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油浸系统 100× 500× 1000× 1500×
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包括:取样、步骤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了解光学显微镜; 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了解电子 显微镜的主体结构; 要求每个学生实际操作光学显微镜,观察金相 样品并测定其放大倍数; 用砂轮打磨获得平整磨面; 用金相砂纸按照先粗后细,依顺序进行磨制; 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获得光亮镜面; 用浸蚀剂浸蚀试样磨面; 显微镜观察。
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金相显 微镜的使用
原理
光学显微镜光学原理示意图
孔径角
透镜产生象差的示意图 XJB-1型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及光学显微镜的外形结构图
XJB—1型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光学系统 放大倍数 5×
10×
15×
干燥系统
8×
40×
80× 120×
干燥系统 45×
225× 450× 675×
试验所用设备及材料
金相显微镜、砂轮机、抛光机、吹风机、 试样、不同型号的砂纸、玻璃板、抛光粉 悬浮液、酒精、3~4%硝酸酒精溶液、棉 花、竹夹子、金相样品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报告建议与感想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报告建议与感想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以便于进一步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二、实验原理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材料组织结构的显微镜,其原理是利用光学原理将经过特殊处理后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中观察。
金相试样制备技术主要包括切割、打磨、腐蚀和染色等步骤。
三、实验步骤1. 制备金属试样:选取合适的金属材料,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或拉伸成形。
2. 打磨:用不同粒度的研磨纸逐渐打磨试样表面,直至表面光滑。
3. 腐蚀:将试样浸泡在适当浓度的腐蚀液中,使其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凹坑或孔洞。
4. 染色:将试样放入染色液中,使其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5. 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试样:将处理好的试样放入显微镜中,调节光源和镜头,观察试样的组织结构。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制备试样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切割或拉伸过程中产生伤害。
2. 打磨时需使用不同粒度的研磨纸逐渐打磨,以免损坏试样表面。
3. 腐蚀液需根据试样材料和需要进行选择,且操作时需保持通风良好。
4. 染色液需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和染色液。
5. 使用金相显微镜时需注意调节光源和镜头,以便于观察到清晰的组织结构。
五、实验结果经过制备处理后的金相试样在金相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形态。
例如,铁素体、珠光体等不同组织结构可通过合适的制备方法得到清晰可见的图像。
六、实验建议与感想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耐心认真地进行每一步操作,特别是制备试样和打磨环节需要反复多次进行。
2.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原理和金相试样制备技术。
3.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避免产生伤害或损坏设备。
4. 实验后应及时清洗设备和试样,以便于下次使用。
5.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对材料组织结构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金相样品的制备实验报告

金相显微摄像一、实验目的:(一)了解普通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
(二)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三)学习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相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实验设备:金相显微镜、砂轮机、抛光机、吹风机、玻璃板、培养皿、镊子。
