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歌研究

合集下载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音乐文化研究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音乐文化研究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音乐文化研究■李薇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摘要〕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川黔边区形成的具有当地特色的革命歌谣。

它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

本文分别从根据地红歌的产生、音乐特征和文化功能与作用进行分析,简要地探讨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音乐文化特征。

〔关键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音乐文化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①根据地区域以湖南省龙山、永顺、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桑植四县为中心,其游击区包括湖南省保靖、桃源、常德、慈利县以及湖北省利川、咸丰、来凤县,重庆市石柱、黔江等二十余县市区。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区域内各个革命历史时期诞生的并植根于人们心间的革命歌曲,同时还包括建国后所创作具有政治导向的优秀歌曲。

狭义的红歌,仅指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区域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红军时期)形成的革命歌谣。

本文研究的地域范围界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研究内容也仅限狭义所指。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歌作为红色文化显现的载体,是湘鄂川黔边区少数民族文化与红色信仰的结合,是少数民族地区军民共同创造红色精神的体现。

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与根据地红歌产生的时代背景1933年11月,随着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丧失,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的红三军开始转战鄂边川。

12月19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湖北咸丰县大村召开会议,②根据国民党军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情况决定放弃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将“恢复湘鄂边”的口号改为“创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的口号。

③湘鄂丿11黔革命根据地便以此初现雏形o1934年2月,红三军在撤离四川黔江(今属重庆市)后转向湖南湘西龙山。

红三军开始了在龙山、永顺、大庸、桑植、慈利五县的游击作战。

幼儿园红歌教研活动教案(3篇)

幼儿园红歌教研活动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红歌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

为了让幼儿从小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我园特开展红歌教研活动,通过学习和演唱红歌,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红歌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提高幼儿的演唱能力。

3. 增强教师对红歌教学的研究能力,提高红歌教学水平。

三、活动准备1. 红歌教材:选取适合幼儿演唱的红歌,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等。

2. 音乐设备:音响、麦克风等。

3. 教学课件:红歌背景介绍、演唱技巧讲解等。

四、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音乐游戏,如“拍手拍脚”、“击掌”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活动状态。

2. 教师播放一首简单的红歌,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感受红歌的节奏和旋律。

(二)红歌学习1. 教师介绍红歌的背景和意义,让幼儿了解红歌的由来和传承。

2.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讲解歌词含义,指导幼儿正确发音。

3. 教师示范演唱红歌,引导幼儿跟随旋律演唱。

4. 教师对幼儿的演唱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问题。

(三)红歌演唱1.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红歌演唱,每组演唱一首红歌。

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红歌演唱比赛,评选出最佳演唱小组。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幼儿的演唱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2.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学习红歌的收获,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3. 教师对红歌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五、活动延伸1. 教师将红歌教学融入日常活动中,如晨间活动、课间活动等,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文化。

2. 教师组织幼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幼儿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3.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红歌学习心得,共同传承红色文化。

初中音乐课堂红歌教育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红歌教育实践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红歌教育实践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种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语言,音乐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层次。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红歌教育一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运用红歌教育进行实践研究,具体说明红歌教育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具体事例。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红歌教育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熟悉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指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事件等具有红色意义的素材。

在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熟悉相关资源,有助于学生对红歌教育的主题思想以及红歌歌曲的学习和理解。

具体做法是,在学习红歌歌曲之前,提前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红歌歌曲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红歌教育中,鼓励学生用心聆听和领略红歌歌曲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注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了解歌词表达的意义,学习歌曲的情感渲染和表现手法,并通过分析和对比,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3.挖掘音乐教育的功能音乐教育具有很强的功能,如情感表达、社会思想教育等。

在红歌教育中,需要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歌教育的思想内涵。

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通过深入讲解歌词含义、辑本赏析、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刻领悟红歌教育的内涵和思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红歌教育的具体实践事例1. 在“七大”红歌中挖掘红色主题“七大”红歌中是革命时期的经典歌曲,歌词中涉及了很多红色主题,有助于学生的红色情感陶冶。

例如,在《东方红》这首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文脉和时代背景,并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红色信仰和革命精神。

在《赞歌》这首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并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

