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复兴歌曲介绍
歌曲《走向复兴》-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走向复兴》-花城粤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走向复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2.学习唱歌,并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3.通过音乐学习,加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
教学内容背景介绍《走向复兴》是一首富有革命主题的歌曲,激励人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歌曲体现了革命精神和民族意识,展现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和奋斗精神,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歌曲。
歌词解析歌曲的歌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苦难和屈辱,第二部分则呼吁人们团结奋斗,走向复兴。
第一部分:烽火狼烟黑暗来袭百年九十陵墓英雄无数龙脉千年亿万中华深埋苦难却安然这一部分描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苦难和屈辱,烽火狼烟、百年九十陵墓以及亿万中华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经历的战争、灾难和失败。
第二部分:增强信念大爱团结众志成城向着复兴激扬青春迎风奔跑走向光明的路程这一部分呼吁人们在困难面前不放弃,勇往直前,增强信念,团结大家的力量,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歌曲欣赏与学唱教师播放歌曲,并让学生跟唱。
在学唱之前,可以先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曲。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跟唱;3.教师让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和音高,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唱出歌曲;4.学生分组进行唱歌比赛,既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增强班级凝聚力;5.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思想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评价本课教学以歌曲欣赏和唱歌为主,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解,更加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班级凝聚力,从而使学生受益匪浅。
走向复兴音乐教学课件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 福。
印青 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 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1971年入伍.大校军衔。 李维福 现任教育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兼任) 创新时代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深圳市创新型城市促进会执 行会长等。
课找找相关的音乐,并 体会上课时老师讲解的节奏和演唱的 重点,把《欢乐颂》简谱背会。
本节课到此结束
主讲教师:武子岸
小水中学7级九年级音乐
教师:刘婉婷
歌曲简介: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 诞献礼的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 团共同组织创作。《走向复兴》被选入新中国第 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歌词描述了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我们迎着 风雨向前方”和“挺起胸膛何惧风浪”真实反映 了中华民族6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向 往明天,振兴中华是我们理想”这句更是激动人 心。
走向复兴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 诞献礼的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 团共同组织创作。《走向复兴》被选入新中国第 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 歌词描述了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我们迎着 风雨向前方”和“挺起胸膛何惧风浪”真实反映 了中华民族6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向 往明天,振兴中华是我们理想”这句更是激动人 心。
பைடு நூலகம்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 福。
印青 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 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1971年入伍.大校军衔。 李维福 现任教育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兼任) 创新时代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深圳市创新型城市促进会执 行会长等。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通过老师介绍的音乐情感路线, 通过老师介绍的音乐 请同学们在课后找找相关的音乐,并 情感路线,请同学们 体上会课时老师讲解的节奏和演唱的 在课后找找相关的音 重点,把《欢乐颂 》简谱背会。 乐,并体上会课时老 师讲解的节奏和演唱 的重点。
