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纽约》 2

合集下载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

《走进纽约》教学设计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有关常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并掌握本文运用夸张、排比、比喻等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短句连用等独特的语言风格。

3、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4、辩证地看待纽约,体会作者的心态;学习并容纳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走进”是引领我们去参观之意,“纽约”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走进纽约”是一个动宾短语,以此为题写出了本文所游览的地点是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

从文题可以看出文章记叙的是有关纽约的情况,描写的是有关纽约的繁荣景象。

2、作者: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

写过诗歌、歌词和剧本,歌词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有散文集《黄土情》《转九曲》《纤丽的阳光》《刘成章散文选》等。

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3、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

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面积约828平方公里。

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

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上册 4《走进纽约》重点语段阅读 语文版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语文上册 4《走进纽约》重点语段阅读 语文版

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最新最全精品教育资料《走进纽约》节选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

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有如越过雪线,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虽不见白雪皑皑,气温却骤降,寒气砭骨。

万里长风如透明的长天巨龙,正以七八十里的时速掠过,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每个人的衣裳和头发,使每个人都狼狈得如同龙的掌中玩物,无法站稳。

你以为你来到九天之外了,其实,你还没离开纽约,只是容光焕发力大无穷的纽约站起来了,纽约这个超级巨人站得好高,而你,是站在纽约的肩上,你的脚掌分明还能感到纽约的体温。

俯首望去,周围那些一下变得谦卑起来的摩天大楼都是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

俯首望去,只见那无数的大楼小楼,无数的长街短街,无数的繁华闹市,与沼泽、海湾以及哈得逊河互相穿插浸淫着,并且杂着无数的车和些许的船,它们都像被一只神奇的大手推得很深很远,如化作小人国的物事。

而环顾四周,目力所及,茫茫苍苍以至于无,而一切皆与我等距,纽约的疆界如被圆规画成,活脱脱是一个大圆。

于是,纽约这个最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很有些象征意味,很像一颗画在纸上的地球了。

1、作者把帝国大厦世贸中心的两座大厦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其他的高楼大厦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首望去,周围那些一下变得谦卑起来的摩天大楼都是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

”这里的摩天大楼为什么谦卑起来呢?为什么这些摩天大楼会“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3、由作者登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所见,你能想到杜甫的哪首诗中的哪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世贸中心坍塌,为此,你想对下列人说些什么?美国政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难者家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怖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三棵擎天的椰子树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一片蒿草一堆玩具2、因为这些摩天大楼没有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高峻;“上肥下瘦,上宽下窄,上粗下细,向两边歪斜”是因为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比摩天大楼高,从上往下看的结果就是如此。

走进纽约PPT7 语文版 (共18张PPT)

走进纽约PPT7 语文版 (共18张PPT)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八年级上册《走进纽约》学案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走进纽约》学案语文版

学习目标:???掌握词,理解作者。

???2.学习和掌握写场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透视全景,对象的三维描述)。

3.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使用。

学习和掌握快速语言的节奏和句子变化的作用。

4.通过作者反思作者的生活在纽约的心态,体验作者的想法和感受表达。

学习的重点,困难:掌握这篇文章转换为国王写作,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使用句子的变化。

从不同角度学习观察事物的方式,反映在纽约心理生活状态的作者所反映的文本。

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和最大的港口,联合国总部。

位于纽约哈德逊河东北部河口,大西洋的边缘,通往美国的门户说。

纽约市人口732万,加上城市和卫星城市在一起,人口约1809万,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面积约828平方公里。

指向五个区的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斯,皇后区和里士满。

市中心在曼哈顿,塔马大厦,所以纽约有驻地城市说。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南端,长500多米,专注于美国六大总部的10家最大的银行,这是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百老汇,集中娱乐。

在城市有许多博物馆,艺术画廊,图书馆,研究所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一个重要的陆地,海上和空中交通枢纽。

地铁是可及的。

肯尼迪国际机场在世界各地闻名。

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程二。

检查预览1,添加以下单词添加音调。

Gully是什么意思hè巉rockchán是什么意思humuloushāoskyqíng是什么意思bone2.解释下面的话。

结果是高,十字架在空中,浮出水面。

超级尘土离开地球;超越地球,从凡人世界远处;描述道路远,起伏;描述声音和更凌乱3.阅读文本后,作者从什么视觉角度来描述纽约?这个写作有什么好处?人们走在阴沉的峡谷(仰视)俯视(俯瞰)环顾四周(平视) - 三维反射写对象。

