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复习方法与指导——材料型选择题教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写作指导之材料的选择学案

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写作指导之材料的选择学案

专题九写作指导之材料的选择一、请您写下您平时进行作文选材的注意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典型例题1.请您比较,两组材料中哪组材料更适合写《瞧我们这个班》,并简述理由?材料一:咱们班老师优秀,个个都是教书育人的楷模;咱们班的学生勤奋,人人都是刻苦学习的典型;咱们班班风良好,次次受到学校的表彰。

材料二:咱们班有“八大族”。

“睡仙一族”,每晚挑灯夜战,鏖战“题海”,白天却云里雾里,昏昏欲睡;“神侃一族”,课间“猛侃”,饭后“神侃”,寝室熄灯后“瞎侃”;“追星一族”,将明星贴画贴在课桌上、书本上、笔记本上,对明星的轶闻趣闻津津乐道……“语文一族”,“数学一族”等也各有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您比较,写作《还我课外天地》三则材料中您更看好哪则材料,简述理由。

材料一: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能顾及课外天地。

材料二:学校、家长卡得紧,不敢顾及课外天地。

材料三:课外天地充斥着玄幻、凶杀、色情等,不愿光顾课外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牛刀小试请您构思,请以《那一颗慈母心》为题试着选材(不少于五个材料),并选择您最终想要使用的材料,简述理由。

2018届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客观题答题策略与技巧教案含答案(全国通用)

2018届高中数学高考二轮复习客观题答题策略与技巧教案含答案(全国通用)

教学过程一、考纲解读解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解答填空题时,由于不反映过程,只要求结果,故对正确性的要求比解答题更高、更严格. 《考试说明》中对解答填空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迅速”. 为此在解填空题时要做到: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稳——变形要稳,不可操之过急;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作;全——答案要全,力避残缺不齐.二、复习预习选择题在高考中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渗透各种思想方法,体现以考查“三基”为重点的导向,解答选择题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准确、迅速.填空题是将一个数学真命题,写成其中缺少一些语句的不完整形式,要求学生在指定空位上将缺少的语句填写清楚、准确. 它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句形式,填写的可以是一个词语、数字、符号、数学语句等. 填空题大多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和背景,故可以化归为我们熟知的题目或基本题型.三、知识讲解考点1 选择题答题技巧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接,先排除后求解.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是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研究解答选择题的一些间接法的应用技巧. 考点2 填空题答题技巧解答填空题时,由于不反映过程,只要求结果,故对正确性的要求比解答题更高、更严格.《考试说明》中对解答填空题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迅速”.为此在解填空题时要做到:快——运算要快,力戒小题大做;稳——变形要稳,不可操之过急;全——答案要全,力避残缺不齐;活——解题要活,不要生搬硬套;细——审题要细,不能粗心大意.四、例题精析例1 [2014全国1卷]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f x ()g x 是偶函数B .|()f x |()g x 是奇函数C .()f x |()g x |是奇函数D .|()f x ()g x |是奇函数【规范解答】解法1.选C (验证推理)设()()()F x f x g x =,则()()()F x f x g x -=--,∵()f x 是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F x f x g x F x -=-=-,()F x 为奇函数,选C. 解法2.选C (特值验证)从题意条件我们不难想到将函数()f x ,()g x 特殊化,设x x f =)(,2)(x x g =则A 选项中3)()(x x g x f =不是偶函数,排除A ;B 选项中|()f x |()g x =2x x 很明显是偶函数,排除B 。

[配套K12]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配套K12]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一 钠的性质与应用一、5个关键字记牢钠的物理性质 1.软——质软,硬度小。

2.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3.轻——ρ(H 2O)>ρ(Na)>ρ(煤油)。

4.低——熔点低,低于100 ℃。

5.导——可导电、导热。

[注意] (1)钠的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二、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1.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与O 2反应(2)与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2NaCl 。

(3)与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S=====△ Na 2S 。

[思考1] 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得到的白色粉末是什么? 提示:碳酸钠;转化过程为银白色金属钠――→O 2表面变暗(生成Na 2O) ――→H 2O 出现白色固体生成――→H 2O 出现液滴潮解――→CO 2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 2CO 3·10H 2O) ――→风化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Na 2CO 3)2.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2)钠与盐溶液的反应Na ――→先与水反应NaOH ――→再与盐溶液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钠投入CuSO 4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O +Cu 2+===2Na ++Cu(OH)2↓+H 2↑。

