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议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赏析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A3.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015介之推不言禄

015介之推不言禄

背景-介子推简介
•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出生年月日不详细,死于公元前636 年,后来又被叫做介子。对于介子推简介历史书籍很少记载,自传的也没有,不 过关于他大名鼎鼎的典故还是有很多的。介子推舍命爱国的故事,让后人格外的 铭记。同时,如今我们每一年过的清明节都是跟他有关的呢。
• 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为了挣钱养家便去了有钱人家里做事糊口,也就是晋国 公子重耳的家里。春秋时期,战乱纷纷,晋国内部也发生了战争,当时的晋献公 昏庸无道、沉迷美色,特别是妃子姓骊名姬的娘娘,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废掉太 子申生,让骊姬娘娘的儿子做太子。晋国内部一片混乱,为了求生只好带着家属 四处逃窜,介子推很忠心,不但没有逃跑,还一路追随重耳。逃窜的日子很是可 怕,饥寒交迫,病厄交加。就在这个时候,介子推挺身而出,为了不让公子重耳 饿死,就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维持重耳的性命。
• 赵衰、狐偃等人非常嫉妒,便献奸计,告 诉晋文公说三面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为 了母亲必定下山。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 为真,而赵衰、狐偃等人却四面烧山,大 火烧了七天七夜,等火灭的时候,晋文公 率人上山寻找,却发现介之推与老母亲抱 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文公悲痛难忍,敕 令子推忌日百姓不得焚火煮饭,只吃寒食, 遂为寒食节。
背景
重耳在国外颠 沛流离了19年, 辗转了8个诸侯 国,直至62岁 才登基做国君。
重耳在狄居住12年后离去。途 经卫国,卫文公不以礼遇。离 开卫国经过五鹿,重耳因饥饿 而向郊野百姓乞讨食物,郊野 百姓将土块装在器具中进送给 他。介子推割肉给晋文公。这 时重耳55岁,大约时间是公元 前642年。
重耳逃亡路线图
说文解字
介之推不言禄

①主人公
②事件
①介之推 :重耳的奴仆。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 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宋书·吕祖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吕祖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书·吕祖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书·吕祖谦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书·吕祖谦传》原文及翻译宋书原文: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

自其祖始居婺州。

祖谦之学本之家庭,有中原文献之传。

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既又友张械、朱熹,讲索益精。

初,荫补入官,后举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教。

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

除太学博士,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添差教授严州,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

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

且言:恢复大事也,规模当定,方略当审。

陛下方广揽豪杰,共集事功,臣愿精加考察,使之确指经画之实,孰为先后,使尝试侥幸之说,不敢陈于前,然后与一二大臣定成算而次第行之,则大义可伸,大业可复矣。

”召试馆职。

先是,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独祖谦不然,而其文特典美。

尝读陆九渊文喜之,而未识其人。

考试礼部,得一卷。

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

”揭示,果九渊,人服其精鉴。

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

迁著作郎,以末疾请祠归。

诏除直秘阁。

时方重职名,非有功不除,中书舍人陈骙驳之,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佑观。

明年,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卒,年四十五。

谥曰成。

祖谦学以关、洛【注】为宗,而旁稽载籍,不见涯涘。

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

少卞急,一日,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忽觉平时忿惶涣然冰释。

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

”其所讲画,将以开物成务,既卧病,而任重道远之意不衰。

譬家之政,皆可为后世法。

考定《古周易》《书说》,皆行于世。

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在金华城中;既殁,郡人即而祠之。

(节选自《宋书·吕祖谦传》)【注】关、洛,宋代理学的两个学派。

关学指以张载为首的学派,因张氏讲学于关中雨得名;洛学指二程为首的学派,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

译文:吕祖谦,字伯恭,是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观止4: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原文】晋侯1赏从.亡者,介之推2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3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4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5之,而二三子...6以.为.己力,不亦诬7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8为之田9。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错了,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介子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为什么还要装饰它?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古文观止15:介之推不言禄

古文观止15:介之推不言禄

古文观止15: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1、从亡者:跟随晋侯一起逃亡的人;2、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今山西介休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举,深得世人推崇。

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晋文公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清明节前一天) “寒食节”;3、禄:古代官吏的薪俸,这里指赏赐;4、及:到,指给予。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文公也没有给他赏赐。

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剩文公一个人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晋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天没有灭绝晋国,晋国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是谁呢?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1、置:拥立;2、二三子:那几个人,指“从亡者”;3、诬:欺骗;4、义:把……视为正义。

