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合集下载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含潜在芳伯氨基药品,先经水解得到芳伯氨基,再测定:
Ar-NHCOR + H2O
H+
Δ
Ar-NH2 + RCOOH
Ar-NO2 + Zn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H+
返回
Ar-NH2
第37页
第五章 胺类药品分析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品分析
五、含量测定
亚硝酸钠滴定法——反应条件 温度 室温(10℃~30℃)滴定
↓ 水 溶解 10%氢氧化钠溶液
加热 油状物
2ml
1ml
↑ ↓ 加热 加热
放冷 盐酸酸化
油状物消失
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返回
第22页
第五章 胺类药品分析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品分析
三、判别
氯化物反应
方法 1:
供试品溶液 硝酸
↓ 硝酸银试液
沉淀加氨试液
可用非水碱量法滴定。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返回
第9页
第五章 胺类药品分析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品分析
二、性质
芳伯氨基特征 多含有芳伯氨基(丁卡因无), 能够发生重氮化-偶
合反应; 可与芳醛缩合反应, 生成schiff碱。 可用于定性判别, 含量测定。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使成酸性
↓ 硝酸
沉淀溶解
药物分析胺类药物分析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23页
第五章 胺类药品分析
第一节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药品分析
三、判别
氯化物反应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不耐酶、酸,只能静脉给药,广谱 对G+菌作用与青霉素近似,对肠球菌作用较弱 对G-菌作用较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肠埃希菌、变形杆
菌、流感嗜血杆菌、伤寒沙门菌等引起的呼吸 道、尿路、胆道感染和败血症
五、抗G-杆菌青霉素:美西林
对G-杆菌的作用强,对G-菌产生的β-内酰 胺酶稳定
机制: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种高分子量、低亲和力的PBP (PBP2a) 可选用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利福平 2.其不耐酸,只能i.m或i.v 3.临床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感染
氯唑西林,苯唑西林等
抗菌谱同青霉素G,但抗菌活性较低
耐酶-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CNS 感染无效
耐酸-可口服,不透过血脑屏障
第五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特点: 1.本身无或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β-内酰胺
酶,保护β-内酰胺环免受水解 2. 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敏感,对染色体介导的
β-内酰胺酶作用弱 3.对不产酶细菌无增效作用 4.与抗生素联用时,两药要有相似的药动学特征
克拉维酸(棒酸)
+ 阿莫西林→奥格门汀/安美汀 替卡西林→泰门汀
头孢哌酮可引起凝血酶原或血小板减少而致 出血;部分头孢菌素与乙醇同服可产生“醉 酒 样”反应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
一、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泰能
抗菌谱广,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有抑酶 作用,用于G+、G-菌、厌氧菌及MRSA所致的各 种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大剂量 可影响CNS,肾损伤 美罗培南不受脱氢肽酶影响
原因:降解产物 表现:呼吸道阻塞,循环衰减,中枢抑制 防治:
菌、流感嗜血杆菌、伤寒沙门菌等引起的呼吸 道、尿路、胆道感染和败血症
五、抗G-杆菌青霉素:美西林
对G-杆菌的作用强,对G-菌产生的β-内酰 胺酶稳定
机制: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种高分子量、低亲和力的PBP (PBP2a) 可选用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利福平 2.其不耐酸,只能i.m或i.v 3.临床主要用于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感染
氯唑西林,苯唑西林等
抗菌谱同青霉素G,但抗菌活性较低
耐酶-主要用于耐青霉素G的金葡菌感染;CNS 感染无效
耐酸-可口服,不透过血脑屏障
第五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特点: 1.本身无或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抑制β-内酰胺
酶,保护β-内酰胺环免受水解 2. 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敏感,对染色体介导的
