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笔记

合集下载

CCNA(200-120)考试个人笔记及注意事项

CCNA(200-120)考试个人笔记及注意事项

01CCNA考试个人笔记1.选择题1.交换1.二层交换机:分割减少冲突,这里不是冲突域;收到未知的帧将会泛洪;2.MAC地址的作用:在二层唯一确定一台设备;使同一网络的不同设备可以通信;3.IEEE802.3标准规定了以太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4.在交换机新建一个vlan,等于增加了一个广播域,冲突域的个数不变;5.vlan的作用:逻辑微分组、安全性、增加广播域;路由器一个接口是一个广播域,一个vlan也是一个广播域;交换机一个接口是一个冲突域;集线器的所有接口都在一个冲突域中;6.要想远程管理交换机,需要在交换机上配置ip default-gateway和interface vlan;7.查看Trunk的命令:show interface trunk和show interface switchport;8.交换机为什么从不学习广播地址?因为广播地址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帧的源地址;9.Trunk链路的模式有auto、on和desirable;auto:不会主动发DTP信息;on:强制成为trunk,也主动发DTP信息;desirable:DTP主动模式,发DTP和对方协商;一端已经设置为auto模式,另一端必须设置为desirable模式才能协商成trunk;10.RSTP的优点:能够减少汇聚时间;比STP增加端口角色alternate和backup;在点到点链路提供比STP更快的传输和转发;11.VLAN的特点:微分段、安全性、灵活性;一个VLAN=一个广播域=逻辑网段(子网);Trunk协议有两种,一种是通用的802.1Q协议,一种是cisco专用的ISL协议;12.VTP管理VLAN的范围是1~1005,而可以修改的VLAN范围是2~1002;13.要实现VLAN间路由,有三种接口需要配置:Access接口、Trunk接口、SVI接口;14.802.1Q native vlan是不做标记的,所以在trunk两边的native需要一致;15.哪一个环境下交换机在vlan出现多个相同的单播帧?拓扑中有不合适的冗余;in an improprely implemented redundant topology;16.EtherChannel中两个端口需要speed一致;在EtherChannel中,端口上那一项参数可以配置不一样?DTP negotiation settings;2.路由1.路由器的TTL值默认是255;2.距离矢量协议:周期性向邻居广播整个路由表;4.EIGRP建立邻居关系必须满足本个条件:收到Hello或ACK、具有匹配的As号、具有相同的度量(K值);默认情况下,EIGRP是不支持VLSM的,我们可以通过关闭EIGRP的自动汇总来让EIGRP 支持VLSM;3.OSPF为什么要划分区域:减少路由表大小、限制LSA的扩散、加快OSPF收敛速度、增加OSPF稳定性;OSPF的BR的选举:优先级+RouterID;链路状态协议的特点:提供查看拓扑的命令,show ip ospf database;计算最短路径;利用触发更新;邻居之间只能交换LSA,但不能交换路由信息;4.OSPF的进程号仅仅具有本地意义,进程号不同不影响邻居关系的建立;使用单区域OSPF的好处:减少了LSA的种类,不需要虚电路;5.哪一个OSPF命令可以把所有端口划分进area 0?network 0.0.0.0 255.255.255.255 area 06.PPP在进行认证配置的时候,用户名要是对端的用户名,但是password要是两边共享的password;3.综合1.CSU/DSU是用于连接终端和数字专线设备,Modem用于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两者都属于DCE设备;路由器一般属于DTE设备;A CSU/DSU converts digital signals from a router to leased line.A modem convert digital signals from a router to a phone line.2.在半双工网络中才存在冲突域;3.Ipv6的任意播:closet、nearest、same dress for mutiple devices;one-to-one of nearest;4.查看CPU利用率:show process;5.默认网关的配置方法:ip route 0.0.0.0 0.0.0.0 s0/1ip default-network 0.0.0.06.反掩码加1就是块大小,块大小减1就是反掩码;7.IOS的存放位置只能是自身的flash或TFTP server中;8.网络工程师想要允许一个临时与一个特定的username远程用户和密码,这样用户可以访问整个网络,which ACL可以使用?动态ACL;9.静态ACL:一直在NA T表中;允许来自外部的链接;10.哪一个命令可以验证哪些接口受到了ACL的影响?show ip interface;show ip access-list,显示访问控制列表;show access-lists,显示当前所有ACL的内容;show interface [int],查看某个接口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信息,如MAC地址,封装方式等;show ip interface [int],提供路由器接口的第三层配置信息,如接口状态,IP地址,访问控制列表等;11.show interface fa0/1,出现错误报文,可能是因为双工不匹配或者链路状态不稳定等因素造成的;12.DHCP检测到地址冲突,会把这个地址移出地址池,这个地池将不再分配,直到管理员解决冲突;2.拖图题1. show ip interface如:FastEthernet0/0 is up, line protocol is down (disabled)第一个up/down涉及物理层,第二个up/down涉及数据链路层(clock rate或者封装问题)2. show interfaces [int] 查看的是某个interface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信息,它给出了硬件地址,逻辑地址和封装方式的信息。

