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九一八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51ppt)

1、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天晚上拉响防 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天应该是 A、1月1日 B、8月13日 C、9月18日 D、7月7日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 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其态度 的实质就是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等待日本主动撤军 D幻想得到国际支持 3、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后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D、国民党一大后 4、中共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主要目的是 A、感化蒋介石 B、收复东北 C、帮助张、杨解围 D、争取一切力量共同抗日
一、选择题 5、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发生在( A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西安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6、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主要原因是( C) A、日本为发动战争做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 7、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华北事变的出现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爆发 8、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的目的是 ( A) A、逼蒋介石联共抗日 B、打回东北去 C、夺取最高领导权 D、开赴延安,攻打共产党
不抵抗政策 3、幻想国联调解
他,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被
誉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 他,出身马贼,面对日寇的 步步紧逼,却曾不抵抗,致 使东三省沦入敌手; 他,因主持东北易臶、发动 西安事变,被周恩来誉为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他,因逼蒋抗日,被蒋介石 软禁长达55年,并始终未能 再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 张学良
二、材料分析题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课件 新人教版

B.七·七事变
❖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 4.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C )
❖ A.使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
B.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 C.从中国全民族利益出发
D.缓和国民党内部矛盾
❖ 5.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A )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难忘九一 八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一、国之危难:九一八事变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①制造柳条湖 东
九一八 事变
1931 年9月 18日
事件
沈阳 ②进攻北大营,
炮轰沈阳城
三 省 沦
陷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 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国之危难—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红惨顶死山于平中顶国山兵的营同被胞日遗机骸轰炸后燃烧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东北人日民本逃关难东军在东北残杀中国人民
“小燕子” 赵薇身穿日 本军旗装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九月的天空依然湛蓝 当年的硝烟已经散去 历史的眼眸却满含着未干的血泪 痛苦的岁月已湮没在波涛中 屈辱的日子已经随风远逝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 总有一种精神催促我们前进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
事变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
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事变后: 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亡东 三 省 沦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无奈之举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发 动了震惊中外的西 安事变,又称“双 十二事变”。
第14课_难忘九一八(人教版)

①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 产党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国民党内部的一些爱国将领如张学良、杨 虎城等,他们又是什么态度,什么反应呢?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 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双十二事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材料解析 材料一 “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
材料二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 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12月12日,伟大的 爱国者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 谏”。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的? 蒋介石 (2)材料一发生在什么事件之后?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 (3)材料一这份电文说明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 (4)蒋介石被捉后,对如何处置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是什么? 和平解决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想一想
蒋介石也是中国人,而且是南京国民 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他会在九一 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 三省的沦陷?
“攘外必先安内”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2年, 日本扶植 末代皇帝 溥仪在长 春建立了 伪满洲国 傀儡政权, 企图把东 北从中国 分裂出去, 在日寇的 铁蹄下, 东北三千 万同胞过 着耻辱的 亡国奴生 活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 出了巨大努力,结果怎样?
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 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思考: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什么 历史意义?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和结果。
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熟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争历史。
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资料。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阐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什么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知识讲解与梳理详细讲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事件和结果。
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探讨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讲述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历史,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九一八事变对当今中国的启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间互相提问、质疑,深化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4.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九一八事变中的不同角色(如普通市民、士兵、政府官员等)。
在模拟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和紧迫感。
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和意义。
5. 课堂总结与升华总结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共22张PPT)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借机杀掉蒋 介石,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赴华盛顿的记者:我是专赴华盛顿负责了解 美国方面动态的记者。美国白宫因为担心中
国国内亲日派,会排挤美英在华的势力。他
们主张,蒋介石和共产党采取某种形式的联
合。
美国主张杀蒋还是放蒋?目的是什么?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 日本扩大侵华, 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 所以支持放蒋
赴南京的记者:我是赴南京方面的记者。 南京方面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主张讨伐张学
良。12月16日,亲日派调大军进攻潼关,
又派飞机准备轰炸西安。与此同时有消息 说,国民党亲英美派宋子文、宋美龄将到 西安和张、杨谈判。
南京方面主张杀蒋还是放蒋?目的是什么?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主张“讨伐” 张学良,实际是要杀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 竭力主张放蒋。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杨 虎 城
1937年11月底由法国回到香港,准备参加抗日工作,随后被诱至南昌囚禁。在此 以后的12年中杨虎城一直被监禁,先后被关押于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国民 党兵败溃逃时,杨虎城被蒋介石下令杀害于重庆戴公祠,同时被害的还有杨虎城的 二儿子,不满10岁的小女儿,杨虎城的副官阎继明、警卫员张醒民,杨虎城的秘书 宋绮云夫妇及孩子宋振中(小萝卜头)。
难 忘 九 一 八
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 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为了 摆脱危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1931年,日本政府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总支出 的30.8%,到“九一八”前,已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 达23万人,举行全国总动员演习,加强全国军需生产。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18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课件 (共17张PPT)