β-内酰胺酶作用弱 3.对不产酶细菌无增效作用 4.与抗生素联用时,两药要有相似的药动学特征
克拉维酸(棒酸)
+ 阿莫西林→奥格门汀/安美汀 替卡西林→泰门汀
头孢哌酮可引起凝血酶原或血小板减少而致 出血;部分头孢菌素与乙醇同服可产生“醉 酒 样”反应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
一、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脱氢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泰能
抗菌谱广,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有抑酶 作用,用于G+、G-菌、厌氧菌及MRSA所致的各 种严重感染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大剂量 可影响CNS,肾损伤 美罗培南不受脱氢肽酶影响
原因:降解产物 表现:呼吸道阻塞,循环衰减,中枢抑制 防治:
药物分析酯类和酰胺类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酯类和酰胺类药物分析
27
三、鉴别试验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结构中含有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药
物,均可发生此反应。
Ar-NH2
HCl NaNO2
重氮盐
OH-
-萘酚
橙黄~猩红色
药物分析酯类和酰胺类药物分析
28
直接反应:苯佐卡因、盐酸普鲁卡因、 盐酸普鲁卡因胺 间接反应:对乙酰氨基酚、醋氨苯砜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由于空间位阻很难发生此反应。
盐酸普鲁卡因胺
药物分析酯类和酰胺类药物分析
6
(二)主要理化性质
1.芳伯氨基特性:重氮化-偶合反应;芳醛缩合成Schiff碱;易
氧化变色等。盐酸丁卡因无此特性。
2. 水解特性:分子结构中的酯键或酰胺键易水解,除盐酸
丁卡因外水产物为对丁氨基苯甲酸外,上述均
为对氨基苯甲酸。
3. 弱碱性:除苯佐卡因外,其余均含有叔胺氮的侧链,故具
18
KBr + HCl
HBr + KCl
HNO2 + HCl
NOBr + H2O KKBr
∵ KHBr 比KHCl大300倍
∴生成NOBr量大得多 ∴加快反应速度
药物分析酯类和酰胺类药物分析
19
(2) 加过量HCl加速反应: ①重氮化速度加快; ②重氮盐在酸性介质中稳定; ③防止生成氨基偶氮化合物。
O C OR2
药物分析酯类和酰胺类药物分析
5
H2N
COOC2H5
苯佐卡因
H 2N
. COO 2CC 2H NH C 2H 52 HC 盐酸普鲁卡因
C H 3(C H 2)3N H
C O O C H 2C H 2N (C 2H 5)2 H C l
8第八章对氨基苯甲酸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的分析

三、UV
注射用盐酸丁卡因的含量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瓶,分别加水溶解,并分别定量转移至 2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盐酸丁卡因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约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 对照品溶液各3mL,分别置于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1200)5mL与磷酸盐缓冲液(pH 6.0)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1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 光度,计算每瓶的含量,求出平均含量,即得。
Fe + 3HCl
CO NCH2CH2N(C2H5)2 3 O
酯键的水解,可以区 分下述两种药物
五、吸收光谱特征 1、UV:结构中均含有苯环
盐酸布比卡因的鉴别:在263nm与271nm的波长处有最大 吸收;其吸光度分别为0.53~0.58与0.43~0.48. 盐酸普鲁卡因胺片的鉴别:在28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盐酸利多卡因与对氨基苯 甲酸酯类药物的区别
二、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2、盐酸普鲁卡因胺
2
NH2
+ H 2O 2
+ H 2O
在过氧化氢的存在 下能被氧化成羟肟 酸,再与铁配位
CO NHCH2CH2N(C2H5)2 NH2
3
+ FeCl3
CO NCH2CH2N(C2H5)2 OH
CO NCH2CH2N(C2H5)2 OH NH2
CH3
CH3
高氯酸非水滴定
2
NHCOCH2N(C2H5)2· HCl+Hg(Ac)2 2
NHCOCH2N(C2H5)2· HAc+HgCl2
CH3 CH3
注射用盐酸丁卡因的含量
【含量测定】 取本品10瓶,分别加水溶解,并分别定量转移至 2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 盐酸丁卡因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约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 对照品溶液各3mL,分别置于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1200)5mL与磷酸盐缓冲液(pH 6.0)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 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31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 光度,计算每瓶的含量,求出平均含量,即得。