本节课到此结束
再见
主讲教师:邢亚萍
+歌唱祖国+——《走向复兴》+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走向复兴》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走向复兴》,该曲是2024—2025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走向复兴》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阶、节奏、旋律等。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的背景、内涵和情感,以及如何用音乐表达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学习《走向复兴》,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同时,通过歌唱实践,提升音乐表现力;最后,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对歌曲进行创新演绎,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学情分析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如音阶、节奏、旋律等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歌唱技巧。
学生在音乐审美、表现和创新能力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仍需通过课堂实践来进一步培养和锻炼。
在知识层面,学生对人音版初中音乐课程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歌唱祖国这一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走向复兴》这首歌曲的背景、内涵和情感,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讲解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
在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歌唱时存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走向复兴歌词串词朗诵词解说词

走向复兴歌词串词朗诵词解说词篇一:大中国、走向复兴、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朗诵词大中国男:颤动东方苍龙的触角,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中国女:仰望华夏民族的图腾,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中国合:祖国啊!母亲男:征途不平我们扶掖前行女:困惑艰难我们心手相连男:告别昨天我们勇敢无畏女:迎接未来我们满怀希望男:我们肩负先辈的嘱托女:我们憧憬美好的未来男:让我们携手并肩走向绚烂的明天女:让我们豪情万丈呼唤您响亮的名字合:大中国《走向复兴》朗诵词男:从嘉兴南湖的游船中走来,风雨飘摇,承载着亿万人民破浪扬帆女:从井冈山的窑洞中走来,星火闪耀,燎亮了华夏九州古老平原男:镰刀斧头高高举起,怒吼声声劈开头顶三座山女:红色旗帜烈烈飞扬,惊雷阵阵冲破乌云换新天男:九十年苦苦追求,只为日月清明阳光灿烂女:九十年披肝沥胆,只为乾坤朗朗国泰民安男:九十年,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女:九十年,新时代的画卷绘满万里河山男:九十年,和谐的歌声唱得天蓝水碧鸟语花香女:九十年,科学发展的呼唤使得风调雨顺百姓梦圆男:抚今追昔,我们挽起奋进的臂膀,励志前行豪情满怀女:继往开来,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合:走向复兴再造辉煌。
学习雷锋好榜样朗诵词男:他是一幅美丽的画女:他是一首悦耳的歌男:他是月亮,是盏指路的明灯女:他是太阳,能照亮世界每个角落男:他是一粒种子,能结出亿万枚硕果女:要问他是谁――昨天他是雷锋合:今天该是你,是我!让我们一起歌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篇二:江山、走向复兴等红歌朗诵词《江山》朗诵词男:七月的天空流光溢彩女:七月的祖国欢歌飞扬男:打天下,我们势如破竹、阔步向前女:坐江山,我们惟愿百姓康宁、团圆男:江山如画,如画的江山,鲜花和绿草组合成美丽图案女:歌声嘹亮,嘹亮的歌声,欢乐和豪情交汇在天地心间合:让我们共同歌唱,为时代奏响最华丽的乐章,为民族扬起最雄壮的风帆《走向复兴》朗诵词男:历史走过九十年,日月早已换新颜女:昔日的星星之火,如今已经燎原男:亘古的惊涛骇浪是黄河在呐喊女:永恒的汹涌奔忙是长江在歌唱合:上下五千年的追求和梦想,铸成华夏秦岭,珠穆朗玛峰般的脊梁。
走向复兴

《走向复兴》是一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献礼的歌曲,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深圳广电集团共同组织创作。《走向复兴》被选入新中国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歌词描述了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和“挺起胸膛何惧风浪”真实反映了中华民族60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我们向往明天,振兴中华是我们理想”这句更是激动人心。
3、了解词作者
该歌曲的曲作者为印青;词作者为李维福。印青 著名作曲家,原总政歌舞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1971年入伍.大校军衔。李维福现任教育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兼任)创新时代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深圳市创新型城市促进会执行会长等。
