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内涵及发展

职业教育内涵及发展

………………………… ………………………… …………………………
2.5 日本现代职业教育
4.职业学校、教育形式的多 样化、综合化,对科技和产 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 3.职教模式是 ………………… 产教结合、校 …………………… 企结合;
3
……………………… ………………… 4 ……………………

2.3 法国现代职业教育
建立全国职业教育与经济领域的对话机制;
………………………………………… ……………………
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就业
………………………………………… ……………………
职业培训与认证分离;
………………………………………… ……………………
大学教改要重视职业教育,职业高中要 在某一职业领域办出特色;
2.教育指向的职业性 职业教育的办学实体直 接与社会劳动力市场或 用人单位接轨。受教育 者能就业,或通过职业 资格鉴定,职业教育就 告一段落。
1.4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3.教育性质的完成性 职业教育的显著功能是直 接为社会生产服务。 4.教育目标的生产性
职业教育的显著功能是 直接为社会生产服务。
1.4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教学为主 突出技能训练 以人为本 全面育人 教劳结合 服务生产
面向社会 联系实际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 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适应 某种职业活动的人才。
适应未来 教会学习
1.4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1.教育基础的社会性 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主要取决于社会对职业 教育的需要和要求。社会 性即来自于社会又服务于 社会的特征,社会化则是 通过教育使个体参与正常 社会生活、不断发展的过 程。
……………………… 2.………………… 企业内部培 …………………… 训员工已形成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内容提要】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打破单一的、工作定向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是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的有机整合。

为此,既要从宏观着眼,以普通教育为基础,并与之相互融通,又要从微观着手,在课程编制、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摘要题】理论经纬【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培养目标/整合/内涵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性与现代社会、现代职业、现代人的内涵共生和交织,表现为职业教育既要准确地反映和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职业对人的要求,又要为现代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研究和确定。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称为劳动力市场”,(注:[美]伊兰伯格·史密斯著,潘功胜、刘昕译.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它是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工人配置于工作岗位。

这种配置不仅符合个人的需要,也适应社会的需求。

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行业、职业和地区。

个体与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关系体现为就业和转业两方面。

其间,职业教育有三重任务:一要为个体进入工作岗位作一般性准备;二要为个体从事哪种职业作准备;三要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作准备。

这三项任务又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组成密切相关。

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理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三种。

第一种又被称为二级劳动力市场,后两者被称为一级劳动力市场。

二级劳动力市场不要求任何特殊的知识技术和严格的准入条件;这里的劳动力与经济的低技术部分联系最紧密;雇主通常找寻那些用最少量的训练便能工作的工人,且不一定存在长期合约;工人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水平低,个人升迁机会极少。

论如何正确认识现代职业教育

论如何正确认识现代职业教育

论如何正确认识现代职业教育【摘要】现代职业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多人存在对其误解。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正确认识现代职业教育。

在将从内涵、发展趋势、优势、需求适应和评价角度全面分析现代职业教育。

结论部分将强调正确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呼吁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其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引导读者正确对待现代职业教育,认识其重要性,推动其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重要性、误解、研究目的、内涵、发展趋势、优势、需求、正确评价、结论、积极发展、贡献力量。

1. 引言1.1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愈发凸显。

作为培养各行各业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现代职业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更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现代职业教育能够有效缩小人才短缺的差距,满足市场对不同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现代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空间,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提升。

现代职业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社会整体素质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更在于为个体和社会提供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推动国家整体素质的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对现代职业教育的误解1. 把现代职业教育简单等同于职业培训:一些人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只是为了培训学生掌握一些技能,帮助他们找到工作,而忽视了现代职业教育更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实际上,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有目的和系统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具备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能力。

2. 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只适合中低端岗位:一些人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只适合那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只能帮助他们在基层岗位上找到一份工作。

实际上,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教育体系,不仅可以为中低端岗位提供人才,也可以为高端岗位培养人才。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指将传统的职业教育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质量,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社会需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才。

通过分析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进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使之更贴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引入现代教育理念。

职业教育现代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开放性。

采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如问题导向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

3. 创新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借鉴和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采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设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4. 发展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学校与实践基地和企业紧密合作,将学校的教学和实训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和工作体验,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5. 强化教师培训和素质提升。

职业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为此,需要通过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广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使其能够适应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6. 结合国际化发展。

