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一单元第一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件

(1)上述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_______D___,应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为_____B_A_C_D__(填 字母)。
谢谢
)D
A.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0.5 mm
B.人眨一下眼睛的时间约为10 s
C.初中生100 m短跑成绩约为10 s
D.1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cm
2. 一个皮尺,用力拉伸后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则测量的
结果比真实值( )
B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判断
3. 下列情况中,因为误差而引起测量值与真实值有差别的
(1)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56_____μ__m___。 (2)一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68_____c_m____。 (3)北京市至上海市的铁路全长为1 463______k_m___。 (4)一扇门的高度大约为2.35_______m___。
思路点拨:要熟记单位间的换算关系;长度估测题必须要 正确认识1 m、1 dm、1 cm等有多长。
7. 1 h=_____6_0____min,1 min=_____6_0____s, 1 h=___3__6_0_0___s。
8.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______钟____、__________ 来测表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__________来测 量时停间表。
6.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 s的是( ) D A.我们上一节课所用的时间 B.同学从一楼走到三楼所用的时间 C.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D.人在安静时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C)
A. 80 m
八年级物理上册1.1-2时间的测量

随讲随练 如图,秒表的读数是 275.2 s。
知识讲解
任务二、理解误差的概念
活动探究 活动:请三位同学迅速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并记录数据。
理解“误差”
分析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同学 们有什么发现?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
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 测量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 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 垂直(三角尺垂直于直尺)。
知识讲解
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
实操演练 活动:分组测量圆锥体的高度。
知识讲解
想一想
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
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 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
知识讲解
想一想
任务二、理解误差的概念
反思在我们的测量过程中,哪些是可以避免的错误? 不按正确的方法测量或读数粗心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误差, 而是错误,都可以避免。
误差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地减小。 错误是不应该也不允许发生的,
知识讲解
想一想
任务三、知道长度的特殊测量
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 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 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
化曲为直测量法。 测量要点:注意起点、终点, 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
时
时间
间
的
测
量
误差
➢ 单位:s、min、h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s ➢ 测量工具
➢ 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 误差与错误辨析
累积法 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课件 共20张PPT

新知巩固
【例2】我们现在使用的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 C )
A.18 nm
B.18 mm
C.18 cm
D.18 dm
新知巩固
【备】 314μm = 314×10-6 m = 314×10-6×102 cm = 3.14×10-4 cm
新知学习
长度的测量工具
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新知学习
刻度尺的正确放置
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 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新知学习
刻度尺的正确读数和正确记录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
完整的数字应包含准确值和估读
值(最后一位数字,即分度值的
下一位)。因此,读数时我们要
课堂小结
单位:m、km、cm等 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一步:正常走路时前脚跟与 后脚尖间的距离(成年人的 一步长约0.8 m)。
测一测
请你估测一下你的课桌的高度。
新知巩固
【例1】 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B___(填“A”或“B”)。物 体的长度为___2_.4_5_(_或__2_._4_4_或__2_.4_6_)____cm。
新知巩固
抢答
【例2】分别指出刻度尺的分度值和物体的长度。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新知巩固
【备】 两位同学分别利用厚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 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乙____, 不正确的操作的错误原因是: _刻__度__尺__上__的__刻__度__线__没__有__紧__靠__被__测__物__体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共33张PPT)

