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诊治对照表(自己当鱼医)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一、烂鳃病: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
治疗方法:(1)用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二、细菌性肠炎:病鱼会停在鱼缸的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短时间抽搐;粪便呈白色。
治疗方法:(1)将磺胺胍溶解后混到饲料中投喂。
(2)用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溶液进行药浴。
(3)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最好请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三、白皮病(又称白尾病):背鳍、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出现小白点,迅速扩散至尾鳍并使其发白、烂掉;病鱼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游动。
治疗方法:用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鱼缸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四、锚头鳋病: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
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
治疗方法:第1步,用镊子直接拔除寄生虫。
第2步,用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第3步,用8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缸。
五、鱼虱病:因为鱼虱破坏鱼的体表组织而有疼痛感,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现象,十分痛苦。
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
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
治疗方法: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六、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鳍充血、腐烂,掉鳞或烂鳍处会发水霉。
治疗方法:用1%的食盐水或是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七、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感染部位有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感染部位开始呈圆形,后面则呈不规则的斑块,较为严重时会有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

观赏鱼疾病防治大全1、猫头虱病【病原】猫头虱又叫矛头虱病、针虫病、铁锚虫病,属水生甲壳类动物,吸食鱼的血液维生,常附生很多累枝虫一类的原生动物,其虫体在25-37摄氏度中可以生活20天左右,在春、秋季可活一个月或稍长时间,秋末感染的猫头虱只有少数可以越冬,大多数会于冬季死亡。
【症状】有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两种,急性感染的鱼急躁不安、甚至缓慢游于水面,不摄食并大量死亡,慢性感染的鱼会因为寄生部位发炎而组织坏死,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猫头虱适温性广12-33摄氏度具可生存,故每年都可能发生此病。
【预防】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喂食的时候尽量的减少从自然水体捕捞的活饵的投喂,即便是投喂也应该做好消毒工作。
【治疗】①鱼体上寄生的虫体不多的情况下可以用镊子直接拔除。
②用百万分之零点三至零点五(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虫体会被麻痹并且脱落掉入水底。
然后将鱼捞回原缸。
并且在原缸内用敌百虫溶液遍撒。
③病鱼还可用百万分之五到八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2、鱼虱病【病原】水生寄生甲壳类鱼虱。
【症状】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五六个鱼虱会在十来分钟咬死一尾15cm长的健康鲫鱼,危害不可谓不大。
【治疗】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3、五爪虫病【病原】腔肠动物五爪虫,可由身体各部分萌芽繁殖,一周左右可以看到水族箱里满是这种虫的成体,而且附着于玻璃壁上。
【症状】五爪虫附着于鱼体上,咬伤部分发炎。
【治疗】①预防的方法也是要注意活饵的消毒,也可以在水族箱放养珍珠马甲或接吻鱼捕食五爪虫。
②少数的虫可以用镊子拔除,大量时就要移出鱼和水草,并用用高锰酸钾对水族箱全面消毒,用刀片铲除玻璃壁上的虫体,再以百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杀灭。
③不可用敌百虫消灭五爪虫。
4、白点病【病原】多子小瓜虫。
鱼鱼常见病诊断及治疗办法详解

鱼鱼常见病诊断及治疗办法详解细菌性疾病细菌引起的疾病在鱼的疾病中属于种类最多的,常见的有:烂腮病、细菌性肠炎、白皮病、竖鳞病、出血性腐败症、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等好几种。
都是属于较高发的观赏鱼类疾病,而且发病的时候一般都比较凶险。
