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健康教育--一、血脂入门
高血脂的健康教育

高血脂的健康教育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指的是血液中的脂肪含量过高。
高血脂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控制高血脂,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健康教育措施:
1. 饮食控制:
- 减少摄入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肉和全
脂乳制品。
-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
- 选择低盐食物,并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
- 控制饮食总热量,保持适当的体重。
2. 运动:
-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或骑自行车。
- 增加肌肉锻炼,如举重或做力量训练。
- 建立持续的运动惯。
3. 戒烟和限制饮酒:
- 戒烟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限制饮酒,女性每天不超过一个标准饮酒量,男性不超过两个。
4. 控制血压和血糖:
- 定期检测并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
- 如有必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5. 减压和管理压力:
- 学会应对压力的有效方式,如进行休闲活动、冥想或寻求心理支持。
6. 定期体检和咨询专业医生: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了解身体健康状况。
- 咨询专业医生,获得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请注意,这些建议仅供参考。
对于个人情况,建议在咨询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教育计划。
参考文献:。
高血脂病人健康教育

高血脂病人健康教育高血脂病人健康教育概述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指体内脂肪含量异常升高,包括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升高。
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高血脂病情的发展。
饮食调理1. 选择健康脂肪高血脂病人应避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猪油、牛油、椰子油等。
相反,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如橄榄油、花生油、鱼油等。
不饱和脂肪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以帮助降低血脂,增加饱腹感,减少对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高血脂病人应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
3. 限制胆固醇摄入高血脂病人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应超过300毫克。
避免食用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
4. 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高血脂病人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尤其是快速消化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蜂蜜、果汁等。
适量摄入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类食物,可以提供持久的能量,控制血糖和血脂的升高。
运动保健1. 有氧运动高血脂病人可以选择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慢跑等。
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率,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并改善心血管功能。
2.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高血脂病人可以通过进行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来帮助降低血脂。
可选择较长时间的散步、骑自行车等活动,保持心率在安静状态下的60%~70%。
3. 避免过度运动高血脂病人应避免过度的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和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在开始运动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运动教练的建议,并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建议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生活习惯调整1.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高血脂病人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
戒烟和限制酒精的摄入可以大大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 控制体重高血脂病人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肥胖。
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

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它是引起心脏病、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为了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脂血症的健康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 在健康教育中,首先要向公众普及高脂血症的基本知识。
包括高脂血症的定义、病因、症状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
通过向公众普及这些知识,可以提高他们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警惕性,进一步鼓励人们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高脂血症。
2. 饮食指导- 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饮食指导。
因为饮食是高脂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教育公众关于高脂血症饮食的重要性以及一些饮食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这些原则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选择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如鱼类和坚果等。
同时,健康教育还可以向公众介绍一些适宜的食谱和健康的烹饪方法,以帮助人们制定合理的高脂血症饮食计划。
3. 运动指导- 高脂血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运动。
通过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传达给公众参与适量运动的重要性。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代谢,促进脂肪燃烧,降低血脂水平。
健康教育可以向公众介绍一些适合高脂血症患者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同时提醒人们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如上楼梯代替电梯等小改变也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4. 管理心理健康- 高脂血症对健康产生的威胁不仅体现在身体上,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关注和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健康教育可以向公众普及一些减压、放松的方法,如冥想、瑜伽等,帮助患者应对高脂血症带来的负面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5. 定期体检和监测- 高脂血症是一种潜在的、较为隐匿的疾病,很多人可能并不自知自己已经患上了高脂血症。
因此,在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强调定期体检和监测的重要性。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发现和早期诊断高脂血症,通过监测血脂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以控制高脂血症的进展。
高血脂人群健康教育大纲

高血脂人群健康教育大纲《高血脂人群健康教育大纲》
一、概述
1. 什么是高血脂
2. 高血脂对健康的危害
3. 高血脂人群的常见症状
二、高血脂的危害
1. 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增加中风的可能性
3. 对肝脏和胰岛的损害
4. 对身体其他器官的不良影响
三、高血脂的饮食调理
1. 控制总热量
2.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3.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4. 饮食中纤维的重要性
5. 避免食用高糖饮食
四、高血脂的运动调理
1. 有氧运动的重要性
2. 无氧运动对高血脂的帮助
3. 合理运动的频率和强度
五、高血脂的药物治疗
1. 各种高血脂药物的功能和作用
2. 不同药物治疗的适用人群
3. 药物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六、心理调理
1. 高血脂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2.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3. 积极面对高血脂的态度
七、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1. 避免熬夜
2. 合理作息
3. 避免过度饮酒
4. 戒烟
5. 控制情绪,避免压力过大
以上便是《高血脂人群健康教育大纲》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够对高血脂人群提供一些有益的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血脂问题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血脂问题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血脂问题是指人体血液中脂质含量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高血脂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脂血症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因此,加强血脂问题的健康教育,对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提出一些血脂问题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开展血脂问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公众宣传血脂问题的危害性和预防控制知识,提高人们对血脂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其次,建立健康档案,加强个体化健康管理。
通过定期体检,检测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和干预高血脂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帮助人们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另外,加强学校和企业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课程、组织体育活动等形式,向学生宣传血脂问题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企业单位可以通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体检活动等方式,提高员工对血脂问题的认识,促进员工健康管理。
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血脂问题健康教育的宣传。
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传播血脂问题的相关知识,提供健康管理指导,让更多的人接受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最后,建立健康管理团队,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
可以邀请心血管疾病专家、营养师等组成专业团队,为公众提供血脂问题的咨询和指导,解答疑惑,帮助人们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保持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血脂问题健康教育实施方案需要从宣传教育、个体化健康管理、学校企业健康教育、新媒体宣传以及专业健康管理团队等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公众对血脂问题的认识和管理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落实血脂问题健康教育实施方案,促进全民健康。
高血脂病人的健康教育

