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198人民版PPT课件

3、平定噶尔丹叛乱
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 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葛尔丹势力。
康熙帝决心清除葛尔丹的残兵,发誓如果清军粮草断绝, “朕必噬雪穷追,断部回师”,最终迫使葛尔丹兵败自 杀。
(五).加强民族团结
对汉族:崇尚儒学,拜谒孔庙
对蒙藏:尊崇喇嘛教,册封
四大活佛
问题思考:对康熙帝的总体评价:
①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部叛乱 和反击沙俄侵略等,巩固了国家统一和清朝的统 治,维护了祖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②重视农业、发展文化,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 发展,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
③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禁锢思想、限制工商业发 展、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利于社会进步。
总之,康熙帝是一位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的封建帝王。
课后作业: 你如何理解“康乾盛世”被人们称为“落日的辉煌”?
课外延伸:
一个封闭保守,顽固 地坚守腐朽落后的皇权 专制体制,拒绝改革, 把自己隔绝于日新月异 的世界体系之外;
一个胸襟博大,大胆 拿来,为我所用,大刀 阔斧地实行改革,紧跟 世界文明步伐,开拓进 取。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课程标准】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清朝统治:1644—1840—1912(268年)
古代 近代
清朝古代帝王:(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 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顺治帝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一、少年天子
康熙初年 面临的形 势和任务
满
矛盾
汉 郑氏政权 割据台湾
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 漠视对外交往,实行闭关 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1千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1千功过秦始皇学案人民版选修4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创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的主要史实。
1.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
2.难点:全面评价秦始皇。
知识点一“秦王扫六合”1.条件(1)国力强大: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重用人才:重用李斯、王翦等杰出人才。
(3)制定战略: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开展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4)顺应潮流:适应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2.过程: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
3.意义: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
[重点精讲] 秦统一的条件1诸侯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破坏。
但是,这种兼并战争在客观上有利于结束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逐步从局部统一走向全面统一。
2战国后期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地逐渐成为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3“百家争鸣”为统一局面作了舆论准备,被秦始皇采用的法家思想强调集权,主张用暴力实现统一。
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制1.措施(1)创立“皇帝”尊号,并成为以后专制君主的专用名词。
(2)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
(3)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相互制约,大权集于皇帝手中。
2.特点(1)三公九卿和地方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
(2)官吏之间职责明确、相互牵制,有利于皇帝对各级官吏的控制。
3.作用: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式的统治体系,确保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组建起一个空前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图解历史] 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知识点三“大一统”政策的实施1.统一文字(1)措施:下令全国各地一律使用统一的文字——小篆。
(2)影响:文字的统一对于各地的文化交流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意义。
2.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1)下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方便了各地贸易往来和国家的财政税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管仲管仲是中国东周时期齐国的政治家,他辅佐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小白,成就了春秋第一霸的名头。
但是在具体的施政过程中,他开创了税收制度,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当时东周国力衰弱,周边的戎狄等游牧民族势力,向中原渗透,各个诸侯国纷纷不是对手,齐国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号召各个诸侯国,团结起来“尊王攘夷”,九会诸侯驱逐戎狄势力,避免了中原沦陷在游牧民族势力范围。
二、商鞅战国时期卫国王室后裔,法家代表人物,原名公孙鞅,或者叫做卫秧,因其封爵时,封地在商淤之地,故历史上又称呼其为商君。
其响应秦孝公“招贤令”,来到秦国,三试孝公变法图强的态度,感觉秦孝公嬴渠梁是一个可以依靠的君主,于是商鞅倾其所能,开展了2轮为期20年的变法,将秦国从弱小诸侯国,改造为耕战一体的军事强国,为秦国开启统一之战搭好舞台。
历史上称之为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虽然其本人被保守势力杀害,但是是法治思想深入人心,其本人被杀害后,改革措施却是保留到秦朝灭亡。
三、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山东琅琊人,东汉末年避祸南阳卧龙岗。
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东汉末年四大谋士之首。
写了有名的《隆中对》,刘备按照这个策略建立蜀国。
有生之年协助刘备,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功劳。
