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纽约》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走进纽约(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让学生掌握纽约的著名景点、建筑和美食等特色。

(3)培养学生对纽约的了解和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纽约的热情,培养他们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基本概况: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 纽约的著名景点: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中央公园等。

3. 纽约的建筑:百老汇、时代广场、布鲁克林大桥等。

4. 纽约的美食:纽约披萨、热狗、炸鸡等。

5. 纽约的文化:纽约艺术、音乐、电影等。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纽约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纽约的特色。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4.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英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纽约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关于纽约的资料,了解纽约的著名景点、建筑和美食等特色。

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课堂讨论。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纽约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纽约的特色。

5. 小组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关于纽约的课题任务,如制作PPT、编写小短文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任务等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课题任务的质量,如PPT的制作、小短文的写作等。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题任务成果,对他们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走进纽约》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了解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走进纽约》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介绍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走进纽约》这篇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段落的理解。

(2)对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理解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词汇学习: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3. 小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1)向学生简单介绍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2)引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某些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和解释。

3. 词汇学习:(1)列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关键词汇和短语。

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纽约的特点和魅力。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点或魅力点,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总结与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布置作业,让学生复习课文和词汇,并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走进纽约》的阅读理解程度,通过朗读和回答问题来评估。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走进纽约》语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走进纽约》语文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向往,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课文:《走进纽约》生词短语:纽约、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时代广场、布鲁克林桥、摩天大楼等。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纽约这座城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走进纽约》。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

教师辅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学习生词:教师挑选几个重点生词,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并进行组内讨论。

4. 理解课文: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深入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如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等景点的特点。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导游和游客,模拟游览纽约的场景,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出课后作业,如查找更多关于纽约的资料。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词短语,加强记忆。

2. 查找更多关于纽约的资料,了解课文未提及的景点和美食。

3.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纽约的旅游日记。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词短语的掌握情况和课后拓展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旅游日记:评价学生在日记中对纽约的描述和感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纽约的风土人情。

2. 交互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具体的任务,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走进纽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及多种修辞手法。

2.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掌握本文全方位、立体感地描写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物质文明的挑战下如何固守传统的问题。

学生分析当代中学生生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对发达的时代,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有着不同程度的感受。

纽约无疑集中了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的显著特点,是一座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城市,异国的风情与文化对中学生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但面对物质文明的挑战如何固守传统又要调整脚步是现阶段的中学生应该思考的的一个问题,也是本文内容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建议教师在注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的赏析上。

教学理念1. 注意把整体感知与精读品析结合起来。

2. 注意把诵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

3. 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物质文明两面性的认识等作适当引导,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教学思路与辅助手段通过整体感知了解其描写角度,体会动静结合的特点。

通过精读品析语言,体会叠词、叠句、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

准备反映纽约丰富的物质文明和高节奏生活的幻灯。

或让学生欣赏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片段。

教学实施导入建议1.方法一:由欣赏纽约城市照片,观看影像资料导入。

2.方法二:由对纽约的介绍导入。

3.方法三:由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纽约建筑、人物导入。

互动流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对纽约的了解、认识有多少呢?生: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的所在地。

生:纽约是世界著名金融、贸易中心,有着举世瞩目的华尔街,帝国大厦肯尼迪机场等知名建筑。

师:不错。

那么,一个生于黄土高坡,聆听着高亢粗放的信天游,走在高原纵横交错的沟沟壑壑的人,有一天置身于地球另一边,置身于美国的第一大城市――纽约的摩天大楼之中,看着这座商业帝国,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带着这种好奇,让我们“走进纽约”,走进刘成章感受到的纽约。

走进纽约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走进纽约教案中学语文教学

走进纽约-教案-中学语文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学习相关语文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发展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2. 纽约的特点:城市风貌、社会现象、人文景观等;3. 相关语文知识:词汇、语法、修辞等。

三、教学重点:1. 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纽约的多元文化和复杂社会现象;2. 相关语文知识的运用。

1. 讲授法:介绍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 阅读法:阅读相关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讨论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4. 写作法:结合语文知识,进行写作训练。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走进纽约》课文及相关阅读材料;2. 课件:纽约的图片、视频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纽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走进纽约》课文,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纽约的社会现象和人文景观,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4. 语文知识讲解:结合课文,讲解相关的语文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5. 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布置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2. 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的理解程度;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质量和表达能力;4. 语文知识掌握:考察学生对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

《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2)让学生掌握纽约的一些著名景点和建筑物,如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等。

(3)让学生了解纽约的经济、金融、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描述和介绍纽约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拓宽国际视野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纽约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历史发展、文化底蕴。

2. 纽约的著名景点: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帝国大厦等。

3. 纽约的经济和金融: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等。

4. 纽约的艺术:百老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

5. 纽约的生活:美食、购物、娱乐等。

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纽约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纽约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纽约的基本概况,让学生了解纽约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3. 引导学生学习纽约的著名景点,如自由女神像、中央公园、帝国大厦等,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展示。

4. 教学纽约的经济和金融,介绍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等,让学生了解纽约在全球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

5. 教学纽约的艺术,如百老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纽约的介绍海报。

3.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深入了解纽约的相关知识,拓宽国际视野。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的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走进纽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走进纽约》。

(2)了解文章的背景,了解纽约的历史、地理和文化。

(3)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通过写作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走进纽约》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2. 学生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纽约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纽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走进纽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6.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并进行适当的辩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学生对纽约这座城市的兴趣和好奇心。