高血脂病人的健康教育
《高血脂病人的健康教育》
高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胆固醇和/或三酸甘油酯含量过高的一种疾病。
高血脂病人不仅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还可能引发高血压、肥胖等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高血脂病人来说,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高血脂病人在饮食上要注意控制摄入脂肪和胆固醇的数量。
应该减少高脂肪食物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例如油炸食品、肥肉、黄油等,多选择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低脂肪乳制品等健康食物。
其次,高血脂病人要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脂水平,增加身体的代谢能力,减少体内脂肪的堆积,提高心肺功能。
除此之外,高血脂病人也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确保自己的血脂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同时,如有需要,可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降血脂药物,以控制血脂水平。
此外,高血脂病人还要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和疲劳。
总之,高血脂病人要注意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定期检查、药物治疗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预防及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每位高血脂
病人都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健康,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血脂健康教育

49.服用降脂药物能带来哪些好处?血脂水平过高的人,除了减少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增加运动等非药物治疗以外,大多数往往还需要服(1)预防冠心病:对于没有冠心病而胆固醇又高的人,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发生冠心病的危险。
1995年(2)治疗冠心病:降脂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服用降脂药物可以减轻冠心病的急(3)对脑血管及其他血管的影响:中风也是我国的常见病,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降低中风的发生。
降脂药物总之,服用降脂药物能带来许多好处。
同时需要强调一点,在服用降脂药物的时候,仍应坚(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50.降脂药物能使冠心病患者的血管病变消退吗?降脂药物如他汀类等可以降低血液里过多的胆固醇,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具有预防和治疗冠心有一项临床试验,对885名70岁以下的男性冠心病者进行观察,发现服用降脂药物2年后,病人的冠状动(1)服用降脂药物可以阻止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甚至可以使血管病变消退。
(2)然而,这些血管病变消退的幅度不是很大,大多数血管病变的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
(3)令人振奋的是,服用降脂药物后,可以明显地减少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这说明,降脂药物能使冠心病的血管病变有所消退,但这种血管病变的消退远不足以解释降目前认为,最常引起冠心病急性发作的血管病变常常并不是阻塞血管腔的大斑块,反而是那些胆固醇含所以,我们强调应用他汀类药物,不单是用来降低胆固醇、使病变血管消退,现在看来,更(叶慧俊,王钟林,赵水平)51.什么叫“他汀类”降脂药?“他汀类”降脂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降脂药,所以病人也对这类降脂药物最为关心。
常有病“他汀类”降脂药的上市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是历经磨练的。
最早发现“他汀”是在20多在了解了“他汀类”降脂药的来龙去脉之后,让我们再进一步来看看“他汀类”为什么有那么强的降脂(叶慧俊,王钟林,赵52. 现有的他汀类药物有哪些?由于他汀类药物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口服方便,许多制药厂家都在研究和开发这类药物;其制药方式目前上市的他汀类药物有5种: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高血脂健康教育手册