材料:金相试样、砂纸一套(800,1000,1200 )、抛光液(Al2O3)、腐蚀剂(4% 硝酸酒精溶液)、药棉、酒精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内容:(1)用机械抛光和化学侵蚀的方法制备金相样品(2)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并绘制组织图。
试验步骤:(1)金相样品的截取及镶嵌(2)金相样品磨光(3)金相样品的抛光(4)金相样品的化学侵蚀(5)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记录四、简述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原理:显微镜的成象放大部分主要由两组透镜组成。
靠近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而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就能将物体放大到较高的倍数五、简述金相显微镜的基本构造金相显微镜通常由光学系统,照明系统和机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有的显微镜还附有摄影装置(一)金相显微镜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要由镜座、镜臂、载物台、镜简、物镜转换器及调焦装置等。
它是支持放大、照明部分的支架、具固定与调解光学镜头,固定和移动标本作用。
二)金相显微镜放大部分放大部分包括接物镜和接目镜。
(三)金相显微镜照明部分照明部分包括反光镜、滤光镜、虹彩光圈和聚光镜等六、金相制样的基本过程包括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各是哪些?制备显微试样包括取样、磨光、抛光及浸蚀四个步骤1、取样取样时应根据被分析材料或零件的特点。
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
试样最适合的尺寸是直径为12mm,高为10mm的圆柱体或面积为12*12㎜2,高10mm的长方体。
根据材料性质不同,可用手锯、用车床切削、用锤子击碎以及用砂轮切割等方法截取试样。
在取样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试样受热组织发生变化。
取得试样后,应将试样表面制成平面,同时边缘要倒成圆角(如分析化学热处理表面组织时则不能倒角)。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

故以空气为介质的干系物镜的数值孔径 N ⋅ A 总是小于 1,目前最高可达 0.95。若采用油浸
物镜,在试样与物镜间滴入折射率为 1.51 的杉木油为介质,则其数值孔径 N ⋅ A 可达 1.43,
这比一般以空气为介质时鉴别率提高了很多。
物镜的数值孔径与放大倍数一起刻在镜头外壳上,例如镜头上到有 25/0.5 或在 65×的
目镜分普通目镜和补偿型目镜。补偿型目镜在放大倍数前标注有“K”字或“C”字, 如 K20×,以示区别。补偿型目镜与复消色差物镜配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消除复消色差物镜 的像域弯曲,使成像更清晰平坦,但补偿目镜切不可与消色差物镜相配使用,补偿型目镜一 般放大倍数较高,常在高倍观察时使用。
3
图 1-3 透镜产生像差的示意图 (a)简单透镜 (b)消色差透镜 (c)复消色差透镜
Mmin~ Mmax 之间的放大倍数范围就是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 从图 1-4 可以看出,油浸系物镜同干系物镜相比,它具有较高的数值孔径,因为透过油 进入到物镜的光线要比透过空气进入的多,故松柏油的加入能使物镜聚光能力增强,从而提 高了物镜的鉴别能力。 如选用 45×物镜,其数值孔径为 0.63,根据显微镜的有效放大倍数的计算式:M=
图。对着被观察物体 AB 的透镜叫物镜,
对着人眼的透镜叫目镜。物镜使物体 AB
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 A′B′ ,目镜再将
A′B′ 放大成仍然倒立的虚像 A′′B′′ ,其
倒立位置正好在人眼的明视距离处,于
是,在显微镜目镜中看到清晰的图像
A′′B′′ 。
放大倍数(M):
图 1-1 显微镜光学成像原理示意图
500 N ⋅ A ~1000 N ⋅ A ,那么显微镜有效放大倍数范围应为 315~630 倍。如果显微镜放大倍 数 M<500 N ⋅ A ,则未能充分发挥物镜的鉴别率;若 M>1000 N ⋅ A ,则形成“虚伪放大”,
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 金相试样的制备
• (二)金相试样的制备(参考标准为GB/T13298—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 1、试样的选取(取样) • 试样截取的方向、部位、数量应根据金属制造方法,检验的目的,技术条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 金相试样的制备
• 四、实验步骤 • 1、每班按3人一组,每组领取一套砂纸,按如图1-6所示沿虚线
• •
裁开,每人领取一个试样; 2、先将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左手伸开按住砂纸,右手将试样 拿平,慢慢往前推,然后提起拿回来,再慢慢往前推,直到试样 表面划痕方向一致且均匀时再换下一道砂纸; 3、将磨好的试样用水冲洗干净,再在抛光机上轻轻抛光,直到 表面没有划痕为止; 4、将抛光好的试样用水冲洗干净,再用有酒精的脱脂棉擦洗, 用吹风机吹干,最后用硝酸酒精浸蚀,清洗吹干后准备观察。 5、磨好的试样磨面朝下放在载物台中心,先用低倍再用高倍仔 细观察。 6、对磨好试样的组织进行分析,画出组织示意图。 7、每组可选组织较好的样品,进行照相。
实验一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 金相试样的制备