当时刘备只有关羽、张飞及为数不多的士兵,后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利用赤壁之战最终夺取益州,建立蜀国。
之后为了保持蜀国的存在连续九伐中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出师表》。
四、王猛王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出色的谋士。
辅佐士族首领符坚建立前秦。
自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吼西晋灭亡,中国北方进入了空前的黑暗,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现后在中华大地建立了地方割据势力,北方汉人将要损失殆尽。
危难之际王猛横空出世,协助氐族首领符坚,南征北战降伏各个少数民族,建立了强大的前秦帝国。
之后王猛病重,弥留之际,给符坚出主意,统一天下最大的障碍来自前秦帝国内部,各个少数民族的首领身上,只有处理好这件事,再进攻长江以南的东晋,统一天下不成问题。
中学历史校本教材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1、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⑴、顺应趋势:安定统一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最主要原因)⑵、国力雄厚:商鞅变法的影响(经济、军事实力增强)⑶、任用贤能:李斯、尉缭等⑷、个人条件:雄才大略、雄心抱负2、秦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简述)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3、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述)⑴、建立中央集权制A 、首创皇帝制度B 、建立三公九卿制C 、推行郡县制⑵、巩固统一:A 、政治: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具体见上)B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大力发展交通(驰道、灵渠)C 、军事: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D 、文化: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4、秦始皇的历史功过(评价)⑴、是一位对中国历史做出巨大贡献,产生巨大影响的封建帝王A 、他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B 、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C 、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如首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三公九卿制)D 、采取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详见上题),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可参考必修一课本P9的图)⑵、又是一位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A、文化专制:焚书坑儒B 、徭役繁重:大兴土木(长城、秦皇陵)C 、赋税沉重D 、刑法严酷⑶、总之,秦始皇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封建帝王,我们应该公正、客观地加以评价。
补充: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性规律前提:特定的环境(分阶段) 标准: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依据:活动 原则:一分为二(答案组建格式)易犯的两大错误:片面;过分夸大个人作用,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对特定环境下人物语言的理解、对领袖人物作用的理解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1、唐朝初年出现贞观之治的主要原因⑴、外因:吸取隋亡教训 ⑵、内因:唐太宗个人品质(主要)⑶、隋的奠基 ⑷、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列举)⑴、用人:知人善用⑵、虚心纳谏:魏征⑶、经济:轻徭薄赋(民本思想、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⑷、政治: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君权)⑸、文化:完善科举制(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唐诗兴盛的原因之一)⑹、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爱之如一”、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A 、东突厥:“战而后和”,设都督府B 、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C 、吐 蕃:和亲(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注意:唐蕃政权的并立关系,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归宣政院管辖。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3.“康乾盛丐”是古代中华文明最后的辉煌阶段
康熙帝外抗沙俄,内平叛乱,巩固和収展了统一的夗 民族国家,成为“康乾盛丐”的奠基人。
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程标准: 简述秦始皇兼幵六国、廸立与制主丿中央集权国家 的主要叱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叱功过 重点: 秦始皇廸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斲 难点: 如何客观辩证地评价秦始皇
探究一:佝怎样看待嫡长子继承制不玄武门 乀发?
该制丌利二选丼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丏容 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 乀发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这场斗争幵未影 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 的収展阶段。
探究事:“贞观乀治”的含丿,出现的原因,表 现,评价。 政治:吸叏隋亡教讦,注重居安思危,民惟邦本, 1)主观上: 含丿: 社会安定,矛盾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本固邦宁治国思想;广仸贤良,选官丌拘一格, 唐太宗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用人扬长避短;虚怀若谷,兼听纳谏。 原因: 2)客观上: 经济:休养生息,丌夺农旪,均田制、轻徭薄赋, ①隋朝的廸训和经济繁荣创造了 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表现:见练习册 条件 法律: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 ②广大劳劢人民的辛勤劳劢是社 仁丿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评价: 见练习册 会繁荣的主要劢力 文化: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丼制,提高迚 士科地位。 民族政策:廹明的民族政策 对外政策:对中外交往采叏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
西 安 大 雁 塔
“十年寒 窗无人问,一 举成名天下知”
唐朝统治者 一般要组织 新科进士, 在京城长安 参加曲江国 宴,并在雁 塔题名.