ccna中文笔记

ccna中文笔记
ctrl+b=moves back one character光标前移一个字符
ctrl+f=moves forward one character
ctrl+a=moves your cursor to
the begginning of the line 光标移动到行首
ctrl+e=moves your cursor to the end of the line 行尾
5.子网划分:
问题:如果有600台主机需要培植,但是以上的分配方法最高只能达到508台主机,则以上的方法就不适应了,应该如何处理?
教程的说明:前面一种方法,是借了8位子网掩码;后面一种方法,是只需借2位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原来的位置:255.255.11111111.00000000;现在的位置:255.255.11000000.00000000
cpu。
interface可以连接isdn,光纤,路由器和其他的交换机。
ram存放正在执行的ios软件包。
flash memory存放最新并且完成的ios软件包。这里可以跟rom做比较,rom的最原始,而flashmemory的最新。
总结:
1>存储器
ram存放正在执行的ios软件包,正在执行的程式
说明:1>最少必须有两位数;2>在00、01、10、11的组合中,只有10和01可以使用其他的两个不可以使用。
借两位后的结果:137.107.01000000.00000000和137.107.10000000.00000000
即131.107.64.0和131.107.128.0
子网划分后的结果说明:现在在在上面的两个子网中对应的所有主机可以在131.107.64.0和131.107.127.254之间。

CCNA笔记

CCNA笔记

CCNA网络笔记第一章,网际互连把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一些小的网络就称为网络分段,这些工作由路由器,交换机和网桥来按成。

引起LAN通信量出现足赛的可能原因如下:1.在一个广播域中有太多的主机2.广播风暴3.组播4.低的带宽路由器被用来连接各种网络,并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路由到另一个网络。

默认时,路由器用来分隔广播域,所谓广播域,是指王端上所有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收听送往那个王端的所有广播。

尽管路由器用来分隔广播域,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路由器也用来分隔冲突域。

在网络中使用路由器有两个好处:1.默认时路由器不会转发广播。

2.路由器可以根据第三层(网络层)信息对网络进行过滤。

默认时,交换机分隔冲突域。

这是一个以太网术语,用来描述:某个特定设备在网段上发送一个数据包,迫使同一个网段上的其他设备都必须主要道这一点。

在同一时刻,如果两个不同的设备试图发送数据包,就会产生冲突域,此后,两个设备都必须重新发送数据包。

网际互连模型当网络刚开始出现时,典型情况下,只能在同一制造商的计算机产品之间进行通信。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创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也就是OSI七层模型。

OSI模型时为网络而构建的最基本的层次结构模型。

下面是分层的方法,以及怎样采用分层的方法来排除互联网络中的故障。

分层的方法参考模型时一种概念上的蓝图,描述了通信是怎样进行的。

他解决了实现有效通信所需要的所有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划分为逻辑上的组,称为层。