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与国际接轨,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职业人才。

与此也要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关于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育环境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旨在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和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系统论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探赜

系统论视域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探赜

所长 , 讲师, 研 究方向 为思想政 治教 育、 高等 职 业 教 育 ; 陈 沛富( 1 9 7 0 -) , 男, 山东临 沂人 , 重 庆 航 天 职 业 技 术 学院教务 处 处长 . 副教授 . 研 究方 向为高等职 业教 育 。
基 金项 目 : 2 0 1 1年 度 重 庆 市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重 大 委 托 项 目 “ 重 庆 高校 继 续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在 统 筹 城 乡建 设 中 的 地 位 与 作 用 的 研 究 ” ( 编号 : 1 1 1 0 2 1 ) 。 主持人 : 何履 胜 。
业 教 育 体 系 的 内 涵 进 行 了探 索 . 但 是 仍 有 挂 一 漏 万
的缺 陷 和 以 偏 概 全 的 缺 憾 。 因 此 。 很 有必 要运 用具 有宏 观视 角的研 究工 具 . 由 表 及 里 地 深 入 探 索 其 内 涵 的实质 . 为 改革实践 提供更 加坚 实 的基础理 论 。
能 和 价 值 。f ” 系统 用 函 数 表 示 就 是 :
. 5 )
其中. r 是 元 素间 的关联 。 R 是 元 素 间 相 互 关 系
的集 合 。 t 是 时 间变 量 , s是 空 间 变 量 , f 是 非 线性 关 系( 算子 ) , A是从元 素 的相互 作用 中“ 突现 ” 的系统 的整 体属性 。 可见 。 现 代职业 教育 体系具 有空 间 、 时 间、 关 系 以及 结 构 和 要 素 等 重 要 属 性 。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的 系统 属 性 因此 . 必 须 运 用 现 代 系
此 则绝 无职业 教育 的存在 价值 。
“ 建 设现 代职业 教 育体 系涉及 的 内容很 广泛 . 是一 项复 杂 的系统工 程 。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指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教育资源,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实施科学规划、全面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内涵1.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职业教育现代化要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和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教育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化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效果。

3. 科学规划、全面改革和创新发展。

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科学的规划,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的发展。

这包括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

4.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特征1. 国际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教育资源,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2.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与产业界密切合作,建立起校企合作的机制,以学校的一流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需求相结合,实现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教育。

3. 多元化。

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推动教育资源的多元发展,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比如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 个性化。

现在的人才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不同人具有不同的特长和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根据个人的特长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实现真正的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而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备受关注。

那么,什么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它具有哪些特征呢?本文将从内涵和特征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1 知识结构现代化的职业教育首先要求学习者具备广泛的知识结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变革,各行各业的知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职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与时俱进。

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综合知识,使其具备强大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技能素质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在当今社会,技能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1.3 创新意识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市场需求,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挑战。

1.4 完善教育体系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体系。

这不仅包括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更需要建立起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和教育服务。

1.5 社会适应性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即使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也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职业教育现代化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2.1 实践性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较少涉及实际操作。

而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2.2 与产业结合紧密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着产业的发展需求。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试论职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湖南省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欧阳河“职业教育是什么?”这不仅是职业教育理论上、实践上一个最普通、最基本的问题,也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清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对象就不确定,社会各界也难以形成对职业教育清晰的认识,给职业教育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

揭示“职业教育”特定的内涵,表述职业教育应有的含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教育立法、教育行政、教育规划、教育统计等实践上都有指导意义。

虽然,人们凭经验大体上也知道“职业教育”是什么,而从理论上分析这个问题,却很不简单。

“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中的中心概念。

职业教育的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

概念是反映职业教育存在特有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第二性的。

给职业教育下定义,也就是表述职业教育所反映的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揭示它所反映的职业教育存在的特有内涵。

可以说,职业教育存在与职业教育概念是决定与被决定、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要提高职业教育概念的精确性,首先务必弄清楚职业教育的客观存在。

职业教育存在弄清楚了,剩下的才是用语言准确地表达的问题。

因此,本文从研究职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入手,透过纷繁的事实,分析已有的概念表述,探讨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的表述问题。

一、职业教育事实透析职业教育作为一类教育现象存在,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现在,绝大多数国家都存在这一类型教育。

