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渔业统计年鉴
2003年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2.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2.1 海水环境质量◆全海域海水环境质量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14.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了3.2万平方公里,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
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减少3.1万平方公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约为2.2万平方公里,增加0.3万平方公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减少0.3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减少0.1万平方公里。
2003年,我国近岸海域污染依然严重,但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的面积均比上年有所减少;近海大部分海域符合清洁海域水质标准;远海海域水质继续保持良好。
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鸭绿江口、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
◆各海区海水环境质量渤海污染范围减小。
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2002年的3.2万平方公里降至2.1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7.3%。
污染范围减小的海域主要包括莱州湾和辽东湾。
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黄海污染范围略有减小。
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其中,轻度污染海域面积0.57万平方公里;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为0.35万平方公里和0.32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鸭绿江口、海州湾和大连湾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东海污染范围有所减小。
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6.4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2.6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较清洁海域和中度污染海域面积均比上年减少0.6万平方公里。
主要污染区域仍然集中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
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南海污染面积有所增加。
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0.5万平方公里。
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分别为0.7、0.2和0.3万平方公里。
2003年渔业统计年鉴

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 37.16 公斤,比上年增加 1.11 公斤。 (二)水产养殖面积 水产养殖面积 7103.65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289.01 千公顷,增长 4.24%。其中海水养殖 面积 1532.15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187.4 千公顷,增长 13.94%淡水养殖面积 5571.49 千公顷, 比上年增加 101.61 千公顷,增长 1.86%。其中:池塘养殖面积 2398.74 千公顷,增加 41.89 千公顷,增长 1.78%。 稻田养殖水产品产量 100.02 万吨,面积 1558.04 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 4.78 万吨和 60.16 千公顷。 (三)机动渔船拥有量 2003 年年末机动渔船 51.47 万艘,总吨位为 724.59 万吨,总功率 1573.58 万千瓦。其中: 海洋渔业机动渔船 28.14 万艘,总吨位为 625.45 万吨,总功率 1371.61 万千瓦。 (四)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 按现行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 5778.83 亿元,实现增加值 2529.52 亿元;其中渔 业产值 3323.41 亿元,增加值 1807.13 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产业产值 1261.86 亿元,增加 值 372.67 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 1193.57 亿元,增加值 349.72 亿元。按照传统统计 口径,渔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29692 亿元)的 11.19%,比 2002 年(11.35%)降低 0.16% 渔业增加值占大农业增加值(17508 亿元)的 10.32%。(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中渔业产值 包括水产苗种产值,渔业产值不是最后确定数,应以国家统计局年报数为准。) (五)渔业人口和渔业劳动力 群众渔业人口 2074 万人,渔业劳动力 1316 万人,分别比去年增加 30 万人和 4 万人。 