参考模型的优点OSI模型时层次化的,任何分层的模型都有同样的好处和优势。

采用OSI层次模型的优点如下,当然不仅仅是这些:1.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提供商进行开发。

2.允许各种类型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3.防止对某一层所作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OSI参考模型OSI模型规范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帮助不能类型的主机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传输。

OSI模型有7个不同的层,分为两个组。

ccna读书笔记

ccna读书笔记

ccna读书笔记进行搜索troubleshooting ip address一些网络问题的排难:1.打开windows里的1个dos窗口,ping本地回环地址,如果反馈信息失败,说明ip协议栈有错,必须重新安装tcp/ip协议。

2.如果1成功,ping本机ip地址,如果反馈信息失败,说明你的网卡不能和ip协议栈进行通信。

(written by 红头发,chinaitlab bbs)第三篇:ccna培训读书笔记ccna培训笔记总结1、 ccna基础:熟悉一些常用的网络设备、熟悉常用的网络电缆、熟悉简单的lan技术和拓扑结构、熟悉简单的wan技术和拓扑结构、知道一些简单的宽带技术、精通osi参考模型、熟悉tcp/ip参考模型、会进行ip地址计算2、 ccna:routing and switching supportccnp:routing and switching support ccie:routing and switchingsecuritycommunications and services3、 ciscoios 执行模式: user exec(用户执行模式) privilege exec(特权模式)4、熟悉应用交换机命令行帮助工具:上下文提示帮助(提供命令列表和具体命令可供选择的参数)、历史命令缓存(重新回放原来输入的命令,对比较复杂的命令尤其有效)、控制台错误信息(如果输入命令错误,指出错误原因,并提示你修改)5、 configuration mode(配置模式):global configuration mode(全局配置模式)和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mode(接口配置模式)6、为交换机命名hostname sw1、配置管理地址ip address 配置ip地址、配置缺省网关 ip default- 、使用show命令显示交换机的配置 show version、show running-configuration、show interfacetype/nummber(0/1)、show ip7、路由器启动后如果在nvram中发现配置文件,其就会进入用户模式提示符,如果没有发现,就会进入setup初始化状态8、 enable secret(安全使能密钥)和enable password(使能密钥)不能相同,如果设定安全使能密钥的话,使能密钥就没什么用了9、路由器基于上写文的帮助功能:对不识别的符号进行解析、命令提示、回放最后一次输入的命令以及历史命令方便路由器的配置节省时间10、快捷键诠释:ctrl+a(把光标快速移动到整行的最开始) ctrl+e (把光标快速移动到整行的最末尾)ctrl+b(后退一个字符) ctrl+f(前进一个字符) ctrl+d(删除单独一个字符)show history 显示历史缓冲区中的内容11、把ram中正在运行的配置保存在nvram中 copy running-configstartup-config12、配置路由器的密码:line console o/vty 04/—login—password cisco 或者是以前的老命令enable password/secret cisco取消密码命令 no login—no enable password 13、14、15、 interfacetype slot/port 配置接口命令适合于模块化的设备接口设定时钟速率(仅仅在dce接口上)router(con-if)#clock rate 6400 serial 口一般是连接在csu/dce等类型的提供时钟频率的设备上,但是,假如你的试验环境里采用了背对背的配置,那么需要将一端作为dce设备提供时钟频率。

ccna学习笔记

ccna学习笔记

●OSI与TCP/IP协议框架●OSI各层功能特点●封装与解封装(PDU)●IP包头结构●IP报文传输过程●常见IP相关协议(ARP,ICMP…)●传输层功能●TCP与UDP对比1.1OSI与TCP/IP协议框架OSI是网络界的法律,主要目的是实现各厂商设备的兼容操作,TCP/IP是互联网的主流协议。