由于学制是教育的基本制度,故从学制角度考察职业教育形态。

在对60多个国家的学制初步分析之后,发现职业教育是什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

限于篇幅,本文选择其中8个国家进行透析。

1、中国: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左宗棠奏设的船政学堂。

职业教育体制确立于1902年(清光绪28年)的《钦定学堂章程》,时称“实业教育”。

实施实业教育的机构为实业学堂。

1917年黄炎培等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改称实业教育为“职业教育”。

1922年民国政府颁布壬戌学制,正式将实业教育改称职业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内容提要】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体现为: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打破单一的、工作定向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是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的有机整合。

为此,既要从宏观着眼,以普通教育为基础,并与之相互融通,又要从微观着手,在课程编制、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摘要题】理论经纬【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劳动力市场/培养目标/整合/内涵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定性与现代社会、现代职业、现代人的内涵共生和交织,表现为职业教育既要准确地反映和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职业对人的要求,又要为现代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保证。

因此,职业教育的现代性内涵应当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研究和确定。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动力: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配置劳动力并且协调就业决策的市场称为劳动力市场”,(注:[美]伊兰伯格·史密斯著,潘功胜、刘昕译.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它是以一定的工资率将工人配置于工作岗位。

这种配置不仅符合个人的需要,也适应社会的需求。

通过劳动力市场,劳动力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行业、职业和地区。

个体与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关系体现为就业和转业两方面。

其间,职业教育有三重任务:一要为个体进入工作岗位作一般性准备;二要为个体从事哪种职业作准备;三要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作准备。

这三项任务又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组成密切相关。

根据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理论,劳动力市场可分为普通劳动力市场、职业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三种。

第一种又被称为二级劳动力市场,后两者被称为一级劳动力市场。

二级劳动力市场不要求任何特殊的知识技术和严格的准入条件;这里的劳动力与经济的低技术部分联系最紧密;雇主通常找寻那些用最少量的训练便能工作的工人,且不一定存在长期合约;工人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水平低,个人升迁机会极少。

而一级劳动力市场则针对不同的产业及其中的不同职业,它要求劳动力拥有产业需要的专门技术;进入此市场必须具备从经过认可的训练和实践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市场管理非常严密,工人工资较高,工作条件优越,就业稳定,升迁机会多。

显然,对于一级劳动力市场而言,职业教育及其资格认定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条件。

又由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劳动力市场流动性有着巨大影响,教育和培训对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中职业的向上流动性都有积极影响。

这已被一些实证研究所证实。

(注:Ron Dekker,Andfies de Grip,Hans Heijke.The effects of training and overeducation on career mob ility in a segmented labor marke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2002,V ol 2 No.2.P106-12 5,P112-113.)因此,职业教育和培训事实上成为使劳动力从二级市场向一级市场流动,不断获得提升机会的推动力。

从总体而言,现代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加强市场的流动,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必须准确定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一种动态结构。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地迈向以知识和科技为重点、以高素质劳动力为依托的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

在这种大趋势之下,各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却又差异很大。

比如世界银行在2000年发布的《职业教育和训练改革》报告中,根据劳动力市场特点将所调查的17个国家划分为三类:第一类的特点为高劳动力增长、低就业增长、连续高失业率和低就业率;第二类的特点为高劳动力增长、高就业增长和低失业率;第三类的特点为低劳动力增长、低就业增长、高失业率。

(注:Indermit S.Gill、Fred Fluitman、Amit Dar.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form-Matching Skills to Markets and Budget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4.)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国劳动力市场的技术要求,一方面,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以高科技知识为本的经济下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在较低报酬的、服务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仍然在劳动力市场需求中占重大份额的情况下,职业教育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切不可一味强调培养一级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劳动力,而忽略二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二)形成立体交叉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适应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其结构体系应该是纵向贯通、横向兼顾、多层次交叉的动态结构。

总体而言,既要以普通教育为基础并与之相融合,又要有独⑼晟频奶逑德雎纾患纫兄扒敖逃忠凶ㄒ祷闹耙到逃患纫姓娴某て谥耙到逃忠惺视梅⒄挂蟮姆钦嬷小⒍唐谥耙蹬嘌担患纫幸匝N镜闹耙到逃忠杏牍ど桃得芮泻献鞯闹耙到逃辉诒U现贫群推兰厶逑瞪希纫泄艺呱系那阆蛴胩岢忠欢系亍⑹适钡亟兄耙到逃⒎ǎ灰⑼晟频闹耙底矢裰な橹贫群褪谐∽既胫贫龋忧亢屯晟浦耙到逃钠兰厶逑怠?br> (三)建立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良好转化机制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化方式。