疾病名称烂腮病病原体鱼害粘球菌症状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
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逐渐腐烂最后整个腮部全部腐烂鱼儿也因此失去呼吸功能而死治疗方法1、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每天不断至病鱼痊愈。
同时用百万分之一的呋喃西林溶液清洗所有的用具及水族箱以消毒避免鱼儿再次感染。
疾病名称细菌性肠炎病因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是吃的过饱、肠道饱胀、排泄受阻,导致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
病原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症状病鱼停于水族箱角落不动、不进食。
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
肌肉会短时间发出抽搐,粪便白色。
如果实行解剖。
会发现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
严重时肠子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的粘液和浓血。
治疗方法内服主要是鱼服康、磺胺胍、纳克菌等药浴的话就要用到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
内服药必须溶解后混合到牛新汉堡或者是其它的混合饵料当中投喂。
如果鱼儿已经无法吃食的话,就只有药浴了(也有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的)。
疾病名称白皮病(又称白尾病)病因水族箱内不洁净尤其是鱼的粪便没及时清理掉,或是捕捞和运输的时候操作不慎使鱼受伤导致病源菌感染(可见外伤的危害)。
病原体白皮极毛杆菌的格兰氏阴性杆菌症状背鳍或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也就是鱼背部和尾柄)出现小白点。
白点迅速扩大只至尾鳍全部发白、烂掉,病鱼的游动能力明显降低。
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垂直游动。
2-3天死亡。
死亡率极高。
5-8月流行此病。
治疗方法百万分之二十五的(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天。
看图识鱼病——精选推荐

看图识鱼病图文常见鱼病诊断方法!鱼类易诱发多种疾病,而且鱼一旦发病,只能通过全池泼洒药物的办法来防治。
夏季又是鱼病发生的高峰季节,所以,及时预防和鉴别传染性鱼病非常重要。
现将常见传染性鱼病的感官鉴别技术介绍如下。
1.细菌性烂鳃鳃丝粘液增多,肿胀,附着物增多,严重的腐烂露出鳃丝软骨,鳃盖“开天窗”,鳍基充血,鳞片脱落。
2.赤皮病 病鱼表皮腐烂或鳍条蛀断,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腹部最为明显。
3.打印病 此病由外部烂入。
病鱼尾柄或腹部两侧出现圆形、卵形或椭圆形红斑,严重时肌肉腐烂成小洞,可见骨骼或内脏。
4.白皮病 背鳍后部至尾柄末端的皮肤发白,呈白雾状,与前半部颜色显著不同。
5.疖疮病此病由内部烂出。
病鱼背部两侧有浮肿脓疮,用手触摸有浮肿感觉。
剪开病鱼表皮,肌肉呈脓血状。
6.白头白嘴病常发生于鱼苗和初期夏花阶段。
病鱼体瘦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会发生腐烂。
7.水霉病由于水霉等菌丝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引起。
病鱼体表长有似旧棉絮状的苗丝,最后病鱼瘦弱致死。
8.车轮虫病病鱼鳃部充血,头部发红,嘴圈周围有时呈白色。
病情严重时,病鱼常群集在塘边形成“跑马”9、斜管虫病病鱼体表粘液增多,表面常形成一层淡蓝灰色薄膜。
10.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布满白色小点状的脓疱。
10.指环虫、三代虫病病鱼鳃丝发白,粘液增多。
鱼体躁动不安,经常跳出水面。
11.中华蚤病鳃丝末端肿胀、发白,肉眼可见挂着许多白色蝇蛆一样的小虫。
严重时鱼头朝下尾朝上。
12.锚头蚤病寄生于皮肤、鳃、口腔、鱼鳍等各个部位。
严重时外表看像蓑衣。
13.卵涡鞭虫病病鱼的鳃表面,其次是体表和鳍等处有许多小白点,最初病鱼在池中挤在一起或在水面形成几个圆圈环游不息。
随着病情加重鱼最后衰弱而死。
易与小瓜虫病混淆影响准确用药,生产中要注意镜检鉴别。
14.黄颡鱼烂头病病鱼食欲减退,离群独游,后期头部中间出血发红,颅骨正上方形成一条带状凸起或出血性溃疡,严重的头顶穿孔,头盖骨开裂。
常见鱼类疾病诊断治疗

皮肤充血病
主要是由于光照不足,水质不良或过多新水刺激而因起。病鱼体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红色斑块,布满两侧,食欲明显减退,轻着影响观赏,重者导致死亡。
A黄粉药浴+盐。B,延长水族箱的光照时间。C,用中彩外菌以上A+B*B+C
二选一
9
外伤病
由于捕捞,或者鱼人为过失导致的外伤
下中彩黄粉药浴,然后慢慢让鱼自我调整。
把鱼移出,将整个水族箱消毒。用刀片刮除玻璃上的萌芽体。再用中彩外寄杀灭五爪虫。然后大换水。
18
出血性腐败症
鱼体外伤病导细菌侵入造成。冬天如果鱼冻伤的话也是以大病因。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的鳍充血、鳍会烂的象一柄破扇子。掉鳞处或烂鳍处会发水霉,烂腮、死亡率超高。
死亡率高。治愈率低。保守治疗,隔离病鱼,健康的鱼下外菌预防,病鱼用外菌药浴然后隔离下中彩黄粉愈合.
2.药浴中彩外寄,每100L水中放入2g。浸泡20秒后立即捞回水族箱中,每天1次,连续2-3天可治愈
21
头洞病
鱼儿头顶初期有洞口,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发生溃疡,溃烂,此症状由于六鞭毛虫与爱德华氏菌侵入感染。
使用中彩黄粉,药浴修补头洞。并且使用中彩内寄拌饵投喂,将饲料打湿,裹着内寄的药物,投喂。
12
蒙眼病
眼部会出现一层白色的不透明物,若置之不理的话,数天之内鱼眼就会失明。当霉菌侵入鱼脑鱼会死亡。
勿用自来水,使用中彩外菌或者黄粉
数天后脱落!