图1是OSI与TCP/IP协议模型的对比。

图1OSI与TCP/IP协议模型1.2OSI每层功能及特点1、物理层:其作用是传输BIT信号,典型设备代表如HUB(集线器)。

2、数据链路层:包括LLC和MAC子层,LLC负责与网络层通讯,协商网络层的协议。

MAC负责对物理层的控制。

本层的典型设备是SWITCH(交换机)。

3、网络层:本层的作用是负责路由表的建立和维护,数据包的转发。

本层的典型设备是ROUTER(路由器)。

4、传输层:本层将应用数据分段,建立端到段的虚连接,提供可靠或者不可靠传输。

5、会话层:本层负责两个应用之间会话的管理和维护。

6、表示层:本层解决数据的表示、转换问题,是人机之间通讯的协调者,如进行二进制与ASCII码的转换。

7、应用层:本层是人机通讯的接口。

典型的应用程序如FTP、HTTP等。

1.3OSI封装,解封装以及PDU1.3.1封装所谓封装是指在发送方发生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在每一层为应用数据添加上特定的头部/尾部信息(PDU,Protocol Data Unit,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应用程序)→segment(数据段)→packet(数据包)→frame(数据帧)→bit (比特,二进制位)1.3.2解封装所谓解封装是指在接收方发生的自下而上的过程逐层的去掉头部以及尾部信息1.4IP包结构IP包结构的结构如图2所示。

图2IP包结构其中的重要字段包括: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每经过路由器一次,此值减一。

如果该值为0路由器就不会再转发此数据包。

Protocol(协议):网络层和传输层之间的通讯接口,用于识别传输层的传输协议。

CCNA主要知识点(一)

CCNA主要知识点(一)

CCNA主要知识点(一)1、网络前言组建一个网络之前要考虑很多因素:费用、安全、网速、拓扑、可伸缩性、可靠性、可用性建立一个网络需要组件:计算机(运行有操作系统的:PC、文件服务器)、联网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和介质(光纤、网线)2、网络拓扑结构用线缆、设备构建一个网络的时候,可以有各种类型的拓扑,所谓拓扑就是指设备之间的连接方式:点对点(point to point topology):需要将很多设备链接在一起时不常见总线型(bus topology):所有的设备通过一条线路进行通信星型(Star Topology):用于链接许多设备的环境,不过中心设备的压力会很大,存在单点故障。

解决办法:扩展性的星形拓扑。

扩展的星型(Extended-Star Topology):多个星形拓扑的组合,优点是减弱了中心设备的责任。

单环型(Ring T opology):为了解决单点故障双环型(Dual-Ring Topology):应用于冗余备份全互联(Full-Mesh T opology):容错能力强大,费用昂贵部分互联(Partial-Mesh Topology):只是核心设备进行互联,在容错和费用间均衡3,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具有层次化优点:简化了相关的网络操作;提供不同厂商之间的标准接口;使各个厂商能够设计出相互操作的网络设备;把复杂的网络问题分解为小的简单问题,易于学习和操作。

第七层:应用层:提供人与应用程序交互的界面(登陆QQ时的窗口。

)第六层:表示层:定义信息是如何通过用户正在使用的界面传输并呈现给用户。

还可以提供加密以保护来自于应用层的数据信息。

第五层:会话层:负责启动链接的建立和终止,区分多个链接,负责对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出现的任何错误进行报告。

操作系统就在此层次。

第四层:传输层:建立、维持、终止两个设备之间的会话连接,提供可靠(TCP、三次握手:差错侦测、差错校正)或不可靠(UDP:只有差错侦测,实现实时数据)的连接;第三层:网络层:定义第三层地址;寻找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跨区域进行协商;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在单个链路上如何传输数据,提供了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提供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协商两端设备的0、1比特的一致第一层:物理层:定义设备接口的类型、连接设备之间的线缆的类型;对传输的信息进行电信号与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CCNA笔记