• 3、试样磨制 • (1)粗磨:粗磨即磨平,主要目的是获得平整的磨面和
规则的外形,其次是试样的倒棱,以免细磨和抛光时划烂 砂纸或抛光布,但对于需要观察表层组织(如渗碳层、脱 碳层)的试样,则不能倒棱。一般黑色金属要用砂轮打平, 对于很软的材料(如铝、铜、镁等有色金属)可用锉刀锉平。 磨砂轮时应利用砂轮的侧面,并使试样沿砂轮径向缓慢往 复移动,施加压力要均匀,且试样要不断用水冷却,以防 止试样因受热升温而产生组织变化,手持试样的姿势从头 到尾不能改变。这样既可以保证使试样磨平,还可以防止 砂轮侧面磨出凹槽,使试样无法磨平。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学习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
二.概述利用金相显微镜,在试样上观察金属组织的方法称为显微分析,所能观察到的金属组织称为显微组织。
显微分析是研究金属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观察、研究金属材料的组织形貌、晶粒大小、非金属夹杂物等在组织中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等问题。
金相显微镜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各类材料经不同加工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判别材料质量的优劣等。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正常人眼看物体时,最适宜的距离大约在250mm左右(称为明视距离),这时能分辨0.15~0.30mm距离,放大镜一般只能放大25倍,若要提高放大倍数以观察更细小的物体,就必须利用显微镜。
光学金相显微镜放大倍数为几十倍到2000倍,它的放大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显微镜成像原理图对着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叫做目镜。
当观察物体AB放在物镜的举例焦点F1略远一点的地方时,则在透镜另一侧形成道理放大实像A1B1,A1B1处于目镜A B,虚像成像在人焦点F2之内。
人眼通过目镜观察实像A1B1时,将得到道理放大虚像''11眼明视距离处。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即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单独放大倍数的乘积。
本次实验使用XJP-100型金相显微镜,如图1.2所示。
它的构造可分为三部分: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照明系统。
(1)光学系统:主要是目镜组和物镜组。
目镜:放大倍数有5⨯、10⨯、12.5⨯物镜:放大倍数有10⨯、40⨯、100⨯(2)机械系统:主要是底座、载物台、物镜转换器和调焦装置。
底座:支持整个显微镜体。
载物台:放置试样用。
武警转换器:用于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调焦装置:调节焦距用,一般显微镜分粗调和微调。
(3)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由光源、聚光透镜、孔径光栏、视场光栏和棱镜等组成。
实验 金相试样制备与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实验金相试样制备与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实验目的金相显微镜的原理金相试样的制备实验设备及材料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报告要求思考题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2)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方法(3)了解浸蚀的基本原理,并熟悉其基本操作(4)掌握金相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二:金相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单独放大倍数的乘积,即物镜放大倍数为M物,目镜放大倍数为M目,显微镜放大倍数为M=M物*M目。
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刻在嵌套圈上,例如10X、20X、45X分别表示放大10倍、20倍、45倍。
显微镜的鉴别率。
显微镜的鉴别率是指它能清晰地分辨试样上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越小,鉴别率越高。
鉴别率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它决定于物镜数值孔径A和所用的光线波长λ,可用下式表示:d=λ/(2A) 式中:λ表示入射光线的波长;A表示物镜的数值孔径。
λ越小,A越大,则d越小。
物镜数值孔径。
物镜数值孔径表示物镜的聚光能力,其大小为A=n*sinα 式中:n表示物镜与试样之间介质的折射率;α表示物镜孔径角的一半。
N越大或α角越大,A越大。
(2)显微镜的构造照明系统:在底座内有一个低压(6~8V,15V)的灯泡作为光源,由变压器降压供电,靠调节次级电压(6~8V)来改变灯光的亮度。
聚光灯、孔径光栏以及反光镜等装置均安装在圆形底座上,视场光栏以及另一个聚光镜则安装在支架上,它们构成了显微镜的照明系统,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显微镜调焦装置:在显微镜的两侧有粗动和微动调焦手轮,两者在同一部位。
