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实验》实验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所属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分析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34 学时 1 学分一、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步骤与原理,掌握所用各种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能按操作规范完成各项实验内容。

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教学要求本实验课程通过对食品中基本成分的测定及对固定群体膳食进行调查制定出合理食谱,使学生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结合,掌握实验技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提高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达到一定的操作水平与熟练的实验技能。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要求实验前学生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并就题目涉及内容认真思考、细心操作。

实验前,学生要熟悉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

(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骤,能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初步具备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

教师给出实验任务和题目,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如有疑问,由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并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四、实验考核方式实验考勤占30%,操作技能及实验报告占70%。

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设计性□ 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4)主要仪器: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实验项目(二):食品中总灰分的测定(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食品中总灰分的测定方法和条件的选择。

(4)主要仪器: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马弗炉干燥器万能电炉实验项目(三):食品中总酸度的测定(1)项目类别:必做√ 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 验证性√ 设计性□ 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认识食品中总酸度对食品品质的影响,掌握总酸度的的测定方法。

《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所属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分析实验室实验学时、学分: 34 学时、1 学分一、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加深理解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会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创新意识。

二、实验教学要求《食品营养与分析综合实验》课程是为了加强理论教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全面掌握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水分、灰分、维生素)的分析原理、实验方法以及膳食营养素平衡搭配和科学膳食,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一)对学生的指导实验前详细讲述各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示范性的演示分析检测中的仪器设备的具体操作,重点强调每项实验的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做好实验预习,保证实验顺利完成。

(二)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学生实验前必须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好预习,对《食品营养与分析》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分析原理、实验方法全面掌握。

在实验过程中,熟悉分析检测中的仪器设备,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准确、真实地记录实验数据,合理分析实验结果,提交实验报告。

四、实验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实验考勤进行考核。

五、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食品中水分的测定(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直接干燥法测定各类食品中水分含量。

熟悉减压干燥法和蒸馏法测定水分。

(4)主要仪器:干燥箱干燥器电子天平真空泵玻璃皿实验项目(二):食品中灰分的测定(1)项目类别:必做□√选做□(2)项目性质: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3)项目主要目的要求:掌握直接干燥法和湿法消化法测定各类食品中灰分含量。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试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试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2)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3)国内外的营养状况(4)营养与膳食问题(5)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时)(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4)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5)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6)水的吸收(7)消化系统概况(8)营养素的体内运输(9)消化产物的排泄第三章能量(2学时)(1)能量与能量单位(2)能值及其测定(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4)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5)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6)基础代谢(7)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8)能量代谢失衡第四章碳水化合物(2学时)(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2)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3)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5)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6)功能性低聚糖第五章脂类(2学时)(1)脂类的功能(2)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3)脂肪在精练加工过程中的变化(4)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5)脂肪的营养评价(6)脂类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7)脂肪在体内的动态变化(8)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9)必需脂肪酸、磷脂(11)胆固醇的健康作用及其过量危害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2学时)(1)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蛋白质的功能(3)氨基酸与必须氨基酸(4)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6)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7)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8)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9)氮平衡(10)具有特殊功效的肽与氨基酸第七章维生素(2学时)(1)维生素概述(2)水溶性维生素(3)脂溶性维生素(4)维生素在加工时损失的一般情况(5)维生素与健康第八章矿物质(2学时)(1)矿物质概述(2)矿物质功能(3)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4)食品中的矿物质(5)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6)重要的矿物质元素(7)矿物质与健康第九章水和膳食纤维(2学时)(1)水的功能(2)水的需要量及其来源(3)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4)膳食纤维的作用(5)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6)膳食纤维的摄取与食物来源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讲述,要求学生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结构与膳食类型、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评价原则等基础信息出发,在理解平衡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构成、平衡膳食的调配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膳食指南与膳食平衡宝塔、平衡膳食的调配方法、膳食调查和监测分析等具体问题。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汇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汇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适合预防医学专业)
一、学时
课程总学时:90
实验学时: 44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课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参考教材
1.李勇,孙长灏.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自编实验教材,2009.
五、考核方式
实验成绩按20分制评定。