CCNA笔记

CCNA笔记1[图]分类: 思科 | 标签: ciscoCCNA笔记1[图] - -最高3层定义了端用户如何进行互相通信;底部4层定义了数据是如何端到端的传输.最高3层,也称之为上层(upper对数据的操作诸如加密,压缩等等3.Session层:建立会话,分隔不同应用程序的数据4.Transport层:提供可靠和不可靠的数据投递;在错误数据重新传输前对其进行更正work层:提供逻辑地址,用于routers的路径选择6.Data根据MAC地址提供对传输介质的访问;实行错误检测,但是不实行错误更正7.Physical层: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bit);定义电压,线速,针脚等物理规范然后数据开始传输;数据传输完毕以后,终止虚电路连接(virtual于是发送方继续发送数据.这就是流控制的用途而bridges是基于软件性质的延时:1个帧从进去的端口到达出去的端口所耗费的时间透明桥接(transparent bridging):如果目标设备和帧是在同1个网段,那么层2设备将堵塞端口防止该帧被传送到其他网段;如果是和目标设备处于不同网段,则该帧将只会被传送到那个目标设备所在的网段每个和switches相连的网段必须是相同类型的设备,比如你不能把令牌环(Token Ring)上的主机和以太网上的主机用switches混合相连,这种方式叫做media translation,不过你可以用routers来连接这样不同类型的网络。

在LAN内使用switches比使用hubs的好处:1.插入switches的设备可以同时传输数据,而hubs不可以。

2.在switches中,每个端口处于1个单独的冲突域里,而hubs的所有端口处于1个大的冲突域里,可想而知,前者在LAN内可以有效的增加带宽.但是这2种设备的所有端口仍然处于1个大的广播域里。

再检查是否可以采用全双工模式,如果不行,则切换到半双工模式。

Ethernet当I/G位为1的时候,我们可以设想它为广播或多播.第46位叫做G/L位,也叫U/L位.当这个位为0的时候代表它是由IEEE分配的全局地址;当这个位为1的时候,代表本地管理地址(例如在DECnet 当中)UDP协议不2.TCP协议可靠;UDP协议不可靠3.TCP协议是面向连接;UDP协议采用无连接4.TCP协议负载较高;UDP协议低负载5.TCP协议的发送方要确认接受方是否收到数据段;UDP反之6.TCP协议采用窗口技术和流控制;UDP协议反之硬件地址也叫节点地址(nodeB类的为255.255.0.0;C类的为255.255.255.0C Address划分子网的几个捷径:1.你所选择的子网掩码将会产生多少个子网?:2的x次方-2(x代表掩码位,即2进制为1的部分)2.每个子网能有多少主机?: 2的y次方-2(y代表主机位,即2进制为0的部分)3.有效子网是?:有效子网号=256-10进制的子网掩码(结果叫做block size或base number)4.每个子网的广播地址是?:广播地址=下个子网号-15.每个子网的有效主机分别是?:忽略子网内全为0和全为1的地址剩下的就是有效主机地址.最后有效1个主机地址=下个子网号-2(即广播地址-1)子网掩码255.255.255.192(/26)1.子网数=2*2-2=22.主机数=2的6次方-2=623.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192=64;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92.168.10.64,第二个为192.168.10.128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2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92.168.10.127和192.168.10.191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92.168.10.65到192.168.10.126;第二个是192.168.10.129到192.168.10.190子网掩码255.255.192.0(/18)1.子网数=2*2-2=22.主机数=2的14次方-2=163823.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192=64;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72.16.64.0,最后1个为172.16.128.0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2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72.16.127.255和172.16.191.255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72.16.64.1到172.16.127.254;第二个是172.16.128.1到172.16.191.254子网掩码255.255.255.224(/27)1.子网数=2的11次方-2=2046(因为B类地址默认掩码是255.255.0.0,所以网络位为8+3=11)2.主机数=2的5次方-2=303.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224=32;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72.16.0.32,最后1个是172.16.255.193到172.16.255.223Variable减少路由表大小.使用VLSM时,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够支持它,这些路由协议包括RIPv2,OSPF,EIGRP和BGP. 关于更多的VLSM知识,可以去进行搜索Troubleshooting IP Address一些网络问题的排难:1.打开Windows里的1个DOS窗口,ping本地回环地址127.0.0.1,如果反馈信息失败,说明IP协议栈有错,必须重新安装TCP/IP协议。