4、三位伟人讲解
毛泽东——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学唱,体会感情,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认识弱起拍在乐曲中的处理;
2、节奏的复习和练习,歌曲的气势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我们知道这首歌是一个爱国歌曲,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爱国歌曲《走向复兴》
1、聆听《走向复兴》,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课题
《走向复兴》
一课时
课型
唱歌
教具
多媒体
电钢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和音乐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和赞美的同时,逐步认识演唱技巧和方法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能够活学应用
2.通过歌曲的学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学唱,体会感情,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江泽民——三个代表5、再次欣赏歌曲《走向兴》6、老师教唱,学生学唱
合唱曲《走向复兴》的指挥设计

合唱曲《走向复兴》的指挥设计
《走向复兴》是一首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合唱曲,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向着伟
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的决心和信念。
指挥在指挥这首曲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节奏控制
《走向复兴》的节奏快而有力,要求指挥对节奏的掌控能力高。
在指挥时,需要注意
大小节奏的切换,确保整个曲子的节奏感顺畅流畅。
同时,需要注意控制合唱团的唱法,
确保各声部的节奏感统一。
2.音准掌控
音准在合唱音乐中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音准高才能保证各声部的和谐性。
指挥需要发
挥高超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理论知识,对合唱团整体的音准进行掌控。
需要亲自听唱并阅
读乐谱来确保合唱团的音准。
3.音量控制
《走向复兴》的唱法需要激情洋溢,能够让观众感到自豪和自信。
指挥需要掌握不同
声部的音量分配,使每个声部的音量达到平衡。
同时,指挥还需要根据乐曲的节奏变化和
情感表达要求做出调节,保证爆发性和动感,使得曲子更加生动有力。
4.情感表达
曲子的表达的主题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迎向复兴",需要指挥通过掌控声乐、音准和
音量等方面,使合唱团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这个主题。
指挥需要发挥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根据词曲的结构和情感变化来做出调节,使观众更能感受到歌曲中蕴藏的感性力量。
5.协调呼吸
歌曲中的合唱团是由多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需要呼吸。
指挥需要掌握每个人的呼吸
节奏,让合唱团在唱歌时呼吸协调。
只有这样,合唱团才能在唱歌时保持一个完整的声音,不会出现星星点点的音量。
合唱曲《走向复兴》的指挥设计

合唱曲《走向复兴》的指挥设计合唱曲《走向复兴》是一首极具鼓舞人心的歌曲,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团结奋进的呼唤。
作为指挥,要能够深刻理解这首曲目的内涵,并通过精心设计合唱指挥,使得每一位合唱者都能够表达出歌曲所蕴含的情感和力量,达到最完美的演绎效果。
合唱曲《走向复兴》所传达的主题是团结奋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指挥设计的第一步要明确表达这一主题。
需要充分理解歌词中的情感内涵,明确每一句歌词所要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在指挥时要注重情感的渲染,通过手势、眼神和身体语言来表达出歌曲中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对团结奋进的呼唤。
要通过指挥的力度和节奏控制来呈现出曲目的张力和情感。
在指挥设计中要注重合唱团体的整体声音效果。
合唱曲《走向复兴》是一首声部丰富、音域宽广的曲目,需要合唱团体展现出悠扬的旋律和饱满的声音。
指挥要注重指导合唱者的音准、音色和音量的控制,使得每一个声部都能够在合适的时机突出,同时又能够和谐地融入整体声音中。
要注重声部之间的平衡和和谐,使得合唱团体的声音效果更加饱满、动听。
合唱曲《走向复兴》中还融入了许多独特的曲调和节奏,需要指挥在设计中注重对这些独特元素的处理。
要对歌曲的节拍、节奏转换、音高变化等进行精准的指导,让每一个音符都能够被准确地表达出来。
要注重对节奏的把握,尤其是在高潮部分要加强节奏的控制,使得合唱团体能够在动感的节奏中展现出活力和激情。
合唱歌曲《走向复兴》中还包括了许多对位和变化,需要指挥加强对合唱团体的对位指导。
要能够精确地指导每一个声部的入音和退音,使得声部之间的对位更加精准、清晰,同时又要能够将对位与整体声音的和谐相结合,使得听众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合唱团体的团结和力量。
指挥设计要注重对合唱团体的情感引导。
合唱曲《走向复兴》蕴含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团结奋进的呼唤,需要通过指挥来引导合唱团体在演唱时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
指挥要能够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情感的抒发以及个人魅力来感染合唱者,让他们在表演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使得演唱更加富有情感,更加令人动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介绍:
我们现在学唱的这首《走向复兴》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歌曲。
这种歌曲常用于军队踏步前进或阅兵仪式当中,给人一种威风凛凛、锐不可当的气势和力量感。
标准的进行曲速度为是每分钟116拍。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如果你拿着秒表和节拍器站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会发现军队行进的步伐,正好是每分钟116步,正符合进行曲的速度和节拍。
雄健的步伐赋以激昂的旋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走向复兴》这首歌曲正是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献礼歌曲,作为压轴节目在天安门广场由各界群众组
成的千人合唱团演唱,气势恢宏,鼓舞人心。
歌曲内涵介绍:
这首歌曲曲调昂扬向上,歌词令人振奋,洋溢着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歌声传递了中华儿女渴求民族复兴、期盼国家富强的热切愿望,表达了亿万中国人民永远跟党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断奋进的坚强决心。
作者介绍:
《走向复兴》的曲作者是原总政歌舞团团长印青同志。
这位作曲家我们并不陌生,他的很多作品我们都耳熟能详比如《走进新时代》《在灿烂的阳光下》等等。
他认为,今天我们的祖国蓬勃发展,政治、经济上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所以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民族的自信,在文化上、在艺术上也应该树立一种自信,《走向复兴》正是一首充满自信的歌曲,它赋予力量感和使命感,能够准确的表达出中华民族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面对一切困难,甚至是敌视和封锁所表现出的一种毫不畏惧的勇敢、乐观精神。
歌词介绍:踏着激昂的旋律,《走向复兴》的歌词分为两段。
第一段以写实的手法,回顾建国60年来中华儿女亲眼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伟大的时代变革,属于回顾过去;第二段以虚拟的手法,表达中华儿女迎着灿烂的阳光,走向复兴,创造辉煌的强烈愿望和百倍信心,属于展望未来。
整首歌曲慷慨激昂充满自信、自豪之情。
被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选中作为压轴曲目后,印青在16日凌晨又接到了电话通知——“《走向复兴》被天安门广场国庆60周年大阅兵选为压轴曲目”,这让他惊喜不已。
也许是冥冥之中有缘,刚好这首歌的节奏就是适合阅兵式的116拍,根本不用作大的修改便被采用了。
印青跟深圳的渊源很深。
12年前,他第一次跟深圳的词作者合作,写出了一首《走进新时代》,接着又陆续跟深圳词作者合作,创作了《在灿烂阳光下》等脍炙人口的好歌。
今年3月在深圳音乐工程启动之后,印青应邀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
《走向复兴》词作者李维福:
当李维福刚开始接到为新中国成立6
0周年谱写一首献礼歌曲的任务时,他感到压力非常大:“到底应该从哪里开始,这个问题我酝酿了好久。
直到交稿的那一天,毫不夸张地说,我总共修改了上百次。
”
《走向复兴》最初的名字想叫《复兴之路》,但后来觉得没有动感,力量不足,最后还是确定为《走向复兴》。
李维福说,歌词描述了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我们迎着风雨走向前方”和“挺起胸膛何惧风浪”,真实反映了中华民族60年来走过的不平
凡历程。
“刚解放的时候,有《歌唱祖国》,接着有《走在大路上》。
创作者们站的角度都很高,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创作这首《走向复兴》,我们的角度要更广阔。
”李维福说,“振兴中华”、“挺起胸膛何惧风浪”、“肩负民族复兴希望”、“古老的文明焕发新的光芒”……把这些关键点串
起来,既有实又有虚,得出的结论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向复兴,走向辉煌,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第一段,我从60年以来我们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变化,去反映60年的变化历程,是写实;第二段,我是通过抽象的方法去描述中华民族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以及其艰难的发展过程,是写虚。
”而在副歌部分,《走向复兴》则以反复的“前进,前进,向前进”这样简洁有力而又昂扬奋发的歌词,直抒自信之情,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豪情壮志。
李维福最初构想的是“前进,走向,前进,走向”这样的结构,后来经曲作者印青建议,改成了“前进,前进,向前进”,从而更加符合进行曲的形式以及更加适合人们的传唱。
为了让创作和老百姓能够更加贴近,李维福搜集了很多资料和民意,在歌词中运用了“排山倒海”、“何惧风浪”等一些比较口语化的词汇。
作为一个深圳人,李维福说,正因为这个城市能够宽容失败的博大胸怀,让他敢于放手去创作《走向复兴》这样的歌词,“深圳是个年轻人的城市,充满激情。
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圳产生了《春天的故事》这样的歌曲,紧接着又诞生了《走向新时代》,今
天,共和国迎来60周年华诞,路到底应该怎么走,是我们探索得最多的问题。
我们认为复兴更能和现在的发展结合起来,复兴也是今后共和国发展的走向。
如果在别的城市,我也许不敢写这首歌,但在深圳我的压力就小多了,我只管勇于尝试。
直到现在,我都非常感谢很多朋友和领导的帮助和支持,还有曲作者印青的努力。
我只是执笔者,这首歌凝聚了很多领导和朋友的智慧,我觉得很荣幸。
”
“我最得意的还是‘走向复兴,创造辉煌’这句,因为我们向往明天,振兴中华是我们的理想,这实在是激动人心的几句。
”李维福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