[译文]上天实际要拥立文公为君,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上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把罪过当做道义,上面的君王对这些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其母曰:“盍(hé)亦求之?以死,谁怼(duì)?”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1、怼:怨恨;2、尤:过错,罪过;3、效:效法,仿效;4、文:装饰。

[译文]他母亲说:“你为什么不去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责备这种行为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怎么样?”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16 介子推不言禄

部编初中语文九年级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析精练:16 介子推不言禄

16 介子推不言禄一、趣文导读斋戒库一监生姓齐,家资甚富,但不识字。

一日府尊出票,取鸡二只,兔一只。

皂亦不识字,央齐监生看。

生曰:“讨鸡二只,免一只。

”皂只买一鸡回话。

太守怒曰:“票上取鸡二只,兔一只,为何只缴一鸡?”皂以监生事禀。

太守遂拘监生来问,时太守适有公干,暂将监生收入斋戒库内候究。

生入库,见碑上斋戒二字,认做他父亲齐成姓名,张目惊诧呜咽不止。

人问何故,答曰:“先人灵座,何人设建在此,睹物伤情,焉得不哭。

”【译文】有个监生姓齐,家里很富,但不识字。

一天知府大人开列单子,要鸡二只,兔一只。

差役不识字,便恳求姓齐的监生看。

监生念道:“讨鸡二只,免一只。

”差役只买一只鸡回来,太守生气说:“叫你买二只鸡,一只兔,为什么只买一鸡?”差役以监生念的话禀报。

太守于是拘拿监生到堂责问。

正巧太守遇有公事要做,便临时将监生收入斋戒库内等候查究。

监生进入库内,见碑上“斋戒”二字,误认成他父亲“齐成”姓名,惊诧得瞪大眼睛呜咽不停。

别人问他为什么哭,监生回答说:“先人灵座,不知谁将其建立在此,睹物伤情,怎能不哭。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编纂的《春秋》而作。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

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

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

【文言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

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以下是《介之推不言禄》的译文:从前啊,晋国的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好多人跟着他。

介之推也在里头。

重耳饿惨了的时候,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可仗义啦!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那些跟着他流亡的人啊,一个个都争着说自己功劳大,想要封赏。

晋文公呢,也挺大方,给了不少人好处。

介之推可没去凑这个热闹,他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就剩下国君您啦。

老天一直护着您,那些跟着您的人啊,把这功劳说成是自己的,这不是瞎扯嘛!偷人家的财物,都算是强盗,何况这些把上天的功劳当成自己功劳的人呢!臣子们把罪过当成是正义,国君您还赏赐他们,上下都这样乱来,我可看不下去。

”他老妈就问他:“那你咋不去跟国君说说呢,说不定也能得点好处。

”介之推说:“我都嫌跟他们争功丢人,咋还能去要赏赐呢?再说啦,我要是说了,那罪过就更大喽。

”老妈又说:“那要不咱也去显摆显摆,至少让大家知道知道。

”介之推回他老妈:“哎呀,老妈呀,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算了。

要是去显摆,那多丢人现眼啊。

再说了,我都打算归隐了,还在乎这些干啥。

”于是呢,介之推和他老妈就跑到山里藏起来了。

晋文公后来想起介之推,哎呀,这功臣咋没封赏呢!派人到处找,没找着。

有人出主意说:“介之推最孝顺了,放火烧山,他肯定会背着老妈出来的。

”晋文公这傻帽还真就听了,放火烧山。

可没想到啊,介之推和他老妈抱着棵大树,死也不出来,最后给烧死啦!晋文公那叫一个后悔哟,把那片山封给介之推,还起名叫“介山”,说:“就用这来记住我的过错,也表彰介之推的气节。

”这故事出自《左传》。

您瞧瞧,介之推这哥们,真是够硬气,不贪功,不图利,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让人又敬佩又惋惜啊!。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阅读答案及译文.doc》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吕祖谦《议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居争夺奔竞之中,而见旷逸高世之举。

嚣尘滞虑一扫而空,心幵目明,顿还旧观。

暑风旱雨不足以喻其快也,渴浆饥炙不足以喻其美也,沂浴零游不足以喻其清也。

晋文公反国之初,从行诸臣骈首争功,有市人之所不忍为者。

而介子推独超然处众纷之外,孰谓此时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后,闻其风者犹咨嗟叹颂而不能已也。

