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教案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项一 科学探究题教学设计

预防措施:佩戴防护口罩,确保实验室通风,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3.危险:实验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烧伤或化学伤害。
预防措施:遵循实验操作规程,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刚刚结束的《实验操作与实验安全》的教学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引入了多个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实验安全的意义。然而,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可以尝试解决一些与实验操作和安全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测试家中的水质是否合格。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涉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结论分析、实验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对这些重点题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1.实验操作题:
题型说明: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并进行实验操作。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实验操作的基本原则、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实验操作安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实验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有所欠缺。他们往往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但在分析实验结果时,却不能很好地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总结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学案 科学探究(1).doc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学案第一轮标题:科学操究(1)一、目标解读:1、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要素: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交流讨论2、会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以及几个重要实验。
3、会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4、会根据某些物质的性质进行物质的简易鉴别;二、知识要点(一)化学之旅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2.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交流讨论七个基本环节O(二)走进化学实验室1.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注意事项。
2.药品的取用(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
%1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固体只要 O%1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不要,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夹取。
【一横二放(口)三慢竖】%1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或纸槽)取用。
【--横二送(底)三竖】(3)液体药品的取用①胶头滴管:“悬垂” ②瓶塞,标签,瓶口紧贴试管曰3.量筒的使用:正确读数:视线面,俯视读数偏,仰视读数偏。
4.酒精灯的使用:(1)外焰、内焰、焰心。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燃烧匙、皆增。
可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水槽。
(3)先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分加热,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4)使用试管夹时,从底部往上夹,手握长柄。
(5)仪器外壁擦干5.玻璃仪器的洗涤6.仪器的连接三、典例分析例 1.仔细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常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现象。
某同学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瑚和水)燃烧的火焰上方,杯壁上出现水珠,一会儿火焰逐渐微弱,移开烧杯后火焰又恢复正常。
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教案)

中考化学探究题复习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或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中考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测试一般都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
一、进行猜想与假设类----猜想要有一定依据,不能凭空想象。
例1、茶叶、肉松、膨化食品等常采用真空充气包装,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防止食品变质的气体,然后封口。
真空充气包装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
[提出问题]充入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什么?[猜想与验证]可能是N2。
实验初步验证的方法及现象:。
充入的气体还可能是:①;②……例2、将一块光亮的纯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变黑。
对黑色物质的来源,提出你的二二、设计探究方案类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实验方案,在设计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科学合理、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行。
例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盐,该盐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1)[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2)[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②你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可能是。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设计出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刚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如果你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
(5)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例4、科学探究题:某活动小组的学生,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哪些因素,提出以下假设:一取决于氧气的浓度;二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假设,设计实验三、形成结论或解释类这类题解题策略常采用由因到果的综合法,即已知方法及其实施步骤,可知问题的结论。
例5、钛(Ti)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Mg、Ti、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复习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体会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的思路;体会完成实验设计及实验评价的思路。
过程和方法: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能提出问题和猜想,设计实验和验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想: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不仅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重要的实践活动。
2013 年中考考纲试卷结构表明,科学试题探究占18 分,分布在: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与社会发展四个部分中。
根据我们这两次的模拟试卷分析实验探究题是我们丢分最多的部分,没有达到中考的要求。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对科学探究题进行专题复习。
三、教学过程1、近几年科学探究热点题型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2)有关化学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3)有关金属活动性及金属回收的探究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5)有关废水、废气(尾气)分析及处理的探究等。
2、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3、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注意事项(1 )提出的猜想要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 合乎题意,不能信口开河。
2 )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猜想,设计方案要简单易行。
3 )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反思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实结论等方面的反思 ,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
4 、解题思路 1 )认真读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 , 明确要求; 2 )找出题目中与教材相联系的知识点; 3 )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
实验探究一、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例题解析:例 1、( 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到了黄金。
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 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 :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提出猜想】 :① 小新认为是黄金② 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验操作、炫耀说他捡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
初中初中化学总复习2023版 科学探究教案设计物质推断题