红色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研究

红色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研究

管理篇•德育天地红色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研究朱晓燕(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福建永安)摘要:红色歌曲对当代初中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激励作用,可以振奋小学生的精神,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重视红色歌曲对初中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将红色歌曲融入到初中音乐课堂中,进一步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为学生有效地学习红色歌曲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于此,旨在探究红色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红色歌曲;初中;音乐课堂红色歌曲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宝库,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红色歌曲,并继承红色歌曲,发扬光大。

教师一定要紧抓红色歌曲教学,让红色歌曲伴随着初中生成长,接下来本文将对红色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红色歌曲对初中生的教育意义1.红色歌曲能够振奋初中生的精神如今的初中生正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因此初中生应当具备慷慨激昂的精神面貌,应当精神抖擞,大部分初中生整天都听一些流行歌曲,这些大多涉及小情小爱,是不能有效地振奋初中生精神的,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有效利用红色歌曲振奋青少年的精神,让他们充满中国人应有的气概,勇往直前,努力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2.红色歌曲能够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红色歌曲的创作凝聚了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家的心血,其中蕴含了很多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让初中生学习红色歌曲,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进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以后红色歌曲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红色歌曲能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蚀如今传唱的流行歌曲中,有着一些靡靡之音,不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会造成腐蚀,经常出现一些无病呻吟等消极的歌曲,不利于初中生健康成长。

因此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学红色歌曲有利于抵制不良音乐的侵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拥有一颗抵制不良思想的强大内心。

红歌创作的灵感研究——以《我的祖国》为例

红歌创作的灵感研究——以《我的祖国》为例

红歌创作的灵感研究——以《我的祖国》为例导言红歌作为中国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

其中一首备受瞩目的红歌经典便是《我的祖国》。

该歌曲歌词简洁明快、旋律婉转动听,极富感染力。

本文将以《我的祖国》为例,探讨红歌创作的灵感来源及其所具备的内在动力。

一、历史环境《我的祖国》这首红歌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时期。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危机四伏的时刻,民众生活艰难困苦,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着中国人民。

同时,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农民和工人进行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断奋斗。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的祖国》这首红歌迅速在人民中传唱开来。

二、文化红色基因红歌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

《我的祖国》歌词中抒发了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蕴含着中国人民对祖国的深情厚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爱国主义的重要表现。

同时,歌曲的旋律也充满了中国音乐的特色,将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红色主题融合在一起,给予人们强烈的共鸣与感动。

三、历史记忆与建设动力《我的祖国》歌词中热血沸腾的词句让人们想起了当时的英雄事迹和壮丽场景。

歌词中的“大江东去”、“江山如此多娇”等,勾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憧憬。

从这些历史回忆中,人们汲取力量和勇气,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我的祖国》这首红歌成为了中国革命时期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四、现实情感和社会反响红歌的创作源自民间,传唱于大众。

《我的祖国》这首红歌中国大地上传唱,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情感。

歌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家园的眷恋,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这首歌迅速传唱开来,并成为每个人心中的红歌经典。

它的传唱,让人们从内心深处关注国家的未来和命运。

正因如此,《我的祖国》成为了激励人们团结奋斗、建设祖国的力量之源。

结语《我的祖国》作为一首经典红歌,成功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丰富的历史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红色基因、历史记忆和民间情感。

