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难忘九一八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由此中国局部战争开始;简单了解一二九运动;认识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对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自学点拨训练提高”教学方式,并且穿插讲授、归纳法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史实,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通过对某某事变发生及其和平解决的了解,学习X、杨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他们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九一八事变、某某事变是本课的重点(2)难点:中日民族矛盾与某某事变发生及和平解决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到“九一八”,某某上空总会响起长长的警报声,那凄厉的警报声仿佛在提醒每个炎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85年前在某某所发生的一幕。

历史上的9月18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岁月,走进那段令国人深感耻辱的历史:难忘九一八。

(二)、讲授新课:1、九一八事变:(1)播放视频《九一八事变》。

师:回顾历史后,我们在依循着课本上的内容,结合自学提纲进入“自学点拨学历史”过程。

展示自学提纲:(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简单的经过、结果。

(3)日本侵略中国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4)为什么会在短短的四个多月的时间,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呢?学生自学。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及时点拨。

第2题点拨:此事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真正目的是侵略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

对第3题的点拨:重点突出九一八事变中由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陷,通过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及相关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东北人民失去家乡的痛苦和对日寇的痛恨,树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

八年级历史上册 14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14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难忘九一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某某事变的背景、经过,某某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某某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X和平解决某某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九一八事变和某某事变,难点是分析某某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言: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他引起了我们的无限回忆。

那么,到底在我国历史上的九月十八日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自九一八事件以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到底怎样呢?日军是怎样发动对中国的侵略的?好,下面我们花三分钟时间阅读本课内容。

一.九一八事变。

1.师:柳条湖事件以后,日本开始真真正正的侵略中国。

那么,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呢?推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1929到1933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大的经济危机,这危机也波及到了日本。

于是,为了转移注意力,同时为了给经济寻找出路,日本开始制定大陆政策。

2.师:于是,日本为了实现他的计划,开始有计划的一步步侵略中国。

但是,为什么要制造柳条湖事件呢?直接的侵略有什么坏处?学生回答:给侵略战争制造一个借口,以便师出有名。

为了欺骗世界舆论。

独霸中国的政策是日本蓄谋已久的。

3.事:当时东北军是很有战斗力的,为什么某某城直接在第二天就被日军占领了呢?是谁下令不抵抗的?生:蒋介石,他实行不抵抗政策。

4.师: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生:四个多月的时间,中国东北三省就全部沦陷了。

师:看一组珍贵的图片资料。

对于日本人的入侵,你怎么看待这段历史?学生:略。

师: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才导致了东北三省的入侵,首先应该骂蒋介石。

但是,当时的国力能不能打赢日本?(不能)我们应该记住这种耻辱,这不仅是东北三省的耻辱,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更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教案)

《难忘九一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认识其历史作用。

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教学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能听见鸣响警报的声音,这是在告戒人们国耻不能忘,向我们诉说着那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的历史,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主题──难忘九一八二、新课学习(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教师:“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的国耻日。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日本帝国主义曾经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关于“九一八事变”,我想,同学们应该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教师:九一八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学生:1931年9月18日教师:具体地点发生在哪里?学生:沈阳柳条湖教师:日本以什么借口侵略我国?学生: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军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教师:目侵略我国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占领沈阳乃至全东北教师:侵略我国的经过是怎样的?学生:日军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教师: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怎样?学生: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三省全部沦亡教师:九一八事变有什么影响?学生: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日本在我国所犯下的罪行及华北的地图。

教师: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学生:日本大陆政策内容: 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

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学生:1929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日本,日本政府急于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以摆脱危机。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难忘九一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能知道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能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背景及深远影响,从整体上掌握这两个事件在抗日战争的地位与作用,培养学生建立宏观历史认知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音、视的资料,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从听觉、视觉加强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对学生心灵的冲击力,深化情感教育功能。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体会民族危机当中,中华民族儿女不屈的民族气节与坚韧的抗争精神。

先辈用血与泪诠释着爱国主义与民族责任的真正含义,让学生的心灵接爱洗礼!
⑷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2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第一学期的学生,他们个性彰显,勇于表现,抽象思维能力增强,具体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创设情景化的教学环节,扣紧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内容展开的同时,注重引导生分析与探究,激发学生思想火花。