CCNA学习笔记(考试重点版)

CCNA学习笔记(考试重点版)

第二章ISO七层模型七层功能介绍:应用层:提供用户接口表示层:数据表示过程(编码方式、加密方式)会话层:区分不同会话的数据流传输层: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数据重传前的错误纠正网络层:提供路由器用来就定路径的逻辑寻址数据链路层:将比特流组合成帧、用MAC地址访问介质、发现错误(fcs)但不能纠正物理层:设备间接受或发送比特流(说明电压、线速和线缆、水晶头阵脚定义方式)物理层定义介质类型、连接器类型、信令类型,包含802.3、EIA/TIA.232、v3.5标准10base2——细缆以太网(base表示基带传输,10表示10M)10base5——粗缆以太网10baset——双绞线物理层设备:集线器、中继器(放大信号)、解码/编码器、传输介质连接器冲突(collision)冲突域(collision domain)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广播帧传输的网络范围,一般是有路由器来界定边界(router 不转发广播)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网桥和交换机)MAC子层:负责MAC寻址和定义解释访问控制方法MAC子层访问控制模式:1.争用式:冲突不可避免:CMSA/CD;FCFS2.轮流式:访问时间可预见,不发生冲突:令牌环LLC子层:为上层协议提供SAP服务访问点,并为数据加上控制信息,就是为与上层通信的时候提供了一个接口。

LLC子层协议:802.2:该协议只在LLC子层,为以太网和令牌环网提供通信功能SAP(server access point服务访问点)LLC子层为了网络层的各种协议提供服务(相应的接口),上层可能运行不同的协议,为区分不同的协议数据,需要采用服务访问点交换机每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所有端口都是一个广播域;集线器每个端口都是一个冲突域网络层网络层:提供逻辑寻址功能广播信息控制多点发送信息控制路径优化流量管制逻辑寻址提供W AN连接传输层区分不同的上层应用建立应用间的端到端的链接定义流量控制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或者是不可靠的链接服务(tcp、udp)协议数据单元PDU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简单地说就是表示数据在每层的名字上层:message 数据Transport layer:segment数据段Network layer:packet数据包Data-link layer:frame帧Physical layer:bit比特封装/解封装Llc:逻辑链路控制Fcs:帧校验序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件用户代理(MAU)用于发送邮件并将受到的邮件放到客户端的邮箱里,接受和放松是两个独立的进程。

通过MUA 程序,我们可以发送邮件,也可以把接收到的邮件保存在客户端的邮箱中邮件传送代理(MTA) 进程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MTA 从MUA 处或者另一台电子邮件服务器上的MTA 处接收信息。

根据消息标题的内容,MTA 决定如何将该消息发送到目的地。

如果邮件的目的地址位于本地服务器上,则该邮件将转给MDA。

如果邮件的目的地址不在本地服务器上,则MTA 将电子邮件发送到相应服务器上的MTA 上。

邮件分发代理(MDA) MDA 从MTA 处接收所有的邮件,并放到相应的用户邮箱中。

SMB(服务消息块) 是应用层协议,主要是用于对文件、打印机、串行端口的共享以及网络基点之间的各种通信。

默认路由管理距离最低但优先级最低单出口路由只需要配置默认路由就可以了表示层表示层有三个主要功能:对应用层数据进行编码与转换,从而确保目的设备可以通过适当的应用程序理解源设备上的数据;采用可被目的设备解压缩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压缩;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并在目的设备上对数据解密。

应用层(第七层)是最高层。

该层为用于通信的应用程序和用于消息传输的底层网络提供接口。

应用层协议用于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上运行的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会话层会话层,顾名思义,它就是用于在源应用程序和目的应用程序之间创建并维持对话。