群众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 809 万人。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79.91 亿元,新增固定资产 119.48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216.13 亿元和 72 亿元。 (七)渔业灾害 全国由于渔业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59.87 亿元。其中沉船 2102 艘,受灾养殖面积 674.89 千公顷,损失水产品 133.11 万吨,死亡、失踪和重伤 857 人。 (八)渔民人均纯收入和劳均纯收入 据对全国 7643 个渔民家庭手指调查点调查核定,渔民人均纯收入 5190 元,劳动纯收入 8284 元,分别比上一年增加 139 元和降低 383 元,增长 3%和降低 4.42%。 (九)水产品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2003 年全国水产品进出口量为 443 万吨,进出口总额为 79.7 亿美元;其 中出口量 210 万吨,出口额 5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和 17%;进口量 233 万吨,进口额 24.8 亿美元,同比下降 6.4%和增长 9.5%;实现贸易顺差 30.1 亿美元。
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参考文献格式

2023我国渔业统计年鉴参考文献格式一、文献的著录要求1. 书籍的著录格式姓名. 书名[M].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2. 期刊的著录格式作者. 题名[J]. 期刊名, 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报纸的著录格式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出版年月日: 版次(如有),起止页码。
4. 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作者. 题名[D].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所在地:论文保存单位,论文年份。
5. 专利的著录格式专利所有人. 题名: 国别, 专利号[P]. 出版年月日.6. 未公开出版物的著录格式作者. 题名. 未公开出版物,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7.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作者. 题名[文种/OL].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DOI/统一资源标识符。
8. 图书的著录格式作者. 题名[文种/DB].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页码。
9. 渔业统计年鉴的著录格式我国渔业学会. 我国渔业统计年鉴[EB/OL]. 2023.10. 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按文后书目序排列,按中文著录先排中文,无中文者排外文,外文书名字母排列位置按字母序。
外文书目应翻译其题名,书名中人名等,不转音。
多人合著作品,登记第一负责者姓氏,尊称。
二、著录示例1. 书籍的著录格式杨振宁. 电动力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1-18.2. 期刊的著录格式王鑫, 王芒. 渔业管理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J]. 渔业现代化, 2019, (05): 40-44.3. 报纸的著录格式王刚. 海南渔业发展趋势分析[N]. 人民日报, 2020 08 15: A06.4. 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赵丽. 海水养殖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山东农业大学,2015.5. 专利的著录格式张三. 一种养鱼箱的专利: 我国, 202010188219.6[P]. 2020 05 20.6. 未公开出版物的著录格式李华. 渔业养殖技术实用手册. 上海:上海出版社,2019: 23-28.7.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刘明. 渔业水产资源论文集[EB/OL]. 北京:我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12: 109-114.8. 图书的著录格式张强. 我国渔业发展报告[文种/DB].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72.9. 渔业统计年鉴的著录格式我国渔业学会. 我国渔业统计年鉴[EB/OL]. 2023.以上是2023我国渔业统计年鉴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和著录示例,编写参考文献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格式进行著录,同时注意文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003年广东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及分析

2003年广东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及分析2003年全省266个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点对22种大宗养殖种类共20多万亩养殖池塘及部分网箱、工厂化养殖水体进行了全年监测,测报数据显示,病害总体上有加重的趋势,表现为发病范围扩大、发病时间及高峰期延长、暴发病发生濒率及范围增加、病害损失持续增大等特点,有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病害发生情况(一)、鱼类病害:1、草鱼草鱼主要病害有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出血病。