其中实验报告10分,实验操作10分。

六、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
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WT-32系列食品安全综合分析仪、多功能快速消化器、KDN-04AA定氮仪、旋转蒸发仪、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离子酸度计、高速组织捣碎机、食品加工机、超声波清洗器、红外快速干燥器、干燥箱、水浴锅、电炉子、漩涡振荡器、冰箱、计算机、膳食调查软件、食物模型、HACCP管理体系软件。

(编写者:周波、郭连莹)。

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实验》教学大纲学时:18学时学分:课程性质:必修课实验个数:5个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生物技术、全校公选课大纲执笔人:毕海丹大纲审定人:王洪凯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食品营养学》是食品加工技术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它在增强我国人民体质,预防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实验教学目的:通过开展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饮食营养、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密切关系,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在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并能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为改善我国人民的身体营养状况,增强人民体质做出贡献。

2.实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规范、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能够分析、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写出实验报告。

二、实验方式和基本要求1.实验方式操作性实验由教师简略讲解后,学生分组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实验。

2.基本要求(1)对实验内容的要求实验项目的确定以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操作性实验以工艺流程为主线,侧重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设计性实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进行新产品开发。

(2)对学生的要求做好预习,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如实记录实验结果,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四、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电位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电位滴定法的测定原理。

2、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结构和作用原理。

二、原理根据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将酸度计的玻璃电极及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电池,用碱液滴定,根据酸度计指示的pH值判断和控制滴定终点。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酸度计磁力搅拌器烧杯(250mL)微量滴定管2、试剂pH=6.18标准缓冲溶液20%中性甲醛溶液0.05mol/L左右的NaOH标准溶液四、实验内容1.了解酸度计的使用方法、保养方法。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

《食品营养学》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四、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食品营养学的研究内容(2)食品营养与食品加工(3)国内外的营养状况(4)营养与膳食问题(5)我国食品营养工作的发展第二章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学时)(1)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吸收(2)脂类的消化与吸收(3)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4)维生素的消化与吸收(5)矿物质的消化与吸收(6)水的吸收(7)消化系统概况(8)营养素的体内运输(9)消化产物的排泄第三章能量(2学时)(1)能量与能量单位(2)能值及其测定(3)影响人体能量需要的因素(4)能量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5)能量的供给与食物来源(6)基础代谢(7)人体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8)能量代谢失衡第四章碳水化合物(2学时)(1)碳水化合物的功能(2)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3)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4)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5)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6)功能性低聚糖第五章脂类(2学时)(1)脂类的功能(2)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3)脂肪在精练加工过程中的变化(4)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问题(5)脂肪的营养评价(6)脂类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7)脂肪在体内的动态变化(8)具有特殊功效的脂类(9)必需脂肪酸、磷脂(11)胆固醇的健康作用及其过量危害第六章蛋白质和氨基酸(2学时)(1)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2)蛋白质的功能(3)氨基酸与必须氨基酸(4)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5)蛋白质的互补作用(6)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7)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8)蛋白质在体内的动态变化(9)氮平衡(10)具有特殊功效的肽与氨基酸第七章维生素(2学时)(1)维生素概述(2)水溶性维生素(3)脂溶性维生素(4)维生素在加工时损失的一般情况(5)维生素与健康第八章矿物质(2学时)(1)矿物质概述(2)矿物质功能(3)食品的成酸与成碱作用(4)食品中的矿物质(5)食品加工对矿物质含量的影响(6)重要的矿物质元素(7)矿物质与健康第九章水和膳食纤维(2学时)(1)水的功能(2)水的需要量及其来源(3)膳食纤维的主要成分(4)膳食纤维的作用(5)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6)膳食纤维的摄取与食物来源第十章营养与膳食平衡(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讲述,要求学生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膳食结构与膳食类型、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的评价原则等基础信息出发,在理解平衡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构成、平衡膳食的调配方法等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膳食指南与膳食平衡宝塔、平衡膳食的调配方法、膳食调查和监测分析等具体问题。