会话层用于处理信息交换,发起对话并使其处于活动状态,并在对话中断或长时间处于空闲状态时重启会话。

物理层的三个基本功能是:-物理组件-数据编码-信号使用代码组的优点有:-降低比特电平错误-限制传输到介质中的效能-帮助甄别数据比特和控制比特-更有效地检测介质错误以太网MAC地址为协助确定以太网中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创建了称为介质访问控制(MAC) 地址的唯一标识符。

MAC 编址作为第2 层PDU 的一部分添加上去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用来检测和处理冲突,并管理通信的恢复。

不管介质速度如何,将比特发送到介质并在介质上侦听到它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段时间称为碰撞槽时间以太网MAC 子层主要有两项职责:1.数据封装 2.介质访问控制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包括1分段和重组2会话多路复用3面向连接的会话4可靠传输5有序的数据重构6流量控制网络的划分依据包括以下因素:1地理位置 2 用途 3 所有权大型网络的常见问题是:性能下降安全问题地址管理常用的路由协议包括:1路由信息协议(RIP)2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EIGRP)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尽管路由协议能为路由器提供最新的路由表,但也需要付出代价。

首先,交换路由信息增加了消耗网络带宽的开销。

路由表的原则-3 条法则:1每台路由器根据其自身路由表中的信息独立作出决策.2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包含某些信息并不表示其它路由器也包含相同的信息3有关两个网络之间路径的路由信息并不能提供反向路径(即返回路径)的路由信息设置完接口最好设置个描述控制台接口是对Cisco 路由器或交换机执行初始配置的主接口,也是排除故障的重要手段。

与v.35相关的电缆1.DB 60 2.Winchester 15 针3smart串行在以太网LAN 中,设备使用两种UTP 接口类型之一,即MDI 或MDIX。

MDI(介质相关接口)使用正常的以太网线序。

引脚1 和2 用于发射而引脚3 和6 用于接收。

计算机、服务器或路由器等设备都使用MDI 连接。

MDIX:交叉的介质相关接口是指集线器或交换机的引脚输出,一端的输入引脚与另一端的输出引脚相对应路由器的线路模式—用于配置一条线路(实际线路或虚拟线路)(例如控制台、AUX 或VTY 等等)接口模式—用于配置一个网络接口(Fa0/0、S0/0/0 等)路由器模式—用于配置一个路由协议的参数Netstat 可列出正在使用的协议、本地地址和端口号、外部地址和端口号以及连接的状态。

logging synchronous它可以阻止那些烦人的控制台信息来打断你当前的输入,从而使输入信息显得更为简单易读。

1.未使用此命令前Router(config)#endRouter#relo*Mar 1 00:09:54.055: %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可以看出我正想输入reload命令,但是却被打断了,是比较烦躁的事,使用logging synchronous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了。

no ip domain-lookup这个是防止DNS解析的命令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network 命令的作用如下:•对属于该网络的所有接口启用RIP。

这些接口将开始发送和接收RIP 更新。

•在每30 秒一次的RIP 路由更新中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该网络show ip route 命令检验是否每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都包含拓扑图中的所有网络。

使用show ip protocols 命令查看有关路由过程的信息。

debug ip rip 命令查看发送和接收的RIP 消息。

使用undebug all 命令停止调试输出show ip eigrp neighbors 命令查看邻居表,show ip protocols、show ip ospf 和show ip ospf interfaces 命令的输出中看到路由器ID。

OSPF 路由器ID 用于在OSPF 路由域内唯一标识每台路由器。

一个路由器ID 其实就是一个IP 地址。

Cisco 路由器按下列顺序根据下列三个条件得出路由器ID:1. 通过OSPF router-id 命令配置的IP 地址。

2. 路由器的环回地址中的最高IP 地址。

3. 路由器的所有物理接口的最高活动IP 地址。

使用环回地址来更改拓扑中路由器的路由器ID。

Eg:R1(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R1(config-if)#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255show version命令用于查看路由器在启动过程中的信息。

