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统计学分析报告 恋爱和单身

合集下载

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

统计学调查分析报告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 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 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 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 瞒、瞒。
主讲人:宋炜
当代大学生既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同时又要完 成相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但面对各种因素的诱惑, 一些大学生还是选择了“恋爱实践”。多年以来, 大学生是否已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一直是社会各界 普遍关注的话题。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对美好 的爱情正是充满了幻想与希望。随着性心理和性生 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 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 于自己的爱情序曲。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 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状况不一样。在 当今的高校恋,以及伴随着 个体解放的自由化,致使恋爱观念的空前开放, 告别保守的同时坚守着部分传统。 2、渴望独立的心态缺乏精神世界的充实,存在的 虚无和对爱情的期望过高,对于爱情失败承受上 的软弱,理想化的愿望面对现实的考量,都是大 学生恋爱心理上常有的不足。 3、对于恋爱的态度,有72%的学生表示是要寻找 一个知心爱人,在我们看来绝大多数都是为告别 空虚而爱,很多人想找个真正爱的人。
通过问答形式调查探讨大学生 恋爱状况特点,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并提出来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 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 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 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爱情观。
有41.18%的学生选择的是找一个知心爱人,有17.65%的学生 选择的是告别意向和寂寞,有20.59%的学生选择的是享受当中的 乐趣,有5.88%的学生选择的是随大流,有11.76%的学生选择的是 满足生理需要,有2.94%的学生选择的是满足心理需要,这显示大 学生这一群体里缺乏追求,精神虚无者不占少数,他们渴望存在 感的慰藉和内心世界的交流,另外这和大学较为宽裕的课余时间 也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只有41.18%学生是恋爱是为了寻找一 个知心爱,绝大多数都是为告别空虚而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 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 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 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 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 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 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单身人群调查报告(精选6篇)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单身人群调查报告(精选6篇)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单身人群调查报告(精选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细心的小编给大伙儿收集的单身人群调查报告【精选6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单身人群调查报告篇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多元化,单身现象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群体特征之一。

单身,这一曾经可能被视为人生阶段过渡状态的身份,如今正逐渐转变为越来越多人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的生活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单身人群的生活状态、心理需求、价值观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我们特此开展本次单身人群调查,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为社会各界提供关于单身群体的全面视角,促进对单身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为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1、揭示单身人群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分布、性别比例、职业背景等,以描绘单身人群的基本轮廓。

2、探索单身原因:分析促使个体选择单身生活的内外部因素,如个人追求、经济压力、社交环境等。

3、了解生活状态与心理需求:考察单身人群在日常生活、情感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及心理需求。

4、评估社会支持与认知:探讨社会对单身人群的态度变化,以及单身人群自身对社会认知的感受。

5、展望未来趋势:基于当前数据,预测单身现象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与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不同年龄段、职业背景、地域分布的单身人群。

问卷设计兼顾全面性与深度,确保能够收集到丰富多样的信息。

同时,通过随机抽样与目的性抽样相结合,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三、调查结果1、基本特征:调查显示,单身人群主要集中在25-35岁之间,高学历群体占比较高,职业分布广泛,但IT、金融、教育等行业较为集中。

2、单身原因:个人发展与职业追求成为主要驱动力,同时经济独立、享受自由生活也是重要原因。

经典的统计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恋爱和单身

经典的统计学分析报告报告材料---恋爱和单身

话说呢,这其实是我们概统小组(褚君、刘畅、韩冰、李铖)的小组作业,应广大人民同志的要求,特意发上来~~特别鸣谢:褚君、刘畅两位技术大牛!!!没有你们就没有这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报告!!有木有!!还有冰哥!!@起人来灰常给力!!一、问题提出从古到今,青年男女的恋爱总是大家评论的热门话题。

在中国古代,青年男女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过媒婆相互共同,最终达成秦晋之好。

时至今日,社会风气自由开放,人们更加推崇给予当事人更大自主权的“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之原则。

