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合集下载

【甘草泻心汤:上热下寒便溏、心烦、口腔溃疡、手脚冰凉】

【甘草泻心汤:上热下寒便溏、心烦、口腔溃疡、手脚冰凉】

【甘草泻心汤:上热下寒便溏、心烦、口腔溃疡、手脚冰凉】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方子来自医圣张仲景,它不仅治急慢性胃肠炎症、还有因为心下痞硬而满导致一系列上下气机不畅的上热下寒的症状,还能治狐惑病(金匮要略说的)。

什么是狐惑病:以咽喉、口腔、眼及外阴溃烂为主证,并见精神恍惚不安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与西医之白塞氏综合征(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类似。

先说常见的“上热下寒” 症吧现在坐办公室的白领中很多人有一种“病”,很流行,这种“病”叫上热下寒。

为什么会出现上热下寒?因为上面动得太多。

眼睛老在动,看手机;嘴巴老在动,吃各种各样的垃圾食品,喝各种各样的冰镇饮料,服用各种各样的抗生素;脑子老在动,各种念头潮水一样袭来,操心完国家大事又操心自个小事……唯独不动的就是下半身,老坐着。

上面动的太多,血不足,气有余便是火,这火本来可以引到下面,温暖我们的手脚。

但由于久坐与饮食的原因中焦脾胃不通了,火被阻挡了,咋办?只好反弹上去呗,于是出现了上热下寒。

具体来说,上热的症状是:动不动就上火,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喉咙痛、眼干眼涩是常有的事,有时还牙龈出血,流鼻血……下寒的症状是:大便不成形,便溏,腰膝酸冷,手脚冰凉,尿频,还有宫寒痛经……简单来说,上热下寒就是由于中焦不通、阴盛于下、虚阳上浮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一定要记住一点:上热下寒并不是你真的阳虚得厉害,而是身体里的火没有被利用起来。

真正阳虚的人全身都会是一片寒凉的迹象,而不仅仅是下半身。

上热下寒到底怎么调理?张仲景不仅给了我们思路,还给了我们方子,善哉善哉。

思路是:打通我们的中焦脾胃,再把上面的火往下引,这样上下对流,自然就上不热下不寒了。

打通中焦脾胃是扶正,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引火下行是祛邪,扶正祛邪双管齐下,既治标又治本,岂不妙哉?我们来看张仲景的方子,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甘草泻心汤:前几天给大家介绍的另一个“泻心汤”,大家参考回顾一下: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擘开) 、黄连5克。

中医教你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健脾益胃有很大的好处!

中医教你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健脾益胃有很大的好处!

中医教你用甘草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健脾益胃有很大的
好处!
甘草泻心汤是一款传统的中药方剂,其中的甘草、大枣均为健脾养胃的常用中药,对于治疗肠胃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甘草泻心汤的功效!
甘草对人体的黏膜有很强的修复作用,在这首方剂中也可以得到相对好的体现。

方中人参作为补胃气之药,也是至关重要的。

干姜、半夏、黄连、黄芩等药合用辛开苦降,将蕴结于中焦的湿热之气扫除干净,是打开中焦脾胃郁结的钥匙。

而历来被忽视的大枣,其实也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矫正气味,如果在药中不加入大枣,苦味是难以入口的,但是加入大枣之后,苦味会相对减轻,另外大枣也是补脾胃好药。

如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等。

属于“痞”证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者。

特别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我临床上经常用甘草泻心汤,效果挺好的。

甘草泻心汤对于治疗恶心呕吐现象也有明显的疗效,如果患者出
现肠胃疾病,也可以适量的喝一些,这样可以帮助调理脾胃,也可以帮助促进肠道蠕动。

而且甘草泻心汤,具有开胃的作用,所以平时也可以适量的喝一些,但不要喝得太多,这样都可以帮助更好的治疗。

甘草泻心汤,最擅长“治虚”,所谓虚者,一个体现在脾胃消化不良:从局部看则食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从整体看,则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

