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护理操作
吸痰护理技术操作

吸痰护理技术操作
嘿,咱今儿来聊聊吸痰护理技术操作这事儿哈!你说这吸痰,就像是给病人的呼吸道来一次大扫除。
想象一下,病人的气道里有那些黏糊糊的痰液,就像家里下水道被头发啥的堵住了一样,那得多难受呀!这时候咱的吸痰操作就得上场啦。
首先呢,咱得准备好那些工具,就像战士上战场得拿好自己的武器一样。
吸痰管、负压装置啥的,一个都不能少。
然后呢,操作的时候可得小心点。
要轻轻地把吸痰管插进气道,可不能像个莽撞的大汉一样,那会伤到病人的。
就好像你去摘一朵花,得轻手轻脚的,不然花就被你弄残啦。
在吸痰的过程中,还得时刻注意病人的反应。
要是病人咳嗽得厉害,或者脸色有啥变化,咱就得赶紧停一停。
这就好比你开车的时候,看到前面有情况,不得赶紧踩刹车呀!
还有哦,吸痰的时间可不能太长,不然病人也受不了呀。
就跟你跑步一样,跑太久了也会累得气喘吁吁的吧。
吸痰结束后,可别忘了清理那些工具,给它们也来个“洗澡”,下次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呀。
咱做这吸痰护理,不就是为了让病人能呼吸得更顺畅嘛。
就像给他们的气道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让新鲜空气能畅通无阻地进来。
这多重
要呀!每次看到病人因为咱的操作而感觉舒服了一些,咱心里不也美滋滋的嘛。
所以呀,可得认真对待吸痰护理技术操作这事儿,可不能马虎大意。
咱得像个细心的工匠一样,精心雕琢每一个步骤,让病人能尽快好起来。
这就是咱的责任呀,咱得担起来!这吸痰护理,真的是很关键的一环呢,大家都得重视起来呀!。
护理操作经口腔吸痰操作流程

护理操作经口腔吸痰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
1、根据患者症状,熟悉操作办法,准备必要器材;
2、填写器材使用记录和消毒记录;
3、检查吸痰器是否完好、是否有漏洞;
4、用热水浸泡吸痰管,让管中空气排出;
5、将吸痰管放入蒸汽灭菌器中灭菌,然后放入杯中;
6、取一张纸巾,撕成小方块裹在口腔右侧;
7、担心患者情绪,与患者交谈,安抚患者情绪;
二、操作步骤:
1、用75—90度拐弯的吸痰管和拐弯模具,将吸痰管塞入患者口腔;
2、将拐弯吸痰管手持,放宽手部等待患者的呼吸,等到患者有呼吸时,动作要迅速;
3、吸痰时,吸痰管的口咽处要与舌头接触,以便更好地及时吸痰;
4、待患者有咳痰时,手持拐弯吸痰管,拉动塑料管向上,迅速地吸出咳痰;
5、待咳痰吸完时,及时将吸痰管从患者口腔中取出,放入杯中;
6、查看口腔是否有其他物质残留,清洁工作结束;
7、清洗口腔,以及口腔内可能留下的痰液;
8、用湿纸巾擦拭吸痰管和拐弯处,将吸痰管放入蒸汽灭菌器灭菌;
9、记录操作时间及消毒时间,并写入吸痰管及器材使用记录表;
三、注意事项:
1、术前要求患者准备洗漱好。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清除呼吸道内的痰液,有助
于改善呼吸功能。
正确的吸痰操作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呼吸顺畅,
但如果不注意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因此,以下是吸痰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洗手并穿戴手套,准备好吸痰管、吸痰机或手动
吸痰器等工具。
2. 告知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应告知患者并取得其同意,让患
者保持平躺或半坐位。
3. 准备患者,在进行吸痰前,应先让患者咳嗽几次,以帮助患
者将痰液排出呼吸道。
4. 吸痰操作,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或气管插管,轻轻旋转并
逐渐推进,直至达到痰液所在的位置,然后开始吸痰。
注意事项:
1. 频率控制,吸痰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痰液情况和呼吸状况来确定,避免频繁吸痰造成呼吸道刺激和损伤。
2. 吸痰管选择,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吸痰管,以避免过长或过粗的吸痰管刺激呼吸道黏膜。
3. 吸痰力度,吸痰时应轻柔均匀地吸引,避免用力过猛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
4. 清洁消毒,吸痰管等吸痰器械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总之,吸痰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正确的吸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痰液,改善呼吸功能。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吸痰操作流程口述