虽然盗跖之风不足以误后世,而伯夷之风反可以误世。

凡人之情,既恶之则必戒之,其所以陷溺而不知非者,皆移于所慕也。

推尤诸臣之贪功,其言未必非也;其言之所自发,则非也。

使晋文赋之以禄,推以此为辞禄之言,虽不尽中理,犹不失为狷介也。

而推之言不在于禄方赋之初,而在于禄不及之后。

吾固疑推之不主于理,而主于怨也。

推,高士也。

未易以凡心窥、利心量也。

事固有外似而中实相远者,安知推之果出于怨也?以怨断推之罪,非吾之言也,乃推之言也,非推之言也,推母之言也。

推自谓:既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亦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母子之间,真实底蕴,举皆披露,推安所逃情乎?
推若果以从亡之臣为不当赏,则狐、赵从亡之臣也,己亦从亡之臣也,其不赏,均也。

文公之赏狐、赵,固滥而可责也。

赏者为滥,则不赏者乃理之常也。

是文公失之于狐、赵,而得之于我。

君待我以常,我自安其常,怨何为而生?身何为而隐乎?是非无两立之理。

赏者是,则不赏者非;赏者非,则不赏者是。

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又怨文公之不赏,此近于人情乎?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

译文:
处在人人竞相奔走抢夺的境地,才显现旷达闲逸,超脱凡俗的行为。

喧嚣的尘世和凝滞的欲念一下子扫除干净,那么心态就幵朗,眼睛就明亮,顿时恢复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酷暑时的凉风,干旱时的雨水,都不足以比喻这种愉快;口渴时的琼浆,饥饿时的烤肉,都不能够比喻这种美味;在沂河洗浴,在零台游玩,都不足以比喻这种清泉。

当初晋文公回到晋国,跟从他的人竞相争夺功劳,有些事商人都不忍心做得出来。

然而介子推一个人超脱在众人纷争之外,谁会想到这个时候还有这样的人呢?难怪百世之后的人,听到他的道德风尚之后都会不停地感叹赞颂。

虽然如此,盗跖的风范不能使后人迷误,而伯夷的风范反而可以使后人迷误。

一般人的感情是,如果讨厌它必定会戒除它,那些沉溺其中而不知错误的人,是因为都被自己所仰慕的人改变。

介子推责备各位大臣贪恋功劳,他的话未必是错的,他的话的出发点却是错误的。

假使晋文公给他厚禄,介子推把这话作为推辞俸禄的话,虽然不是很合理,他还不失为狷介的人。

介子推的话不是在俸禄颁发之前,而是等到自己没有得到俸禄的时候才说的。

我本来就怀疑介子推不是立足于道理,而是立足于怨恨。

当然,介子推是个高士,不容易用凡心来窥视,不容易用利害之心来测量。

事情本来就有外表貌似而内心实际相差很远的,怎么知道介子推果真是出于怨恨呢?用怨恨
来断定介子推的罪名,不是我的话,是介子推自己的话,也不是介子推的话,是他母亲的话。

介子推自己说:既然说出了怨恨的话,就不吃他
的俸禄了。

”他母亲也说:为什么不也去求俸禄呢?以死亡来怨恨谁呢?”母亲与儿子之间,说出了真话和本来想法,都是自我披露,介子推又怎么逃得掉真情呢?
介子推果真认为跟从晋文公流亡的功臣不应当奖赏,那么狐毛、狐偃、赵衰作为跟从流亡的臣子,自己也是跟从流亡的臣子,如不奖赏,就都不奖赏了。

晋文公奖赏狐、赵固然很泛滥了,可以责备。

行赏是道理穷尽了,那么不行赏是常理。

这是晋文公对待狐、赵等人有过失,而对我是有理的。

国君以常理对待我,我安于常理,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自己为何要隐居呢?对错没有并行的道理。

奖赏对,那么不奖赏就错;奖赏错,那么不奖赏就对。

现在介子推既然责备晋文公滥行赏赐,又责怪晋文公不赏赐,这还是近人情的吗?我因此知道介子推的话,只不过是假借道理来发泄怨恨。

天下固然有行迹高远而内心卑劣,形态清绝而神情污浊的人,像介子推这样的人就是。

在朝廷有聚在一起争夺名誉的人,在市场有聚在一起争夺利益的人。

在山的顶端、水的岸边,突然碰见像介子推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突然感到高兴呢?怨恨的心在里面积聚,那么森林与山脚未必不是幽禁拘留的渔网,山涧小溪的水流声未必不是愤恨激烈的声音,我没有发现这些地方要胜过其他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