这“四大病”全年流行趋势见图1。
其发病和死亡高峰期在4-9月 (发病率高于6%,死亡率高于4%),以 6-7月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率10%,死亡率6%),并且明显呈现与水温同步变化的趋势。
另外,烂鳃病的发病与死亡高峰期(5月)较其它三病要早1-2个月,分析病因可能是我省4-5月份气候多变,鸡、鸭、猪与鱼混养鱼塘水质较肥,常发生烂鳃病或泛塘导致大量鱼死亡。
图1:草鱼主要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2、鳗鱼:主要病害有爱德华氏病、赤鳍病、烂鳃病、欧鳗拟指环虫及狂奔病等,发病率较高(20%),但死亡率较低(1%)。
爱德华氏病是季节性病害,主要流行于2-5月,危害苗种和成鳗。
狂奔病、拟指环虫病主要危害成鳗,全年流行,在局部地区常易引起暴发性死亡。
赤鳍病、烂鳃病、烂尾病流行于水温较高时期(6-10月),主要危害成鳗。
图2:鳗鱼主要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3、鳜鱼的病害:主要有暴发病、纤毛虫病、指环虫病、烂鳃病等。
纤毛虫病主要危害鱼苗,全年流行,以3-6月育苗期死亡率较大(10%);暴发病、指环虫病、烂鳃病主要危害成鱼,死亡率较高(30%),流行于6-10月水温较高时期。
图3:鳜鱼主要病害的发病率与死亡率4、其它淡水养殖鱼类的病害:罗非鱼苗种期纤毛虫病危害较大,成鱼病害较少。
加州鲈主要病害是苗种期的纤毛虫病和成鱼的肠炎病,7-10月高温期死亡率较高(18%)。
鲮鱼、鲫鱼、鲈鱼、长吻鮠5-10月流行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以8-10月危害较大,最高死亡率达17%。
2003年全国海淡水鱼类养殖病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8598亿元

第19卷第4期
未来动物营养和饲料科
学司魄的展望
本刊讯:浙江大学饲料研究所李 勇竟等先生撰文阐述动物营养和饲料 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未来动物营养 和饲料科学的研究方法将朝系统科学 方法方向发展,定量化方法将成为主 流,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将是重要的研 究手段。在研究过程中,与其它学科交 叉研究会越来越多。研究趋势表明,动 物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免疫与疾病 等,从本质上说,都是基因的表达、调 控发生改变的结果。今后,动物营养和 饲料科学的研究应用与分子生物技术, 特别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从分 子水平上开展营养素在机体内的利用 机制、营养因子对基因的表达、调控研 究是二十·世纪研究的发展趋势。
(柯学)
皱纹重-j鸟稚鲍常见几种 疾病
本刊讯:皱纹盘鲍养殖生产方兴 未艾,特别是稚鲍养殖过程中常出现 以下几种常见病:
1溃烂病工厂化过渡养殖期间, 皱纹盘鲍稚鲍常发生溃烂病,病因由 荧光假单胞杆菌感染所致。症状:病鲍 腹足部肌肉溃烂,附着力降低;
2裂壳痛病鲍症状:贝壳变薄、 色淡,壳孔相连串,壳外缘上翻,失去 韧性,表面有大量粘液物质;
(广臻)
■昀仁白对虾桃抽堙条·台·赫: 发帮和吐币0与传播途径
本刊讯:南养白对虾桃拉综台症 (Taula syndrome,TS)是由桃拉综合症 病毒(Taum syndrome Virus,TSV)感染 引起的,主要危害南养白对虾的一种 严重传染性病毒病。桃拉综合症发病 过程,主要特点是:发病病程短,发病 迅速。发病lOd左右出现大量死亡,当 水域环境恶化时,死亡速度加快,死亡 量加剧。Ts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 水平传播方式进行。南美自对虾感染 Tsv后,即在病虾细胞体内进行繁殖, 破坏血液和肝胰细胞功能,最后导致 死亡。除了水平传播外,还可垂直传 播,所带TSV的亲虾可能会通过受精 卵将病毒传播给虾苗。
2003年江西省渔业发展情况

2003年江西省渔业发展情况
杨保堂
【期刊名称】《中国渔业经济》
【年(卷),期】2004(000)001
【总页数】1页(P41)
【作者】杨保堂
【作者单位】江西省水产局计财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475.6
【相关文献】
1.加速渔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渔业强省——访江西省渔业局局长唐建华 [J], 徐峰;夏晓波
2.2003年江西省渔业经济运行分析及2004年走势 [J], 于向阳
3.江西省渔业经济2002年统计分析及2003年预测 [J], 于向阳
4.致力淡水渔业病害研究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访江西省大宗淡水渔业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岗首席专家、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欧阳敏 [J], 程宁宁
5.切实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加快建设渔业强省——江西省渔业局局长官少飞部署2012年渔业重点工作(摘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引用格式

2023年我国渔业统计年鉴一、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渔业历史的国家,渔业在我国的发展和资源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渔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对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我国每年都会发布一份《我国渔业统计年鉴》,其中包含了渔业生产、捕捞量、水产品贸易、渔民人数等各方面的数据和情况。
本文将针对2023年我国渔业统计年鉴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渔业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二、2023年我国渔业总体发展情况1. 渔业生产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渔业生产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年渔业总产值达到XXX亿元,比上年增长X。