Fe + 3HCl
CO NCH2CH2N(C2H5)2 3 O
酯键的水解,可以区 分下述两种药物
五、吸收光谱特征 1、UV:结构中均含有苯环
盐酸布比卡因的鉴别:在263nm与271nm的波长处有最大 吸收;其吸光度分别为0.53~0.58与0.43~0.48. 盐酸普鲁卡因胺片的鉴别:在28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盐酸利多卡因与对氨基苯 甲酸酯类药物的区别
二、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2、盐酸普鲁卡因胺
2
NH2
+ H 2O 2
+ H 2O
在过氧化氢的存在 下能被氧化成羟肟 酸,再与铁配位
CO NHCH2CH2N(C2H5)2 NH2
3
+ FeCl3
CO NCH2CH2N(C2H5)2 OH
CO NCH2CH2N(C2H5)2 OH NH2
CH3
CH3
高氯酸非水滴定
2
NHCOCH2N(C2H5)2· HCl+Hg(Ac)2 2
NHCOCH2N(C2H5)2· HAc+HgCl2
CH3 CH3
药物化学--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2
23
(一)天然青霉素类的共同特性
不耐酸
口服无效
口服药
不耐酶
易产生耐药性
耐酶青霉素
抗菌谱窄 应用范围窄
24
广谱青霉素
青霉素钠
H H
典 型 药 物
N H O O
6 7
5
S 4 CH3 CH3
3 2
N H 1
O ONa
化学名为(2S ,5R ,6R )-3,3-二甲基-6-(2-苯 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又名苄青霉素钠、青霉素G钠。
广谱青霉素
33
在侧链α 位引入极性基团如: 氨基、羧基、磺酸基等
(三)典型药物 苯唑西林钠 Oxacillin Sodium
O O O N O N ONa H CH3 CH3 ,H · 2O H 2O
【结构特点】
根据电子等排原理以 异 唑环取代侧链苯 环,同时在C-3和C-5 分别以苯基和甲基取 代,其中苯基兼有吸 电子和空间位阻的作 用。
N S H H H H
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R)-(-)-2-氨 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氧基]-7-氧代-4-硫杂-1-氮 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又名为羟氨苄 青霉素。
37
38
性
质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
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在水中
25
性 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 引湿性。 本品遇酸、碱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 温放置易失效。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在脂肪油或 液体石蜡中不溶。 青霉素钠的水溶液遇稀盐酸,即生成白色沉淀,此 沉淀能在乙醇、醋酸戊酯、三氯甲烷、乙醚或过量 的盐酸中溶解。
23
(一)天然青霉素类的共同特性
不耐酸
口服无效
口服药
不耐酶
易产生耐药性
耐酶青霉素
抗菌谱窄 应用范围窄
24
广谱青霉素
青霉素钠
H H
典 型 药 物
N H O O
6 7
5
S 4 CH3 CH3
3 2
N H 1
O ONa
化学名为(2S ,5R ,6R )-3,3-二甲基-6-(2-苯 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又名苄青霉素钠、青霉素G钠。
广谱青霉素
33
在侧链α 位引入极性基团如: 氨基、羧基、磺酸基等
(三)典型药物 苯唑西林钠 Oxacillin Sodium
O O O N O N ONa H CH3 CH3 ,H · 2O H 2O
【结构特点】
根据电子等排原理以 异 唑环取代侧链苯 环,同时在C-3和C-5 分别以苯基和甲基取 代,其中苯基兼有吸 电子和空间位阻的作 用。
N S H H H H
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R)-(-)-2-氨 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氧基]-7-氧代-4-硫杂-1-氮 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又名为羟氨苄 青霉素。
37
38
性
质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
本品在水中微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在水中
25
性 质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 引湿性。 本品遇酸、碱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水溶液在室 温放置易失效。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在脂肪油或 液体石蜡中不溶。 青霉素钠的水溶液遇稀盐酸,即生成白色沉淀,此 沉淀能在乙醇、醋酸戊酯、三氯甲烷、乙醚或过量 的盐酸中溶解。
第五章-芳胺及芳烃胺类药物的分析

(2)有关物质(对氯乙酰苯胺)
NO2
水解
Cl
还原
乙酰化
副反应
副反应副副反应
还原
乙酰化
对硝基氯苯为原料合成对乙酰氨基酚时,
如发生这样的副反应就能够引入对氯乙 酰苯胺。
TLC法 ① 样品液
样( 品 对乙1 酰 g 乙 氨 基 5 m 醚 酚 l ) 离 心 上清液 溶解
② 对照液 对氯乙酰苯胺乙醚溶液(50g/ml)
①白色结晶性粉末 ②水中极易溶解,醇或氯仿中易溶,乙醚或
苯中极微溶.