重点词四
局部抗战
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不等于全国人民的不抵 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没有撤离的 东北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先后 组建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和抗日联军等 武装与强大的日本在局部地区(东北三省为 主)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关键词八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指的是全民族包括工人、农民、学生、城 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 共同抗日救国的阵线。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 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悟历史
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中,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不畏残暴日 本,奋起抵抗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你明天的平安生活,为了你眼中有美好 的中国,而他们的明天就是我们的今天。 今天的我们已经拥有了美好的生活,但是很 不幸的是很多人却慢慢遗忘了那段伤痛,作 为21世纪中学生的你们,回顾历史,面对未 来,应该怎么做?
牢记历史 好好学习
勿忘国耻 天天向上
谢
谢
知识梳理参考答案
九一八事变 1、1931 柳条湖 2、不抵抗 3、不抵抗 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 局部 西安事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 张学良 杨虎城 2、逼迫蒋介石抗日 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双十二事变 3、和平解决 周恩来 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重点词一
日本
一个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在漫长的历 史进程中,与中国友好相处,1867年明治 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对外侵略 扩张,目标直指邻近的朝鲜和中国,1894 年发动甲午战争,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的侵 华,20世纪初,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再次掀起对亚洲邻国的大规模侵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_难忘九一八图文ppt课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影响:至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再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目的:逼迫蒋介石抗日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经过:
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 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 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936年12月 12日,伟大的爱国者 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日军占领沈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结果:占领了沈阳城,侵占了东北三省
目的: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
动脑筋:日本侵略军侵 略中国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什么先 制造柳条湖事件?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国策。
2、为了给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 舆论。
面对日军的暴行,中国国 民党、中国共产党、东北 人民的态度怎样呢?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军侵略
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结果: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队:组 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 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 称“双十二事变”。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对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课件

长春 沈阳
溥 仪
1932年,日 本扶植溥仪 做傀儡,建 立伪满洲国。
历史不应忘记: 日本在中国东北犯下
的滔天罪行 充斥街头的难民
东 北 沦 陷
1936年12月 12日拂晓,爱 国将领张学良、 杨虎城实行兵 谏,扣留了蒋 介石并于当日 通电全国,要 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这 就是震惊中外 的西安事变。 又称“双十二 事变”。
阳很近,便于日
军在军事上迅速
对这两个战略要
地进行攻击。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
国当局的态度?双方军队的 力量对比?战争结果?
我们来看一组材料。
中方统帅:张学良
日方统帅:本庄繁、石原莞尔等
中方总兵力:正规军16.5万人、非 正规军4万人,共20万人
部队数:空军、海军、炮兵、骑兵、 步兵、共31部
日方总兵力:正规军已达1.5万余 人,守备大队4000余人;在乡军 人和警察等辅助部队约1万余人。 总兵力约2.7万人。
文章标题 日军大举侵略东省
发表日期 1931.09.20
所在版面 3.4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韩侨昨开全体大会
1931.09.27
15版
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1931.09.27
14版
举行抗日救国大会 东北后之津讯
1931.09.27 1931.09.27
13版 11版
长春失陷经过
1931.09.27
10版
大举攻占东北
1931.09.27
部队数:炮兵、骑兵、步兵共 武器装备:日产装备,比东北军 先进。但无空军及海军配备。
武器装备:沈阳兵工厂能生产枪、 弹、炮,还拥有部分日产军械, 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武器装备:日产装备,比东 北军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