13
蹭鳃病
初期会在水中狂乱地冲撞,用鱼鳃蹭缸子。且因寄生虫侵入鱼鳃,鱼会感到呼吸困难,因而鳃盖的闭合也会因此增大。恶化时,鱼会迟钝在沉在水底,最后也必然死亡
常见鱼类疾病诊断治疗
序号
疾病名称
图解几种常见鱼病及治疗方法

白点病;附图1;附图2;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鱼的体外寄生虫引起的,比较常见的鱼病。
一般发生在换季的时候或新鱼入缸的时候。
所以控制好温度是关键。
白点病好治,只要发现的及时,可以不用药物治疗就可以痊愈。
治疗方法:一:换水三分之一、把水温升到30度以上,加少许盐,并加大给氧。
这种方法比较安全,对治疗白点还是比较有效的。
能不用药尽量不用。
二. 加大水中溶氧量和保持良好的水质,使病菌处于水中细菌的竞争劣势,建议暂时停止喂食。
高温的情况下继续喂食只会加快水质的恶化!注意:如果鱼缸里有草,加温有可能会使草死亡,草缸不建议使用。
如果鱼缸里有清道夫,加盐有可能造成清道夫死亡,有清道夫不能加盐,升温、加氧就可以了。
三:加黄粉或甲基蓝,这两种药性比较温和,适合草缸使用,而且可以兼治其他疾病,如烂尾等。
治好后不必全缸换水,对水质污染较小。
四:加白点净,活性碳要拿出!见效快,但对水质污染较重,而且此药中含有对人体有害成份,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不建议使用。
用药后,要全缸换水。
治疗方法4: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不能直接放在鱼缸里,要用另外的容器化开,比例不能超过5千分之一,把病鱼放入,药浴5-10分钟后,将病鱼捞出,有条件把病鱼分缸另养。
这种见效快,但是对鱼伤害较大,使用不当还可能造成鱼的死亡,不建议使用。
白点病不难治,换季时,注意换水的水温不要和鱼缸里的水温相差2度以上,可以减少白点的发病率。
白点病发生后,最好全缸消毒,因为30度可以杀死小瓜虫成虫,不能杀灭小瓜虫的卵,可以用浓高锰酸钾进行消毒,高锰酸钾对鱼有伤害,消毒后注意要鱼缸冲洗干净。
鱼病好了先稳定几天, 再把温度逐步降下来!还有更多的治疗方法!请参照原新版版主H版的活动帖;/thread-909328-1-1.html烂鳍,烂尾病附图1;附图2;多由饲水不良,水质长期浑浊,受新水刺激过多,水质出现问题,或鱼儿或鱼吃不饱互相撕咬导致细菌感染。
霉菌自伤口所引起的疾病。
症状:鱼鳍变白,伤口分泌粘液,尾鳍与背鳍、腹鳍均有可能腐烂,并有血斑点产生。
水产养殖常见鱼病的分析诊断表

调查询问在诊断某种疾病之前,首先向渔农询问,了解其水源情况、养殖品种及密度、往年的发病史、用过何种药物,使用药物的浓度和次数、效果怎样,调查中应注意,病鱼是陆续少量死亡还是死亡有明显的高峰期,前者应考虑是寄生虫侵袭的可能,而后者可能是暴发性传染疾病。
2、现场观察现场观察也是诊断鱼病的重要环节,现场观察的内容包括水质状态、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的表现、池塘的大小、水深、底质及周围环境以及发病后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1)了解水质变化了解水体的透明度、肥瘦情况、酸碱度、溶氧、氨氮、亚硝酸盐、有无农田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流水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引起养殖鱼类疾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2)观察水产养殖动物在水中的活动观察濒死养殖动物的游动情况和体色的改变等特征。
鱼病的发生分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型鱼病,有的表现出血等症状,有的外表与正常鱼区别不大,但一经出现死亡,死亡率就会急剧上升,常在短期内出现死亡高峰。
慢性型鱼病,病鱼体色变黑,游动缓慢,死亡率缓慢上升。
有些鱼病,病鱼一旦离开水体或死亡之后,一些典型症状会看不见,对确诊造成困难,如白头白嘴病,鱼体在水中躁动不安,上窜下跳,有时急剧狂游,出现此情况一是因为寄生虫侵袭,二是水中含有有毒物质,若是前者,鱼可能慢慢死亡,若是后原因,则往往突然大批死亡。
还有一种情况鱼浮头,开增氧机也不下去,可能是亚硝酸盐中毒所致。
3、鱼体检查通过询问和现场调查,对于鱼病发生的外部环境有了一些了解,对某些鱼病可能会做出诊断。
但对于大多数鱼病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则主要靠鱼体检查。
检查的病鱼最好是濒死的或刚死未腐烂的病鱼。
检查应由表及里、先目检、后用生物显微镜镜检。
不好确定的疾病还可通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
(1)目检目检是检查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有些鱼病通过肉眼就可确定,象水霉病及一些大型寄生虫病等,有些可借助症状诊断。