③见光分解
④酸性溶液中易分解. ⑤紫外吸收
二、鉴别
1、与硫酸反应:显色 2、水解反应:
3、与硝酸银反应形成白色凝乳状沉淀
4、紫外、红外特征吸收
三、含量测定 (一) 非水溶液滴定法
(原料)
(二) 酸性染料比色法 (片剂,见生物碱章)
淀粉-KI糊剂或试纸
原理:
当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中稍过量 的NaNO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KI析出I2, I2遇淀粉显蓝色。
2Na2N 2K O I4H CNlOI22K C2N l a2C H2O l
遇淀粉显蓝
使用方法:
滴定时,把淀粉-KI
试液滴在白磁板 上,用玻璃棒蘸 取少量被滴定的 溶液,在白磁板 上划,如果立即 出现蓝色即已到 滴定终点。
大,所以反应速度就快。
X
b. 当在苯环上有供电基时,则使反 应速度降低。如 R OR 等。
供电基能使氨基碱性增强,这样氨
基成盐的机会就增大,游离芳伯胺
的浓度就减小,所以反应速度就慢。
ⅱ.反应速度与酸及酸度的关系
a. 酸的种类 重氮化反应在HBr、HCl、H2SO4中反应
药物分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分析

3.酸性与溶解度: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分子中的游离 羧基具有相当强的酸性,大多数青霉素类化合物的pKa 为2.5-2.8,能与无机碱或某些有机碱形成盐。 4.紫外吸收特性
三、鉴别
1. 呈色反应
1)异羟肟酸铁反应——β–内酰胺环
β–内酰胺类 NH2OH·HCl 异羟肟酸 Fe3+ 显色
NaOH
H+
三、鉴别
✓ 色谱条件: 固定相:应选用与供试品分子大小相适应的填充剂 流动相:水或缓冲液,pH2-8,有机溶剂比例不超过30%
✓ 色谱系统适用性: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子 R=二聚体的峰高/单体与二聚体之间的峰谷(R>2.0)
✓ 定量方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面积归一化法 限量法 自身对照外标法
2.有关物质和异构体——HPLC法
UV
如头孢唑林钠的紫外鉴别法:取本品适量,精 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ml中约含16ug 的溶液,在272m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收系数 为264-292.
三、鉴别
4. 焰色反应——K+、Na+
四、有关物质与检查
1.聚合物——分子排阻色谱法 ✓ 原理:为凝胶色谱柱
的分子筛机制。
1.聚合物——分子排阻色谱法
11.919 13.954
2.401
头孢呋辛酯A、B异构体 头孢呋辛酯Δ3-异构体 头孢呋辛酯E-异构体 色谱柱:C18 流动相:0.2mol/L磷酸二 氢铵-甲醇(62:38) 检测波长:278nm
峰高(mAU)
60
40 1
20
0 0
2 3
BA
△3-
E
E
4
5
6
10
20
30
三、鉴别
1. 呈色反应
1)异羟肟酸铁反应——β–内酰胺环
β–内酰胺类 NH2OH·HCl 异羟肟酸 Fe3+ 显色
NaOH
H+
三、鉴别
✓ 色谱条件: 固定相:应选用与供试品分子大小相适应的填充剂 流动相:水或缓冲液,pH2-8,有机溶剂比例不超过30%
✓ 色谱系统适用性: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子 R=二聚体的峰高/单体与二聚体之间的峰谷(R>2.0)
✓ 定量方法: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面积归一化法 限量法 自身对照外标法
2.有关物质和异构体——HPLC法
UV
如头孢唑林钠的紫外鉴别法:取本品适量,精 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ml中约含16ug 的溶液,在272m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收系数 为264-292.