故重用“甘草四两”,重用甘草,有滋补胃部气阴之力。

在加减上,有灼烧感者,加蒲公英;有反酸者,加海螵蛸或者瓦楞子;满闷不适感甚者,加陈皮或者枳实;舌苔滑腻者,加厚朴;脘腹痛者,加木香;胸腹胁肋闷痛者,加香附,乌药;隐隐刺痛者,加延胡索。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展开全文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寒热错杂的症状,如口腔溃疡、大便溏泻的上火下寒症,应当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则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然加重口腔溃疡的发作。

这是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应当用《伤寒论》中的甘草泻心汤治疗。

方剂组成:甘草15g黄芩9g黄连6g党参12g半夏9g炮姜9g 大枣4枚。

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之方。

因胃虚不能调理上下,故出现上火之口腔溃疡,下寒之大便溏泻,中焦之脾胃痞满。

所以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

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中满的病症,都可以应用甘草泻心汤来进行解决。

功效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痤疮,毛嚢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病理分析: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遂成湿热之证。

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也。

其证多见于九窍之处或毛发之处。

仲师治之先以姜参枣草补中益气治其本;半夏祛中焦之水邪兼化痰湿,则中焦可安;芩连配姜苦降辛升湿热之邪无所藏也。

各家论述:1.《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

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

2.《医宗金鉴》: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

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

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

3.《金匮要略释义》:湿热肝火生虫而为狐惑证,故宜清湿热,平肝火;由于虫交乱于胃中,又当保胃气,因人以胃气为本,故选用甘草泻心汤。

君甘草以保胃气;连、芩泻心火,去湿热。

甘草泻心汤--清热利湿·补中和胃

甘草泻心汤--清热利湿·补中和胃

甘草泻心汤--清热利湿·补中和胃甘草泻心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2g 黄芩9g 干姜9g 半夏9g g黄连3g 人参9g 大枣工2枚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日三服。

(功效]清热利湿,杀虫解毒;补中和胃,消痞降逆。

(主治)狐惑病,身微热,常默默,神疲乏力,目不得闭,不欲饮食,干呕心烦,卧起不安,咽喉、口唇、眼睑溃破,声音嘶哑,或前后二阴溃破,苔黄滑腻,脉虚数;胃肠不和,心下痞满而硬,按之濡软,腹中雷鸣,下利频作,完谷不化,干呕心烦,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细无力。

(临证加减) 1.中药治疗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用甘草泻心汤如减内服,有斑疹者加用犀角地黄汤;阴部溃疡皆用苦参煎水外洗。

[中医杂志.1979,c8,:53] 2.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经常引起失明的眼色素膜炎为特点的证候群。

类似结节性红斑的皮肤血管炎、脑膜疾患都可成为本病综合征一部分。

药用黄芩15g,黄连lOg,干姜15g,半夏20g,人参lOg,大枣15g,生甘草lOg。

水煎服,每日2次服用。

偏湿热者,加佩兰15g,升麻6g,葛根15g,蝉衣工2g;偏血瘀者,加生地20g,丹皮20g,当归25g;合并感染者,加连翘15g,石膏20g,银花20g,青黛12g。

本病为湿热内蕴,毒火熏蒸,津伤正虚所致。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化湿之功。

临床可随证加减用之。

3。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药物过敏:药用生甘草40g,黄芩 20g,干姜6g,黄连6g,清半夏6g,泽泻lOg。

每日l剂。

治疗因服磺胺类、解热止痛类药物过敏所致咽、龟头糜烂者,均在7 日内痊愈。

[河南中医,1983,c4,;413 4.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笔者认为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三个主方之一。

其中,寒热夹杂型用甘草泻心汤,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胃阴亏型用甘草一贯煎。

经方心裁(71)甘草泻心汤:妊娠...

经方心裁(71)甘草泻心汤:妊娠...