因此,选择伴侣的过程由一家之言逐渐演化成为多因素共同决定、相互影响的过程。

具体到大学生而言,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基本已步入成年,对选择伴侣一事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与自由,如何能找到最佳的伴侣也成为不少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所考虑的一件事。

而对于究竟何种特质左右着男生“脱光”与否一事,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基于以上现状,我们觉得有必要影响对大学男生“脱光”的特质进行探究,以为广大寄希望于在大学生活中收获美满爱情的男生提供具有一定价值与说服力的指导。

二、研究设计(一)实验变量在进行待探究变量的选取时,我们从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及恋爱预期三个方面出发进行变量的筛选,其中囊括了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具体如下。

1.连续变量:身高(cm)体重(kg)当前平均绩点意愿为恋爱活动花费的金额上限2.离散变量:年级、现在恋爱状态(是或否)、是否具有恋爱经历(是或否)、进入大学的途径(正常高考、竞赛保送、自主招生)、每周花费在课程学习上的小时数(分段计量)、每周花费在社团活动方面的小时数(分段计量)、在电子游戏方面花费的小时数(分段计量)、各类社交网络方面花费的小时数(分段计量)、每周洗澡的次数每学期剪发的次数、平均每餐饭需要的米饭量、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评成绩、平均每月所需的生活费(分段计量)(二)问卷研究1.问卷目的:充分收集现象,为对总体进行估计提供基础。

大学生单身调查报告

大学生单身调查报告

大学生单身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单身率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学生单身情况的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和认知,也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适当的婚恋指导和帮助,最终促进大学生婚恋的良性发展。

我对大学生单身情况进行了一项简单调查,结果如下:首先,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单身者占比达到76%,相当于四分之三的大学生都是单身状态。

当被问及为何单身时,有近半数的人表示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49%),其次是还没想好(23%),以及专注于学业和事业(21%),而只有7%的人是因为不想谈恋爱。

这一结果可以反映出,对于大学生而言,遇到合适的另一半并非易事,但同时也表明大学生在找到合适对象后,更加注重学业和事业,对于恋爱没有过于追求。

其次,调查还发现,男女在单身状态上有所不同。

男生单身者比例高于女生(82% VS 68%),女性倾向于有恋爱经验(64% VS 39%)。

具体到选择对象上,男性更注重外貌和性格(46%),而女性则更加看重对方的内涵和责任感(53%),表明男女在恋爱观上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此外,在调查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1、虚拟空间的取代性:有比较多的人报告说自认在网络上谈过恋爱,且网络情人代替现实情人很常见。

这些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虚拟空间里寻找到了爱情。

尽管这种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方式,但无法比拟于现实中的交往体验。

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实时面对现实,建立现实交友圈。

2、责任感和承诺意识的不足:一些人直言不愿意承担责任和做出承诺,认为恋爱可以随意而变。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恋爱中常常出现随便浪荡、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然,也有相反的例子,那是因为恋爱质量高,责任感强,又能够夫妻共同承担家庭负担同时关注事业发展。

最后,建议大学校园应对大学生单身等问题加强关注和引导,学校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交活动,适当举办相亲、联谊等活动,增加交友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更多的人。

单身青年调查小结报告

单身青年调查小结报告

单身青年调查小结报告根据对单身青年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报告如下:调查范围:本次调查针对的是18-30岁的单身青年群体,共有500名被调查者,男女比例基本均衡。

调查结果:1. 单身比例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被调查者是单身青年,只有约40%的人有恋爱伴侣。

2. 年龄分布:单身青年群体中,20-25岁的年龄段占比相对较高,约占总人数的40%。

3. 婚姻观念:超过80%的单身青年认为婚姻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但只有不到40%的人觉得婚姻是必须的,大部分人对婚姻持有积极但不强迫的态度。

4. 单身原因:被调查者提到的最主要的单身原因是缺乏机会(约45%),其次是对恋爱/婚姻的不安全感(约30%),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自身条件不够好(约25%)。

5. 交友方式:绝大部分单身青年通过朋友介绍(约60%)和社交软件(约40%)来结识可能的恋爱对象;另外,有约20%的人喜欢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来扩展社交圈。

