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尹占娥,许世远著)思维导图
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

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在如今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面临着日益增加的灾害风险。
地震、洪水、风暴和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等人为灾害,都可能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面对这些威胁,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城市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旨在识别城市面临的潜在灾害风险,评估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规划。
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包括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分析城市的脆弱性和暴露性,评估潜在的灾害影响和风险程度,以及制定应对措施和规划。
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是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工作。
通过搜集地震、洪水、风暴等历史资料,了解城市所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和频率,有助于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基础设施状况、经济活动等信息,以评估城市的暴露性和潜在脆弱性。
在分析城市的脆弱性和暴露性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基础设施的完整性、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
城市的建筑物如果构造薄弱,就很容易在灾害发生时倒塌,从而导致更大的伤亡和损失;而城市的基础设施如果不完备或老化,也可能影响到城市的应对能力。
此外,城市的社会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居民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和应对能力,因此社会经济指标在评估中也需要考虑进来。
评估潜在的灾害影响和风险程度是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工作。
通过建立风险模型,可以预测在不同灾害事件发生时,城市可能面临的损失和影响。
比如,通过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地表破裂、建筑物倒塌和人员伤亡等情况,可以评估城市在地震中的潜在损失。
这样的评估结果可用于确定灾害风险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规划。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措施和规划是城市灾害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降低灾害风险。
比如,在地震高发地区,可以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提高人员疏散的效率;在洪水易发地区,可以修建防洪堤坝和排水系统。
【K12教育学习资料】2019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9微专题三十一自然灾害思维导图学案

微专题三十一:自然灾害1、滑坡的成因、危害与防治1.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2.读图,回答问题。
上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由于甲地的地震引发了__________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2、洪涝的形成3、(2015课标Ⅰ,43,10分)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
2011年,该地区9、10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4、(2015课标Ⅱ,43,10分)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涝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
3、雾的形成5、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右图示意美国地形分布状况。
(1)、甲所在海域在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海雾多发。
推测海雾多发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1.自然灾害分布的一般描述(1)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
(2)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季多发,……季较少。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主要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3.防灾措施(1)工程措施: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防护林、实施护坡工程等。
(2)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等。
1、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4分)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3分)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原理、内容与流程PPT课件