随粗调手轮6的转动,支撑载物台的弯臂作上下运动。
在粗调手轮的一侧有制动装置,用以固定调焦正确后载物台的位置。
微调手轮5使显微镜本题沿着划轨缓慢移动。
在右侧手轮上刻有分度格,每一格表示物镜座上下微动0.002毫米。
与刻度盘同侧的齿轮箱上刻有两条白线,用以指示微动升降范围,当旋到极限位置时,微动手轮就会自动被限制,此时,不能再继续旋转而应该倒转来使用。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样标的观察实验报告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样标的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操作,鉴定金相样本的物种,并记录金相图片。
实验材料及仪器:金相显微镜、金相样本
实验原理:金相是指金属和其它物质通过微观观察,用显微镜分辨各内容物质组成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描述属于金属晶体的结构的宏观观察技术。
金相显微镜也称金相检查显微镜,它根据样品的形状和一般性来确定是否有缺陷或异常状况;对金属样品或诸如金属材料组成物,细观察其内部构造,这就是金相组织学。
实验步骤:
1、检查并准备仪器:首先,检查显微镜是否干净并正确调节屈光物镜,然后,确保检查器材使用前面板上的复位按钮是可以操作的,调节整机到最佳操作状态。
2、将样本装上显微镜台:将金相样品装入可调整的立柱上,调整立柱的高度使得样本距离检查盘尽可能近。
并确保样本在显微镜上位置稳定。
3、操作显微镜:打开显微镜电源,用手动方式调节放大倍数,然后调整人工瞳距以完全调节显微镜,把样本放入检查框,用阴影法调整位置,确定样本的位置,看清样本的图像,使图像清晰可见且稳定:
4、拍摄金相图片:将金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调到最大值后,使用低噪声的数码相机拍摄样本的金相图片,并标识。
5、观察金相图片:根据样本的金相图片,注意多孔结构、间接内部构造,以确定结构类型、破碎容量、晶体密度和含量,进行分析、确定物质种类。
6、完成实验后,控制显微镜的电力源,将显微镜和检查设备复位后关闭电源,并清理和消毒检查器材。
实验结论:金相显微镜是用来鉴定金属材料的有效工具,可以结合图像观察,辩证判断出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外形特征等。
由此可以确定金属材料的加工参数,合理评价金属材料的质量,是金属材料加工的有效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学习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
二.概述
利用金相显微镜,在试样上观察金属组织的方法称为显微分析,所能观察到的金属组织称为显微组织。
显微分析是研究金属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观察、研究金属材料的组织形貌、晶粒大小、非金属夹杂物等在组织中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等问题。
金相显微镜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确定各类材料经不同加工工艺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判别材料质量的优劣等。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正常人眼看物体时,最适宜的距离大约在250mm左右(称为明视距离),这时能分辨0.15~0.30mm距离,放大镜一般只能放大25倍,若要提高放大倍数以观察更细小的物体,就必须利用显微镜。
光学金相显微镜放大倍数为几十倍到2000倍,它的放大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显微镜成像原理图
对着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对着人眼的透镜叫做目镜。
当观察物体AB放在物镜的举例焦点F1略远一点的地方时,则在透镜另一侧形成道理放大实像A1B1,A1B1处于目镜
A B,虚像成像在人焦点F2之内。
人眼通过目镜观察实像A1B1时,将得到道理放大虚像''
11
眼明视距离处。
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
即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单独放大倍数的乘积。
本次实验使用XJP-100型金相显微镜,如图1.2所示。
它的构造可分为三部分:光学系统、机械系统和照明系统。
(1)光学系统:主要是目镜组和物镜组。
目镜:放大倍数有5⨯、10⨯、12.5⨯
物镜:放大倍数有10⨯、40⨯、100⨯
(2)机械系统:主要是底座、载物台、物镜转换器和调焦装置。
底座:支持整个显微镜体。
载物台:放置试样用。
武警转换器:用于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调焦装置:调节焦距用,一般显微镜分粗调和微调。
(3)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由光源、聚光透镜、孔径光栏、视场光栏和棱镜等组成。
图1.2 XJP-100型金相显微镜
光源:6V15W的低压灯泡作为光源,发出白色光。
聚光透镜:使从光源来的分散光线聚光集中。
孔径光栏:孔径光栏可以连续调光,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金相显微镜是精密的光学仪器,使用中一定要遵守以下几点:
(1)初次操作金相显微镜钱,应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以及各部件的作用。
