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亨利 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合集下载

幼儿园教案:《红色中的和谐》

幼儿园教案:《红色中的和谐》

P037 活动区小班《红色中的和谐》教案设计意图《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人、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画家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

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

他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

《红色中的和谐》是以母性为题材的画作,画中的女人温婉贤淑的摆放桌上的水果,旁边黄色、橙色、红色的花朵更是衬托出整幅画温馨的基调。

小班幼儿对家的依恋度远远高于中大班孩子,所以当我们将这幅画呈现给小班孩子欣赏时,她们认为画面中的女人是妈妈,正在为家人准备晚餐。

整幅画采用了大量的红色,墙壁和桌面上又画上了许多的蓝色藤蔓,再用星星点点的绿色和橙色将画面提亮。

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画面的色彩,因为其中用了很多的他们最敏感的三原色。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开展了《红色中的和谐》名画欣赏区。

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喜欢情境化,所以我们在欣赏区中力求将画中的场景再现(红色的房间、蓝色的藤蔓、桌子、椅子等),增强真实的情境体验和感受。

孩子在玩色、点画、泥塑等大量的操作中增强了与画面精妙之处的对话。

内容概要画面内容初步感知区域环境娃娃家内再现《红色中的和谐》画中的场景:红色的墙面红色的桌子窗外的景色墙面上贴有马蒂斯的画作《红色中的和谐》幼儿行为分析早早来园的孩子发现了今天娃娃家不一样了。

红彤彤的色彩一下子就把孩子给吸引住了。

从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发现他们对画面的敏感点有三方面:最熟悉的妈妈小班孩子强烈而温暖的红色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所描绘的蓝色藤蔓活动一材料提供各种形状的红色手工纸(装于盒子内)蓝色颜料(蘸于海绵上)滚珠(置于海绵上)幼儿游戏及分析孩子们能很快地感受到红蓝两色所带来的视觉冲击,那么他们是否能感觉到这两种颜色在一起的美呢?教师选择了小班孩子最喜闻乐见的颜料和手工纸着手。

红色的和谐

红色的和谐

心园·米罗国际美术教育星期~(大班10~12岁)编号:主编:心园·米罗教学研发中心一、命题及说明:课件名称:《红色的和谐》课程说明:以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为主题,用水粉拼贴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要学会举一反三,不能照抄本课件内容,课件仅供参考。

本次课程专注儿童的个性发展,不使用刻意标准限制儿童的创作,以创新的思维刺激儿童去感知、探索和发现,使用趣味性的引导,启发儿童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示范、引导、启发式教学二、媒介与材料1、媒介三、导入与热身四、绘画与过程五、评价与展示六、科普与交流科普1、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编辑词条添加义项名所属类别:其他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

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

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日(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

2、简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里珍藏的历史文物与艺术品,共约270多万件,据说,要看完这么多藏品,要花费27年的时间。

艾尔米塔什原来只是冬宫的一小部分,是1764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购置多位名家的绘画作品后,存放于艾尔米塔什内,起名为奇珍楼,经过多年的积累,艾尔米塔什的藏品日渐增多,收藏的种类也不再局限于单一。

十月革命以后,整个冬宫归于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3、马蒂斯 - 法国画家编辑词条修改义项名所属类别:文化人物马蒂斯即亨利·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法文:Henri Matisse;又译“马谛斯”,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法国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

马蒂斯生于法国,是毕加索时代最重要的古典现代主义艺术家之一,且是野兽派的领导角色。

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并促成了二十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谐

【幼儿园】(幼儿园大班名画欣赏)红色中的和谐

红色中的和谐
活动准备:欣赏用的名画。

《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在这里,画家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

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

他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

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形态的表现上采取一种图形类比的方法。

我们在画上看见,窗外的屋顶,与那把椅子形状相类似;花园里树木弯曲的枝丫,与桌面和墙壁上鹿角形花纹相呼应;而桌布上的花梗与女佣的头发,则用的是同一种简略的线条。

活动过程:一、感知与讲述出示名画——《红色中的和谐》并提问。

1.这张纸上画了些什么?(有人站在桌边,桌上有花瓶,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
2.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家,从打开的窗户还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3、这张画画了室内和室外两个地方,室内有那些东西?室外有哪些东西?(室内:人、桌、桌上有花瓶和水果,桌旁有椅子,很好看的墙纸。

室外:粉红色的房子、树和草地、天空、花朵。


1。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
作者:侯敏洁
来源:《早期教育(美术版)》2009年第01期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在同—平面上形成的三维空间。

2发现作品中冷暖对比色、
3能仔细观察、专心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马蒂斯的作品《红色中的和谐》及各种颜色的彩纸。

2多媒体:马蒂斯的画像及作品,音乐《单簧管波尔卡》、《婚礼进行曲》。

活动过程:
1简单说说对冷暖色的不同感觉。

(1)出示蓝色的纸。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蓝色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冷冷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冷色。

(2)出示红色的纸。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红色给你什么感觉?
小结:在画中红色给人的感觉是暖暖的感觉,我们把它叫做暖色。