其一为“双元制”模式,要求年轻人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已经具备了在准就业中的工作经验;其二为学校模式,在学校教育中所取得的学术资格是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入场券;其三为混合体系,吸收上面两种方式的某些特点,为离开学校的人提供一套以市场为本的、自愿选择的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方式,包括直接登记进入劳动力市场、学徒制,或者通过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以进入企业,或者在一所专门学院注册以准备进入劳动力市场。

这都表明现代社会的劳动力市场是年轻人进人某种工作,以及从一种工作向另一种工作转化的桥梁。

因此,要建立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转化机制,关键要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并且建立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良好的互动协调关系。

就我国而言,带动今后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就显得尤为迫切。

有学者指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惟一可能出路是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注:蔡fǎng@①.劳动力合理流动:经济增长的“引擎”[J].财经界.2003,(10).)为此,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加快人力资源的转化与流动,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工作定向的单一技术培训到塑造全面发展的职业人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分工日益精专化,现代人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的形成和发展,并且通过职业与社会及他人建立密切关系。

从事某种职业成为人重要的社会化途径之一,职业性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为现代人的规定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现代教育具有培养人的规定性,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人。

各级各类现代教育都应当为学生未来进行职业生活而深谋远虑,职业教育不能只是职业专门学校所要考虑的问题,更不能只是将职业教育理解为技术学习,使其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职业训练,而失去现代教育所应当具有的培养“人”的规定性。

20世纪以来,现代劳动力市场性质的改变大大增强了正规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个体未来的职业、地位、经济条件息息相关,而职业教育却长期为人们所诟病。

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文化传统与舆论导向上的偏差;另一方面,是由于职业教育本身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与社会产业部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了使它的设置符合产业部门的目的与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定者与课程设计者对其教育对象“人”的规定性的忽视,这一点基本上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批判与发展职业教育的集中点与关键点。

职业教育的这种忽视“人”的发展模式,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

以亚当·斯密为鼻祖的经济理论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以泰勒为始祖的科学管理思想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最主要经济与管理哲学基础之后,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布鲁纳所谓的“范例模式”(Paradigmatic Mode)。

其特点是忽视学生个人的主体意识,只认为特定技术技巧和特殊工作的训练与培训是最为重要的,职业教育甚至等同于职业训练,这些观念和做法反映出强烈的工具主义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文的和公民的教育内容。

局限于此的职业教育没有意识到也不可能培养和发展人的各种潜能。

基于此,我们应当对现代职业教育的目的有如下的认识:(一)职业教育要面对社会所有职业人现代职业分工必然要求现代教育与之相吻合,后者的关键任务是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要求的职业人。

我们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全方位地着眼于现代社会和职业的发展态势。

目前社会职业种类繁多,日益发展的机械化大生产又使许多传统意义上的手工劳动职业逐渐消失,而大量不能为机械所代替的工作种类层出不穷。

现代职业教育再不能被认为只是技术教育,更不能认为是传授单一定向化的、以工作为本的培训。

职业教育要考虑为所有的社会职业人作准备,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与各种产业部门密切联系,还要考虑到其他多方面的职业准备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以往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强烈的工具主义色彩,只能过分地凸显职业教育所具备的筛选与分配功能,而使其多多少少地丧失了本质功能——育人。

杜威曾指出:“就是有一种危险,把职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解释为工艺教育,作为获得将来专门职业的技术效率的手段。

”(注:[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4-335.)而当代职业教育新理念也开始反省,指出“现代的观念理所当然地认为,职业教育项目不能准确地对应某个特定工作进行设计。

劳动力市场动态的和变化着的需求对思维能力越来越多地替代体力技能提出了要求,因此,职业教育计划应该人文化和宽基础化,以提高适应性,拓宽就业机会,提高教育和职业的能动性”。

(注:曼萨,W·阿马斯瑞.21世纪变化着的需求:技术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A],刘来泉选译.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4.)因此,我们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使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通相融,共同建构具有一定人文精神和学术修养的专门化职业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