论中国红色歌曲的发展与传承

论中国红色歌曲的发展与传承

论中国红色歌曲的发展与传承摘要:近年来出现的“红歌热”现象,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本文剖析了红歌具有的仪式音乐功能红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容,对“红歌热”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为红色歌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红色歌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在斗争时期,根据革命形势的需要,为了宣传革命,发动群众,鼓励军民勇敢战斗,出现了大量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大部分是在当地各类戏曲、民歌、小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集体加工,形成了独特的红色民歌类型。在红色文化之中,红色民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红色民歌来了解其承载的历史,探究红色民歌在新时代价值的实现路径。1“红歌”兴起与传承的意义红歌主要指红色经典革命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各类健康进步的歌曲,还包括世界各国经典革命歌曲。其主体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80多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沉淀而成的经典歌曲,唱着它们,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就能使人沉浸于孕育歌曲的那个时代的情境之中,感受那激荡年代的浴血奋战、不屈的精神、奋发的意气,萌生一种对已然岁月的无限怀念和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激发起人们昂扬的斗志与民族自豪感。红歌的旋律、格调无不给人一种美的熏陶,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对过去岁月的崇敬,一种对未来岁月的憧憬。所以,自举办中国红歌会以来,收视率和影响力持续升温,成为了老百姓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中国红歌会的火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现象,它引发了人们对主流文化、红色经典如何传承和发扬的深层次思考。20世纪80年代之初,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港台歌星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开启了歌坛的流行歌曲时尚,引发了音乐发展的多元化态势。30多年过去,现代流行歌曲的形式和内容渐趋世俗化、生活化、浪漫化、口语化、虚幻化,与传统的音乐价值取向渐行渐远,人们渴望那种能够彰显时代精神、燃起激情的主流音乐的回归,“红歌会”正是在这种文化需求中应运而生。它激发了老年听众对峥嵘岁月的怀念之情,点燃了中青年面对激烈竞争生活的奋斗豪情,尤其能让青少年从红歌中感受到党的革命传统和老辈的革命精神的崇高与伟大。红歌与弥漫歌坛的流行歌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中国歌坛以强烈的震撼,这对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先进文化、高尚音乐弘扬党的革命传统,让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革命精神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2红色民歌新时代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2.1充分发挥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红色民歌有着宝贵的新时代价值,社会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可红色民歌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文化主管部门对其缺乏高层次的设计规划,没有有效贴近市场的管理方式,全社会没有形成唱红歌的氛围。要实现红色民歌的新时代价值,必须充分发挥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对红色民歌重新规划,设计定位,并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加强对井冈山红色民歌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让群众看到红色民歌焕发出新的生命,这样才能利于大力推广井冈山红色民歌。2.2创新红色歌曲的音乐风格和内容新一代的青年都喜欢当下流行的歌曲,可以将红色歌曲进行改编,不再沿用以往的山歌唱法慢唱腔,尝试用符合年轻人审美的音乐风格,加快音乐的律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除了改变红色歌曲的唱法外,还可以对其歌词进行改编,这里的改编指的是一种创新,而不是说颠覆原来的歌词,是为红歌新添一些新词,新词可以反映当下社会事件或人民生活状态,这样就能更加迎合年轻人品味,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注意,让这些年轻人慢慢地喜欢上井冈山红色民歌。另外,还可以制作一些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以经典红歌作为片头和片尾曲,让红歌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人心。还可以重新创作一些与时代紧密相关的更贴近年轻人生活的红歌新曲,如某些英雄人物的英雄事迹都可以改编成新红歌,通过广泛地传唱,让人们领会新时代发展的内涵,促进红歌教育价值的实现。2.3将红色民歌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红色音乐可唤起人民的红色记忆。红色民歌是红色音乐中最接地气也是最经典的音乐模式之一。红色民歌文化的发展需要同现代化教育相结合,通过现代化教育去实现红色文化的不断传承。了解红色音乐,需要更多年轻人多了解历史,了解每一首红歌背后的故事。利用现代教育的手段让年轻人了解中国共产党发展与新中国建设历程,了解革命的艰辛与不易,从而了解红歌文化。将红色民歌与现代教育结合,还能利用红歌中的主流价值观去影响年轻人,让他们从红色民歌中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爱党爱国的精神,充分发挥红色民歌文化的教育作用。3以唱红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简单地归纳为“24”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此,赞扬者有之,置疑者有之。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深入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的“唱读讲传”活动。红歌、经典、故事和传箴言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淀,民众通过自身的参与,思想会受到强烈的震撼,激发出一种豪迈的情怀和昂扬的斗志。也能让人忆苦思甜,更加珍惜现在和谐安定的美好生活。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样一个靠低俗字眼和八卦新闻博人眼球的时代,大力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民众参与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尤其对青少年起到很好的价值导向作用,这有助于提振青少年的精气神,也有助于抵制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我们需要一种积极的乐观、向上蓬勃的主流价值观,只有以马列主义的根本原则及基本观点、立场,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地评判与了解,并注意对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与支流意识进行正确的认识,方可在错综繁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当前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具体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为“以人为本”。正确地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小平同志曾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对经济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唱红歌,扬正气,促发展,促和谐,提振精气神,干部群众才能齐心协力搞经济经济发展。4红歌是崇高信仰的薪火相承毋庸讳言,红歌产生的年代多为困苦的年代,但红歌却向人们展示了革命者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他们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亲爱的祖国一定能够摆脱贫穷落后变得富庶强大,勤劳的人民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古老的中华文化一定能够再现辉煌。改革开放给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涌入国门,致使一些人出现的信仰危机,公众道德也出现下滑趋势,日益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忧虑。红歌是崇高信仰的薪火相承,对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各种不良思想倾向作用巨大。5结束语随着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庆典活动帷幕的落下,红歌热也许降温,而红歌的艺术魅力、红歌的崇高精神、红歌的文化价值一定会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闪现光彩。相比对古典音乐、传统音乐乃至现代流行音乐,学术界对红歌的研究尚不深入。我们应当珍视红歌这样一笔音乐丈化遗产,并将其发扬光大。笔者深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征途中,红歌旋律长响,红歌精神永存。参考文献:[1]唐永荣.红色历程的音乐记忆———湘鄂西洪湖苏区红色歌曲敢谣与研究[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2]邓家琪,祝金芬.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歌谣选.[J].江西师院,2017(3):81-102.[3]侯方圆.浅谈红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与现实意义———以井冈山时期为例[J].通俗歌曲,2016(2):60-62.。

