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并发症的安全监测与护理对策

合集下载

探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

探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

探究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摘要】目的:针对全麻手术患者,采取麻醉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常规护理与麻醉护理干预效果,针对性的提出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随机选取入我院66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取不同护理,观察效果。

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苏醒时间、留室时间较短,护理满意度、舒适度较高(P<0.05)。

结论: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综合护理干预下,可加速患者恢复,提高患者舒适度,意义深远。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复苏室;护理麻醉复苏室即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麻醉后,为患者在此监测生命体征,持续到患者体征稳定,是患者术后自手术室回病房的中转站。

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药物的影响下,术后1h内是高危阶段,其神志、呼吸等均会发生变化[1]。

这类患者痛通常需在复苏室进行观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我院麻醉复苏室拥有全套的仪器设备,能够全面对患者的体征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施治。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分组采取不同的护理,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接受全麻手术进入麻醉复苏室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观察组:男、女(n=20、13),年龄13~85(45.62±2.57)岁;对照组:男、女(n=19、14),年龄13~86(45.65±2.54)岁;两组资料均衡(P>0.05),可对比。

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其体征变化,及时将口腔与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清除,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场所。

1.2.2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式为:(1)体温护理。

在麻醉后,患者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失去感知,其机体无法良好调节温度。

因此,护理人员应当控制麻醉复苏室温度在23度左右,防止患者过于寒冷,同时帮助及盖好被子进行保暖。

细说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控制

细说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控制

细说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控制因为受到外科手术、麻醉、原有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在全麻手术以后的恢复期为患者的高危时期。

注重对该时期的观察,可以有效减少因为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

下文针对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控制进行详细阐述。

1.烦躁的观察控制在麻醉恢复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烦躁。

部分患者在清醒时会出现烦躁不安的情况。

针对该部分患者,可以给予丙泊酚0.5-1mg/kg,静注以后患者的烦躁情况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部分患者在术中知晓,可以给予力月西2mg静注。

部分患者由于合并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等等,需要对症处理,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

此外,部分患者由于拔出气管导管较早,患者的呼吸较为乏力,予新斯的明0.5-1mg,阿托品0.3mg静注,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并注意安静休息。

2.低氧血症的观察控制在全麻术后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低氧血症,出现该种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肺通气不良,导致肺部右向左分流变多,通气和血流之间的比例降低,患者吸入的氧浓度相对较低等等。

此外,术后寒战和低心输出量,也有可能会导致低氧血症加重。

2.1带管时低氧血症。

部分患者在术后,在对气管插管进行保留和在吸氧8L/min时,容易出现低氧血症。

这时,需要即刻给予患者呼吸气囊加压给氧,并且进行吸痰操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需要先把气管导管中的分泌物吸净然后把口腔中内分泌物清除,进而使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的状态。

对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有改善进行密切观察,对呼吸幅度的变化进行注意。

2.2拔管后低氧血症。

引起该并发症有可能是由于舌与咽部软组织后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

部分患者在气管插管和面罩吸氧为8L/min时,有可能会出现低氧血症,针对该部分患者可以放置口咽通气道,鼓励患者咳嗽和呼吸,把口中的分泌物吐出来,缓解低氧血症。

并且,深呼吸可以避免或者是减轻患者出现肺不张的情况,对吸入性麻醉药进行清除,使患者可以快速清醒,提升SPO,如果患者坐起来进行咳嗽会更加有效果。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196例全身麻醉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复苏室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麻醉后的并发症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麻醉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复苏室;护理麻醉后监测治疗室也被称作是麻醉复苏室。

麻醉复苏过程中,因受到麻醉及手术创伤产生的作用[1],使得患者极易发生病理生理性紊乱症状,若情况严重则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危害,因此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确保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2]。

本文选取196例全身麻醉患者,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4月196例全身麻醉患者,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复苏室内平均停留时间为(80.8±3.1)min。

将入选患者数字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8例。

对照组中有男42例,女5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6±2.6)岁,麻醉时间(89.8±9.7)min。

观察组中有男40例,女58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6.3±2.9)岁,麻醉时间(90.2±10.3)min。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临床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护理措施,患者入手术室后,复苏室人员需备好抢救物品,严格检查监护设备进。