三。

明确目标四。

学生自学;自我阅读文本,体验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A)自学成才;场景的描述,哪些段落有静态描述?哪些段落用于动态描述?尝试绘制相关的语句,并分析这种写作的好处。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走进纽约》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走进纽约》语文版

第4课走进纽约(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和把握写景的顺序和方式(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述对象)。

2.学习和把握修辞方式的运用。

3.学习和把握节拍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课前积存】1.作者常识:,。

2.简介纽约: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

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路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面积约828平方千米。

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

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

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

地铁四通八达。

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世界。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

公路网浓密,长达630万千米,高速公路约7万千米。

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

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

汽车在客运中占84%。

【课上冲破】一、预习反馈1.读准以下加点字字音。

峰峦.()汇拢.()沟壑()巉.岩()..蒿.草()擎.天()砭.骨()浸淫.()剥.夺()镢.头()嘈.杂()烙.印()喧嚣.()波澜.()呼啸.()倏.地()赫.然()白炽.()杂沓.()衣橱.()火烧火燎.()分道扬镳.()2.说明以下词语。

数一数二:超尘脱俗:横空避世:精神抖擞:风风火火:分道扬镳:二、文本解读1.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刻画纽约的?如此写的益处?2.读以下叠词、叠句、排比句,体会它们的表达到效。

①“好象全球五大洲快要二百多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丘、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②“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后移沟壑,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3.找出文中利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分析其作用,相互讨论,找出修辞方面的特色,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方式?4.从以下句子中,琢磨一下作者的思想情感。

初中八年级语文 《走进纽约》备课资料

初中八年级语文 《走进纽约》备课资料

走进纽约【基础知识精讲】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峰峦(luán)沟壑(hè)巉岩(chán)飞瀑(pù)翠柏(bǎi)蒿草(hāo)擎天(qíng)椰子(yē)啃食(kěn)砭骨(biān)皑皑(ái)撕扯(chě)狼狈(bèi)容光焕发(huàn)谦卑(qiān)浸淫(yín)镢头(jué)剥夺(bō)烙印(lào)万里迢迢(tiáo)野艾(ài)奇崛(jué)耳膜(mó)坠入(zhuì)喧嚣(xiāo)嘈杂(cáo)波澜起伏(lán)呼啸(xiào)节奏(zòu)按摩(mó)赏赐(cì)旋风(xuàn)弧线(hú)隐没(mò)倏地(shū)分道扬镳(biāo)眼花缭乱(liáo)螺旋(luó)赫然(hè)音符(fú)旋律(xuán)衣橱(chú)胳膊(gēbo)白炽(chì)杂沓(tà)昼(zhòu)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四、词语积累首屈一指:首,首先。

扳指头算,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指居第一位。

引申为最好的。

峰峦:峰,高而尖的山头。

峦,小而尖的山。

这里泛指山。

汇拢:聚集在一起。

领略:了解,懂得,掌握。

大名冲天:指非常有名气。

沟壑:流水道,深沟。

重峦叠嶂:峦,连绵的山。

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擎天:托起天,形容高。

啃食:一点一点地咬。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

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撕扯:用手使东西裂开或离开附着处。

狼狈:形容困苦和受窘的样子。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走进纽约》的内容;(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文化、历史等方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2)运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收集有关纽约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学习;(3)学会如何从多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一个城市,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3)培养学生学会关爱环境,关注人类生存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走进纽约》的阅读与理解;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3. 纽约的基本概况介绍;4. 文章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分析;5. 综合性探究活动:收集有关纽约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走进纽约》;(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

2. 教学难点:(1)文章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分析;(2)综合性探究活动的开展。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文章内容;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3.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收集有关纽约的资料,进行综合性的探究学习;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观察和描述一个城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展示纽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城市的特点;(2)引导学生思考:你了解纽约吗?你认为纽约有哪些特色?2. 自主学习,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走进纽约》,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自学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3. 合作探讨,分析写作特点:(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走进纽约的读后感