钠投入BaCl 2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3.钠与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

[思考2] (1)钠着火时,能否用水灭火?(2)将大小相同的钠块分别投入到①水,②乙酸,③乙醇中,反应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提示:(1)不能;因为钠能与水剧烈反应,且钠着火生成的Na 2O 2也与水反应,应用干燥沙土盖灭。

【中小学资料】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中小学资料】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选考部分 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考点一原子结构一、理清2个概念1.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能级: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

3.能层与能级的关系二、熟记原子轨道的形状、数目和能量关系三、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排布原则[注意] 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全空(p0、d0、f0)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54s1,29Cu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1。

2.填充顺序——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如图所示的排布顺序,人们把它称为构造原理。

它是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依据。

3.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达式)四、明晰原子的状态和原子光谱1.原子的状态(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较高能级状态的原子。

2.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用光谱仪记录下来便得到原子光谱。

利用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3.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基点小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p能级能量一定比s能级的能量高(×)(2)基态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2d1(×)(3)基态磷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4)同一原子中,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5)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44s2(×)(6)2p和3p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能量也相等(×)2.请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规则解释Fe3+较Fe2+更稳定的原因。

提示:26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Fe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Fe2+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

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分析及二轮复习计划

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分析及二轮复习计划

2018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分析及二轮复习计划一、试题评价本次试卷风格采用全国卷的基本形式和全国卷的命制风格(重学科能力的考查)。

全卷共12道选择题共48分,两道材料题,41题中外联系两问25分,42题属开放性试题12分,选做题15分。

试题基本超越了教材,体现新材料、新情境的命制风格,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1、试题凸显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即获取和解读信息,如第24、25、26、28、30 题等,调动运用知识如第27、31、33、34 题,描述和阐释信息的能力如第29、32、35题;论证和探讨能力如第42题,从中可以看出调动运用知识和论证和探讨能力的得分率最低。

2、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本卷中的第29题、第41题等都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根据对情境中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解读,找出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

根据学生反馈的数据分析,这类题型学生感觉难度大,很多同学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材料信息的高层次概括能力薄弱。

3、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本次试卷运用文本资料、图片资料、表格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查,注重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即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根据题干所提供的的信息进行文字对文字,文字对图表、文字对表格的转码,如选择题第25、26、33、34题,材料题第41题二、数据分析校平均分,最高分81分(进入怀化市前三十名3人),最低分 8 分三、试题分析24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A与史实不符,B史官角色意识不会影响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识,C取决于说法绝对,D项,史官职责由史巫合一到史巫分离,说明周代史官更注重人事,体现理性话趋势。

25题: 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A与时间不符,B材料不能反映丧失,D 与时间不符,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在东汉时期,C项,材料中“镇压谋反、反抗,处理流民”等可以看出,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26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四则材料中纸衣的使用可说明造纸技术的提高,B与史实不符,只能过于绝对,D由第一则史实即可排除。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理综化学二轮复习攻略 (共58张PPT)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理综化学二轮复习攻略 (共58张PPT)

作 8空(填空1、简答 7空(填空3、简 8空(填空3、简 10空(填空4、选 8空(填空3、选择 答 4,写方程1,计 答2,写方程式 答5) 择2、简答4) 3、简答2) 量 算2) 2) 仪器装置陌生度 仪器装置原理均现象描述判断;推 仪器名称;两次水 仪器名称; 碎瓷片 高。仪器和名称、 较熟悉。选制氨产物;仪器作用、 洗目的; 分液操 作用及补加操作; 作用,碎瓷片作 装置,仪器连接 连接顺序;判断 作步骤;反应物过 副产物结构简式; 用;倒吸、液封、 顺序,写方程; 物质;设计实验:证 量及加吸水剂目的; 分液漏斗检漏及倒 双层玻璃原因;写 NH3与NO2反应 明草酸酸性比碳 选蒸馏装置;计算 液操作;加吸水剂 离子方程,计算含 现象,及原因 酸强、二元酸 产率;分析产率偏 目的;选蒸馏仪器; 氮量和纯度 差及原因 计算产率
一、合理的复习目标
1、三轮分解、循序渐进
◆一轮章节复习: 所有知识点均复习到,所有题型均见识过;所有该记的均 记住;所有原理都理解;所有题目都改正。 考试能否得高分,某些题型是否有把握等并非首要! 梳理结构性知识、浓缩规律性辨识、建构方法性认识; ◆二轮专题复习: 构造知识网络、归纳考点规律、突破重要题型、形成应试 策略
一、合理的复习目标
4、习惯矫正、策略定型 书写四原则 清空桌面正襟坐 左手指着右手写 横平竖直不连笔 字不写满空三成 审题四步骤 审题逐字念 落笔圈关键 一点一判断 读完方法现 演算四要素 想到就写到 列式更重要 变换步步清 眼口手协调 应考四策略 以易克难 不要纠缠 分块限时 四次看表
考点策略:每个题型都分类总结、每个考点都有策略
◆三轮热点复习: 热点定向突破、高频模拟考试、全面阅读教材; 热点逐一过关、应试策略定型、细节查缺补漏。

