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单元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得分一二三四总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历史上把如图所示的长度定为1英寸,1英寸约为()A.2.5kmB.2.5mC.2.5dmD.2.5cm2.XXX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B.XXX背着的书包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XXX身边驶过的汽车3.发育正常的小雷身高约1.7m,为了准确测量两手伸开的臂展长度,应选用的刻度尺是()A.量程~2m,分度值1cm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1m,分度值1cmD.量程~15cm,分度值1mm4.某同砚丈量一物体的长度四次,记实数据分别为2.10cm、2.13cm、2.12cm、2.15cm,则此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2.125cmB.2.13cmC.2.14cmD.2.12cm5.关于偏差,以下说法精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C.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偏差是因为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制止的6.如图所示是男子100米决赛冠军冲线瞬间的照片,照片右上角显示的时间为其成绩,根据这些信息()A.可知冠军跑得最快B.可排出各选手的最终名次C.不能求出冠军全程的平均速度D.可知冠军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最长7.骑自行车的人自西向东运动,固定在路旁的摄像系统两次拍照分别如图甲、乙,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以小轿车为参照物,货车与自行车都向东活动B.以空中为参照物,货车、小轿车、自行车均在活动C.以工钱参照物,小轿车向西的速率大于货车的速率D.以货车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运动,自行车也向西运动8.如图所示为XXX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

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滑的小车做匀速运动B.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9.XXX骑自行车去书店,开始以2m/s的速率骑行了400m,然后又以5m/s的速率骑行了500m,则他在整个进程中的平均速率为()XXX10.XXX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从家到学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XXX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A.135m/sB.168.75m/sC.2.25m/sD.2.81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1.单位换算:1)20m/s=km/h;(2)27mm=μm;3)1h=s;(4)28nm=m。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含参考答案和解释)

人教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含参考答案和解释)
考点:参照物
13.c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9中a、b、c三条图线可以看出,时间相同时,a通过的距离最远速度最快,c通过的距离最远速度最小,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而b、c图像可知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小于2,米则甲的s-t图像一定为图线a。
考点:速度s-t图像
14.15m/s
[解析]
设全程为S,前一半路程平均速度是 ,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是 ,全程平均速度为 :
物理第一单元知识检测
考试范围:机械运动;考试时间:4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5*4=20
1.如下图中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正确的是< >〔2分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考点:运动的相对性,速度的相关计算
10.等于,行李架,地面
[解析]
试题分析:在水平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对汽车作受力分析可知:汽车一共受四个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和支持力,此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和阻力,此二力平衡。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所以此时汽车的牵引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
B.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中的错误操作造成的
C.通过改进测量方法,选择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时,测量工具越精密,测量越准越好。
B.用分值不同的两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相同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2.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一张试卷厚度的大约1mm3.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4.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5. 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准确的是()A.认真细致的测量能够避免误差B.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C.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D.测量中错误是能够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7、图4(甲)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像,则图4(乙)中能与之相对应的v-t图像是 ( )8.李军的家距学校600 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 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 1.5 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 m/s B.1.25 m/s C.2 m/s D.2.5 m/s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10.下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小时就可到达贵阳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1、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12.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丙的速度最小,它们的s-t图像为图2所示,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 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的s -t图可能为图线aC. 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bD. 丙的s-t图可能为图线c1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准确的是()A. 测一张纸的厚度能够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B. 测细金属丝的直径,能够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C. 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 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能够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4、“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1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16.完成下列单位转换(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3)0.6min=_______h17.小聪一家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如下右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_ h.18.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18小题)(17小题)四.实验题(4分+2分+9分=15分)19. 如图1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____,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cm。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元测试题: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运动,因此不存在静止的物体B.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C. 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D.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始终保持不变2. 下列关于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 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C. 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 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3. 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B. 加速度是标量,没有方向C.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D. 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变化成正比4. 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的运动B.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D.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5. 下列关于平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平抛运动是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B.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是重力加速度C. 平抛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D.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00m,所用时间为______s。

7. 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行驶,行驶了180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8.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0m/s,运动了5s,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