国外红色歌曲研究综述

国外红色歌曲研究综述

国外红色歌曲研究综述国外红色歌曲研究综述红色歌曲是指在中国文化革命时期,以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的支持为主题的歌曲。

然而,红色歌曲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在一些国外地区受到了关注和研究。

在国外,红色歌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背景及历史意义:国外研究者对中国文化革命时期的政治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红色歌曲在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塑造方面的作用。

他们认为,红色歌曲是共产主义宣传的重要工具,通过歌曲的形式向人民灌输革命思想,强调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2. 文化交流与传播:一些研究者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研究了红色歌曲在国际间的传播与接受情况。

他们发现,红色歌曲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一些国外地区广泛传唱。

这些研究者认为,红色歌曲的传播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全球化,也对国外的左翼运动产生了影响。

3. 艺术形式与表达方式:国外研究者还对红色歌曲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进行了探索。

他们认为,红色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风格,表达了人民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追求。

这些研究者通过对歌曲的音乐结构和歌词的分析,揭示了红色歌曲所蕴含的政治和情感内涵。

4. 红色歌曲的演唱者与创作者:一些研究者关注红色歌曲的演唱者和创作者,探究他们在文化革命时期的角色和影响。

他们对于歌手的演唱技巧、舞台形象以及歌曲创作的背后故事进行了深入研究,展示了这些艺术家在宣传共产主义理念和毛泽东思想方面的贡献。

总之,国外对红色歌曲的研究不仅对于理解中国文化革命时期的历史和政治意义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于研究国际间文化交流和音乐传播产生了影响。

通过对红色歌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特殊时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背景,进一步拓宽对世界范围内音乐与政治关系的认识。

中国“红歌”研究综述

中国“红歌”研究综述
Absr c t a t:Th t d fCh n s e su y o i e e“Re o g ’ a e a go n n e e ti d S n s’h sbe n r wi g i tr s n musc su y i e e e r .Th r r i td n r c nt a y s e ea e n al v u d e ril swh c i l x o e t i ttp cfo t e flo n v s e t he i t r ea in o e ry f e h n r d a tce ih many e plr h sho o i r m olwig f e a p cs:t n epr tto f i h i Re o s h e s nsfr te s c e s o h d S n fs ,t e v l fRe n s h e a t tc f au e fRe d S ng ,t e ra o o u c s ft e Re o ge t h aue o d So g ,t ri i e t r s o d h s S n s,a d t ef n t n o d S n s h e e p o ain p a sa sg fc n oe i ec n tucin o o ils p rt — og n u c i fRe o g .T x lr to ly ini a tr l n t o sr to fs c aits iiu h o i h
第1卷 第2 6 期
21 0 4月 1年
湖南 工业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学 版 )
V1 6 o o . . N
J OURNAL UNAN OF H UNI VERS TY I OF TECHNOLOGY O CI S AL CI S ENCE EDI ON A r 2 1 TI p. 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歌——中华民族的灵魂研究主题:红歌在当代的深刻意义研究者:商务英语1103班黎晓雯一、研究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六十三周年,作为新中国下一代的我们,应该对我们国家从抗日战争至今近一百年来的红歌历程有所了解。