2018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全套精品教学案

2018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全套精品教学案

2018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全套精品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3、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

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师生讨论,采用问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并归纳出知识网络)(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关键知识点拔](二)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1、相同点2、不同点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即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典型例题讲解]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

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

(新课标版)备战2018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方法3.3解答题的解法教学案

(新课标版)备战2018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方法3.3解答题的解法教学案
5
( 2)求这 50 名学生成绩在 80,100 内的人数;
( 3)现从该校 50名考生成绩在 80,100 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人, 该两人成绩排名 (从高到低) 在全市前 26
名的人数记为 X ,求 X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
参考数据:若 X ~ N , 2 ,则 p(
X
) 0.6826 , p( 2 X
7
【规律总结】答题模板 第一步:根据条件合理转化. 第二步:写出推证平行或垂直所需的条件,条件要充分. 第三步:写出所证明的结论. 第四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殊点坐标. 第五步:求 ( 或找 ) 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
第六步:求法向量 n1,n2 的夹角或 cos n1, n2 ( 若为锐二面角则求 cos n1, n2 ) .
3
模板三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试题特点: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对立
事件的概率减法公式,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事件在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恰好发生 k 次的概率计
算公式等五个基本公式的应用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方差等内容.
2y 0
y0
uuur 由( 1)可知 PA 平面 CDE ,所以 AP 0 ,1 , 3 为平面 CDE 的一个法向量 . 所以
uuur r cos AP ,n
uuur r AP n uuur r
AP n
43 2 19
2 57 . 所以二面角 A DE C 的余弦值为
2 57 .
19
19
3 ,0 , 4 .
B1GE 所成角 的正弦值 .
8
( 2)连结 AO . 因 为 AA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精析选择题常考4类题型——掌握题型技法类型(一)材料型[题型特点]材料类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引文或文字材料为题干,选项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选项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选项都是名言、成语或俗语等引文,要求考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选项。

[解题技法][备课札记][应用体验][典例](2017·全国卷Ⅲ)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一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

引文旨在表明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每一个问题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第二步,运用政治学科思维,对引文进行针对性分析。

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这是因为认识具有无限性;每一个问题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这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

第三步,根据第二步的分析,答案为B项;认为人不可能获得真理性认识属于不可知论,②错误;认识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③错误。

[答案] B[练习]1.(2017·锦州摸底)“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这启示我们()①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②自觉接受健康文艺作品的熏陶,提高思想文化素养③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创作多样的文艺作品,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选C材料强调好的文艺作品对人的成长的作用,从国家社会层面上看,这要求多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发挥先进健康文化对塑造健全人格的积极作用,①正确;从个人层面看,这要求我们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个人的思想文化素养,②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③表述片面;“多样的文艺作品”不一定都是好的文艺作品,④排除。

故答案选C项。

2.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发展中国家要根据自身禀赋特点,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下列体现此哲理的是()①三人成虎,疑邻盗斧②量腹而受,量身而衣③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④积水成渊,积土成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唯物论、辩证法的知识,②③符合题意。

①是从主观出发,④是重视量的积累,均排除。

故选C项。

3.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③“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④“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仲尼认为“生无所息”,说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强调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④强调的是可知论,均与仲尼的观点不符,故排除。

[题型技法练]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以下举措符合会议要求的是()①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扶贫省份的转移支付力度②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③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资产泡沫④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振兴实体经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加大中央财政对重点扶贫省份的转移支付力度”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抑制资产泡沫”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体现,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扩大有效供给、振兴实体经济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无关,排除②④。