食品营养学实验

食品营养学实验

食品营养学实验二
食谱编制
食谱通常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泛指食物调配与烹饪方法的汇总,如食物调配 与烹饪方法、餐馆的常用菜单等都可称为食谱 (是制定营养食谱的预先内容,是营养食谱的基础) 另一种则专指膳食调配计划,即每日每餐主食和菜肴 的名称与数量. (是调配膳食的应用食谱)
食谱编制
又称营养食谱编制,是根据合理膳食的原则,把 一天或一周各餐中主、副食的品种、数量、烹调方式、 进餐时间作详细的计划并编排成表格形式,称为食谱 编制。
5、食谱编制的步骤 (以计算法为例) (4)大致选定一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午餐为例) 根据食物成分表,首先确立主食品种和数量。 如果午餐主食选择大米,则该生大米需要量为: (149.5-15)×100÷72.4=185.77 g 注释:15为扣除的蔬菜所提供的碳水化合物,72.4为查 表得每100 g大米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的量。
1、食谱编制的目的 (1)可将各类人群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膳食指 南的原则与要求具体落实到用膳者的每日膳食中; (2)可根据群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结合当地食物 的品种、生产季节、经济条件和厨房烹调水平合理选个 各类食物,达到平衡膳食。 (3)通过食谱编制,可指导食堂管理人员有计划的管 理食堂膳食,也有助于家庭计划地管理家庭膳食,并且 有利于成本核算
所以,膳食调查报告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两部分,分别是?
二、膳食调查的内容及方法(以称重法为例)
①称取每餐食物的生重、熟重和剩余熟重; ②计算生熟比,生熟比=生食物重量/熟食物重量;
为什么要计算生熟比,什么情况下可以不计算生熟比?
二、膳食调查的内容及方法(以称重法为例) ③记录每餐就餐人数
为什么记录就餐人数?
4、在膳食调查过程中还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