其中,海水捕捞产值占比XX,淡水养殖产值占比XX,海水养殖产值占比XX。
2. 水域利用和渔业资源管理我国加强了海洋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海洋渔业资源蕴藏量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
各级渔政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巡查监督,保障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我国逐步推进渔业生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逐步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养殖业水产品质量和产量。
三、2023年我国渔业子行业发展情况1. 海洋渔业2023年海洋渔业生产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全国各地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渔获量均有所增加。
其中,南海、东海和黄海等地区的渔业生产水平较为突出,海鲜产品远销国际市场。
2. 淡水养殖2023年我国淡水养殖业产值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各地积极推进现代化养殖场建设,提高了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淡水渔业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3. 海水养殖海水养殖业在2023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特别是海藻、贝类等水产品的养殖和捕捞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
四、2023年我国渔民和渔船现状1. 渔民数量和收入情况我国渔民总人数为XXX万人,其中海洋渔民XXX万人,淡水养殖从业人员XXX万人,海水养殖从业人员XXX万人。
渔民平均收入稳步增长,渔业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2. 渔船数量和装备现状2023年,我国海洋渔业渔船数量达到XXX艘,淡水养殖用船XXX艘,海水养殖用船XXX艘。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_札记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读书札记目录一、概述 (2)1.1 书籍背景 (3)1.2 内容概览 (4)1.3 出版意义 (5)二、渔业发展现状分析 (6)2.1 渔业资源概况 (8)2.1.1 水域资源分布 (9)2.1.2 渔业资源种类与数量 (10)2.2 渔业经济现状 (11)2.2.1 渔业产值及增长趋势 (12)2.2.2 渔业产业结构 (13)三、重点问题研究 (14)3.1 渔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5)3.1.1 渔业水域污染现状 (17)3.1.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8)3.2 渔业安全生产问题 (19)3.2.1 安全生产现状及问题 (20)3.2.2 安全管理与应对措施 (22)四、案例分析与解读 (23)4.1 典型案例选取背景及意义 (24)4.2 案例详细分析 (25)4.2.1 案例一 (27)4.2.2 案例二 (28)4.2.3 案例三 (30)一、概述《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渔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文献,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系统的分析,为渔业从业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
本书旨在记录中国渔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轨迹,展示渔业经济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资源保护的书中不仅收录了全国各主要渔区的统计数据,还涵盖了养殖、捕捞、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信息,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渔业的整体面貌。
年鉴还详细分析了渔业政策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国际贸易形势对渔业发展的影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中国渔业发展的窗口。
在编纂过程中,本年鉴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确保所引用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中国渔业的实际情况。
通过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科学的分析手段,提高了年鉴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使其成为了一个兼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是了解中国渔业现状、把握渔业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书,对于推动中国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书籍背景《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是一本关于中国渔业发展的专业性统计资料,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出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〇〇三年全国渔业统计分析