.
21
第一节 灾害风险指数系统
5)脆弱性指标的筛选和计算:
两个假设:
一是一个风险可以用过去灾害死亡人数表示
二是风险遵循:
K C ( P h E x p ) a V1a1 V 2a 2 V p ap
K: 致 灾 因 子 导 致 死 亡 率
C: 常 数
P h E x p: 物 理 暴 露 量
V i: 是 社 会 经 济 参 数
.
22
a i : 是 V i的 指 数
第一节 灾害风险指数系统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医院床位数 男、女预期寿命 5岁以下幼儿死亡率
.
18
第一节 灾害风险指数系统
2)脆弱性指标: 早期预警能力:每千人拥有收音机(电视机)
量 教育:文盲率 发展:人类发展指数
.
19
第一节 灾害风险指数系统
3)数据源: 数据源分为致灾因子数据源、灾情(死亡人 数)数据源以及脆弱性指标数据源。 4)物理暴露计算: 第一种方法:
.
8
第一节 灾害风险指数系统
DRI(disaster risk index): 全球尺度灾害风险管理代表, 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尺度的,空间分辨率到国 家的人类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国家发展与灾害关系。 是一个以死亡率校准的指数,即度量灾害造 成死亡的风险。
.
9
第一节 灾害风险指数系统
一、DIR的概念模型 灾害风险公式:
目前,脆弱性这一概念已经成为一个贯 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概念,广泛 应用于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生物物理、 风险管理和灾害管理研究之中。
.
5
脆弱性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把“脆弱性”的概 念引进到自然灾害研究领域。1976,奥基夫等人 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排除自然灾 害的“自然”观念》的论文,作者指出,自然灾 害不仅仅是“天灾”(Act of God),由社会经 济条件决定的人群脆弱性才是造成自然灾害的真 正原因。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城市规划方案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方案中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和应用,以及如何将评估结果融入城市规划决策中。
一、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对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和分析。
它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城市面临的潜在灾害风险,从而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例如,在地震多发地区,评估可以揭示地震风险的空间分布,为规划者提供有关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的依据。
其次,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者识别和评估城市脆弱性。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面临自然灾害时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通过评估城市脆弱性,规划者可以了解城市在灾害发生后的恢复能力,从而在规划中考虑相应的措施,提高城市的抵御和恢复能力。
最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者制定应对自然灾害的紧急响应和灾后重建计划。
通过评估,规划者可以了解不同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从而制定相应的紧急响应措施和灾后重建策略,减少损失。
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概率分析、脆弱性分析和影响评估。
概率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对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估计。
例如,对于洪水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历史洪水事件的数据进行统计,估计未来一定时间内发生洪水的概率。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可能性,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
脆弱性分析是评估城市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抵抗力和恢复力。
它通常包括建筑物、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脆弱性评估。
例如,对于地震风险评估,可以评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恢复能力,从而了解城市在地震发生后的脆弱性。
影响评估是评估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它通常通过模拟和预测自然灾害事件的影响来实现。
例如,对于台风风险评估,可以使用数值模型模拟台风的路径和强度,从而预测台风对城市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旨在评估特定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标准格式,包括背景介绍、评估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内容。
一、背景介绍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背景介绍部分主要包括评估地区的基本情况、历史灾害事件、地质地形特征等。
例如,我们以某个城市为例,介绍该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信息。
同时,还需列举该地区过去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并分析其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损失。
二、评估方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灾害概率分析、灾害风险评价和灾害脆弱性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收集该地区历史上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确定不同类型灾害的发生概率。
其次,利用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地区的人口、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因素,对灾害风险进行定量评估。
最后,通过分析地区的脆弱性,包括建筑物结构、应急响应能力等方面,评估地区面临自然灾害时的承受能力。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关键环节,它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评估结果。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统计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灾害发生的空间分布、频率、强度等进行分析。
同时,还需对人口、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其在灾害中的脆弱性和风险程度。
四、结果报告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报告应包括评估的主要结果、风险等级划分、应对措施和建议等内容。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将地区的灾害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
然后,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地区,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灾害预警机制、提升公众的灾害意识等。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背景介绍、评估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报告等环节,能够全面评估特定地区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一、引言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种现象,它给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
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了解不同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潜在威胁,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参考。
三、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1. 数据收集和分析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历史灾害事件、地质地形、气候变化、人口密度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程度和类型。
2. 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核心工具。
常用的风险评估模型包括概率分析模型、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对不同自然灾害的潜在威胁进行模拟和预测,帮助城市规划者了解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程度。
3. 风险评估报告风险评估报告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最终成果。
这份报告应该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的评估结果、潜在影响、可能的损失和建议的应对措施等信息。
这份报告可以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四、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策略1. 预防措施预防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首要策略。
通过规划合理的城市布局、建设抗震、抗洪等设施,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此外,加强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自然灾害意识,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2. 应急响应措施即使做好了预防工作,自然灾害仍然难以完全避免。
因此,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非常重要。
城市规划者应该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救援资源和应急物资的储备等。
此外,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协调性。
第七章自然灾害风险评估_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课件

7.1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概念
风险评估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时间
事件
1938年 美国开展了联邦食品、药物与化妆品行动
20世纪40-50年 概率论在原子能、航空领域中得到发展与应用 代
1975年 WASH-1400(美国著名的和核反应堆安全报告)的公布
1981年 1986年
安全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
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1、风险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物质、设备、过程,如财产目 录、大小、位置,初始事件( 设备错误使用、人类的错误、 限制失败等)
1、数据分析/风险辨识(Data analysis/hazard identification) 某地区化学、物理、生物剂的 数量与密度;所关心的化学品 的选择
▪ “什么会变得有害?” ▪ “为什么会变得有害?” ▪ “可能性有多少?” ▪ “最大会有害到什么程度?” ▪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以得到一个对风险的
全面具体的理解,为风险管理能够最终回 答“我们应该怎么做?”提供科学支撑
第七章自然灾害风险评估_自然灾 害风险评估
7.2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步骤
▪ 现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风险评估程序还是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于1983年 公布的“联邦政府的风险评估”报告中制 定的四个步骤(下图)。
确定潜在的接受者的数量及位置。当人或者财 产接触到致灾因子时,就看作是“暴 露”(exposure),也就是说暴露是指致灾因子与 接受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一种重合,仅当存在 这种接触或暴露时,一个致灾因子(hazard)才构 成了一种风险(risk)
目的是确立暴露群体对一种致灾因子的暴露范 围与其反应的范围及可能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世界受气候因素影响,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受地形因素影响,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受洪涝威胁大中国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洪水侵袭3.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1)(2)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二、干旱灾害1.概念: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3.我国旱灾的分布及自然原因4.危害①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④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自然原因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规模大,生产、生活用水多(2)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④海水淡化;人工降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易发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我国多发区: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大致有三条路径的台风影响我国,即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
4.危害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