6. 恋爱观念:有近70%的单身青年认为恋爱需要时间的相处和了解,只有不到30%的人相信恋爱是一见钟情的事情。

7. 婚姻观念的变化:约70%的调查对象认为婚姻是一生一世的承诺,而另外约30%的人认为婚姻可以是一个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

调查结论:1. 单身青年比例较高,这可能与现代社会快节奏、压力大、个人追求等因素有关。

2. 单身青年普遍认为婚姻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但对婚姻的态度较为灵活,对合适的伴侣持开放态度。

3. 针对单身原因,可以提供更多的恋爱机会和交友平台,提高单身青年结识异性的机会。

4. 单身青年普遍认同恋爱需要时间和了解,没有过于理想化的恋爱观念。

5. 婚姻观念较为保守,认为婚姻是一种相互承诺和支持的关系。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建议:1. 提供更多的社交平台和活动,为单身青年提供更多的恋爱机会。

2. 加强对婚姻观念的宣传和教育,帮助单身青年更理性地看待婚姻。

3. 推动社会提供更多的婚姻和家庭支持政策,减轻单身青年的经济压力和担忧。

男女单身的调查报告

男女单身的调查报告

男女单身的调查报告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在2011年7月13日,通过数字100在线样本库(Assuredsample?)在态度8调查网全国范围内对694位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单身受访者的比例占49%,已婚受访者的比例占51%,男性问卷占52%、女性问卷占48%,受访者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年龄分布基本与互联网人群相符。

56.4%的受访者表示认同,非单身男性的认同率较高
从数据上看41.2%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15.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同意,24%的受访者表示反对,而非单身男性受访者表示比较同意的比例高于其他群体。

67%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但不多,非单身群体的比例高于单身群体非单身群体的关注度较高,所以比例要高于单身群体,但在单身群体中也有三成男性认为自己身边存大的比例较高。

五成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过这样的时期,非单身群体与单身群体有与没有的比例截然相反
在有过这样时期的受访者中,独处惯了、对恋爱失去信心、被动不善于表达是主要的几个表现,女性的比例要高于男性,而男性在容易说教与过于紧张上的比例要高于女性。

近六成受访者表示调整心态比较重要,女性的比例要高于男性,男性认为找个人尝试一下与多听些过来人的经验比例要高于女性,女性认为总结失败原因的比例也要高于男性。

一位统计师的情感分析报告

一位统计师的情感分析报告

一位统计师与女友的感情分析报告
我是一名统计师,对数据分析非常的有兴趣,不论从工作上还是生活上。

我喜欢记录数据,并分析他们。

今年是我与女友相处的第三年,期间我记录了很多数据,如今拿来进行分析以及预测我们能否结婚。

其意义是巨大的。

通过三年的数据对比,经过多种分析模型的应用,证明了我与女友成家的概率一直在增长,这点我还是比较欣慰的,至少我们的时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这个月比上个月成家的概率增长了19.27%,预测下月成婚的概率为76%,看到这个数字后,心理有了无形的压力,当然也很开心。

目前有了女友后,我的时间比例分配:工作时间占了70%,和女朋友一块时间为20%,和朋友单独一块时间仅为10%,这是一个估算数字,不过还是很靠近事实的,通过分析,我的工作占用了我太多时间,我要调整,把时间多分配给女友和家人。

我的收支增长情况,单身以前挣得少,花的也少,有了女友一年以后入不敷出,,每月的收入竟然为负的了,女友看到这条数据一定会很开心,唉,可怜的我呀。

两年过后,我决心努力工作,结果收入翻了一翻,一直到现在增长迅速,但和女友的花销却减少了,女友真的太好了,竟然为我省钱。

我也对和女友的幸福指数和吵架指数做了相关性和趋势分析,明显一开始我们之间是无比幸福的,随着时间的增长,吵架次数有增多趋势,不过明显变缓,幸福指数今年到以后预测会有一个平滑趋势。

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6篇

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6篇

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6篇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1对于文化水平较高,情感体验较为丰富的大学生们来说,除了学习之外,恋爱也是热门话题之一。