9.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运动了4s,速度为______m/s。

10.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为10m/s²,下落了2s,速度为______m/s。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单元测试卷第一章机械运动班级:学号:得分: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20分)1.成年人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为18cm,下列物体的长度估测合理的是()A.一张纸的厚度8cm B.一只铅笔的长度20cmC.教室灯管的长40cm D.粉笔的长度150cm2.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段路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4∶3B.3∶4C.8∶6D.6∶83.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汽车以54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B.航模飞行器以1000cm/s的速度飞行C.人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 D.从0.03k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BC段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AB段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了4sC.物体在OA段的运动速度是4m/sD.物体全程共运动了8s5.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段距离为4.0dmB.AB段平均速度为0.2cm/sC.小车从A点到C点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AC段平均速度将偏大6.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是为了()A.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B.减小由于刻度不精密而造成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视线不垂直于尺面而产生的误差D.减小由于估读时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7.甲、乙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则()A.甲的速度恒为10km/h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2秒时,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D.甲、乙某一时刻速度相等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从同一起点沿直线跑道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程小华一直比小明跑得快B.小华与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C.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9.甲车从P出发、乙车从Q点出发,甲乙相向而行;乙比甲早出发1s,甲到Q点时,乙离P点1m,求此时乙到Q的距离()A.可能为2米B.可能为4米C.一定为8米D.一定为6米10.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 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0=t 时刻,A 在O 点,B 在距离O 点5m 处;∶从第3s 开始,A B v v >,5s 末A 、B 相遇;∶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3s t =时,A 、B 相距8m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不同的乐器(如⼩提琴和钢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我们能够分辨出其声⾳的不同,这是因为不同乐器有不同的:()A.振幅B.频率C.响度D.⾳⾊2、下列哪⼀种情况,声⾳不能传播:()A.在空⽓中B.在⽔中C.在地⾯以下D.在真空中3、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歌,对你的学习产⽣⼲扰,则下列措施中⽆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量B.打开窗户让空⽓加速流动C.紧闭室内的门窗D.⽤棉花塞住⾃⼰的⽿朵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的事例是:()A.⾬滴打在⾬伞上的“嗒嗒”声B.树枝上⼩鸟的“唧唧”声C.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D.⼩溪流⽔的“哗哗”声5、医⽣在给病⼈检查时使⽤“听诊器”的⽬的是:()A.保持声⾳的⾳调B. 保持声⾳的⾳⾊C. 保持声⾳的频率D.减⼩声⾳的分散,增⼤响度6、请你⽤物理学的准确⽤语来“翻译”⽣活⽤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歌”和“低声细语”,这⾥的⾼与低指的是:()A.⾳⾊好坏B.⾳调⾼低C.响度⼤⼩D.乐⾳三要素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之⼀,在⼀些主要⼲道旁设置噪声监测设备。

下列哪些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禁⽌机动车鸣笛B.减弱⼆氧化碳⽓体的排放C.摩托车排⽓管装有消声器D.⼤街⼩巷两旁种草植树8、武侠电影⾥经常描写⼀位侠客双⽬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位,这是因为:()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B.他的⽿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效应,能判定声⾳传来的⽅位D.是⼀种条件反射9、⼀般来说⼤礼堂或者电*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提⾼声⾳的⾳调C.增强声⾳的响度D.仅是为了装饰10、在敲响古刹⾥的⼤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了对⼤钟的撞击后,⼤钟仍“余⾳未绝”,分析其原因是:()A.⼤钟的回声B.⼤钟在继续振动C.⼈的听觉发⽣“暂留”缘故D.⼤钟虽停⽌振动,但空⽓仍在振动⼆、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1、⼀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发声也停⽌,声⾳靠传播;在⼀根⾜够长的钢管⼀端敲击,在另⼀端可以听到次响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根据图所给信息,请你估测运动员从蹦床中心点跳起的实际高度大约是() A.1 cm B.0.2 m C.1.7 m D.4.5 m2.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

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机器人C.餐桌D.墙壁3.《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舟B.岸边C.岸边的树D.剑4.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

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A.垂直起飞B.垂直降落C.定速巡航D.空中悬停5.假期到了,同学们送小明乘列车回家。

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6.短跑运动员5 s跑了50 m,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 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 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7.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假设后车以5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则在这0.5 s的时间内,后车前行的距离大约为()A.3 m B.7 m C.12 m D.25 m8.某辆汽车启动后,经过20 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由表可知() A.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km/hB.此时汽车的速度是90 m/sC.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km/hD.启动后20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90 m/s9.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卷(全套附答案)

