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通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含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专练(一)塞翁失马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③。
人皆吊之,其父④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⑥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⑦。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⑧入塞,丁壮者引⑨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塞上: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术法,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称呼。
④其父(fǔ):那人。
其,那。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或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⑤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
遽,就。
⑥将(ji āng):带领。
⑦髀(bì):大腿。
⑧大:大规模。
⑨引:拉,拿起,举起。
⑩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阅读指津】“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
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福还是祸,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要超越时间和空间去观察问题,要考虑到事物有可能出现的极端变化。
这样,无论福事变祸事,还是祸事变福事,都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有善.术者( ) (2)马无故亡.而入胡( )(3)其子好.骑( ) (4)此独以.跛之故( )2.下列句子中的“而”字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堕而折其髀A.丁壮者引弦而战B.马无故亡而入胡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此何遽不为福乎?(2)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4.写出从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成语,并说说它的比喻义。
(二)夜郎自大及元狩①元年,博望侯张蓦使大夏②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③,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④。
”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
蓦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甸奴隔其道,诚⑤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5、劝君莫惜金缕衣,__________________。
花开堪折直须折,__________________。
6、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7、青,_____________而青于蓝;冰,水为之______________。
8、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9、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10、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不扶而直:白沙在涅,_______________。
12、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是故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
14、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1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16、千里马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
17、业精于勤而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苏州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苏州市七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
”________去,舍市旁。
其嬉游为贾人③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④,揖让进退⑤。
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吾子矣。
”________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________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选自刘向《列女传》)【注】①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②处子:安顿儿子。
③贾(gǔ)人:商贩。
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⑤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乃/遂/卒B.乃/卒/遂C.遂/乃/卒(2)选文讲述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为孟子选择良好的成长环境,后来孟子成为“大儒”的故事。
下面的语言材料,与本文主旨不相关的一项是()A.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一)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启箧论语掷地既薨1、根据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分)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2、解释加点的实词意思习吏事______________ 既薨______________ 发箧视之___________ 虽多忌克?及为相______________ 手不释卷 _______________ 阖户启箧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手不释卷古语浅释 B.每归私第状元及第C.读之竟日未竟事业 D.卒用其人过河之卒4、写出下列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A ①劝以读书()B ①读之竟日()②以天下事为己任()②跪而拾之()5、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
古义今义处决如流龌龊循默明日复奏颜色不变6、常识积累《赵普》一文出自______________,赵普是_____代名相。
文中的太祖是________朝开国皇帝____________。
7、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4分)①竟日:______________ ②次日: ______________③明日:______________ ④他日:_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句子(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答案第一部分一、1.①鞋子②拿③量长短④宁可。
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1. ①渡江②急忙③这儿④寻求。
2.①涉江者②舟3.⑴ A、C ⑵ B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
(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
④因;当作。
⑤所以; 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
(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
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10、“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3.C14.总分关系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
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黄鹤楼》……四、1、同“缺”; 涨; 实在; 连续;顺流而下;冲荡;早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练习题第一部分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履( ) ② 操( )③ 度( ) ④ 宁(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 ) ②遽( )③是( ) ④求(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 )⑵做动词用的:(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②观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③以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④为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⑥其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苏教版课程同步辅导)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一)分类整理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整理一下本册教材中的部分文言字词。
1.【通假字】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对镜帖.花黄通,(2)可爱者甚蕃.通,2.【词类活用】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注意其词性的变化。
(1)遂以名.楼()(2)非显者刺.()(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4)驴不胜怒,蹄.之()3.【一词多义】解释加点字,注意比较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1)东市.买骏马()(2)愿为市.鞍马()(二)阅读《黔之驴》(原文略),完成4~7题。
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思。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且.噬己也()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6.这篇寓言以“黔无驴”作为文章的开头,有何用意?7.读了这篇寓言,你获得了什么启示?(三)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回答8~12题。
【甲文】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节选自《木兰诗》)【乙文】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木兰从军》)8.解释下列句子是加点词语的意思。
朔.气传金柝()出郭.相扶将()长而益.精()数.建奇功()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苏教版七下语文 期末复习系列练习:主要文言文篇目

1、《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启箧论语掷地既薨1、根据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
(1分)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2、解释加点的实词意思习吏事______________ 既薨______________ 发箧视之___________ 虽多忌克及为相______________ 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 阖户启箧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手不释卷古语浅释B.每归私第状元及第C.读之竟日未竟事业D.卒用其人过河之卒4、写出下列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A ①劝以读书()B ①读之竟日()②以天下事为己任()②跪而拾之()5、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
古义今义处决如流龌龊循默明日复奏颜色不变6、常识积累《赵普》一文出自______________,赵普是_____代名相。
文中的太祖是________朝开国皇帝____________。
7、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4分)①竟日:______________ ②次日:______________③明日:______________ ④他日:_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句子(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太祖怒,碎裂奏版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四个字概括这段文字写了有关赵普的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10、赵普启箧取书,“阖户”一细节反映出什么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短文后,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结合历史学习和所学过的《论语八则》,谈谈你对《论语》这部书或其中的某一则又有哪些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太祖乃悟”,你认为太祖悟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面对太祖之怒,赵普表现如何?请你按顺序摘录下写他行为的一系列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性格特征?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这样的人?请写出两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黄鹤楼》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四闼霞敞(2)费祎登仙(3)坐窥井邑(4)返憩于此(5)遂以名楼(6)州城西南隅2、翻译下列句子。
(1)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2)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3)重檐翼馆,四闼霞敞3、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
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
4、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
C.“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一组对偶,从正面突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D.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三)《于园》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②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
③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
④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⑤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⑥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本文作者张岱是(时期)的文学家,本文选自他的《》。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瓜洲步五里铺(2)非显者刺(3)以实奇(4)缘坡植牡丹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2)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4、于园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特点的?5、第②③④⑤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6、有人说文中第⑥句,不是说的于园,与文章内容没什么联系,应该删去。
你认为第⑥句应该删去吗?为什么?(四)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押,荡倚冲狎,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注音。
黔()窥()慭()遁()噬()狎()踉()()2.解释下列词语。
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益()习其声虎因喜,计()之曰3、下面句中加点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和()。
(2 分)A、满招损,谦受益。
B、精益求精。
C、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
D、五年而秦不益一尺之地。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本文内容,至少写出两个成语。
①②6.课文描写虎的动作用了哪些词语?分别刻画了虎的什么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黔驴之技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黔之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虎吃了驴子以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发挥想像,写一篇400字以上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