2.(2018届高三·天津联考)分享经济是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该模式可让有需求者低价使用他人闲置的资源,同时让资源供应者获得收入。

不仅车辆、房屋等物品可用于分享,劳务与技能、知识与创意等也可用于分享。

分享经济兴起的意义在于()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②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更能适应市场需求③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的生活方式④促进创业创新,代表了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A.②④B.①③C.③④D.①②解析:选B从材料可知,分享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①正确;分享经济指分享他人闲置的资源,闲置的资源并不一定是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②不选;分享经济有利于利用闲置资源,节约资源,故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③正确;分享经济并不能代表更高生产力发展水平,④不选。

3.(2017·哈尔滨模拟)2017年3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的意见》。

《意见》指出,国务院部署编制下年度预算草案后,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和通报会等多种形式,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关于预算的意见建议。

这一机制的建立()①是加强和改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职能的重要措施②将确保政府编制好预算,做好预算初步审查工作③保障了人大代表的审议权,完善了预算审查制度④将人大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促进预算科学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建立预算审查前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的机制,加强和改进了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同时结合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使预算的编制更加科学,①④正确,故选C项;②中“确保”一词说法绝对,夸大了该机制的作用,不选;人大代表的审议权是指在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时,人大代表有权审议各项议案,而本题材料中要求行政机关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是发生在人大召开以前,③不符合题意。

4.《关于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意见》提出,2017年底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

这样做有利于()①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杜绝权力滥用②监督和制约权力、防止权力滥用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④党依法加强对具体国家事务的管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有利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有利于提高党政机关依法履职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②③说法正确,故选C项;①中“杜绝”一词夸大了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的作用;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管理具体国家事务,④说法错误。

5.(2017·漳州联考)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中美关系”问题时说:“虽然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是一直前行,我对此持乐观态度。

”总理的上述判断是基于()①中美已经建交了几十年,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②中美关系涉及两国利益,也决定着地区安全稳定③两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拥有管控分歧的智慧④两国有需要也有条件来扩大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解析:选D①错误,中美两国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根本利益不同;②夸大了中美两国的能力,排除;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6.《建军大业》是满意度调查中少有的实现观赏性、思想性和传播度高度统一的影片。

影片展现出的青春热血、家国情怀和英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和触动着观众。

对于质量上乘、思想厚重的电影作品,观众分享意愿颇高,超过72%的受访观众愿意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分享,影片传播度指数很高。

这表明()①弘扬主旋律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②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需要进行文化创新③“三性”的统一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④大众传媒能够夯实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①错误;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主旋律作品能够做到“三性”统一,这是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同时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等的创新,②当选;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③错误;对于弘扬民族精神的影片,多数观众愿意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分享,这意味着大众传媒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④当选。

本题答案选D项。

7.(2017·北京评估)在欧洲某城市的街头,矗立着一尊雕像:头顶圆帽、蓄着胡须的男子倒骑着毛驴,笑容可掬。

中国人会认出来这是智慧幽默的阿凡提,叙利亚人说他叫朱哈,还有人说这是土耳其的霍加·纳斯列丁……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这位骑着毛驴的智者以不同的名字在人民中流传。

这一现象,最适合用于佐证()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C.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解析:选C“这位骑着毛驴的智者以不同的名字在人民中流传”体现了阿凡提的形象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当中流传,这能够佐证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可知诸如阿凡提这样的文化交流是通过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完成的,即古代人民在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的同时也进行了文化交流。

因此,题干中的现象最适合用于佐证商业贸易与文化交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8.有人问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你了解中国,那能不能告诉我们,怎么才能成功地在中国做生意?”他回答:“我并不知道所谓的成功法则,但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你要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

”这是因为()A.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B.中法文化既有差异也有共性C.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D.文化能影响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解析:选D题目中,根据法国前总理的表述,如果想在中国更好地经商,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你要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

这是因为文化能影响人们的实践和认识,D 项入选。

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9.(2017·威海摸底)被称为“三百年难得一见”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给学生上课一直坚持“四不讲”:前人讲过的,不讲;近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四不讲”给我们的启示是() A.坚持“扬弃”的观点,勇于追求标新立异的新思想B.要有大胆的“怀疑”精神,在质疑中开拓新境界C.坚持辩证法的批判性思维,对已有理论要有新的理解D.要在既肯定又否定中引经据典,培养创新精神解析:选C“四不讲”给我们的启示是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性精神和创新性思维,对已有理论要有新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