患者术后需由专门的护理人员送往复苏室,接班人员需帮助患者保持适宜体位,予以良好保暖,如患者出现躁动可予以约束带,使之镇静;确保吸入氧气充足。

通过多功能监护仪,确保静脉液路顺畅,监测患者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期潜在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期潜在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期潜在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摘要:所谓全身麻醉是指将麻醉剂注射到患者体内以使患者进入中枢神经抑制状态,由于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被暂时抑制,因此,患者将陷入昏迷,反射活动将减少,体内所有肌肉都将松弛,疼痛将消失,目标是确保患者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手术治疗完成后,麻醉药对患者的作用将逐渐消失,患者将从昏迷转向清醒,这是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的玩复苏期。

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患者可以自然醒来,但是如果不主动进行复苏,则复苏时间将显着增加,并且可能会出现可能影响手术治疗效果的后果。

因此,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护理对于术后病人的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字: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复苏护理;风险;应对措施一、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概述全身麻醉是临床手术的基本准备,有助于其顺畅进行。

尽管在麻醉作用逐渐消失后患者可能会逐渐恢复,但是药物残留和伤口疼痛等因素在恢复期间会对患者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这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并可能造成后果,从而威胁生命。

因此,全身麻醉后的患者在复苏时应特别注意护理风险管理。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应对风险,可以提高患者复苏的安全性。

二、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风险与护理措施1.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期护理的潜在风险由于在复苏过程中麻醉效果没有完全减弱,因此患者可能会失去知觉或逐渐醒来。

身体无法反射会导致呼吸困难、误吸或窒息。

清醒时,患者可能会逐渐感到伤口疼痛,无意识地行动并增加意外伤害的风险,例如从床上掉下来;由于其难以表达和交流,影响患者的情绪并引起焦虑等。

术后复苏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复苏时间,而且可以避免并发症和后果,这在提高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

以下简要总结了在全身麻醉下复苏风险:(1)血压监测: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血压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复苏过程中应监测血压。

(2)注意出血:因为患者在恢复期,无法自己意识到伤口出血,因此应始终注意潜在的出血点。

(3)呼吸系统疾病:一些患者在复苏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窘迫症状,需要对症治疗。

探讨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探讨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探讨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麻醉恢复室中常见的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从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全麻手术的400例在麻醉恢复室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分析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护理对策。

结果:麻醉恢复室中对全麻术后患者常见并发症有循环系统(10.00%)、呼吸系统(11.75%)、神经系统(10.00%)、恶心呕吐(7.25)、寒战(6.00%)。

结论:麻醉恢复室中对全麻术后患者最易出现并发症,且导致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是多种的,多数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所以,必须做好相应护理工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全麻术后;护理[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effects of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 in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Methods:4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is study,and then their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and observed,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Results: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circulatory system(10.00%),respiratory system(11.75%),nervous system(10.00%),nausea and vomiting(7.25 percent),and chills(6.00%). Conclusion:complications are most likely to occur in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and complications ar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reasons,most of which are not caused by a single reason. Therefore,corresponding nursing work must be done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guarantee the treatment effect.[key words]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Common complications;After general anesthesia;nursing当前,在外科手术当中常使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就是全麻。

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麻醉恢复室主要接受全麻及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实施常规麻醉后监护,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持续至患者麻醉效果完全消失,机体指标完全恢复至稳定的科室。

随着时代发展与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麻醉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进入恢复室的患者均经历了不同麻醉方式和麻醉药作用,麻醉后患者及时苏醒与预后及病情恢复紧密相关,是衡量麻醉质量的重要指标,残留药效尚未完全消退,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体位等,且机体各项指标尚未完全恢复,全身麻醉苏醒期间患者存在很多高危因素,患者易发生呕吐误吸、呼吸道阻塞、躁动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或出现坠床、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引流管脱出、静脉输液外渗等意外发生,发生麻醉意外或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及患者本身病情等因素导致术后苏醒期并发症。

麻醉复苏期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多是可预测和防范的。

【关键词】麻醉苏醒期;麻醉复苏患者;并发症;安全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与发展,手术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为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全身麻醉的需求也随之上升,麻醉复苏是指全麻或其他麻醉方式停止麻醉后,患者从手术麻醉过程中苏醒恢复的过程,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1]。

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间,受麻醉药及肌松药残余作用的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尚未稳定,身体各项指标也尚未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神经功能未完全恢复,各项机能功能表达不完全,由于手术创伤、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失血失液、强迫体位等影响因素,常出现一过性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躁动不安等反应,较多影响因素存在可能诱发苏醒期并发症及安全隐患,可能发生患者无意识拔管、躯体扭动造成切口裂开、坠床、感染等,影响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