另外由于异地教学,老师与学生是陌生的,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关注与肯定,并及时的表扬,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doc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晅滨中学曹艳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历史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2、难点:西安事变如何解决。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引导教学准备《松花江上》歌曲、《西安事变》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课前我先播放一首歌曲《松花江上》,听后想想:这首歌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

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懑。

九一八事变这一国耻,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没齿难忘。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 14课“难忘九一八”。

二、教师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生预习。

(出示预习要求:预习时,请认真捕捉有效地历史信息: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原因(背景)等。

)四、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完成“导学案”的“独立试航”。

——然后请一个同学在全班交流答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历史难忘九一八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掌握九一八事变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地点、主要经过和结果。

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熟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抗争历史。

技能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历史事件分析其原因、经过和影响。

提高学生的历史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资料。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阐述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片段或图片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九一八事变是什么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知识讲解与梳理详细讲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主要事件和结果。

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探讨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讲述中国人民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历史,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九一八事变对当今中国的启示,每组选出代表发言。

小组间互相提问、质疑,深化对九一八事变的理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4.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九一八事变中的不同角色(如普通市民、士兵、政府官员等)。

在模拟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历史事件的真实感和紧迫感。

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九一八事变的影响和意义。

5. 课堂总结与升华总结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九一八》,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

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更加关注。

根据以上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及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3)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4)通过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6)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依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文,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通过问题的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运用多媒体展示视频课件、图片、文字,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学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3)教育学生发扬抗日英雄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案新人教版

难忘九一八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九一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蒋介石不抵抗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播放抗日救亡歌曲等,增强感性认识。

3.通过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历史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中逐步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难点: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及其和平解决。

三、教学方法
1.情景引导法。

2.讨论法。

3.材料提炼法。

4.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 九一八事变
[视频] 九一八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日本为何制造“柳条湖事件”?
引导二:日本打到我们家门口,作为中国人,正常反映应该如何?而事实呢?
引导三:引导学生判定蒋介石的态度,教师可以出示材料。

引导四: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呢?有什么理论依据吗?出示材料。

引导五:东北三省沦陷后,人民生活在日本的铁蹄下,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可以通过日军大量的屠杀、迫害中国人的图片配上插曲《松花江上》将日军在东北的种种罪行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

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一个结果──东北三省沦亡。

引导六:面对日本残暴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反映又是如何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一些图片、视频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东北抗日联军在“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岁月里,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与日寇
进行斗争。

许多中华儿女为抗日救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得出九一八事变的第二个结果──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 西安事变
[视频]西安事变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提取有效信息。

在学生提取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补充。

引导一: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
引导二: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那么,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从西安事变发生时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

面对复杂的形势,张、杨两位将军也感到局面难以处理,于是他们诚意邀请他们信任的中国共产党帮助解决西安事变。

那么,西安事变到底是怎样解决的呢?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最后一段内容,了解西安事变解决的真相及意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西安事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谁在中间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
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

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共产党为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了哪些努力?[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从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件事看,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请大家想一想,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我们不仅看到了共产党人和各阶层人士的高瞻远瞩和博大胸襟;而且看到张学良、杨虎城能以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利益得失,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功臣,伟大的爱国者。

引导三:强调西安事变的意义。

课堂小结
“九·一八”正好谐音“就要发”,所以有些人选在这天开张营业、结婚;可见他们是多么的愚昧!
历史不容忘却,面对历史,相信大多数人的心情难于平静,对于抗日烈士们!我们应深深地缅怀他们。

如果没有他们的前仆后继,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祥和的生活。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五、板书设计
(一) 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9、18
2.地点:沈阳
3.借口:柳条湖事件
4.结果:(1)东北三省沦亡(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 西安事变
1.时间:1936、12、12
2.地点:西安
3.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4.目的:逼蒋抗日
5.原因:(1)直接原因:蒋介石不愿意抗日
(2)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性质: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7.结果: 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六、随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是()
A.1935年12月9日
B.1935年12月12日
C.1936年12月12日
D.1937年7月7日
2.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爆发
D.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参加谈判,逼将抗日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闻天
D.朱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