食品营养学实验

食品营养学实验
Vervaeck指数:Vervaeck指数={[体重(kg)+胸围(cm)]/ 身长(cm)}×100。用于衡量青年的体格发育情况。
Vervaeck指数营养评价标准
6 人体脂肪含量测定 Brozek公式 F(%)=(4.570/D-4.142)×100
F为人体脂肪含量%, D为人体密度 D=M/(Vt-RV) M为被测者体重 Vt为人体总容积(人体在尽量吐气下,在
实验一 居民营养调查
一、营养调查的概念
1 营养调查定义:
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个体)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 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这称为营养调查(nutritional survey)。
2 营养监测定义:
搜集分析对居民营养状况有制约作用的因素和条件,预测居民营 养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补充措 施,引导这种变化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称为营养监测 (nutritional surveillance)。
3 膳食调查主要内容
膳食调查主要包括: ①调查期间每人每日所吃的食物品种、数量, 这是膳食调查最基本的资料; ②了解烹调加工方法对维生素保存的影响等; ③注意饮食制度、餐次分配是否合理; ④过去膳食情况、饮食习惯等,以及调查对象 生理状况,是否有慢性病影响等。
3 膳食调查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记帐法,称重法、询问法、 膳食史法及熟食采样分析法等方法。
<85%
体重和身高>100%者认为是营养良好。
3 上臂围与皮褶厚度
1~5岁儿童上臂围 >13.5cm
营养良好
12.5~13.5cm 营养中等
<12.5cm
营养不良
皮褶厚度 男性<10mm 瘦 女性<20mm 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试剂
1.浓硫酸 2.过氯酸 3.20%KMNO4 溶液
4.20%硫氰化钾 5.20%过硫酸钾(K2S2O7) 6.铁标准储备液(0.1mg/ml):
精确称取硫酸亚铁铵 0.7020 克于 100ml 蒸馏水中,加浓硫酸 5ml,稍加热,随即滴入 20%KMNO4 溶液直至最后一滴不褪色为止,然后稀释至 1L 混匀。 7.标准铁工作液(10ug/ml):
生物工程与技术基础实验与工程实训中心
食品工程专业实验室(三)
实验室仪器设备表
单位领用 号
040201
040201
040201
编号 85112000 98067100 91030200
名称
型号
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 PYX-DHS-50*65
电热手提高压蒸汽消毒 器 电热手提高压蒸汽消毒 器
YXQ·SG41·280 YXQ·SG41·281
利用硫酸溶解鲜乳中的蛋白质和乳糖,使脂肪迅速而完全地分离出来,直接读取脂肪层 即可得知脂肪的百分含量。本法适用于鲜乳中脂肪的测定。
七、思考题:
1. 在用酸水解法测定食品中的脂肪含量时,加入石油醚的作用是什么?
实验二、食物发热量的测定(弹式热量计法)
一、原理
以高压氧气,使一定量的食物在密闭的钢弹中完全燃烧,将热传递给水,由水温的升 高以测定食物的发热量。
3 110201 84120003 数显恒温水浴锅
4 110201 84120004 数显恒温水浴锅
5 110201 84120005 数显恒温水浴锅
6 110201 84120006
排风扇
7 110201 84120007
排风扇
8 110201 84120008
排风扇
9 110201 84120009
1988.7
2422.5
2422.5
565 565 565 565 565 565
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 司
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 司
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 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 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 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 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 牡丹江市机械研究所
2002.9
2002.9
2005.06 2005.06 2005.06 2005.06 2005.06 2005.06
四、计算
Q= (d + k)(tk - tH ± ∆t) - gb
G
Q=食物单位燃烧热量(卡/克) K=水当量。以水的克熟表示,即热量计各部分每升高 1℃时所需的热量折合成升高 1℃所需 要的水的数量(克)来表示(以已知热量的萘或苯甲酸代替食物按上述方法进行,求得)。 D=3000ml 水在此水温时的重量(克) tH=燃烧前温度 tk=最后温度 G=食物克数 △t=辐射校正值:若开始 5 分钟与最后 5 分钟的温度皆保持不变,或变化小于 0.001℃则辐 射校正因素可忽略,若超过上述误差应校正。当燃烧温度达顶点后,每分钟下降温度平均数 乘以其余燃烧时间。如点火后至温度上升至最高点共计 4 分钟,此后每分钟以 0.002℃的速 度下降,则校正值为 0.002℃×(4~1)。 gb=金属丝与棉线的燃烧热。铁的燃烧热为 1600 卡/克(10cm 长金属丝的重量为 0.0073 克, 发热量为 11.6 卡);棉线的燃烧热为 4000 卡/克(20cm 长为 0.0092 克,发热量为 37.8 卡)。 例如:10cm 金属丝实际上只燃烧掉 5cm,而 20cm 棉线完全燃烧掉,则此值为 43.6。
二、仪器和药品
1.弹式热量计一套,绝热外套、水筒、燃烧弹、温度计、搅动装置、点火装置。 2.玻璃杯 3.萘或苯甲酸:干燥 AR 级。萘的发热量是 9633 卡/克,苯甲酸是 6329 卡/克。 4.秒表
三、操作步骤
1. 量取一定长度金属丝(约 10cm 左右,但长度要精确),卷成螺旋状,放在压片机上,并 以 20cm 的棉线绕于金属丝上。
实验三、食物铁的测定——硫氰酸钾法