那么我校大学生是怎样看待大学生谈恋爱的呢?他们的恋爱观又如何?在择偶的时候哪些才是他们看重的呢?就这些问题,我院社调部、女生部对全校八个院系做了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恋爱现状及原因分析下载文档在被调查的同学中,42%的同学表示自己谈过或是正在恋爱,而有31%的同学则表示目前未谈,若遇到合适的也会陷入其中,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明确表示至今未谈,也不准备在大学期间谈。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恋爱绝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二、三年级以43.4%和44.4%的认可率被认为是恋爱发生的集中年级,而文法、管理、外文等文科院系则被认为是恋爱发生最为集中的学院。

关注大学爱情的普遍,是什么使得恋爱之火如此旺盛的燃遍校园呢?45.8%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因为学业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太多,内心空虚寂寞,需要慰藉,引发了爱情。

的确,进入大学后,摆脱了高中式重压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灵动,假如不擅长安排时间,就会感觉有了过多空闲,似乎无事可做。

而且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

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

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而恋爱是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造成注意力的转移。

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信念、价值和自我长期把握不定,而在恋爱中则有人来共同分担茫然、沮丧的情绪,从而缓解了压力。

大部分正在恋爱的人也承认,或多或少的存在找依靠的心理。

赶潮流会导致恋爱的发生?17%的同学是这样认为的。

这与从众心理有关。

在一个群体中(如一宿舍),如果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剩下的人也会受到影响。

处在青年期的大学生,往往对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甚至有人会为自己没有恋人而自卑,所以他们不会逆潮流而动。

赶潮流还与周围文化环境的诱导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说呢,这其实是我们概统小组(褚君、刘畅、韩冰、李铖)的小组作业,应广大人民同志的要求,特意发上来~~特别鸣谢:褚君、刘畅两位技术大牛!!!没有你们就没有这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报告!!有木有!!还有冰哥!!@起人来灰常给力!!一、问题提出从古到今,青年男女的恋爱总是大家评论的热门话题。

在中国古代,青年男女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过媒婆相互共同,最终达成秦晋之好。

时至今日,社会风气自由开放,人们更加推崇给予当事人更大自主权的“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之原则。

因此,选择伴侣的过程由一家之言逐渐演化成为多因素共同决定、相互影响的过程。

具体到大学生而言,由于绝大部分大学生基本已步入成年,对选择伴侣一事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与自由,如何能找到最佳的伴侣也成为不少大学生,尤其是男生所考虑的一件事。

而对于究竟何种特质左右着男生“脱光”与否一事,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此,基于以上现状,我们觉得有必要影响对大学男生“脱光”的特质进行探究,以为广大寄希望于在大学生活中收获美满爱情的男生提供具有一定价值与说服力的指导。

二、研究设计(一)实验变量在进行待探究变量的选取时,我们从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及恋爱预期三个方面出发进行变量的筛选,其中囊括了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具体如下。

1.连续变量:身高(cm)体重(kg)当前平均绩点意愿为恋爱活动花费的金额上限2.离散变量:年级、现在恋爱状态(是或否)、是否具有恋爱经历(是或否)、进入大学的途径(正常高考、竞赛保送、自主招生)、每周花费在课程学习上的小时数(分段计量)、每周花费在社团活动方面的小时数(分段计量)、在电子游戏方面花费的小时数(分段计量)、各类社交网络方面花费的小时数(分段计量)、每周洗澡的次数每学期剪发的次数、平均每餐饭需要的米饭量、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总评成绩、平均每月所需的生活费(分段计量)(二)问卷研究1.问卷目的:充分收集现象,为对总体进行估计提供基础。

2.问卷设计问卷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其一,向被调查者说明本组研究目的,并向其承诺问卷调查结果将被严格保密。

其二,个人信息部分,针对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状况的调查部分。

其三,主要问题部分,针对被调查者对于各问题偏好的调查部分。

3.问卷测试、发放与回收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我们首先打印了15份纸质版问卷在私下进行小范围的发放,通过被调查者的反馈与建议,我们对问卷中的措辞及选项设计的不当进行了更正。