2003 年,全国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 展观,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的中心任务,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渔民收入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水产养 殖为重点,控制捕捞,开拓远洋,强化加工,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加强法制建设和行业管 理里,在面临“非典”疫情突发、局部灾害比较严重、水产品出口受阻等不利情况下,保持 了全国渔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主要统计指标及增减情况
(一) 水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 据对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水产总公司的统计年报汇总,并与国家统计 局核对一致,2003 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 4706.11 万吨,比上年增长 3.09%,其中海水产品 产量为 2685.62 万吨,淡水产品产量为 2020.49 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 1.48%和 5.30%。海 洋捕捞产量为 1432.31 万吨,扣除远洋捕捞产量 115.76 万吨,比上年实际减少 7.25 万吨, 负增长 0.58%。淡水捕捞产量为 246.22 万吨,比上年增加 21.42 万吨,增长 9.53%;海水养 殖产量为 1253.31 万吨,比去年增加 40.46 万吨,增长 3.34%;淡水养殖产量为 1774.27 万 吨,比去年增加 80.22 万吨,增长 4.74%。 总产量中,捕捞产量 1678.53 万吨,占总产量的 36%;养殖产量为 3027.59 万吨,占总 产量的 64%。海水产品产量为 2685.62 吨,占总产量的 57%;淡水产品产量为 2020.49 万吨, 占总产量的 43%。 总产量中,鱼类产量为 2819.2 万吨,占总产量的 60%,甲壳类产量为 436.9 万吨,占 总产量的 9%,贝类产量为 1119.7 万吨,占总产量的 23.8%,藻类产量为 141.9 吨,头足类 产量为 90.2 万吨,其它类产量为 98.1 万吨。 海洋捕捞产品中鱼类产量 973.14 万吨,比去年(964.48 万吨)增加 8.66 万吨,增长 0.90%; 甲壳类产量 231.94 万吨,比去年(253.57 万吨)减少了 21.62 万吨,负增长 1.27%;头足类 产量 90.21 万吨,比去年(167.26 万吨)减少 77.05 万吨,负增长 46.07%。由此可见,除了 海洋捕捞鱼类产量同比出现增长外,其它海洋捕捞品种产量均出现下降。在海洋捕捞鱼类产 量中,鳀鱼产量最高 130.24 万吨,占鱼类产量的 13.38%;其次为带鱼 126.49 万吨,占鱼类 产量的 13%。 海水养殖鱼类产量为 51.92 万吨,养殖面积为 75941 公顷,分别比去年减少 41247 吨和 7427 公顷,负增长率 7.36%和 8.91%;甲壳类产量为 66.12 万吨,面积为 306270 公顷,分 别比去年增加 9.88 万吨和减少 6417 公顷,增长 17.58%和降低 2.05%;贝类产量为 985.32 万吨,养殖面积为 963698 公顷,分别比去年增加 201480 吨和 130237 公顷,增长 2.09%和 15.63%;藻类产量 138.38 万吨,养殖面积为 80699 公顷,分别比去年增加 8.2 万吨和 19023 公顷,增长 6.31%和 30.84%。在鱼类产量中,鲈鱼产量最高 7.8 万吨;其次为大黄鱼 5.87
(十)水产品市场成交情况 据国家工商局统计,2003 年全国产品交易市场水产品成交额 2246 亿元,成交量 2306 万吨,分别比 2002 年增长 1.86%和 10%。总成交额中城市为 1378 亿元,农村为 868 亿元, 比例为 1.58:1;总成交量中城市为 1276 万吨,农村为 1030 万吨,比例为 1.24:1。据对 343 个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统计,成交额为 522.61 亿元, 成交量为 441.4 万吨。成交额中城市 为 354.43 亿元,农村为 168.18 亿元;成交量中城市为 258.4 万吨,农村为 138 万吨。 据农业部渔业局水产市场价格采集信息网对全国 50 多个水产品批发市场 20 个品种价格 走势分析,2003 年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 9.92 元/公斤,比 2002 年下降 2.17%;其中 11 个 海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 17.29 元/公斤,比 2002 年上涨 3.4%,9 个淡水产品综合平均价格 为 7.42 元/公斤,比 2002 年降低 6.6%。
海洋捕捞产量中,远洋渔业产量为 115.76 万吨,比上年增加 6.12 万吨,增长 5.58%。 其中,鱼类产量同万吨;竹荚鱼产量位居第二,为 12.44 万吨;金枪鱼产量位居第三,为 10.21 万吨。中国水产总公司远洋产量为 18.82 万吨,占远洋总产量的 16%。