4. 学生对不同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理解。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

2. 参考资料:关于纽约的历史、地理、文化的相关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对纽约的认识。

2. 讲解课文《走进纽约》中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纽约的社会、文化和历史。

5. 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024最新-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

2024最新-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

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版《走进纽约》【优秀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走进纽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2、学习和掌握修辞方法的运用。

3、学习和掌握节奏急促的语言和句式变换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本文“移步换景”的写法,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及修辞方法、句式变换的运用。

教学难点: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体会文中反映出来的作者在纽约生活的心理状态。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9·11”事件导入,简介纽约:纽约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最大海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位于纽约州东南哈得孙河口,濒临大西洋,有“美国的门户”之称。

纽约市区人口732万,加上连在一起的都市及卫星城市,人口约1809万,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面积约828平方公里。

分曼哈顿、布鲁克林、布朗克丝、昆斯和里士满五个区。

市中心在曼哈顿区,多摩天大楼,故纽约有“站着的城市”之称。

华尔街,位于曼哈顿区南端,长500多米,集中了全美10家最大银行中的6家总行,为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

百老汇大街,为娱乐场所集中地。

市内还有许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科研机构和艺术中心。

纽约是重要的陆、海、空交通枢纽。

地铁四通八达。

肯尼迪国际机场名扬全球。

美国的交通十分发达。

公路网稠密,长达630万公里,高速公路约7万公里。

70%公路网集中在北部。

汽车保有量约1.7亿辆,其中80%以上为小汽车。

汽车在客运中占8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绘纽约的?明确:看纽约,观察视角有平视、俯视和仰视。

要求学生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人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仰视)俯首望去(俯视)环顾四周(平视)---------立体反映描写对象。

三、细读课文,进行分析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反映出来的节奏和思想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纽约》教案
1. 学习文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2.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1.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务理事。

已出版六本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纽约简介
纽约,美国第一大城市,也是 __总部所在地,有“美国门户”之称。

纽约人口约1809万,面积约828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城市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纽约。

听朗读带,正音并思考:纽约给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在美国曾有这样的谚语:你如果爱一个人,请送他去纽约;你如果恨一个人,也请送他去纽约。

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的纽约,高楼林立,建筑雄伟;车水马龙,交通发达,生活节奏异常快速;声响嘈杂,灯光如昼。

在纽约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另一面,则是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

所以文中写只有小松鼠“没有追求,没有压力”,反衬出生活在纽约这样环境中的人们,“远不像小松鼠那么轻松自在”。

1、纽约高楼林立,街道纵横交错。

2、登高俯视远眺
3、赞叹纽约现代文明
4、车海人流中的感受
5、夜色中的纽约
1、作者是如何体现纽约建筑的多和高的?
学生讨论交流:
把高楼比做山峰,把高楼之间的街道比做沟壑。

高楼多得就象全世界的一切峰峦都一齐
汇拢到纽约,山多得好象在那儿举行着一场盛大的博览会。

因为楼高,人走在街道上像走在阴森森的峡谷之中,天窄得只剩下纵横的蓝线。

作者用极度夸张的语言,突出纽约楼高而多,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

文中“汇拢”“举行博览会”把静态的楼写活了。

2、作者是怎样写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的高与大的?
学生讨论交流:
把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比作擎天的椰子树和长颈鹿,而把周围的建筑比作蒿草和玩具,这种夸张的比较令人一目了然,作者还把静态的楼写成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把楼写动了,写活了。

另外还把这三座高楼比作珠穆朗玛峰和超级巨人,极力描绘楼的高与大。

3、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我知道我不属于纽约……黄土高原。

(2)啊,纽约,这就是纽约!……呼吸和脚步。

学生讨论交流:
(1)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在为自己的故乡“飘荡着最美的民歌”骄傲和自豪之时,面对繁华的纽约,感受到了两者之间的差距,故乡“缺少生命之色,缺少植被的黄土高原。

”作者期盼着落后、封闭的故乡能早日繁荣富强。

(2)这是作者发出的由衷的感叹。

纽约的“奇崛、伟岸和生命力勃发的现代文明”,使作者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感到必须调整脚步,力争赶上。

学生讨论交流:
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统一。

1、长短句结合。

短句的使用如:“左看是沟壑,右看是沟壑,仍是沟壑、沟壑、沟壑。

”表现了高楼林立,人在沟壑中不知东西。

又如:“龙爪和龙鳞,碰撞着,撕扯着……”突出了楼高风急。

又如:“路。

直线。

交叉线。

弧线。

拱起的线。

隐没的线。

圆圈……”突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公路、立交桥上的情景。

这些短句语言节奏急促,恰当地反应了纽约紧张的生活节奏。

纽约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只有用快节奏的语言来表现。

2、大量使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把大楼比作山峰、树、长颈鹿、巨人,把纽约比作巨大的按摩器,把车比作甲虫等等。

令人闻所未闻,充满了新鲜感。

排比如“没有真的岩怪石,没有真的……,没有真的……,有……,有……,有……”很有气势,让你透不过气来。

文中极度的夸张,有夸大的,如登楼如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有缩小的,如“蒿草”、“玩具”、“甲虫”等等。

很有趣味。

3、疾猛的节奏
课文从头到尾,都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一个比喻接一个比喻,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夸张接一个夸张,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
不让人有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富有生气。

充分表现了纽约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风采。

作者以高超的文笔,逼真的反映出了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生命勃发的现代文明。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思考与练习二、三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