三、鉴别
4. 焰色反应——K+、Na+
四、有关物质与检查
1.聚合物——分子排阻色谱法 ✓ 原理:为凝胶色谱柱
的分子筛机制。
1.聚合物——分子排阻色谱法
11.919 13.954
2.401
头孢呋辛酯A、B异构体 头孢呋辛酯Δ3-异构体 头孢呋辛酯E-异构体 色谱柱:C18 流动相:0.2mol/L磷酸二 氢铵-甲醇(62:38) 检测波长:278nm
峰高(mAU)
60
40 1
20
0 0
2 3
BA
△3-
E
E
4
5
6
10
20
30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酰氧离子比醋酐合质子的酸性还强,有利于布比卡 因碱性的增强,使滴定突跃敏锐。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二)非水溶液滴定法
• 盐酸布比卡因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
加冰醋酸20ml与醋酐2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用高
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 量测定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四、杂质检查
(一)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2,6-二甲基苯胺及其他杂质 的检查
杂质来源: 水解产生 检查方法: HPLC 杂质对照品法
盐酸利多卡因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具有苯环,在紫外区有吸收,根据其 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含量。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计算:
含量%
E1% 1cm
A D l 100
W
100 %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二)非水溶液滴定法 • 本类药物中的分子结构含有弱碱性氮原子,具弱碱性 。
➢ 溶 剂:冰醋酸与醋酐溶液 ➢ 滴定剂:高氯酸(0.1mol/L ) ➢ 指示滴定终点方法:电位法 • 加入适量醋酐的作用 ➢ 在冰醋酸与醋酐溶液中,醋酐解离生成的醋酐合乙
固定相:C18 色谱条件: 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pH8.0)-乙腈(50∶50)
检测波长:254nm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理论板数按利多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利多卡因 100mg)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利多卡 因对照品约8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 1mol/L盐酸溶液0.5ml使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 匀,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并乘以1.156, 即得。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二)非水溶液滴定法
• 盐酸布比卡因的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
加冰醋酸20ml与醋酐20ml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用高
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 量测定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四、杂质检查
(一)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中2,6-二甲基苯胺及其他杂质 的检查
杂质来源: 水解产生 检查方法: HPLC 杂质对照品法
盐酸利多卡因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对乙酰氨基酚结构中具有苯环,在紫外区有吸收,根据其 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含量。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计算:
含量%
E1% 1cm
A D l 100
W
100 %
酰胺类药物杂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二)非水溶液滴定法 • 本类药物中的分子结构含有弱碱性氮原子,具弱碱性 。
➢ 溶 剂:冰醋酸与醋酐溶液 ➢ 滴定剂:高氯酸(0.1mol/L ) ➢ 指示滴定终点方法:电位法 • 加入适量醋酐的作用 ➢ 在冰醋酸与醋酐溶液中,醋酐解离生成的醋酐合乙
固定相:C18 色谱条件: 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pH8.0)-乙腈(50∶50)
检测波长:254nm
系统适用性试验: • 理论板数按利多质检查及含量测定
五、含量测定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法: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盐酸利多卡因 100mg)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2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利多卡 因对照品约8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 1mol/L盐酸溶液0.5ml使溶解,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 匀,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并乘以1.156, 即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鉴别试验
(四)制备衍生物测熔点 三硝基苯酚衍生物 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 三硝基苯酚利多卡因 mp. 228~232℃(dec) 取本品0.2g,加水20ml溶解后,取溶液10ml,加三硝基 苯酚试液10ml,即生成沉淀;滤过,沉淀用水洗涤后,干 燥,依法测定(附录Ⅵ C),熔点为228~232℃,熔融 时同时分解。 三硝基苯酚布比卡因 mp. 194℃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和醋氨苯砜分子结构中含有潜在芳伯氨基的 药物,经水解后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Ar NHCOR + H2O H+ Ar NH2 + RCOOH
HCl
OH-
Ar-NH2 NaNO2 重氮盐 -萘酚 橙黄~猩红色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五)吸收光谱特征 UV IR
盐酸布比卡因 UV (ChP2015)
• 取本品,精密称定,按干燥品计算,加0.01 mol/L盐酸 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成 每1ml中约含0.40 mg的溶液,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63 nm与271nm的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光度分别为0.530.58与 0.430.48。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结构与典型药物
(一)结构
R1
R3
N C R2 H
O R4
酰胺类药物的结构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O
NHCOCH3
对乙酰氨基酚
CH3 NHCO
C4H9 N
CH3
HCl
盐酸布比卡因
O
CH3CONH
S
O
醋氨苯砜
NHCOCH3
NHCOCH2N(C2H5)2
三、鉴别试验
与铜和钴离子反应:
+ Cu2+
CH 3
2
NHCOCH 2N(C2H5)2
CH 3
CH3
NCOCH2N(C2H5)2
CH3
Cu CH3
(C2H5)2NCH2CON
CH3 蓝紫色
+Co2+
CH3
CH3
NCOCH2N(C2H5)2 (C2H5)2NCH2CON
CH3
Co
CH3