高血脂健康教育手册
《高血脂健康教育手册》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可能对高血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高血脂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因此及早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手册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关于高血脂的相关信息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高血脂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管理。
手册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 高血脂的定义和症状:介绍了高血脂的概念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以便读者能够及早发现和处理。
2. 高血脂的原因和影响:详细阐述了高血脂发生的原因,包括饮食、运动、遗传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说明了高血脂对健康的危害。
3. 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预防高血脂的建议,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方式;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4. 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由于高血脂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因此本手册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心血管健康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与高血脂相关的风险。
通过仔细阅读本手册并参照其中的建议,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高血脂,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只有在大家都认识到高血脂的危害和重要性,并采取行动加以预防,我们才能更好地控制和降低高血脂的发病率,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脂健康教育--一、血脂入门一、血脂入门1. 血脂是什么?血脂与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大家都想了解血脂到底是什么?所谓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其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脂异常的朋友一定要清楚:自己是有胆固醇升高?还是甘油三酯高?或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升高?因为若不加以区别,治疗将无所适从。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不溶于水的,它们必须被能溶于水的磷脂和蛋白质包裹才能存在于血液中,并在血中循环运输,这就好比不会游泳的人只有坐上了船,才能在江河中来去自如。
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组合在一起,形成易溶于水的复合物,职叫做脂蛋白。
脂蛋白中所含蛋白的种类和数目、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多少决定其重量。
所以,血液中的脂蛋白也是有轻有重的。
脂蛋白中密度高、颗粒小的一部份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而密度低、颗粒稍大的一部份称为低密度脂蛋白。
(刘玲,王钟林,赵水平)2. 血脂是有害的物质吗?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患高血脂症的人数也明显增加,同时冠心病患者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血脂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已成为人们的主要保健话题。
科学家们已证实,血脂升高是冠心病和脑中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很多朋友一旦发现自己血脂升高就不免恐慌,以致饮食无所适从,甚至戒荤断油,影响了正常生活。
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定范围内的血脂非但无害,而且是我们人体所必需的基本物质。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血脂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已知甘油三酯主要参与人体能量代谢,可以释放大量的能量供机体活动所需,而过多的能量可通过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胆固醇则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对于稳定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起关键作用。
同时,胆固醇也是合成某些激素、维生素D和胆酸的重要原料。
可见胆固醇是维持机体生命正常的必备因素。
正常情况下,脂类在体内的吸收、消耗和转化维持相对平衡,所以人体血脂含量可基本保持稳定。
血脂升高固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过低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也不见得是好事。
血脂太低可见于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
因此,我们不要谈“血脂”而色变。
当然,若已发现高血脂,则要认真对待,咨询医生、合理治疗,并做到定期复查。
(张大庆,王钟林,赵水平)3.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些什么?要了解自己的血脂情况,就必须抽血化验血脂。
目前医学上提倡:20岁以上的人应该每五年检查一次血脂。
40岁以上的人至少应每一年检查一次血脂。
有心脏病家族史、体型肥胖、长期吃糖过多、嗜烟、酗酒、习惯静坐、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者,尤其是那些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及已患有高脂血症的病人,或者皮肤有黄色瘤的朋友,更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检查血脂。
在进行血脂检查前应注意下列几点:① 检测空腹血脂时,一定要抽取空腹12小时以上的静脉血。
② 采血前应维持原来规则的饮食,并保持体重恒定。
③ 在生理和病理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化验。
4~6周内应无急性病发作。
④ 检查时不要服用某些药物。
避孕药、某些降血压药物等可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
血脂检查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到医院化验前务必注意上述的几种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刘玲,王钟林,赵水平)4.怎样看血脂化验单单纯的血脂升高几乎不会引起人们太多不适,常不为患者所察觉,只有通过血脂化验才能知道。
血脂化验单虽然很简单,但包括的内容较多, 不同的医院化验室所做的血脂项目差异也很大,而且各血脂项目多由其英文缩写来表示,对于没有学过医的广大患者来说的确实很陌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血脂化验单上的主要项目:(1)TC: 这是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的英文缩写, 一般医院的化验室都可以检测的项目,它代表的是血中所有的胆固醇。
(2)TG: 这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英文的缩写,代表了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
(3)LDL-C: 这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
低密度脂蛋白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复合体, 医学上要测定其所有成分的含量比较困难, 故使用他所含的胆固醇成分作为代表,来反映血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因此是一项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