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 37.16 公斤,比上年增加 1.11 公斤。 (二)水产养殖面积 水产养殖面积 7103.65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289.01 千公顷,增长 4.24%。其中海水养殖 面积 1532.15 千公顷,比上年增加 187.4 千公顷,增长 13.94%淡水养殖面积 5571.49 千公顷, 比上年增加 101.61 千公顷,增长 1.86%。其中:池塘养殖面积 2398.74 千公顷,增加 41.89 千公顷,增长 1.78%。 稻田养殖水产品产量 100.02 万吨,面积 1558.04 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减少 4.78 万吨和 60.16 千公顷。 (三)机动渔船拥有量 2003 年年末机动渔船 51.47 万艘,总吨位为 724.59 万吨,总功率 1573.58 万千瓦。其中: 海洋渔业机动渔船 28.14 万艘,总吨位为 625.45 万吨,总功率 1371.61 万千瓦。 (四)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增加值 按现行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 5778.83 亿元,实现增加值 2529.52 亿元;其中渔 业产值 3323.41 亿元,增加值 1807.13 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产业产值 1261.86 亿元,增加 值 372.67 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 1193.57 亿元,增加值 349.72 亿元。按照传统统计 口径,渔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29692 亿元)的 11.19%,比 2002 年(11.35%)降低 0.16% 渔业增加值占大农业增加值(17508 亿元)的 10.32%。(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中渔业产值 包括水产苗种产值,渔业产值不是最后确定数,应以国家统计局年报数为准。) (五)渔业人口和渔业劳动力 群众渔业人口 2074 万人,渔业劳动力 1316 万人,分别比去年增加 30 万人和 4 万人。 群众渔业人口中传统渔民为 809 万人。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79.91 亿元,新增固定资产 119.48 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216.13 亿元和 72 亿元。 (七)渔业灾害 全国由于渔业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59.87 亿元。其中沉船 2102 艘,受灾养殖面积 674.89 千公顷,损失水产品 133.11 万吨,死亡、失踪和重伤 857 人。 (八)渔民人均纯收入和劳均纯收入 据对全国 7643 个渔民家庭手指调查点调查核定,渔民人均纯收入 5190 元,劳动纯收入 8284 元,分别比上一年增加 139 元和降低 383 元,增长 3%和降低 4.42%。 (九)水产品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统计,2003 年全国水产品进出口量为 443 万吨,进出口总额为 79.7 亿美元;其 中出口量 210 万吨,出口额 5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和 17%;进口量 233 万吨,进口额 24.8 亿美元,同比下降 6.4%和增长 9.5%;实现贸易顺差 30.1 亿美元。
二、全国渔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 养殖也继续保持稳步发展。 各地把发展名特优新产品养殖作为渔民增收的突破口,渔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据不完 全统计,2003 年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达 20%。沿海各省把以海参、对虾、鲍鱼和 优质海水鱼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作为生产重点,效果显著。辽宁省海珍品养殖面积为 7.3 万 公顷,约占总面积的 70%。山东省海参产量为 29961 吨,同比增长 16%,鲍鱼增长 17%。 每吨水产品产值平均为 5241 元,比去年增长 2.4%,有效带动了全省的渔业经济效益。内陆 省份继续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大力发展名优养殖的同时,重点创建“绿色渔业”和“品 牌渔业”,有效增强了渔业发展的后劲。2003 年全年河蟹淡水养殖产量为 36.8 万吨,同比增 长 8.5%;罗非鱼产量 80.59 万吨,增长 14.07%。 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养殖方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化、工厂化、集约化和效益型转变。 在海水养殖生产中,海水养殖生产海域由 10 米等深线向近 30 米等深线海域发展。各沿海地 区把发展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作为重点,加大了资金投入,养殖规模有效放大。全国深 水网箱养殖产量 13022 吨。养殖面积 3529821 立方水体。福建省 2003 年新建深水网箱为 42 组 168 口,累计建成深水网箱为 99 组 396 口。工厂化养殖产量 35288 吨,养殖面积 8985591 立方水体。在淡水养殖生产中,集约化养殖发展迅猛。全国围栏养殖产量 628033 吨,养殖 面积为 217240.33 万平方米;网箱养殖产量 552965 吨,养殖面积为 3936.31 万平方米;工厂 化养殖产量 82307 吨,养殖面积为 2362.26 万平方米。 (二) 海洋捕捞产量继续保持负增长。 自 1999 年农业部首次提出海洋捕捞计划产量实行“零增长”目标以后,至今我国海洋捕捞 产量已经累计下降 65.31 万吨,4 年间累计降幅 4.36%,年均下降 1.11%。其中,2000 年下 降 1.35%;2001 年下降 2.49%;2002 年下降 0.49%;2003 年下降 0.08%。由此看出,海洋 捕捞产量的降幅已经逐渐趋缓。 (三) 远洋渔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2003 年我国远洋渔业稳步发展,2003 年全国远洋渔业总产量 115.76 万吨,比 2002 年增长 6.12 万吨,增长 5.58%;国外经营盈利 4980 万美元,比 2002 年增加 3301 万美元,增长 196.61%。 远洋渔业发展在那最快的地区是海南省,远洋渔业产量为 1765 吨,比去年(77 吨)增加 1688 吨,增长 2192%;其次是上海市,远洋渔业产量为 84719 吨,比去年增加 18172 吨,同比 增长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