加强对麻醉患者术后严密监察和观测,及时的发现安全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是促进手术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4]。

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方法:择取我院2014.08—2015.08期间进行诊治的94例全麻手术患者,应用计算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一组47例患者进行常规化护理作为对照组;一组47例患者在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作为研究组。

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喉头水肿、呼吸遗忘、呼吸道分泌物聚积等并发症的概率6.38%(3/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8%(10/47),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全麻术后复苏期时,加强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关键词】全麻;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244-02全麻手术治疗后,因为气管插管操作,使患者容易出现咳痰、咳嗽以及咽喉疼痛等症状[1],也可能因为呼吸道出现严重感染而导致呼吸衰竭,或是呼吸骤停。

因此,全麻术后复苏期,临床必须加强对患者呼吸道的观察及护理干预,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现择取我院2014.08—2015.08期间进行诊治的94例全麻手术患者,进一步探析有效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措施,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取我院2014.08—2015.08期间进行诊治的94例全麻手术患者,应用计算机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

研究组47例患者中,21例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

年龄范围16~65岁,平均年龄(38.45±4.32)岁。

其中,妇科手术者9例,泌尿系统手术者15例,胃肠道手术者15例,其他手术者8例。

对照组47例患者中,20例女性患者,27例男性患者。

年龄范围15~68岁,平均年龄(38.94±5.06)岁。

其中,妇科手术者10例,泌尿系统手术者13例,胃肠道手术者16例,其他手术者8例。

麻醉复苏的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

麻醉复苏的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

麻醉复苏的护理观察及护理措施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室的观察及护理情况,提高复苏室复苏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方法综合分析我院9550例复苏患者,针对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对比护理前后,患者复苏期并发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观察及措施,患者并发症明显下降,明显提高了恢复室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标签: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护理措施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是一个具有相当危险因素的特殊阶段,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1],麻醉复苏室是现代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为手术患者麻醉后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监护,同时尽力减少患者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调查我院择期全麻手术复苏患者9550例,其中男性4725例,女性4825例,年龄范围3~92岁,平均年龄57.2岁,平均麻醉时间87 min。

在复苏室内平均停留时间50min,范围涵盖外科各个专业。

1.2麻醉种类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硬膜外加静脉复合麻醉。

1.3入PACU指证全身麻醉术后未清醒,呼吸循环不稳定,肌张力未恢复。

出PACU指证:①患者意识清楚,有知觉和定向力,能正确回答问题,四肢肌力正常,能按指令动作。

②呼吸平穩,气道通畅,能做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呼吸节律频率正常。

③血氧饱和度大于95%,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心率正常[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护理观察2.1呼吸系统呼吸是全身麻醉术后患者复苏的重要观察指标,舌后坠、喉痉挛、低氧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均是患者复苏期间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因此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以及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

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麻醉的深浅选择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连结吸氧管给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并发症的安全监测与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4-08-05T15:59:43.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淑芬张萍
[导读] 手术结束后,由于受麻醉药、肌松药等的药理作用,各种生理反射未完全恢复。

王淑芬张萍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 646000)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麻醉恢复期并发症以呼吸、循环系统异常较常见,婴幼儿及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宜适当延长在麻醉恢复室的留观时间。

应制定个性化的麻醉和复苏方案,以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全麻麻醉复苏室并发症安全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6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030-01 麻醉复苏室又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 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

手术结束后,由于受麻醉药、肌松药等的药理作用,各种生理反射未完全恢复,加上手术创伤、失血、疼痛等应激性因素的影响,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1,2]。

若监护和治疗不当,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及康复。

为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笔者对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麻醉复苏室复苏择期手术全麻患者11448例在麻醉复苏室发生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麻醉复苏室共复苏择期手术全麻患者11448例,男6105例,女5343例,年龄1月至101岁,平均年龄58.3岁,其中1月至17岁患者(儿童组)3658例,18至59岁患者(成人组)5928例,60岁及以上患者(老年组)1862例。

岁手术范围涵盖外科各亚专业,ASAⅠ~Ⅲ级,麻醉方式包括器官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静脉麻醉和基础麻醉。

1.2 方法
1.2.1 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将患者送入恢复室,向复苏室麻醉医生介绍患者病情。