(4)HDL-C: 这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反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
高密度脂蛋白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指标,它升高是一件好事,而过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此外,在一些较为全面的血脂化验单上,我们还可以看到Lp(a), 这是脂蛋白小a(Lipoprotein a)的英文缩写,可能比较难记,不要紧,我们只要知道,Lp(a)升高也有可能会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就行了。
另外,Apo B100和Apo AI是两项仅在大医院才化验的指标,他们分别代表载脂蛋白B100和载脂蛋白AI。
血Apo B100浓度的变化多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一致,因此,Apo B100升高对人体同样不利。
Apo AI的变化则与高密度脂蛋白相同,所以,Apo AI升高对人体是有益的。
虽然大家对血脂化验单上的基本项目已有所了解,但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那就是化验单上还有很多正常值,而很多医生开降脂药又不依据这些正常值,这是为什么?我们首先要明确血脂化验单上的正常值是相对的,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仅供有参考。
临床医生主要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降脂治疗方案。
(张大庆,赵水平,王钟林)5.什么是总胆固醇(TC)虽然,大家知道胆固醇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并不一定清楚胆固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胆固醇可以说是一种“油”,是不溶于水的物质,实际上血液中没有单独存在的胆固醇,胆固醇都必须与一种叫做载脂蛋白的蛋白质和磷脂相结合后,才能在血液中自由流动。
胆固醇与载脂蛋白和磷脂结合后生成各种脂蛋白。
因此,所谓的总胆固醇(TC)就是各种脂蛋白含有的胆固醇的总和。
每天我们都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胆固醇,同时体内也可以自己合成胆固醇。
正常情况下,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合成以及代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保障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
但当体内胆固醇超过机体的需要后,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就会逐渐沉积在动脉血管壁内,使动脉壁表面粗糙、增厚,变硬以后并有血栓形成,终致血管腔狭窄,使心脏和大脑的供血减少或中断,最后导致冠心病和中风。
(张大庆,王钟林,赵水平)6.什么是甘油三酯(TG)常有人将血脂与甘油三酯视为同一体,实际上,甘油三酯(TG)仅是血脂的一种,血脂还包括其他物质如胆固醇等。
血中甘油三酯(TG)与胆固醇一样,也都是存在于各种脂蛋白中。
而血甘油三酯则是所有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总和。
血中颗粒大而密度低的脂蛋白所含甘油三酯的量多。
当病人的血甘油三酯特别高(颗粒大、密度低的脂蛋白过多)时,血液会呈乳白色,将这种血静置一段时间后,血的表面会形成厚厚的一层奶油样物质,这便是化验单上报告的所谓的“脂血“。
甘油三酯的功能与胆固醇截然不同,甘油三酯是人体主要的能量储存库。
尽管甘油三酯有诸多生理功能,但凡事物极必反,过多的甘油三酯会导致脂肪细胞功能改变和血液粘稠度增加,并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而且,血液中甘油三酯过高还会引起急性胰腺炎。
(张大庆,赵水平,王钟林)7. 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所谓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利用超速离心技术能分离出的一种血液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等。
我们利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出血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然后,再测其中的胆固醇,即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是最准确的测定LDL-C 的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所需仪器非常昂贵,且需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不适合在临床上使用。
目前医学上可通过沉淀方法直接测定LDL-C,也可以采用公式计算出LDL-C。
测定出的LDL-C浓度就代表了血中LDL的水平。
LDL中的胆固醇含量占其总重量的一半以上,同时血液的胆固醇主要是位于LDL中,占血总胆固醇(TC)的60%以上。
所以,LDL-C升高常同时有TC增高。
由于LDL的颗粒比较小,即使血中LDL浓度很高,血液的外观也不会有明显改变。
体内多余的LDL易沉积在动脉的管壁,会引起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张大庆,赵水平,王钟林)8. 什么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所谓高密度脂蛋白(HDL),也是可通过超速离心方法分离出来的一种血液脂蛋白。
HDL是血液中密度最高、颗粒最小的脂蛋白。
HDL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蛋白质等。
利用超速离心技术分离出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然后,再测定其中的胆固醇,即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这是最为准确的测定HDL-C的方法。
不过, 目前医学上常采用比较简便且省钱的免疫化学沉淀方法,直接测定HDL中的胆固醇(HDL-C)。
HDL-C是临床检验的指标,它代表了血液中HDL的水平。
近来,众多的科学研究证明,HDL是一种独特的脂蛋白,具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内的胆固醇“吸出” ,并运输到肝脏进行代谢清除。
因此,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的美称。
(张大庆,赵水平,王钟林)9.血脂的来源有哪些?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酸和脂肪酸。
我们通常所谈及到的血脂主要是指血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血脂的来源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来源于我们吃进的食物,二是来源于我们体内的合成。
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主要含淀粉和脂肪。
中国人以淀粉(如大米、玉米等)为主食,所以甘油三酯的主要来源应该是淀粉。
此外,猪肥肉、动物油脂、、烤鸭、各种煎炸食品、奶油糕点均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
肝脏和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肝脏的合成能力最强,但不储存甘油三酯,合成后即释放入血,脂肪组织如皮下脂肪及肌肉之间的脂肪等也是合成甘油三酯的重要部位。
除了遗传基因的作用外,饮食是影响血胆固醇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人们早已知道,只有动物食品才含有胆固醇,植物食品是不含胆固醇的。
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多种多样,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胆固醇,所以不能多吃。
专家建议高脂血症患者每周吃蛋不宜超过4个。
有人认为肝脏可”补血明目”,而它却是胆固醇含量多的食品;肾脏(腰子)也富含胆固醇,高脂血症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特别是肝脏。
人体内大部分的胆固醇靠自身合成。
肝脏是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部位,胆固醇合成的原料象甘油三酯一样,主要来自于糖的分解,其次来源于食物脂肪和体内脂肪的分解。
所以,即使食物中没有胆固醇,体内仍能自行合成而不致缺乏胆固醇。
虽然人体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主要靠自身合成,但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毕竟它们的合成需要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