走进纽约的读后感

走进纽约的读后感纽约的繁华与多样性•纽约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各种高楼大厦和灯火辉煌的广告牌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纽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各种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使得纽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城市。

纽约的名胜和景点•布鲁克林大桥:这座被誉为工程奇迹的大桥连接了曼哈顿和布鲁克林两个城区,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自由女神像:作为纽约的象征,自由女神像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这座雄伟的雕塑体现了美国的自由和独立精神。

•中央公园:纽约最著名的公园之一,占地面积广阔,绿树成荫,是纽约人们休闲娱乐和放松心情的理想去处。

纽约的文化和艺术•百老汇:纽约是全球最著名的剧院区之一,百老汇上演着世界级的音乐剧和戏剧表演,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座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展示了来自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的艺术品,是纽约不可错过的文化景点。

•纽约摄影博物馆:作为全球第一座以摄影为主题的博物馆,它不仅展示了各种摄影作品,还举办了许多摄影艺术展览和活动。

纽约的美食和购物•纽约是一个美食天堂,无论是高档餐厅、街头小吃还是各种国际美食,都能满足各种口味的需求。

•五大购物区:曼哈顿的五大购物区堪称购物者的天堂,从高档商品到平价品牌,纽约几乎可以满足所有购物者的需求。

纽约的夜生活•夜晚的纽约充满了不少美丽的夜景,从时代广场的霓虹灯光影到曼哈顿的夜景,让人流连忘返。

•纽约的夜店、酒吧和音乐场所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纽约的夜生活。

纽约的人们和生活态度•纽约人有着独特的生活态度,他们忙碌而积极,享受快节奏的生活。

•纽约人民开放包容,热情友好,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都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走进纽约,我不仅看到了城市的繁华,还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多样性和魅力。

纽约拥有世界级的名胜和景点,无论是闻名遐迩的布鲁克林大桥还是自由女神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纽约还是一个文化和艺术的集中地,百老汇的音乐剧和戏剧表演,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纽约摄影博物馆的展览,让我感受到了纽约的艺术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纽约》 2课题:走进纽约资兴市黄草中学黄晨铭教学目标与要求: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3、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重点:掌握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教具: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教程:一、导入课文1.师:大家对于纽约的认识有多少呢?2.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1.师: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金融、商业、贸易、文化中心之一,联合国总部所在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

……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纽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活节奏快速异常,同时也存在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的一面。

(播放幻灯)请大家朗诵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读完这篇游记的初步感受,提醒学生要注意物质文明的两面性。

三、分析作者观察的角度,掌握其描写景物的不同方法1.师:作者分别从仰视、俯视、平视三个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大家阅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2.师: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呢?提示:便于全方位、立体地层示纽约市的面貌。

3.师:作者描写景物时采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两种方法,如第1段中写纽约的高楼大厦,”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中……也映照出朵朵白云”是静态描写。

第4段写纽约市的交通状况,“乘电梯耳膜受着强压,……尽可以坐在街心岛上享受免费按摩”则是动态描写。

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4..总结。

静态描.写作用:勾勒出纽约景物的轮廓,使读者较清晰而完整地看到纽约市的真实面貌。

动态描.写作用:将景物写活,充分表现出城市的活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

四、宇词积累指导学生准确认读下列词语,并释义、造句。

(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字词积累烙印伟岸喧嚣倏地超尘脱凡柳暗花明横空出世摩天分道扬镳风风火火第二课时教程:一、深入研讨课文,教师点拨疑难词句1、范读课文,阅读时,让学生标出语言节奏急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2.分析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特点:语句简洁,铿锵有力,气势激越、昂奋。

作用:反映出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及四通八达的交通状况。

3,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叠词、叠句及修辞手法,体会它们的作用。

(见板书设。

)二、熟读第三自然段,揣摩作者心态1.让学生熟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课后练习题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置身于纽约“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之中,想起了家乡黄土高原的落后,深感调整脚步、迎头赶上的重要性。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