亮绿色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2. 水解产物易酯化 对乙酰基酚和醋氨苯砜,酸水解生成醋酸,在硫酸中与乙 醇反应,发出醋酸乙酯香味。 3.酚羟基特性 对乙酰基酚有游离酚羟基;醋氨苯砜酸水解有酚羟基,可 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4. 弱碱性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烃胺侧链有叔胺氮,显碱性,可与酸 成盐;还可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 5. 与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酰胺基上的氮可与Cu2+,Co2+生成有 色配位化合物沉淀。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取本品约0.1g,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中 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l,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 摇匀,用水3ml 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振摇, 即显红色。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二)与三氯化铁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 FeCl3
蓝紫色化合物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三)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1. 与铜和钴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含芳酰胺基团)与硫酸铜生成蓝紫 色配位化合物,溶于三氯甲烷显黄色。与氯化钴在酸性溶液 生成亮绿色细小钴盐沉淀。 2. 与汞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的水溶液加硝酸酸化后,加硝酸汞试 液,煮沸,显黄色。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CH3
CH3
HCl
盐酸利多卡因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碱多为碱性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难溶于水,可溶 于有机溶剂。其盐酸盐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1. 芳香第一胺特性 (1)含芳酰胺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为芳香第一胺的 化合物,显芳香第一胺特性。 (2)盐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在酰胺基部位存在两个甲 基,由于空间位阻较难水解。
(四)制备衍生物测熔点 三硝基苯酚衍生物 盐酸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 三硝基苯酚利多卡因 mp. 228~232℃(dec) 取本品0.2g,加水20ml溶解后,取溶液10ml,加三硝基 苯酚试液10ml,即生成沉淀;滤过,沉淀用水洗涤后,干 燥,依法测定(附录Ⅵ C),熔点为228~232℃,熔融 时同时分解。 三硝基苯酚布比卡因 mp. 194℃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和醋氨苯砜分子结构中含有潜在芳伯氨基的 药物,经水解后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Ar NHCOR + H2O H+ Ar NH2 + RCOOH
HCl
OH-
Ar-NH2 NaNO2 重氮盐 -萘酚 橙黄~猩红色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五)吸收光谱特征 UV IR
盐酸布比卡因 UV (ChP2015)
• 取本品,精密称定,按干燥品计算,加0.01 mol/L盐酸 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成 每1ml中约含0.40 mg的溶液,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63 nm与271nm的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其吸光度分别为0.530.58与 0.430.48。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结构与典型药物
(一)结构
R1
R3
N C R2 H
O R4
酰胺类药物的结构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一、O
NHCOCH3
对乙酰氨基酚
CH3 NHCO
C4H9 N
CH3
HCl
盐酸布比卡因
O
CH3CONH
S
O
醋氨苯砜
NHCOCH3
NHCOCH2N(C2H5)2
三、鉴别试验
与铜和钴离子反应:
+ Cu2+
CH 3
2
NHCOCH 2N(C2H5)2
CH 3
CH3
NCOCH2N(C2H5)2
CH3
Cu CH3
(C2H5)2NCH2CON
CH3 蓝紫色
+Co2+
CH3
CH3
NCOCH2N(C2H5)2 (C2H5)2NCH2CON
CH3
Co
CH3
亮绿色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2. 水解产物易酯化 对乙酰基酚和醋氨苯砜,酸水解生成醋酸,在硫酸中与乙 醇反应,发出醋酸乙酯香味。 3.酚羟基特性 对乙酰基酚有游离酚羟基;醋氨苯砜酸水解有酚羟基,可 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4. 弱碱性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烃胺侧链有叔胺氮,显碱性,可与酸 成盐;还可与生物碱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 5. 与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反应 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酰胺基上的氮可与Cu2+,Co2+生成有 色配位化合物沉淀。
(一)重氮化-偶合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取本品约0.1g,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中 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l,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 摇匀,用水3ml 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振摇, 即显红色。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二)与三氯化铁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 FeCl3
蓝紫色化合物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三、鉴别试验
(三)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1. 与铜和钴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含芳酰胺基团)与硫酸铜生成蓝紫 色配位化合物,溶于三氯甲烷显黄色。与氯化钴在酸性溶液 生成亮绿色细小钴盐沉淀。 2. 与汞离子反应:
盐酸利多卡因的水溶液加硝酸酸化后,加硝酸汞试 液,煮沸,显黄色。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CH3
CH3
HCl
盐酸利多卡因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理化性质
(一)性状 游离碱多为碱性油状液体或低熔点固体,难溶于水,可溶 于有机溶剂。其盐酸盐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有机溶剂。
酰胺类药物的分析
二、理化性质
(二)理化性质 1. 芳香第一胺特性 (1)含芳酰胺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水解为芳香第一胺的 化合物,显芳香第一胺特性。 (2)盐酸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在酰胺基部位存在两个甲 基,由于空间位阻较难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