1.2.2 巡回护士则向复苏室护士交接患者基本情况。

1.2.3 监测患者送入复苏室后,即刻实施各项监测措施如呼吸机、心电监测、Bp、CO2、SpO2、有创血压等,并定时记录各种参数,密切观察患者清醒度、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肌张力的恢复情况等。

如发现患者病情发生变化,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并报告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抢救。

1.2.4 体位的护理患者术后尚未完全苏醒前,以采取头低位为宜,头偏向一侧苏醒过程中应避免患者躁动,可加用护栏以免患者坠床苏醒早期如无特殊需要和要求,仍应采取平卧位。

若需变换体位时,应由医护人员协助。

1.2.5 各种管道的护理患者术后一般会有各种管道,应特别注意加强管理,要经常观察避免各种管道发生扭曲、脱落,确保引流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颜色、引流量、气味、性质等,防止感染。

1.2.6 评估指标低氧血症(SpO2<0.90)、通气异常(呼吸次数<10次/min或>30次/min)。

高血压(血压高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5%或血压≥140/90mmHg)、低血压(血压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5%)、心动过速(心率≥120次/min)、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

苏醒延迟,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2h。

其他并发症如疼痛、烦躁、寒战、恶心、呕吐等。

分别统计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苏醒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11448例中发生PACU并发症984例(8.6%),其中循环系统并发症584例(5.1%):高血压394例(
3.44%)、低血压76例(0.66%)、心动过缓54例(0.47%)、心动过速32例( 0.28%)、心律失常28例(0.24%);呼吸系统并发症286例(2.50%):低氧血症186例(1.62%)、舌后坠54例(0.47%)、喉痉挛32例(0.28%)、支气管痉挛14例(0.12%);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躁动48例(0.68%)、苏醒延迟30例;其他:恶心呕吐26例(0.23%)、低温寒战10例(0.09%)。

有16例因PACU评分不足,转送ICU继续监护治疗,其中高血压8例,低氧血症5例,躁动2例,喉痉挛1例。

其余患者均在血压、呼吸平稳,意识清楚、情绪稳定、体温正常的情况下转出PACU,留室时间30~120min,平均55min。

2.2 不同年龄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3.1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不同年龄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儿童组及老年组(均
P<0.01)。

儿童组并发症以低氧血症、心动过速、苏醒期躁动为主,老年组以高血压、低氧血症、苏醒期躁动及苏醒延迟为主。

儿童组和老年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较高。

3.2 循环系统并发症
本组资料显示,循环系统并发症比较常见,主要以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律异常为主。

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麻醉恢复期需加强血压及心电监测,控制输液速度,维护循环稳定;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呼吸道梗阻所致的缺氧;加强术后镇痛管理,及时处理疼痛等问题。

此外,麻醉恢复期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及伤口引流情况,可根据病情及时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可适当应用麻黄碱或多巴胺等升
压药物。

3.3 呼吸系统并发症
本组资料显示,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有通气不足、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呕吐误吸、支气管痉挛、呼吸宭迫综合征等。

为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术后患者,及时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及窒息的发生。

3.4 神经系统并发症
本组资料显示,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麻醉恢复期躁动和苏醒延迟。

针对表现为麻醉恢复期躁动的病人,应加强术前访视,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对术中术后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治疗措施向患者解释清楚,尽量消除对麻醉和手术的不解和恐惧。

及时拔除气管导管,采取切实可行的制动措施,对通过护理方法不能控制的中重度躁动患者可用镇静剂或镇痛剂治疗,但应注意呼吸道的管理,确保呼吸道通畅。

而全麻术后苏醒延迟最基本的处理措施是保证初级复苏的“ABC”,即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及气道分泌物,维持有效呼吸,保持通气充分。

本组多为老年人,建议高流量吸氧,以改善氧合,降低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荷。

密切监测电解质、血糖等,尽快确定苏醒延迟原因,并给予对症处理。

3.5 其他
麻醉恢复期寒战,多与术中保温不够、体温过低或术中大量输入未加温液体有关。

因寒战肌颤易增加氧耗量,进一步加重低氧血症,应予以足够重视。

可给予曲马多或氯胺酮50mg稀释后静脉注射,同时注意保暖及体温异常的处理。

麻醉复苏室的设立,减少了患者在手术室逗留时间,加快了外科手术的进度,充分提高了手术室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减轻了外科病房的护理压力,体现了复苏室的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能有效保障麻醉恢复期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志萍,肖玉芳.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17(6):55-57.
[2] 陈江辉,郭曲练.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81-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