信息包括:▪平台的model number▪镜像名称和IOS 版本▪只读存储器中的引导程序版本▪镜像文件名及存储路径▪接口的类型及编号▪NVRAM的容量▪flash的容量▪配置寄存器的值Show 命令Show running-config–显示当前随机访问存储器中的配置Show startup-config–显示NVRAM中的配置文件Show IP route–现实路由表Show interfaces–显示所有接口的配置信息Show IP int brief -显示接口的简要信息Show interface+接口名—显示某个接口信息当一个路由器只配置接口而没有配置路由协议:------路由表只包含直连网络------只有直连网络上的设备才可达CDP目的 2 层思科私有工具用于收集直连的思科设备的信息(CDP 只运行在第二层)Show cdp neighbors显示以下信息:▪毗邻设备ID▪本地接口▪保持时间以秒为单位▪毗邻设备功能代码▪毗邻硬件平台▪毗邻远程端口IDShow cdp neighbors detail -有助于确定IP地址正确性禁用cdp递归路由查找▪首先匹配下一跳地址与目的地址▪下一跳地址匹配一个出接口配置静态路由转出端口(本路由器接口)-静态路由转出端口更易于路由器的路由处理.-配置静态路由出端口必须在点对点的串口下.#ip route ip-address subnet-mask [exit-interface |ip-addre ss]默认静态路由▪这个路由将匹配所有的包.▪-像汇总路由一样能帮助你减少路由条目配置一条默认静态路由▪和静态路由相似,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全部是零▪例如:-Route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exit-interface | ip-address ] 动态路由协议的功能:-动态分享两个路由器之间的信息.-当拓扑改变时自动更新.-确定到达目的的最佳路径.动态路由协议的目的:-发现远程网络-维护最新路由信息-选择通往目的网络的最佳路径-当前路径无法使用时找出新的最佳路径内部网关协议(IGPs)可以划分为两类:–距离矢量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距离矢量协议适用于以下情形:–网络结构简单、扁平,不需要特殊的分层设计。

–管理员没有足够的知识来配置链路状态协议和排查故障.–特定类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如集中星形(Hub-and-Spoke) 网络。

–无需关注网络最差情况下的收敛时间链路状态协议适用于以下情形:–网络进行了分层设计,大型网络通常如此。

–管理员对于网络中采用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非常熟悉。

–网络对收敛速度的要求极高有类与无类有类路由协议在路由信息更新过程中不发送子网掩码信息.在无类路由协议的路由信息更新中,同时包括网络地址和子网掩码IP 路由协议中使用的度量如下-带宽---开销----延迟----跳数----负载----可靠性各路由协议的度量如下-RIP–跳数-IGRP & EIGRP -带宽、延迟、可靠性和负载-IS-IS & OSPF–开销, Cisco 采用的OSPF 使用的是带宽度量的用途用于确定到达目的的最佳路径管理距离的用途这个数值用于指定路由协议的优先级距离矢量的意义:使用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路由器并不了解到达目的网络的整条路径。

该路由器只知道:▪自身与目的网络之间的距离▪应该往哪个方向或使用哪个接口转发数据包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有一些共同特征:▪周期更新▪邻居▪广播更新▪整个路由表更新路由协议算法:▪发送和接收路由信息的机制.▪计算最佳路径并将路由添加到路由表的机制.▪检测并响应拓扑结构变化的机制.达到收敛的速度包含两个方面:-路由器在路由更新中向其邻居传播拓扑结构变化的速度。

-使用收集到的新路由信息计算最佳路径路由的速度。

RIP应用4个计时器-更新计时器-无效计时器-抑制计时器-清除计时器路由环路是指数据包在一系列路由器之间不断传输却始终无法到达其预期目的网络的一种现象。

路由环路会造成的影响:–环路内的路由器占用链路带宽来反复收发流量–路由器的CPU 因不断循环数据包而不堪重负–影响到网络收敛–路由更新可能会丢失或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消除路由环路机制包括:–定义最大度量以防止计数至无穷大–抑制计时器–水平分割–路由毒化或毒性反转–触发更新RIP 的功能:-支持用于防止路由环路的水平分割和带毒性反转的水平分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