了解红歌,传唱红歌,并发扬红歌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为此,我开始了对红歌的一些浅略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1.了解红歌的历史、分类、特点、发展2.感受红歌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并努力学习及发扬其精神3.探索红歌发展的前景三、研究方法:查资料、访谈法下面是我的研究成果:一、红歌的含义我们所说的红歌,并不是传唱度高或是曾轰动一时的所谓“红”的歌曲。

红歌,即红色歌曲。

就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他们普遍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有较强的节奏感。

二、红歌的起源中国的红歌起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今已经近九十个春秋,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和改革开放时期(1979—2009)三个阶段。

三、红歌的分类1.歌颂革命(1)代表作:《黄河颂系列》、《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等等(2)此类歌的创作背景:战乱年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穷苦劳动人民及各爱国音乐人士纷纷为了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感,为了用音乐鼓舞同伴勇敢地和敌人奋起反抗创作了一系列的革命歌曲。

(3)此类歌曲的特点:歌词一般有三种内容①军歌与军队歌曲歌词:光荣与使命,信心和力量②工农为主体的歌曲歌词:翻身与解放,自由与幸福③民主运动中的歌曲歌词:反专制独裁,争民主自由(4)代表作赏析:《大刀进行曲》(播放《大刀进行曲》)由麦新作词作曲的《大刀进行曲》是一首豪壮,激昂的战歌,歌曲旋律鲜明,性格突出,感情强烈,在节奏和音调上着重强调了"大刀向"和"砍去"两处,集中体现了中国军人同仇敌忾的抗激情,而"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和结尾处的喊"杀"声,与军人从心底爆发出的战斗力汇成一体,则形成了有力的呐喊,威震敌胆!歌曲像号角一样唤起亿万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表现了千军万马奔赴疆场,前方后方一齐抗日的英雄气概.2. 歌颂共产党(1)代表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颂歌献给亲爱的党》等等(2)此类歌曲的创作背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人民为了感激共产党,把自己的满腔热情都用歌曲来表达,所以创作了这些歌颂共产党的红歌。

(3)此类歌曲的特点:歌词内容以直接歌颂共产党为主,音乐旋律激昂,易于传唱。

(4)代表作赏析:《唱支山歌给党听》(播放《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非常轻柔而亲切的旋律,让我们感觉就像一个孩子在静静地对母亲倾诉,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人们对党就如对母亲那般地感恩与依恋。

“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节奏开始加快,变得跳跃而有力,仿佛重现了当时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顽强斗争,当唱到“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时,那心中是一痛快,非常激励人心的。

3.歌颂新中国、新生活(1)代表作:《走进新时代》、《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大地飞歌》、《好日子》等等(2)此类歌曲的创作背景: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的成立,人民过上了当家作主的生活。

大家都想唱出自己心中的喜悦,所以创作了这些歌颂新中国、新生活的歌曲。

(3)此类歌曲的特点:歌曲以饱满的激情赞美江山的壮丽,人民的豪迈,欢呼社会主义事业的丰硕成果,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4)代表作赏析:《走进新时代》这首《走进新时代》,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喜爱的一首歌,因为听了这首歌,都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自豪“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我们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这四句的旋律是多么亲切呀!歌词也在向人们倾诉着我们对祖国的感恩,以及大家勤劳勇敢奋斗而来的新生活的自豪感。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四句以稍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我们三代领导人。

从唱着东方红站起来(毛泽东主席)到改革开放富起来(邓小平主席),再到今天第三代领导人集体带领我们开创未来(江泽民主席),虽然充满艰辛,但内心对共产党有一种由衷的敬意和信赖。

“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已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啊!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而这四句,唱得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昂扬的情绪,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祖国也有很强烈的信心。

整首歌就像在对朋友倾诉,旋律就从内心流淌出来了。

4.歌颂劳动(1)代表作:《劳动最光荣》、《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2)此类歌曲的创作背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当家作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民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人们充满着空前高涨的劳动热情,写下了一首首歌颂劳动的歌曲。

(3)此类歌曲的特点:(4)代表作赏析:《我为祖国献石油》(播放《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歌曲节奏跳跃欢快,充满热情如歌词:“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让我们听着就能感受到劳动人民那高涨的热情以及豪迈的情怀和坚定的决心,连艰苦的环境都不畏惧。