(2)不能用手及手帕等触摸物镜和目镜的透镜以及其它光学附件。
(3)操作时应细心,不能有粗暴和剧烈的动作。
更换镜头时应特别小心。
禁止拆卸显微镜和镜头等附件。
(4)调焦距时,为了避免物镜碰撞试样,应先使物镜上升,尽量靠近试样(但不能接触),然后一面从目镜中观察,一面缓慢转动调焦手轮,直到组织清晰为止。
(5)使用完毕后,把显微镜回复到使用前的状态。
2.金相试样的制备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包括取样、磨制、抛光、侵蚀等几个步骤,制备好的试样应能观察到真实的组织,无磨痕、麻点、水迹,并使金属组织中的夹杂物、石墨等不脱落,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显微分析的正确性。
(1)取样
显微试样的选取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取其具有代表性的部位。
试样的截取方法视材料的性质不同而异,软的金属可用收据后锯床切割,硬而脆的材料可用锤击打,对极硬的材料可用砂轮片切割或电脉冲加工。
但不论哪种方法取样,都应避免试样受热或变形而引起金属组织变化。
试样尺寸不要过大,应便于握持磨削。
其尺寸常采用直径为12 15mm的方形试样对形状特殊或尺寸细小不宜握持的试样,可采用镶嵌的方法,将试样镶嵌在有热固性塑料(如胶木粉)及热塑性材料(聚乙烯、聚合树脂)中。
(2)磨制
磨制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平整而光滑的金相平面,并为进一步的抛光做好准备。
将粗磨好的试样用水冲洗擦干后,随即依次用由粗到细(360倍,600倍,1000倍,1200倍)的各号金相砂纸将磨面磨光。
磨制时应将砂纸平铺于厚玻璃板上,左手按住砂纸,右手握住试样,使磨面朝下并与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行磨制,用力要均匀,务求平稳,否则会使磨痕过深,而且造成磨面变形。
试样退回时不能与砂纸接触,以保证磨面平整而不产生弧度。
这样“单程单项”地反复进行,直至磨面上旧的磨痕被去掉,新的磨痕均一致为止,在调换下一号更细砂纸时,应将试样转动90º即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
(3)抛光
抛光的目的在于去除细磨时磨面上遗留下来的细磨痕和变形层,以获得光滑的镜面。
常用的抛光方法有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
其中以机械抛光应用最广,本次实验采用机械抛光。
机械抛光是在专业的抛光机上进行。
抛光机主要由电动机和抛光圆盘(直径200~300mm)组成,抛光圆盘转速为1350转/分钟。
抛光圆盘上铺以抛光布(细帆布、呢绒、丝绸等)。
抛光时应不断将抛光液滴在抛光布上。
抛光液通常采用Al2O3、MgO、Cr2O3等细粉末(粒度均为0.3~1mm)在水中的悬浮液。
机械抛光就是靠极细的抛光粉对磨面的机械作用来消除磨痕而使其成为光滑的镜面。
抛光时将试样磨面均匀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并沿盘的边缘到中心不断做径向往复运动,同时试样自身略加运动,以便试样各部分抛光程度一致及避免曳尾现象的出现。
抛光过程中抛光液滴注量以试样离开抛光盘后试样表面的水膜在数秒钟可自行会发为宜。
抛光时间一般为3~5分钟。
、
抛光后的试样其磨面应光亮无痕,且石墨或夹杂物等不应跑掉或有曳尾现象。
抛光后的试样应该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酒精冲去残留水滴,再用吹风机吹干。
(4)侵蚀
抛光后的试样磨面是一光滑磨面,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只能看到一片光亮,除某些非金属夹杂物、石墨、空洞裂纹外,无法辨认出各种组成物及其形态特征。
必须经过适当的侵蚀,才能使显微组织正确的显示出来。
目前,最常用的侵蚀方法是化学侵蚀法。
化学侵蚀是将抛光好的试样磨面在化学浸蚀剂(常用酸、碱、盐的酒精或水溶液)中侵蚀或擦拭一定时间。
由于金属材料中各相的化学成分和结构不同,固有不同的电极和电势,在侵蚀中就构成了许多微电池,电极电势低的相为阳极而被溶解,电极电势高的相为阴极而被保持不变。
故在侵蚀后就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在显微镜下,由于光线在各处的反射情况不同,就能观察到金属的组织特征。
化学侵蚀剂的种类很多,应按金属材料的种类和侵蚀的目的,选择恰当的侵蚀剂。
侵蚀时,应将磨面充满侵蚀剂,待侵蚀适度后,迅速用水冲洗,接着用酒精脱水,最后用吹风机吹干,其表面需严格保持清洁。
侵蚀时间要适当,一般试样磨面发暗时就可停止,其时间取决于金属的性质、侵蚀剂的浓度以及显微镜下观察时的放大倍数。
总之,侵蚀时间以在显微镜下能清晰地显示出组织的细节为准。
当侵蚀不足,可再重复进行侵蚀,若一旦侵蚀过度,试样则需重新抛光,甚至还需在最后一号砂纸上进行磨光。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
2.听取实验指导教师讲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金相试样制备的操作过程。
3.每位同学一块试样,分别进行制样练习,直到制成合格的金相试样。
4.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所制备试样的显微组织特征。
四.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说明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3.画出所制试样的显微组织图,并标明试样的试样的钢种、组织名称、侵蚀剂与放大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