完成有关的研究工作,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具体的使用需求,在相关的研究来说,墙下需要使用条形基础构建,整体的建设上需要完成混凝土来打基础,
对于混凝土来说其有较强的耐久性,同时在经过相关的使用之后要确保其能够满足实际发展
需求,并且对于较低的建筑物当中,相关的优势就是需要进行合理的造价安排,对于相关建
设来说,主要的优势就是造价较低,综合的满足操作便利的问题,所以对于工程的全面建设
来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整体刚度进行改进。

2.2 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部分可以具体的分为刚性独立基础和相关的柔性独立基础,对于独立基础来说,相关的柱下基础构建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整体的建设上需要考虑正方形和有关的长方形两类,实际的区分方法都是根据柱体荷载的实际进行整体的安排,同时在两个柱体之间具有较
大的差距,独立基础的优势性也在慢慢的现实处理,所以合理的完成相关建设能够满足具体
使用需求,而在综合的管理上要对基础结构进行有效规划,同时需要完成独立的基础优势设计,综合的完成相关设计和安排,保证不会出现相关的质量问题。

2.3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
当完成有关的建设条件合理规划之后,需要满足独立基础的建设要求,同时在相关的柱
下条形基础研究,有关的建设安排来说,需综合的考虑施工现场的地基基础情况,与实际的
独立基础相变,住下条形基础的整体强度较高,并且可以结合沉降的幅度都可以均匀的合理
控制,但是在相关的建设上要与独立基础进行相反设计安排,如果的两个距离较大,不过有
关的柱间在条形基础上要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能够降低相关的劣势,除此之外我国的工程
建设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安排,有效减少具体的施工压力。

综合的满足其具体使用需求。

3 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的有效措施
3.1 科学设置基础埋置深度
近年来,民用建筑多以高层建筑为主,为了使建筑能够在天然土质的地基上保持稳固性,则应当实施箱形基础埋置工作,其深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是忽视了埋置深度这
一细节,那么便会影响建筑的稳定性。

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使得民用建筑结构中出现了地
下室部分,这一基础设计既能解决埋置深度的问题,还丰富了民用建筑结构的功能性,提高
土地资源利用率,扩大民用建筑的空间,并且也能保障民用建筑在软土地基上的稳定性[3]。

在新建民用建筑的时候,需要注意控制好其与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若是新建建筑物的基础
埋置深度,要深于原有建筑物,那么为了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则一定要控制好两者之间的距离,设计在安全范围内。

这一距离的设定,需要从新建筑物和旧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地基
变形等方面考虑,对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确定合适的建设距离。

3.2 计算承载力
大部分民用建筑工程,其结构设计都选择了主裙楼一体化形式,在这一结构的基础设计
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加大和修正主体的地基承载力。

在计算底面负荷量的时候,可
以将其当作是两侧部分出现超载,当超载和基础的宽度呈现2:1时,则可以将土层厚度作
为基础埋深的参数;当基础两侧出现超载不等的时候,民用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可取最小值。


般情况下,如果民用建筑的地基属于岩石地基,那么与土质地基相比,其承载力要更高一些,要想计算其承载力,则可以进行载荷试验。

3.3 桩基础设计
在进行民用建筑桩基础设计工作的时候,要先了解其地基的质地。

如果民用建筑的地基
为软土地基,而且具有较大的荷载,则必须对其进行处理,以免地基受外力影响而发生变形,降低民用建筑的稳定性。

这种时候可以实施撞击处施工。

桩基础施工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
分是承台施工,另一部分是桩身施工,其施工目的在于利用桩身和桩尖将建筑地基上部分的
荷载,传至于更深层次的地基中。

在选择桩基础施工方法的时候,应当尽量避免深基坑施工,尽量选择施工时间短,施工操作简便的方法。

高效的桩基础施工,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
小民用建筑的沉降幅度,还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量。

3.4 箱形基础设计
如果民用建筑的地基承载力不强,或是建设高层建筑,则要实施箱形基础设计工作。

在箱形基础设计过程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施工方法是带柱帽平板式筏板基础技术。

这种基础设计方案,实践起来比较简单,而且有利于提高民用建筑的承载能力,从整体上来提高民用建筑的系统性。

需要注意的是应当根据基础设计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设计图纸中的具体要求来科学设计其基础高度,确定最小配筋率数值。

在进行箱形基础设计施工的时候,为避免其受高温影响而出现开裂,则可实施后浇带设计来加以解决,后浇带的宽度最小为八十厘米,最大不可超过一百厘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整体建设过程中可以全面的完成多元化合理设计,同时进行系统的全面规划,整体完成系统化的安排,结合有关使用方法进行合理的提升,确保不会出现有关的质量问题,并且针对相关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研究,综合的确保其可以符合使用需求,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的使用效果对其进行良好的安排,完成技术的全面提升,同时研究相关创新技术,使其可以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陈闯.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22).
[2]何实.抗震理念在民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