专题复习——物质推断题教学设计一、题型分析物质推断题是中考化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将基本概念、理论、化学实验及元素化合物知识融合在一起,具有考查知识范围广,思维要求性高且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的特点,能充分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推理的严密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中考冲刺阶段,此时的他们已具备对基础知识(物质的颜色、状态、转化关系等)的掌握,但缺乏对知识的系统罗列和解题思路的清晰认识,所以需要老师在回顾基础知识、讲解例题的同时引导他们归纳知识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等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转化关系;掌握典型物质的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例题讲解和习题练习,学会解题思路的归纳方法,养成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体验物质推理的乐趣,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
四、教学重点: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征颜色、物质间反应的特征现象;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技巧五、教学难点: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技巧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七、教学准备:1、要求教学班级学生级按化学学习小组(学期初分成人数、成绩相等的八个小组,并指定好小组长,平时课堂教学、实验均分组进行)做好预习。
2、准备好相关学案及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十、教后反思针对学生在物质推断题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不知如何下手,推断题变猜谜语,2、无法顺利完成全部物质推断,3、能完成推断但得不到满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冲刺中考,本设计首先在将初中阶段常见物质的特征和特性做了一个归纳,便于学生的记忆;其次将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整合成一个,找准题眼——顺藤摸瓜——自我验证。
总体上看教学效果较好,但是课堂的趣味性欠佳。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复习专题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科学探究复习专题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一、设计思路(一)、教学对象分析:科学探究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
试题有适当的开放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结合与物理学相关的自然、社会、生活总的事实现象等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科学探究是通过“做”来学习,强化学生的过程体验,这与传统的“读化学”“听化学”截然不同。
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科学探究是中考中必考的题型,这类题型往往题干较长,要求学生有筛选信息的能力。
同时实验探究题考察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因此也是学生失分较多的题型。
(二)、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了解科学探究的题型,科学探究中注意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培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与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本案例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和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结合2015年陕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难点:1、学习收集、整合信息的方法。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可做指导,如:帮助学生设计方案,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建议他们对某些问题进行解释或讨论或变换实验方法,并指导学生用文字或图表表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中考化学中的“科学探究”专题复习 教案

中考化学中的“科学探究”一、对“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是能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比较清楚的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例1:请阅读下述短文:乙酸(CH3COOH)又名醋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有机酸。
乙酸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
酸的化学性质与盐酸相似,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 和酸根离子。
(1)、请你就乙酸的化学性质作出猜想,提出一个你要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2)、根据你提出的问题猜想,设计一种实验探究方案,二、对“猜想与假设”能力的考查“猜想与假设”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会利用所学知识和题给的信息主动对问题可能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例2: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将三包黑色粉末(分别是细铁粉、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和三瓶无色溶液,分别发给三个学习小组进行物质鉴别等问题的探究;每组一包黑色粉末和一瓶无色溶液;各组取样放入试管中混合后,甲、乙两组都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丙组观察到无色溶液变蓝色。
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1)、写出丙组试管中无色溶液变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请你对甲、乙两组的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进行大胆的猜想:甲组: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乙组:黑色粉末和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例3 某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液处理时,将碳酸钠溶液、稀盐酸倒入指定的洁净容器中,看到有气泡产生,待不再产生气泡时,又倒入了氢氧化钙溶液,发现该容器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
为了解以三种物质之间的反应情况,他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进行探究。
(1)他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作出了两种猜想(猜想①和猜想②)。
请你再补充一种猜想(猜想③)猜想①: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猜想②:溶质为氯化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猜想③:溶质为。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的化学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复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2. 常见化学实验:包括气体的制备、物质的鉴别、溶液的浓度的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等。
3. 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现象。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2. 案例分析:分析常见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
3. 实验操作: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检查实验报告,进行实验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化学实验教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试剂。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根据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依据实验要求,评价实验方案。
(二)、教材分析
本专题内容较抽象,远离生活实际,感性知识不充分,因此在学生复习过程中要拓宽视野。
重视实践能力的考查,注重基础,考查创新精神;考查内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考查了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三)、中招考点分析
形式:通常考查带有探究性的试题。
试题切入容易,深入难,有利于选拔和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
体现统一与个性相结合,适当增加了开放性试题。
内容:紧扣课本基本实验;从学生最熟悉的基础实验入手,由简到难,逐步实现对学生能力考查。
探究实验条件、装置、产物、异常现象、评价实验方案等。
故考试更加重视化学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开放性。
(四)、学情分析
本专题要力足教材、回归基础,注重发散,寻求创新。
对课本中出现的每一个基本实验均应详细复习,让学生弄清每一个实验的原理、操作过程、反应现象、原因、结论、注意事项。
从而学会分析实验。
对实验中经常碰到的一些装置或操作应适当的进行归纳和延伸。
二、复习目标
1、能根据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具有依据实验要求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做完复习检测后,通过小组成员讨论探究简单的化学实验,并具有依据实验要求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2、针对目标2:做完复习检测后,通过小组讨论,能应用实验中所发现的化学规律解决新的问题,提高实验综合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
当堂训练
例1、(06 陕西)小新拿来一片黄色的金属向同学们炫耀说他捡到了黄金。
小宝说他曾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种铜锌合金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
于是他与小新开始探究。
【提出问题】这块黄色的金属是黄金?还是铜锌合金?
【提出猜想】①小新认为是黄金②小宝认为是铜锌合金
【查阅资料】合金中的金属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金在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锌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设计实验】
①小新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②小宝设计的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现象与结论】1、小新在实验中观察到黄色的金属变黑,则他的猜想对吗?
2、小宝在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黄色金属表面:
3、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
①假如你的观点和小宝的观点相同,你还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是:截取一小片黄色的金属放入稀盐酸溶液中,
②你设计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1、不对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有银白色物质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Cu+2AgNO3=2Ag+Cu(NO3)2
Zn+2AgNO3=2Ag+Zn(NO3)2
反思与应用:金属部分溶解,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