练
习
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 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 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 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 度尺的分度值 1mm 测量 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___ 厘米,物 1.52 1.42 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 厘米。
0 cm
1
物体的长度是
1.10cm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_______ 2.35 厘米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
1cm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 木块A的长度是_________ 厘米 2.4
思考: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
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累积法” ⒈测出整本书的厚度H; ⒉算出纸的张数N; ⒊一张纸的厚度D=H/N。
3.6x109nm=___um=____mm=___cm =______dm=______m=_____km
1. 单位转换 5.4Km= 5.4×10m = 2.4nm = 2.4×10 mm = 1.5mm= 1.5×10 um =
3 -6 3
5.4×1012
nm km 2.4× 10 m 1.5× 10
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平移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2)化曲为直
测地图册上的铁路线长
测运动场的跑道
(3)累积法
测纸厚,细丝直径
读数练习
1、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cm。
2
3
4
5
cm
2、下列哪个长度最接近于18cm( D
)
A.一般墨水瓶的高度 B.圆珠笔芯的直经 C.课桌桌面的宽度 D.物理课本宽度
0 31
4 35 6 37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并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
二、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5分钟):-向学生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对于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的应用。
2. 长度的测量(15分钟):-解释长度的定义:长度是物体的尺寸或距离。
-介绍长度的单位:米(m)是国际标准单位,厘米(cm)和毫米(mm)是常用的子单位。
-演示如何使用直尺或卷尺进行长度测量,并强调准确读数的重要性。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3. 时间的测量(15分钟):-解释时间的定义:时间是事件发生的持续或间隔。
-介绍时间的单位:秒(s)是国际标准单位,分钟(min)和小时(h)是常用的子单位。
-演示如何使用时钟或秒表进行时间测量,并强调准确读数的重要性。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
4. 实验活动(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要求学生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时间。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测量误差和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5. 总结与评估(5分钟):-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提问学生一些问题,以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他们的观点。
三、扩展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索不同物体的长度和时间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换算问题,例如将厘米转换为米,将分钟转换为小时等。
-鼓励学生研究更高级的测量工具,如激光测距仪和原子钟,并了解其原理和应用。
四、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中遵守安全规则,特别是在使用尺具和时钟时。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观察和结果,以促进团队合作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教授了初中物理中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这个话题可是个大家伙,我们得好好聊聊,不然咱们的生活可就麻烦了。
我们来说说长度。
长度嘛,就是衡量物体大小的一个标准。
咱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有长度,比如说咱们的身高、桌子的长度、路的长度等等。
那么,怎么测量这些长度呢?这就要用到一些工具了,比如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等。
这些工具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
尺子大家都知道吧,就是一个长长的木棍,上面有刻度。
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但是,尺子有个问题,就是有时候我们要测量的东西太高了,尺子够不着。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卷尺了。
卷尺就像一个圆环一样,可以拉直,然后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除了尺子和卷尺,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工具,那就是游标卡尺。
游标卡尺不仅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测量物体的宽度和深度。
它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小型的齿轮系统,将物体的尺寸转换成一个数字,然后显示在卡尺上。
有了游标卡尺,我们就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物体的尺寸了。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时间。
时间嘛,就是衡量事件发生顺序的一个标准。
咱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按照时间来安排,比如上学、上班、吃饭、睡觉等等。
那么,怎么测量时间呢?这就要用到钟表了。
钟表的历史可是悠久了,早在古代就有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现在的钟表有很多种,比如挂钟、闹钟、手表等等。
它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利用齿轮系统和发条来计时。
每当钟表上的指针走过一个刻度,就代表过去了一分钟;每当闹钟响起,就代表到了起床的时间了。
除了钟表,还有一个更方便的工具,那就是手机上的时钟。
现在的手机都自带时钟功能,我们可以随时查看当前的时间。
而且,手机上的时钟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设置闹钟、倒计时等等。
有了手机上的时钟,我们就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了。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好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以后再也不用为这些小事烦恼啦!下次再见啦,掰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图(2)标尺的读取图(3)刻度尺的读数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
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4)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测量除了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外,在一些特殊条件或被测物体非常细小等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手段。
如: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等微小量时,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一:测量纸张的厚度,可以把许多张叠在一起,并记下总张数n(400),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2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0.005cm),如图(4)a所示。
a.测量纸张厚度 b.测量细铜丝直径图(4)特殊测量例二: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30)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5cm),则细铜丝直径为L/n(0.17c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PPT课件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刻度尺有:直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1)会认: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2)会放:
×
停表的使用
例 如图所示,停表的示 数为____min_____s。
3
38.3
误 差
2. 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地减小。
1. 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 减小误差的办法:A.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B.改进测量方法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我们的感觉可靠吗?
[观察一下图片]
测量的必要性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了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
2.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4.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时,最终结果要保留与测量值相同位数的有效数字,以保证相同的准确程度。
例 小明利用分度值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63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_容
教材作业
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