因为红色是暖色,蓝色是冷色,它们给人不同的感觉,他们放在一起就叫冷暖对比色。

2师幼共同欣赏作品(《红色中的和谐》。

(1)出示作品,了解作品中冷暖对比色的运用。

3介绍作品名称及作者,总体说说作品的主要特点。

(1)介绍作品名称及作者。

(2)总体说说作品的主要特点。

提问:除了线条看上去很和谐,还有什么看上去也很和谐?
小结:这幅画中,画家在色彩上运用了冷暖对比色,在构图时把直线与弧线相结合,让人有动静结合的感觉,和谐—致的构图,形成了一副简洁、清晰的画面。

4欣赏马蒂斯的有关作品,尝试欣赏的经验迁移。

活动延伸:
1在生活中寻找对比色和直线、弧线的运用。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20世纪艺术大师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艺术作品,使学生了解和欣赏现代艺术的美。

通过分析马蒂斯的作品,学生将学习到色彩的运用、形状的创造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性。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 了解亨利·马蒂斯的艺术背景和作品风格。

2. 掌握色彩的运用和形状的创造。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亨利·马蒂斯的生平和艺术背景。

2. 马蒂斯的主要作品和风格特点。

3. 马蒂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美术作品,询问他们对艺术的看法和喜好。

2. 向学生介绍亨利·马蒂斯,展示他的照片和作品。

二、亨利·马蒂斯的生平和艺术背景(15分钟)1. 讲述亨利·马蒂斯的生平,包括他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和艺术学习经历。

2. 介绍马蒂斯的艺术风格,包括野兽派、表现主义和抽象艺术等。

三、马蒂斯的主要作品和风格特点(30分钟)1. 展示马蒂斯的主要作品,如《舞蹈》、《蓝色裸体》和《红色工作室》等。

2. 分析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形状创造,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特点。

3. 引导学生讨论马蒂斯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创新。

四、马蒂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15分钟)1. 讲述马蒂斯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包括他的艺术观念和创作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马蒂斯作品对当代艺术的启示和影响。

五、实践活动(30分钟)1. 分发画纸和颜料,让学生尝试模仿马蒂斯的风格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运用和形状的创造,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感受。

大班名画欣赏教案:红色中的和谐

大班名画欣赏教案:红色中的和谐

大班名画欣赏教案:红色中的和谐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了解中国画艺术的历史和特点;2.了解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创作背景、作者、风格、意境等相关知识;3.学会欣赏和品味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欣赏大型名画获取美的情感体验;2.能够对中国画艺术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知;3.能够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实践。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3.通过欣赏名画,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相关知识;2.感受和欣赏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意境。

教学难点1.理解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所表达的意蕴和深意;2.运用美学知识对于中国画艺术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出示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实物图,让学生对于这幅名画做出简单的描述,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中国画的历史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画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风格和特点,为后续欣赏名画做好准备。

2.2 红色中的和谐的相关知识教师详细讲解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创作背景、作者、风格、意境等相关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幅名画。

3. 名画欣赏(30分钟)教师播放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的图片,让学生倾听和感受红色中的和谐这幅名画所表现的意境和主题,并鼓励学生对于这幅画作出个人的评价和分析。

4. 美术创作实践(30分钟)教师给出自由的画纸和颜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创作实践,同时老师给予指导和促进。

5. 总结评价环节(10分钟)教师就本次授课给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并简要介绍一下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估对于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表现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于知识的掌握、创作实践的完成情况和个人理解能力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美术教育是一种具有文化渊源性的艺术教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知识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体验和综合素养。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二篇)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二篇)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上的是一节大班的美术欣赏活动《红色中的和谐》从本学期开始,新教材里有了多了名画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经典绘画作品,直接与大师作品对话,更好的促进幼儿欣赏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对活动也很感兴趣。

于是在感受名画构图、色彩、线条的同时,我又为孩子们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画,本次活动我们以“红色中的和谐”作为欣赏内容,《红色中的和谐》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

画中描绘了一个室内的场景,其中有精心布置的桌子、衣着整洁的女佣、鲜艳的桌布和墙纸、两把椅子和一扇窗户;通过窗户,画家还描绘了一片室外的自然景色——绿色的草地、黄色的花朵、几棵树和一所房子。

作品非常符合大班幼儿思维和认知的特点,活动中试图打破幼儿的视觉习惯,让他们感受冷暖色的对比,从而通过欣赏活动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和创作水平。

但对于大班第一学期的幼儿来说冷暖色的对比稍有困难,因此,我把此活动的目标制定为1、通过欣赏名画,感受作品中冷暖对比色和直线、曲线的动静对比,幷能尝试把冷暖对比色运用到幼儿绘画中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准备的材料有“课件马蒂斯的作品”、“空白的画——《家》”。

课件制作巧妙、颜色鲜艳,冷暖对比强烈,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美感,提高了观察兴趣。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教学法、提问法并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让幼儿看名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画面中所运用的冷暖对比色以及动静对比等内容。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幼儿自由欣赏、集体交流、教师小结,让幼儿理解作品的特点。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冷暖色的运用,并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作。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大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知与讲述。