一般来讲,病毒性鱼病往往鳃盖眼眶以及肌肉和肠道充血;细菌性鱼病表现为局部充血、发炎、脓肿、腐烂、鳍条基部充血、蛀鳍、竖鳞等症状;寄生虫性鱼病常见症状为体表黏液增多、出血、有点状或块状孢囊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病诊治对照表:教您判断鱼病症状(自己当渔医)
仔细观察病鱼和新死之鱼的特征,根据《鱼病诊治对照表》之“现象”一栏所示的内容逐一核对、排除,最终确定疾病,然后根据“防治方法”和“综合辅助防治措施”施治。
举例:大多数鱼病都有“腹部肿大”现象,但“肛门处拖一条白色粘液便”则只有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鲢碘泡虫病专有;而“鳃盖充血发红”是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症状,这样就可以排除传染性胰腺坏死病、鲢碘泡虫病。
以某水产动物命名(如红鳍东方鲀白口病)的病原,并不是说病原只在此水产动物上发病,而是此病原首先在此水产动物身上发现,以此命名的缘故。
实际上以某水产动物命名的病原,还可感染其它水产动物。
疾病诱发因素
水产品的疾病,多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发。
但不是存在上述病原体水产品一定得病,这些病原体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爆发性繁殖、引起疾病、最终死亡。
一般说来,病原体的繁殖与水产品的抗病力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导致病原体大量繁殖的原因包括:
1.鱼受伤(鱼受伤一方面降低了自身免疫力,另一方为病原体侵袭提供了“突破口”)
2.溶解氧低(溶解氧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水产品正常的新陈代谢对溶解氧的需要;引发厌氧致病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在水中大量积累。
这些都为病原体繁殖创造了条件)
3.高温(高温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氨氮毒性增强,病原体繁殖速度加快)
4.水中有机质多(水中的有机质主要是残余饵料、腐败的水产品尸体和残肢、水产品排泄物、分泌的粘液、死亡的藻类菌类寄生虫尸体以及其它杂质。
水中有机质含量多,会导致致病菌、寄生虫大量繁殖,因为后者以前者为食物;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还会消耗水中有限的氧气,会腐败变质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5.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高(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是水中剧毒物质,严重的几小时即可导致水产品死亡)。
6.应激反应大(应激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在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拥挤、惊吓等。
水产品对应激的耐受力很低,如盐度、水温每小时变化不超过2度,PH值每小时变化不超过0.5,一旦超过耐受范围,水产品就会出现代谢紊乱,表现为抗病力急剧下降,从而为病原菌的入侵提供可乘之机)
7.养殖密度大(养殖密度大,会导致水产品的应激反应,易造成溶解氧不足,水产品排泄物严重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水中有害物质过度积累)
8.质污浊(绝大多数鱼虾蟹贝都是底栖动物,底质变坏对水产品的破坏力极大,如导致氨氮等剧毒物质积累,寄生虫滋生)
9.病、死水产品传染病原(病、死水产品一般都是感染大量病菌的,特别是其排泄物,且其身体在腐烂过程中还会进一步引发病菌滋生)
10.外部病原带入(外部水源、工具都有可能将病原带入水体中)
11.饲料变质
12.饥饿
13.营养不足(如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
防治原则
先杀虫,后杀菌。
道理:寄生虫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菌类强,若先杀菌,而寄生虫没有被杀死,仍会导致水产品死亡。
用浸洗法杀虫仅需3-20分钟,而后即可杀菌,当然也可在杀虫的同时杀菌。
水产动物疾病快速诊治方法:
鳃部、体表粘液多(粘液是鱼在寄生虫刺激下的分泌物),鳃部、体表有大量白点(白点即寄生虫),鱼口不能闭合,身体老是摩擦池壁,开腹检查体内有虫体。
为寄生虫疾病,可用鱼浸洗法防治。
寄生虫病以外的症状,为病毒、细菌、真菌病。
均可用水体消毒法防治。
特殊注明的疾病另需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