民族关系
• 武力征服 戓而后和——唐初,突厥、薛 延陀、土蕃等; • 册封——西北各民族 • 训置机构——羁糜府州(东突厥)、安西 都护府(西突厥) • 和亲——文成公主入藏
高二历史选修4

高二历史选修4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千秋功过秦始皇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2、重点、难点:重点:秦始皇的主要事迹及其评价难点:学会客观具体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二、学法指导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理解秦始皇与其时代的关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主题。
三、问题探究1、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撰写小论文:全面评价秦始皇四、知识结构条件统一六国概况意义政治建立专制主义经济中央集权制大一统政策文化交通军事影响秦始皇的暴政及秦朝的灭亡五、课后反思高二历史选修4专题Ⅱ-2 古希腊的先哲班级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课标要求:①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繁荣的原因。
②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事迹,感受他们认识世界,探索真理的精神。
2、重点、难点:重点:①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②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难点:①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②归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二、学法指导搜集文献资料,结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初步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文化的贡献;并在小组交流。
三、问题探究评价柏拉图“理想国”思想四、知识结构条件古典文化繁荣民主制的衰落和希腊哲学的顶峰生平简历正义的理想国 柏拉图 《理想国》 “哲学家王”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影响代表人物生平简历亚里士多德 思想主张思想影响五、课后反思。
高中历史选修四《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195人民版PPT课件

洋
清朝行政区划: 包到台湾及 附属岛屿钓鱼 岛、赤尾屿等
试评述康熙帝
(思考历史人物的基本评 价标准,予以全面评价)
康熙帝的自我评价
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 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后人对康熙帝的评价问题
部
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清军雅克萨战役 使用的枪炮
《尼布楚条约》意义:
1、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2、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边界稳 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 北接西伯利亚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西跨葱岭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
东
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临 太
平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建立者
开拓者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捍卫者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康熙生平
清圣祖仁皇帝 名爱新觉罗·玄烨 (1654-1722) 8岁登基 14岁亲政 69岁驾崩 在位61年 年号 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 万民康宁,天下兴盛
思考: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沙俄入侵
——马克思
施琅 施琅进军台湾
1683年
启用降将施琅,彰显胆略见识 武力收复台湾,安定东南海疆 台湾设府置县,促进联系发展
1683年,清军进入台 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 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实现了统一。
强固了祖国东南海防, 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 的联系
(3)、平定边疆的准噶尔部贵族叛乱
——摘自教师教学用书
17—18世纪东方(中国)与西方(英法)对比表
政治
英法 资产阶级代议制
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__唐太宗素材

唐太宗对朝鲜和日本的政策
1.贞观二年……大收天下儒士,赐帛给傅,令诣京师,擢以不次……四方儒生负书而至,盖以千数。
俄而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诸夷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学。
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七《崇儒学》
2.明年,遣子文王及弟伊赞子春秋来朝,拜文王左武卫将军,春秋特进。
因请改章服,从中国制,内出珍服赐之。
又诣国学观释奠、讲论,帝赐所制《晋书》。
辞归,敕三品以上郊饯。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卷二二十《东夷传·新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用:
1)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2)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3)有利经济和文化认同,对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和民族凝聚力与 巩固有深远影响.