经方心裁(71)甘草泻心汤:妊娠...甘草泻心汤【原文】1.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163)2.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组成与用法】甘草四两,炙黄芩人参干姜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上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1.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伤寒论》)2.清热燥湿解毒。

(《金匮要略》)【医案】1.妊娠恶阻初诊:2006年6月7日。

陈某,30岁,妊娠2个月,恶心呕吐半月,每次进食10分钟之后即呕吐食物,多涎,口不渴,嗳气少,纳差。

初诊投小半夏加茯苓汤合橘皮汤、苏梗5剂,服药期间呕吐已止,停药2天,症状加重,食后即吐胆汁,每日10次左右,多涎,口不渴,嗳气少,纳略减,晨起口苦,胃脘不适,喜温喜按,倦怠,大便溏软。

舌淡红,苔薄微腻,脉细滑。

西医诊断:妊娠剧吐。

治法: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方剂:甘草泻心汤合左金丸(《丹溪心法》)加味。

炙甘草9g 半夏10g 炒黄芩6g 黄连3g 干姜3g 大枣5个党参12g 吴茱萸4g 炒粳米30g,3剂。

二诊:2006年6月10日。

恶心呕吐明显减轻,已不呕吐胆汁,每日仅呕吐1次。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滑。

中药守上方以巩固疗效,7剂。

2.阴痒初诊:2006年12月1日。

李某,37岁,毛际部连及外阴瘙痒反复发作已经2年多,伴带下增多如涕状。

近半年月经每提前10天左右,5~6天净,纳可,大便软。

2002年曾行右侧卵巢囊肿剥除术。

末次月经11月12日来潮。

生育史:1-0-1-1。

妇科检查:毛际部及外阴均无异常,阴道通畅,宫颈中度糜烂,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轻压痛,两侧附件轻压痛。

甘草泻心汤---补中益气,消痞降逆

甘草泻心汤---补中益气,消痞降逆

甘草泻心汤---补中益气,消痞降逆甘草泻心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炙甘草12g 黄芩9g 干姜9g 半夏9g 黄连3g 人参9g 大枣12枚上7味,以水2000m1,煮取1200ml,去滓,再煎取600ml,温服200ml,每日3次。

注:赵开美本《伤寒论》中,本方无人参。

林亿等认为:。

其方必有人参,今甘草泻心中无者,脱落之也”,又据《金匮要略》、《千金方》、<<外台秘要》本方均有人参。

再者,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均有人参,故本方应有人参。

(功效)补中益气,消痞降逆。

(主治) .主证:心下痞满而硬,按之濡软,腹中雷鸣,下利频作,完谷不化,干呕心烦.副证:苔白或黄滑腻,脉濡或弦,亦与半夏泻心汤相似。

(临证加减}1。

本方甘草之用量:一般多为15g以上,若用其治疗溃疡病,或兼有便秘者,可用至30~45g。

2。

甘草泻心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症见反复发作的腹痛,尤以左下腹、脐周痛为多见,伴腹胀、肠鸣、泄泻,泄泻多在餐后出现,部分患者泄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检查无特殊发现,均排除器质病变。

药用炙甘草、法半夏各12g,干姜、大枣各 10g,黄连5g,党参、白芍各20g。

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服 4~6周。

[新中医,1994,t9,:25]3。

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药用炙甘草9—15g,半夏12g,干姜、黄连各6g,黄芩、党参各9g,大枣5枚。

每日l 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3—7剂。

4。

甘草泻心汤合重剂板蓝根治疗狐惑病远期疗效:病情反复发作7—20余次。

①急性发作期:肌肉注射100%板蓝根注射液4ml,或口服板蓝根冲剂lO--20g,均每日2次,5-10日为1 个疗程;甘草泻心汤(用生甘草)随证化裁。

肌肤糜烂、溃疡者,先用板蓝根30一lOOg煎水冲洗患处,再撒溃疡粉(黄芩、黄柏各lOg,冰片、硼砂各3g,外阴糜烂加苦参)外敷。

②缓解期:每间隔10-20日或出现急性发作征兆时口服板蓝根冲剂10 —20g,每日2次,3—5日为1个疗程;或用板蓝根30~60g煎水代茶饮。

大医张仲景名方——善治精神心理疾病的甘草泻心汤

大医张仲景名方——善治精神心理疾病的甘草泻心汤

大医张仲景名方——善治精神心理疾病的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乃千年古方、经典名方,能治疗狐惑病、口腔溃疡、手足口病、皮肤病等,一方多能,值得深入探索传承运用。

除了前面说的疾病之外,甘草泻心汤在治疗神志病方面也十分有效,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