一、实验目的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主要成分,它能传递氧,又能促进脂肪氧化。食 品中铁的测定方法很多,其中以比色法最为常用。常用的显色剂有邻菲啰啉、磺基水杨酸、 硫氰化钾和三吡啶均三嗪等。此外还有原子吸收法。其中三吡啶均三嗪比色法被 AOAC(美 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列为正式法。邻菲啰啉比色法、磺基水杨酸比色法及三吡啶均三嗪 比色法简单可靠,应用较多。原子吸收法则更为快速、准确,但对实验器材的条件要求较高。 通过本实验,掌握食物铁测定的几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硫氰酸钾法测定食物铁的基本原 理和操作方法,熟悉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1. 样品处理 (1) 固体样品:精确称取试样 2.0 克,置于 50ml 大试管内,加水 8ml,混匀后再加 10ml
盐酸。 (2) 液体样品:称取 10.0 克,置于 50ml 大试管内,加 10ml 盐酸。 (3) 将试管放入 70~80℃水浴中,每隔 5~10 分钟用玻璃棒搅拌一次,至样品消化完全
计,盖好绝热外套的电木盖,然后读取温度。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连续记录 5 分钟, 一共测量 11 次,取其平均值。 7. 通过点火装置,接通电源,则钢弹中食物燃烧,水筒中水温立即上升,此时每隔 30 秒 种记录温度一次,连续测温至温度达最高点后,每半分钟读取一次,连续记录 5 分钟, 取其平均值。 8. 实验完毕后将钢弹取出,放掉残留气体,检查食物是否燃烧完全,金属丝与棉线是否完 全燃烧掉,若未燃烧掉应测量其剩余长度,并将仪器洗净擦干后存放。
样品中脂肪用三氯甲烷在常温下浸提,浸出物称重,计算脂肪量。本法适用于蛋与蛋制 品中脂肪的测定。 3. 哥特里—罗紫法
利用氨液使乳中酪蛋白钙盐成为可溶性氨盐,随后用乙醚抽提出乳中的脂肪,称其质量。
本法是乳与乳制品脂肪测定的标准方法。
4. 盖勃氏法
牛乳与硫酸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牛乳中的全部成分除脂肪外均留在硫酸中,再加异戊 醇使脂肪游离,测定其容积,即代表脂肪的百分含量。本法适用于鲜乳中脂肪的测定。 5. 巴布科克氏法
六、其它几种脂肪测定方法简介
1. 索氏抽提法 样品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抽提后,蒸去溶剂所得的物质,在食品分析上称为脂肪
或粗脂肪。因为除脂肪外,还含有色素及挥发油、蜡、树脂等物。抽提所测得的脂肪为游离 脂肪。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脂肪含量的测定,是一种经典方法,比较准确,但费时间和溶剂。 2. 三氯甲烷冷浸法
*
040201 20051791 水果硬度计
GY-1
*
040201 20051792 水果硬度计
GY-1
*
040201 20051793 水果硬度计
GY-1
*
单价
生产厂家
出厂日期 购置日期
630
上海跃进医疗器械一厂 1985.10 1985.11
785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1988.7 1998.11
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
规格 20~60℃,±1
℃ *
040201 20022348 电热干燥箱
CS101-2A
*
040201 20022349 电热干燥箱
CS101-2A
*
040201 20051788 水果硬度计
GY-1
*
040201 20051789 水果硬度计
GY-1
*
040201 20051790 水果硬度计
GY-1
二、实验原理
食物样品经硫酸消化后,其中有机物被氧化破坏,无机铁与浓硫酸形成高铁硫酸盐, 高铁离子与硫氰化钾作用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
Fe3++3CNS-→Fe(CNS)3
三、仪器
1.凯氏烧瓶 60ml 2.量瓶 100ml 3.大试管 4.刻度吸管 5.100ml 容量瓶 6.电炉 7.比色皿 8.分光光度计
领用人 存放地点 备注
刘洋 刘洋 刘洋 刘洋 刘洋 刘洋 刘洋 刘洋 刘洋
笃行 412 笃行 412 笃行 412 笃行 412 笃行 412 笃行 412 笃行 412 笃行 412 笃行 412
《食品营养学实验》实验教学讲义
目录
实验一、食物脂肪测定法——酸水解法 ................................................5 实验二、食物发热量的测定(弹式热量计法) ....................................8 实验三、食物铁的测定——硫氰酸钾法 ..............................................10 实验四、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13 实验五、尿肌酸酐测定法 ......................................................................15 实验六、营养调查及其评价的实践 ......................................................17
为止,约 40~50 分钟。
2. 取出试管,加入 10ml 乙醇,混合。冷却后将混合液移入 100ml 具塞量筒中,以 25ml 乙 醚分次洗涤试管,一并倒入量筒中。待乙醚全部倒入量筒后,加塞振摇 1 分钟,小心开 塞,放出气体,再塞好,静置 12 分钟,小心开塞,并用石油醚——乙醚等量混合液冲 洗塞及筒口附着的脂肪。静置 10~20 分钟,待上部液体清晰,吸出上清液于恒重的锥 形瓶内,再加 5ml 石油醚于具塞量筒内,振摇,静置后仍将上层乙醚吸出,放入原锥形 瓶内,将锥形瓶置水浴上蒸干,置 95~105℃烘箱中干燥 2 小时。取出放干燥容器内冷 却 0.5 小时后称量。
2002.11
20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1
2005.08 2005.08 2005.08 2005.08 2005.08 2005.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