三.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 一)功:是杰出的政治家 • 1)实现统一: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实现统一,有 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 愿望。 • 2)巩固统一: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 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 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3)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二)过:他又是暴君。 • 1)赋役沉重: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 2)严刑峻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3)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 4)皇帝专制独裁的政治制度:贻害中国数千年之久
县:郡的下级 行政机构,长 官称县令
3)奠定了两 2) 千多年古代 (封建 政治制度的 社会后 期)阻 基本格局 碍资本 主义因 素成长
2.经济制度方面
1)下令”使黔首自实田” 2)强调百姓要安于农工生产 3)奖励移民垦荒 4)统一货币 5)统一度量衡
3.拓疆、交通和文字方面
(1)措施:
A\派蒙恬北击匈奴; B\修筑万里长城; C\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D\征西南夷,修“五尺道”; E\修驰道和直道,统一车辆形制; F\统一文字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 度 时间 世官制 先秦时 期 世袭 官位世 袭,下 层人士 一般没 有参政 的机会 察举制 秦汉至魏晋 南北朝 才能、品德 到门第 由官吏察访 合适人才, 至魏晋南北 朝发展为九 品中正制 科举制 隋唐至明清时期
依据
特点
考试成绩
是一种考试选官制 度,破除了世家大 族垄断官场的局面, 祝你们 为中下层地主知识 分了提供了机会 节日快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构成
皇帝 制度
内容
特点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评价 积极
消极
1)形成 暴政, 激化矛 盾
三公 九卿制
郡:地方最高 行政机构,长 郡县制 官称郡守
1)巩固了统 一 三权分立 分工协作 2)有利于 皇帝任命 不得世袭 小农经济的 军权皇控 皇帝集权 进一步发展 不是以血缘为纽 带, 官职是由皇帝直 接任命。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三个关键时期
1、秦朝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创建阶段 2、盛唐气象是中华文明的承继阶段 3、“康乾盛世”是中华文明的繁盛阶段
千秋功过秦始皇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简述秦始皇兼 并六国、建立 中央集权国家 的主要史实, 评价秦始皇的 历史功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 实。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4. 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雄 心抱负。
量,维护统一
康熙帝 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 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 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 盛世。
对比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 皇帝,列出各自具个性化的地方
•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立 皇帝制度,采取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 的措施巩固了统一,也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专制措施 镇压不同意见。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也是 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缔造者。 • 唐太宗政治上广揽人才,虚怀讷谏,经济上推 行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设置羁縻府州 管理东突厥部落,对外关系上采取兼收并蓄政策。 他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明智君主。 • 康熙帝对内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 叛乱,对外发动两次雅克萨之战,采取一系列措施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是封建时代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捍卫者。
乐
评价科举制:
积极作用: 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保证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 高创造了条件。 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社会重学风气形成。 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追求公平公正有一定的合理性。
•消极影响: •科举考试内容无非儒学经义,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 造意识的人,实际上是将人才诱骗入最高权力者控制的范围 •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 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 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措施 作用 结论 平定“三藩” 加强中央集权 收复台湾 抗击沙俄 入侵 三征噶尔丹
1)巩固了多 民族国家的 统一,促进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 了民族融合 进台湾开发,巩固祖国海防 2)基本上奠 定了中国的 维护国家主权,确定了中俄 版图 东段边界(《尼布楚条约》) 3)开创了康 乾盛世的繁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 盛时代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列举“贞观之 1.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 治”的主要表 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 现,探讨唐太 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 宗在推动中国 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 封建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中的历史作用。 3.体会纳谏与用贤,对治国安 邦的重要意义
领域 政治 经济 文化 民族 结论
内容
影响 加强中央集权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延续均田制;发展生产, 轻徭薄赋 发展科举制
复苏唐初经济 扩大统治基础
利于民族融合, 国家统一
开明的民族政策
有利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为唐朝步入 强盛奠定了基础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祝大家新年快乐
唐太宗 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 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 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 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 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 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 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 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内容标准 评述康熙 帝在巩固 统一多民 族国家中 的作用。
学习要求 1.列举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中的举措: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 叛乱、抗击沙俄侵略和签订《尼布楚 条约》、统一台湾。 2.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的作用。 3.强化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意识。
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及其作用
一.秦王扫六合
• 1.背景 • 1)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最强 • 2)个人因素:雄才大略(广揽人才,统一 策略) • 3)人民要求:战争带来沉重灾难,人民渴 望统一 • 4)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各民族和地 区之间联系加强(历史潮流)
2 秦 兼 并 六 国 .
咸阳
秦
二.大一统政策的实施
• 1.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2.经济制度方面 • 3.拓疆、交通和文字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