正式问卷的发放采用专业的问卷网站“问卷星”进行。

问卷发放采取在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平台上对符合条件的被调查者(男生)进行邀请的方法。

据统计,本组问卷页面的访问人次达到449次(其中独立IP数为262),最终有效答卷为137份,完成率为30.51%。

word编辑版.三、数据统计与分析(一)统计结果描述1.性别分布由于本研究针对男生进行,因此本次问卷回答者均为男性。

2.年级分布本次接受调查者普遍为本科全日制在校大学生(除两人为研究生),其中,各年级人数分布如下:Figure 1 年级分布由上图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大二年级的同学占绝大多数,达51.2%,其次为大一同学,占23.36%,大三与大四同学分别占到14.6%与9.49%,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到1.46%。

3.现在所处感情状态与感情经历Figure 2 目前感情状态word编辑版.感情经历Figure 3,而有伴侣者3/4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本次的被调查人群中,目前无伴侣者约占到总人数的)的调查者曾有过感情经历,3/81/2(总样本的仅占到1/4。

在目前无伴侣的调查者中,约3/8)还未曾有过感情经历。

而另外1/2(总样本的入学途径4.入学途径Figure 4;在关于入学途径的调查中,通过普通高考进入大学的被调查者占绝大多数,达到67.15%。

19.71%;竞赛保送的同学占到13.14%其次为自主招生,占到身高5.word编辑版.本次被调查者的总体身高分布情况,及对应正态分布图线如上图所示。

其中,中位数5.38据统计,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身高的样本均值为175.86cm,标准差为160cm。

,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众数为170cm192cm与为176cm6.体重本次被调查者总体体重分布情况,及正态分布图线如上图所示。

其中,中位数,标准差为66.56kg8.01据统计,本次调查中,被调查者体重的样本均值为50kg与。

87kg65kg与众数均为,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平均绩点7.word编辑版.(由于被调查人群中大一年级及正态分布图线如上图所示本次被调查者总体绩点分布情况,份调查结果)同学尚未得知其平均绩点,因此仅选择了非大一年级同学的剩余92,3.37其中,中位数为3.33被调查者体重的样本均值为,标准差为0.31。

据统计,本次调查中,。

与2.39众数为3.25,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3.85(二)交叉分析年级与平均身高1.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年级对于平均身高的影响)SUMMARY方差求和平均组(年级)观测数26.62879 2117 176.4167 4 1236.80117 176.3684 3 19 3351527.7598 173.1921 2 61 10564.7226.31613 175.129 1 31 5429方差分析F crit F MS P-value SS df 差异源2.680811 0.2695 0.84728 226.9944 3 75.66481 组间33410.41 119 280.7597 组内33637.4 122 总计法,对获得的身高值与所在年级的数据处理之后的结果。

我们发现,以上为通过ANOVA,非常大,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原假设“μ1=μ2=μ3=μ4”可p-value=0.84728观测到的数据的的条件下,α=0.05F值的比较看出来。

由上表我们看出,在以被接受。

这个同样可以通过因此我们同样可以得出结论,远小于前者,值为0.2695,F,F3,119,0.05=2.680811而观测到的原假设应当被接受。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年级对于男生的身高没有很大的影响。

word编辑版.2. 年级与平均体重的影响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年级对于平均体重的影响)SUMMARY平均方差组(年级)观测数求和809 67.41667 68.08333 4 1265.73684 44.64912 3 19 124965.3362 2 61 4078 66.852461 31 2051 66.16129 77.47312方差分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差异源31.82613 3 10.60871 0.161914 0.921786 2.680811 组间7796.967 119 65.52073 组内7828.793 122 总计同样的,P-value 明显高于显著性水平,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年级对于男生的体重没有显著影响。

3.出生地与绩点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地域对于绩点的影响)SUMMARY组(地区)观测数求和平均方差1 17 56.99 3.352353 0.0421322 76 250.34 3.293947 0.163931方差分析SS df MS F P-value F crit 差异源0.04739 1 0.04739 0.332526 0.565599 3.945694 组间12.96892 91 0.142516 组内13.01631 92 总计类似的,我们做出了不同地域的同学的平均绩点的差异比较。