二、分析与解释。

三、幼儿作画。

四、结束活动。

红色的和谐

红色的和谐

红色的和谐【名称】红色的和谐【类别】油画、名画【年代】作于1908年【作者】马蒂斯【规格】177×200厘米【属地】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简介】20世纪初法国的野兽派运动是西方绘画史上的一次大变革。

其意义和后来的立体派、抽象派和超现实派有本质的区别。

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是亨利·马蒂斯。

说他是"精神领袖",因为野兽派始终未曾组成实在的社团,他们没有自己的"宣言",他们在一起的艺术活动只有三年,但艺术影响却延续至今。

亨利·马蒂斯(1869.12~1954. 11)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

最初在巴黎学法律。

1889年入圣昆丹律师事务所。

21岁时因病住院,偶读了一本达庇《绘画论》,使他大感兴趣,遂立志终身从事艺术。

为了要考入巴黎著名的美术学校,他于1891年先入巴黎朱理安学院求学。

翌年,却进了一所装饰美术学校的夜校部。

直到1895年,才获准免考进入美术学校的莫罗画室。

马蒂斯的艺术植根于后期印象派。

后来他经过几个复杂的演变阶段彻底背叛了这一派。

他是个勤奋好学的人,早年在卢浮宫认真临摹过普桑、华托和弗拉戈纳尔,探索这些色彩大师在艺术表现上的奥秘。

在1895年一次塞尚个人画展上,马蒂斯突然发现他的色彩个性,这使他深感迷惑;1896年,毕沙罗的艺术给他以很大启发,他开始对印象主义作了长期的观察。

1898年结婚后,马蒂斯初次出游英格兰、科西嘉等地。

1899年回到巴黎后继续入卡利埃学院深造。

由于经济拮据,他妻子开了一家缝纫店以资贴补。

这时马蒂斯和他的同道主动为戏院、展览馆和画店作装饰壁画或架上画。

在1901年到1904年期间,马蒂斯的画风是不稳定的。

时而使色彩具有独立的娱情意义,与自然失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
亨利·马蒂斯《红色的和谐》知识目标:了解“野兽派”的绘画风格及马蒂斯的生平事迹。

情感目标:学习什么是装饰画,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喜爱之情。

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进行美化。

教学重点:什么是绘画中的“野兽派”。

教学难点:“野兽派”的绘画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以前我们学过西方绘画中的“抽象派”绘画,也了解了一些画家的画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野兽派”的绘画技法。

二、新授马蒂斯是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
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形成“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出“纯粹绘画”的主张,野兽派喜欢把人或景物的形状,用简略的方式加以表现,并改变对象原有的色彩面貌,涂上自己喜爱的色彩。

《红色的和谐》就是把眼前的景象改变为装饰性图案,透视法被彻底抽掉了,人物和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都成了图案的一部分。

深色线条勾出简单的形状,然后不分墙壁、地板、桌子涂上一大片红色,以饱满的色彩来展现一个充满对比色的世界。

《红色的和谐》比印象主义者,甚至比高更所想象的东西更奇特、更神秘。

他只用一块没加调和的红色块,限定了房间内部的空间。

藤蔓植物花纹均匀地分布在墙面和桌面上,它们增强了红色块对于画面的依附。

抽象的树和植物,映衬着绿地蓝天,限定了户外的景色。

最上面顶头的那座红色建筑物,重复了房间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它建立起
这幅风景画的深度幻觉。

马蒂斯抛弃了正规的透视,然而还是加了几笔透视的点缀,例如窗框、左前景的椅子、桌上摆的东西和桌子上的藤蔓花纹环绕着桌子边缘的方式。

从本质上看,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造了清新的、可触知的绘画空间世界。

亨利·马蒂斯是20世纪初法国野兽派的代表画家与“精神领袖”。

这幅题为《红色的和谐》的作品是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

马蒂斯在这幅画中进行一种新的艺术探索。

他把透视法彻底抽掉,采用日本版画的平涂技法与阿拉伯装饰图案,以饱满的色彩展现了一个充满对比色的图案世界。

画面体现的是单纯与平衡。

橙与蓝、黄与紫、红与黑这些强烈的色彩在东方挂毯般的图案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亨利·马蒂斯出生在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

他的画以强烈的原色对比、粗犷随意的线条,加上有秩序的均衡构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马蒂斯说:“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均衡、纯洁而宁静的艺术。

……这种艺
术对每个人的心灵,无论他是事务员或作家,均给以安息或抚慰,犹如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在身体疲乏时坐下来休息。

”这段话就是他的艺术纲领。

马蒂斯一生追求单纯更单纯,简练再简练,最后他找到了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来体现他的艺术主张。

晚年的他,一度迷恋于剪纸艺术。

马蒂斯艺术的单纯性和愉悦性符合当时人们对艺术直觉的心理需求。

他的画风一直影响至今。

这位大师的代表作还有:《蓝色的裸体》、《舞蹈》、《举腕的土耳其宫女》等。

三、小结我们学习了这张《红色的和谐》,同学们回去后可以把我们以前学过的各派画家的绘画风格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别,巩固我们学过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