今天就带大家跟随黄煌教授学习此方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经验。

甘草泻心汤组方半夏半升,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要四两,另外,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甘草泻心汤在《伤寒论》上面有,《金匮要略》上也有。

我们来看看甘草泻心汤的经典方证。

《伤寒论》说:“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

”“心烦不得安”是张仲景原文中常用的一个词,这是重要的方证语言词汇。

“心烦不得安”,描述的是一个精神心理症状,在狐惑病条文下有“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心烦不得安”。

这提示甘草泻心汤能够治疗一些精神心理疾病。

这种病的特征首先表现为睡眠障碍,表现为烦躁,甚至出现精神失常。

这也提示甘草泻心汤可以除烦。

方子里面除了黄连、黄芩可以除烦以外,甘草本身也有除烦、缓急的作用,还可以除躁,像大家知道脏躁用甘麦大枣汤。

所以,大量的甘草能够治疗一些精神心理疾病。

这张方日本人用得比较多,日本人把它用来治疗精神心理疾病。

日本古方派有一个医生,叫中神琴溪,是江户时代的一个医生,江户时代相当于我国晚清时期。

这个医生曾经治疗了一个16岁女孩子的梦游。

梦游这个女孩子每到夜里,家人入睡以后,就会暗自起床翩翩起舞,舞姿绝妙娴雅。

跳完之后,她就会上床睡觉,第二天起床问她怎么回事,她却什么也不知道。

因为已经订婚了,但婆家人很怕,就要求退婚。

于是就找到中神琴溪医生治疗。

中神先生一看,说这就是狐惑病,用甘草泻心汤治疗。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

甘草泻心汤及医案来源】《伤寒论》。

ﻫ【组成】甘草12克(炙) 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 黄连3克ﻫ【用法】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

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益气与胃,消痞止呕。

ﻫ【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产后口糜,泻痢、ﻫ附注:《金匮》有人参三两。

在临床上,我们常遇到寒热错杂得症状,如口腔溃疡、大便溏泻得上火下寒症,应当如何处理?这就是一个比较难得问题。

清上热要用苦寒药,苦寒伤胃则大便又要受影响;温下焦要用热药,温燥药必然加重口腔溃疡得发作。

这就是胃中有热,肠中有寒,应当用《伤寒论》中得甘草泻心汤治疗。

方剂组成:甘草15g黄芩9g黄连6g党参12g半夏9g炮姜9g大枣4枚、甘草泻心汤就是治疗脾胃之方。

因胃虚不能调理上下,故出现上火之口腔溃疡,下寒之大便溏泻,中焦之脾胃痞满。

所以用甘草泻心汤,可以上治口腔溃疡,下治大便溏泻,中治脾胃胀满。

如果在临床上遇到上火、下寒、中满得病症,都可以应用甘草泻心汤来进行解决。

功效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常用于治疗口腔糜烂,急慢性胃肠炎,狐惑病(白塞氏综合症),痤疮,毛嚢炎,阴部口糜,慢性泄泻,胃虚便秘等。

病理分析:从本方之药物配伍分析,患者必为先脾胃气虚,中焦水饮积聚,久郁化热,热又蒸水,遂成湿热之证、湿热之邪居无定所,如狐之多变,故古人称之为狐惑病也。

其证多见于九窍之处或毛发之处、仲师治之先以姜参枣草补中益气治其本;半夏祛中焦之水邪兼化痰湿,则中焦可安;芩连配姜苦降辛升湿热之邪无所藏也。

各家论述:1。

《古方选注》: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

故君以甘草、大枣与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乃成泰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甘草泻心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甘草泻心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且甘草泻心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
中药方剂甘草泻心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且甘草泻心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甘草(炙.三钱)干姜(炮.三钱)黄芪(一钱半)黄连(一钱半)人参(一钱半)半夏(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伤寒,医反下之,并自利,心下痞硬,干呕,心烦不安。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别名】伊尹甘草泻心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甘草12克(炙)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黄连3克
【功能主治】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以致胃气虚弱,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用法用量】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滓,再煎取600毫升。

温服200毫升,一日三次。

【摘录】《伤寒论》
【处方】甘草1两(炙微赤,锉),黄芩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木通半两(锉)。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