组1是来自一线城市的同学的数据,组2是来自其他地区城市的同学的相应数据。

我们在本次研究中把“一线城市”定义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香港,台北。

通过ANOVA表我们看出,“一线城市”同学的平均绩点要比其他城市同学的要稍微高一点点,可是差别并不显著,因为P-value也较大。

因此我们认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的成绩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4.身高与体重word编辑版.的值都很小,说明身高P-value以及β1的由上表及残差图我们可以看出,由回归得出的β0这个回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和残差图都让我们相信,与体重是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的。

F体重与身高水平间是具该结果检验了一个大家公认的道理,归模型是可行且有效的。

因此,有明显的相关性的。

(三)针对影响脱光与否的变量的探究1.样本数据的整理等数据,而我们推测这些数据应该与是否脱光有一定联系,由于大一新生缺乏体侧和GPA等数位同学的数据,包括体测与GPA所以做出了两个样本,Sample1包含大二至大四的93Sample2包括大一到大四所有有效问卷的所有变量数据。

据,如果已经脱光的人这个问题就直接跳转对于恋爱史这个问题的回答,由于问卷设计的问题,回归时,百分百Logistic了,所以所有已经脱光的同学的第三题回答都是“跳过”,造成做匹配的错误结果。

回归模型理论回顾及应用2.logistic回归理论:)Logistic 1回归模型是一种概率模型,适合于病例—对照研究、随访研究和横断面研究,且结Logistic可用影响结果变量发生的因素为自变量与因变果发生的变量取值必须是二分的或多项分类。

量,建立回归方程。

未发病(阴性、生存、未治愈等)发病(阳性、死亡、治愈等),y=0 令:y=1回归模型为:之间的P,它与自变量x1, x2,…,xpLogistic发病的概率记为可知,不发病的概率为:word编辑版.经数学变换得:定义:Logistic变换即为:流行病学的常用指标优势比(odds ratio,OR)或称比数比,定义为:暴露人群发病优势与非暴露人群发病优势之比。

即Xi的优势比为:2)Logistic回归模型在本研究中的应用A. Sample1分析:l 变量说明x5 出生地城市等级x6 填写问卷所用时间x7 年级x8 学习时间x9 社交活动时间x10 游戏时间x11 社交网络时间x12 每周洗澡次数x13 每学期剪发次数x14 每餐饭饭量x15 月平均生活费x16恋爱活动花销上限Logistic regression l127 Number of obs =4.90 chi2(15) = LR0.9930Prob > chi2 =Pseudo R2 = 0.0332Log likelihood = -71.335948word编辑版.方很低,说明模型对数据的解释程度很小,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性。

的伪RSample1分析B. Sample 2变量说明lx1 入学途径x2 眼镜度数x3 身高x4 体重x5 出生地城市等级x6 平均绩点x7 学习时间x8 社团活动时间x9 游戏时间x10 社交网络时间x11 每周洗澡次数x12 每学期剪发次数x13 每餐饭饭量x14 体质健康测试成绩x15 《思想品德修养》成绩x16 月平均生活费x17 恋爱活动花销上限x18 填写问卷所用时间x19年级l Logistic regression word编辑版.Number of obs = 9319.76 LR chi2(19) =0.4091Prob > chi2 =Pseudo R2 = 0.1825Log likelihood =-44.25333895% Conf.Interval1.7339650.3323171.0007640.9960310.9537431.0665221.0769050.9171335.5063330.308559 123.27380.8840940.3980871.1531760.6473931.4254420.9188151.9788280.6290721.4189973.84324 30.8715492.0713910.3599870.3865081.926830.9648771.0660610.8835891.0791130.4276291.7737971.0003760.9982550.980861.0002010.4902782.218532C.回归结果分析观察伪R方,为0.1825,因为是取实际数据而且对于总的人口来说,大小为93的样本略小,所以模型拟合度较低也是在接受范围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