物理试卷(第一章 声现象)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 A . B . C . D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 ( ) A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B .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 .紧闭室内的门窗 D .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的音色 D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 ~4m 高的透明板墙,如图1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 .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 .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 A .装饰、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 .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 、提高声音的音调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 .音色好坏 B .音调高低 C .响度大小 D .乐音三要素7、我国已进行“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试验,杨利伟乘坐宇宙飞船遨游太空,不久,“神舟”六号将会将更多的宇航员带上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 ( )A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 .太空中噪声太大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如图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声音的音调不同D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9、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图4、图5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可知:图4是 的波形,理由是 ;图5是的波形,理由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姓名班级学号得分(7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 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 9米/秒B. 12米/秒C. 4.5米/秒D. 无法确定2.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则书宽度平均值是( )A. 12.38cmB. 12.365cmC. 12.36cmD. 12.37cm3.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C. D.4.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A. 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B. 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它物体运动情况C.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 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5.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山和水D. 水和山6.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经过4秒,两车相距10米B. 经过6秒,两车相距10米C. 通过4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D. 通过60米的路程,甲用时比乙少2秒8.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9.汽车速度是36km/ℎ,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A. 自行车的速度最大B. 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 汽车速度最大D. 三者速度一样大10.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50m,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3m/sB. 7m/sC. 3.5m/sD. 2.5m/s11. 6.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 偏大B. 偏小C. 正常D. 无法比较12.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 8.60cmB. 1.69cmC. 1.6cmD.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13.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3.2c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1mmB. 1cmC. 1dmD. 1m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 B.C. D.15.下列几种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春天,桃树上结出桃子B. 秋天,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 上课的铃声传到同学们耳中D. 晚上,探照灯光射向天空16.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 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 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 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17.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 静止的B. 向西运动C. 向东运动D. 无法判断18.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下图中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A. 甲图和丙图B. 甲图和丁图C. 乙图和丙图D. 乙图和丁图1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A. 10:3B. 3:10C. 8:15D. 15:820.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 汽车行驶的速度约100m/sC. 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D.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1.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

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

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B. 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C. 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4a/3△tD. 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C. 读数时,视线垂直于尺面D. 某成年人的拇指长度约为50mm。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23.14.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了在_______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时间的方法。

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3.613.813.724.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

(单位写汉字)25.给下列各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张纸的厚度约70______ .(2)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______ .26.如图停表的读数是分秒.27.1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

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

28.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

如果战斗机在2s内飞行了0.4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m/s。

29.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是________。

某物体在前6s通过的路程是9m,在接下去的10s通过的路程是19m,则物体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在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

3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量程是___cm,分度值是____mm,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

31.单位换算:54km/ℎ=______m/s;5m/s=______km/ℎ;0.8mm=_____ nm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2.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

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则:(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km/ℎ?(2)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33.一列长180m的列车匀速通过长900m的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72s。

求:(1)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米。

(2)列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34.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4)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路程s3上的平均速度为v3。

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选填>、<、=)35.Ⅰ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______cm,停表乙的示数为______s.Ⅱ.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_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Ⅲ.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选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选填“大”或“小”).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1. B2. D3. B4. D5. A6. D7. C8. C9. D10. A11. A12. D13. B14. B15. B16. D17. C18. C19. D20. D21. B22. ACD23. 甲路程24. 米;秒25. μm;dm26. 3;37.527. 静止运动长途汽车28. 列车每秒通过的路程为15m;静止;20029. v=st;1.5m/s;1.9m/s30. 0−10;1;3.8031. 15;18;8×105。

32. 解:(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t=10:45−10:15−=30min=0.5ℎ;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s=120km−70km=50km,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v=st =50km0.5ℎ=100km/ℎ;(2)由v=st得:从B地到达南宁的时间.答:(1)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ℎ;(2)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0.7ℎ。

33. 解:(1)由题知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为s=180m+900m=1080m;(2)平均速度v=st =1080m72s=15m/s。

答:(1)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的总路程是1080米。

(2)列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为15m/s。

34. (1)刻度尺;停表;(2)v=st;(3)变速;(4)v3>v1>v235. (1)2.45;337.5(2)甲;3.40;减小误差;26.42cm;26.00cm(3)v=st;小;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