虽身处他乡,人在旅途,却依然心系祖国,眷恋故园,希望我们的国家能够加快现代化建设脚步,更加繁荣富强。

三、课堂讨论1.师:人类社会进步了,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经济发展了,人们更加富裕了,生活水平在一天天提高,可是,在城市里,人们更加忙碌了,压力也更大了,压抑、恐慌、烦躁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同学们,或许你们的爸爸妈妈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和你们一起去公园或郊外放松一下了,或许你们当中的有些同学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和父母共进晚餐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2.引导学生导向以下主题,即“现代物质文明有利也有弊,热爱生活,关注身心健康”(由于学生处在初中水平,所以讨论点到为止,不宜深入,否则学生会陷入茫然。

)板书设计1.叠词、叠句“看纽约,看这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好像全球五大洲将近二百个国家的一切山、一切岳、一切岭、一切峰峦,都一齐汇拢到这儿来了!”“山一繁,沟壑也便随之增多了,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目光前移后移动,仍然是沟壑,沟壑,沟壑。

”特点: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增强了语势和力量。

作用:表现出纽约高楼大厦耸立如群山的雄伟场面。

2.修辞手法(以比喻为例)将帝国大厦和世贸中c比作“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和”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

将万里长风比作“长天巨龙”。

特点:想象奇伟,意境雄浑。

作用:逼真地刻画了纽约的城市形象,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后记:本课的教学应牢牢把握三点: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观察的角度;二是培养学生容纳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三是让学生仔细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把握住这三点,教学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走进纽约》教案2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山东济南济微中学宗艳霞教学目标:1、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等方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展示罗布泊今昔图片的对比: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

昔日的罗布泊曾被称作仙湖,碧绿的湖水,茂密的胡杨林,是生命的绿洲。

而现在却是一片漫漫的黄沙,骆驼的尸骨随处可见,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

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幕悲剧的发生?二、整体感知: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1、课文所描述的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绿洲,被称作仙湖。

现在则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找学生读课本相关段落)变化的原因:问题主要出在近30年时间里。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各种需求也跟着相应增加。

耕地需要水,采矿需要水,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这样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

罗布泊干涸以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恶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驱动。

“盲目”其实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只图本地区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甚至不懂生态平衡不懂自然规律,兴高采烈地自掘坟墓让黄沙将整个家园掩埋。

从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中应该吸取的教训是: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三、局部探究:文章内容尽管很简单,但却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请大家再次细读课文,找出最让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体数字的罗列,形成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将枯死的胡杨和罗布泊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又如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

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四、延伸拓展: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可出示青海湖和月芽泉美丽的照片,增强直观的印象)。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数字、作比较、拟人等等手法说一说?(可出示两段资料:目前,沙漠化威胁着地球1/3的陆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万公顷耕地变成沙漠,另有2100万公顷肥沃耕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

全世界大约有3亿至10亿人生活在易发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胁的地区。

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共有8.7亿公顷土地已经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进16公里。

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区,全部土地的22.4%受到风的侵蚀;在中东地区,这个百分比为35.5%;在世界范围内,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计约250亿吨。

这种趋势任其发展下去,到21世纪初世界的可耕地将损失1/3。

多年来的滥砍滥伐、损坏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这相当于每年损失一个中等规模的县。

目前约有359万平方公顷农田,495万公顷草地,2000多公里的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和水库受到荒漠化威胁。

我国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损失已高达540亿元。

据专家估计,如果照此下去,到2010年,我国将有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为不毛之地。

(比两个台湾省还大。

)2、作为中学生,面对环保问题,我们现在或将来能做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五、课后拓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在朗读中体味其中的美。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清想像的诗句。

2.难点:形象化的诗句。

3.疑点:歌声“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对这种想像写法的理解。

4.解决方法:多举例子。

采用讨论,比较等方法,解决诗中的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朗诵磁带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根据诗歌的特点,本课的学生活动,主要采用朗读法。

按个别、整体、部分、师生等形式,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阅读分析何其芳的《欢乐》(见后面参考材料)。

七、教学步骤导语何其芳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在诗艺上造诣很深。

1938年他从四川去延安。

这首诗写于1941年,那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之中,他情不自禁地要歌唱,要为少男少女们祝福。

(一)明确目标学习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二)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勾画生字词。

字弦xián词忧伤:忧愁悲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