5.歌颂英雄(1)代表作:《学习雷锋好榜样》、《英雄赞歌》、《嘎达梅林》等等(2)此类歌曲的创作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的革命英雄们,以他们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不屈不挠地抵御着日本法西斯的猖狂进攻,创造了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人们感谢英雄,歌颂英雄,创作了这一系列的歌曲。

(3)此类歌曲的特点:(4)代表作赏析:《学习雷锋好榜样》(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气势激昂、琅琅上口,已经传唱了40多个春秋,十几亿中国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甚至有外国人也在唱。

歌词中概括了雷锋的精神,如:“立场坚定斗志强”、“爱憎分明不忘本”、“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忠于革命忠于党”等等,让我们在传唱时,也感受着英雄的气概与精神。

歌的旋律虽然简单,但节奏铿锵有力,使我们在哼唱时热血澎湃,满怀崇敬与赞美之情,更永记英雄的精神。

四、红歌的发展红歌的发展已经将近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里,红歌再内容、形式、音乐特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刚刚开始的红歌,歌曲的内容十分局限,一般是以革命、救国等内容为主题,这些歌曲大都是进行曲或民歌的形式,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但是由于歌词容易记忆,传唱度极高。

同时由于音乐基底的薄弱,刚开始的作曲家数量十分有限,所创作音乐的风格也因此变得十分局限。

随着红歌逐渐发展,红歌除了有中国民歌及其改编的歌曲外,还出现了融中西文化的合唱。

这时的红歌较之前有了较大的进步。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红色歌曲”和“革命歌曲”为主体的前 30年流行音乐时代。

这些歌曲的内容一般是歌颂共产党、或者是抒发对新生活的热爱。

每当我们唱起这些歌曲时,我们心中总会热血澎湃、充满激情。

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类型:叙事型,这就跟现代流行歌曲有了密切的联系。

如《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曲,就表现了远方的朋友来到主人家中时,主人的热情好客。

歌曲中就多次重复出现“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句,这些歌词散发出中国人民淳朴的民风,歌曲也是朗朗上口,能淋漓尽致的表达情感。

此时由于电影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影视歌曲,如《我的祖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

这些歌曲因为有了电影内容,所以更易于人们了解歌曲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后,红歌更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的歌词不再仅限于那些平铺直叙的文字,它的内涵挖的更深。

就像前面所介绍的《走进新时代》(因为前面已有评析所以此处不再作分析),还有《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这样的歌词比起原来创作的歌曲如《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词内涵又更深了一步。

红歌的定义也从原来仅限于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扩大到励志歌曲,红歌中加入了流行歌曲的元素。

如《龙的传人》、《大中国》、《隐形的翅膀》这一类的歌曲在当代也可称为红歌,因为它们有着励志的思想在内。

红歌的形式尽管发展得多种多样,但它的实质是不变的,那就是每当唱起红歌,我们的心就会汹涌澎湃,我们就会永远记住那不可磨灭的历史,我们就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五、红歌今后的发展要实现红歌的现代意义,首先需要我们唱出红歌的时代精神,特别是从音乐专业的角度体现出红歌的开放性与时代性:从红歌的器乐表现形式(配器)上,可以用民族乐队伴奏,可以用管弦乐伴奏,也可以用电声乐队甚至于摇滚乐队伴奏,甚至纯粹的器乐演奏;从红歌的声乐表现形式上,可以采用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等各种唱法,也可以采用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各种形式。

总之,我们应以开放的、发展的眼光对待红歌,“不拘一格唱红歌”。

比如老年人可以用民族唱法,青年人可以用通俗唱法,少数民族还可以用原生态的唱法。

要实现红歌的现代意义,其次需要我们唱出红歌的历史内涵。

要实现红歌的现代意义,也需要相应的组织。

这样下去,我们的红歌将会流传百世,红歌中的精神也会永垂不朽!六、研究心得:在这次研究前,我们只会唱红歌,但是无论如何唱都不能打动自己。

因为我们不了解红歌里到底蕴含了什么,只是祖祖辈辈都传唱着这些歌,所以我们也会哼而已。

但是,通过了这次的研究,我们开始明白了为什么红歌得以流传如此之久。

因为红歌,中华民族的灵魂。

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

在对红歌的研究中,我们感受到新中国光辉的历史还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如今唱起红歌,我们的眼眶总会泛着泪花,因为我们不再是唱着动人的旋律,我们更是唱着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历史,我们更是在唱着祖国留给我们90后的伟大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