吸痰操作流程口述吸痰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通常用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自主咳痰能力较弱或无法咳出痰液时。
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
同时,要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体位,通常为半坐位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2. 洗手。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手部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在手部消毒后再进行吸痰操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3. 吸痰器准备。
将吸痰器连接好,确认吸痰器的吸引力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或无法有效吸出分泌物。
4. 通知患者。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要向患者说明吸痰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让患者尽量放松,以利于吸痰操作的顺利进行。
5. 口腔护理。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可以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擦拭口腔、清洁牙齿等,以减少吸痰时细菌的传播。
6. 吸痰操作。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通过口腔吸痰或气管插管吸痰的方式进行,注意不要刺激咽部黏膜。
在吸痰的过程中,要控制吸引力,避免过度吸引导致呼吸道黏膜损伤。
吸痰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
7. 吸痰后的护理。
吸痰结束后,要及时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包括擦拭口腔、清洁牙齿等。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保呼吸通畅。
8. 吸痰器的清洁。
吸痰器使用后,要及时进行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
吸痰操作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能,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掌握正确的吸痰技巧,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掌握吸痰操作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护理操作,主要使用在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意识镇静等情况下的患者。
下面是吸痰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操作前,需要先佩戴好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避免感染或者交叉感染的发生。
2.安全定位:安全定位是吸痰的前提,需要确保患者的头部向一侧倾斜,保证吸痰管进入口腔而不是气管。
同时,需要让患者向一侧侧卧,以免误吸引起窒息等问题。
3.吸痰管准备:准备好长度适当的吸痰管,同时涂上润滑剂,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并通过喉部进入气管。
4.吸痰操作:一边插管,一边抽吸痰液。
一般来说,需要在轻轻的旋转吸痰管的同时逐渐向下吸痰管内的内容,每个管道不要超过15秒钟。
5.清洗吸痰管:操作完毕后,需要及时地将吸痰管拔出,清洗和消毒吸痰管。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和操作后要洗手,并进行手卫生。
2.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呼吸,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呼吸间隔变短,需要及时停止吸痰操作。
3.操作需要轻柔,不要与患者拉扯,以免造成口腔黏膜和气管
的创伤。
4.操作后要及时记录患者吸痰的情况,如痰液的性质、数量、颜色、气味等,方便下一步护理。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吸痰法)(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2.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
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
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
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
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
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四)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
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
4.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
5.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
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一】低氧血症1.原因(1)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
(2)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氧气体吸出,从吸痰管周围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低。
(3)吸痰时卷入气体量不足以及气道内注水易引起小气道阻塞和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
(4)吸痰操作过程反复,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使呼吸频率下降,引起缺氧。
(5)患者原有缺氧性疾病,吸痰前未将吸氧浓度提高,吸痰时可带走氧气,致使吸痰后患者缺氧。
(6)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置管过深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
(7)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
护理操作---吸痰

吸痰后呼吸道疼痛
总结词
吸痰后呼吸道疼痛可能是由于呼吸道黏膜受损导致的。
详细描述
在吸痰过程中,要避免用力过大,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若出现呼吸道疼痛,可给予患者适当的镇咳药和抗炎 药,以缓解疼痛和预防感染。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减轻呼吸道黏膜的不适 感。
05
吸痰操作的培训建议
通过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使呼吸道 保持通畅。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效率,缓解呼吸困难 的症状。
预防并发症
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炎、支气管 炎等。
可以避免痰液淤积在呼吸道内,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机 会,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02
吸痰操作流程
准备用物
吸痰过程中,要避免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吸引管或对吸 引管进行更换,确保每位病人使用一套独立的吸引设备。
04
吸痰操作常见问题及处理
吸痰管插入困难
总结词
吸痰管插入困难时,可能是由于痰液过多或插入方法不当导致的。
详细描述
首先应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然后检查吸痰管是否完好 无损,是否通畅无阻。在插入吸痰管前,可让患者深吸气,随患者吸气动作顺势 插入吸痰管。若痰液较多,可先行吸痰,待痰液清除后再插入吸痰管。
插入吸痰管
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呼吸道,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吸引操作
1 2
开启吸引器
连接吸引器和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根据 患者情况调整负压,避免损伤呼吸道。
吸引操作
自下而上吸引分泌物,每次吸引时间不宜过长 ,避免患者缺氧。
3
盐水灌注
在吸引过程中可适量灌注生理盐水,以稀释分 泌物,便于更彻底地清除分泌物。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

吸痰护理操作流程吸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操作,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吸痰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吸痰护理的操作流程,希望对护理人员和家属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洗手并戴上手套,准备好吸痰器、生理盐水、护理垫、口腔护理用品等工具和物品。
同时,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他们即将进行吸痰操作,取得他们的配合。
2. 采取正确体位。
在进行吸痰操作时,患者的体位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患者应该坐起或半坐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顺利排出。
如果患者无法坐起,也可以选择侧卧位,但要确保头部稍微低于身体,以便分泌物能够顺利流出口腔。
3. 口腔护理。
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先进行口腔护理。
用生理盐水或漱口水帮助患者漱口,清洁口腔,以减少吸痰时吸入口腔细菌的风险。
4. 使用吸痰器。
选择合适的吸痰器进行吸痰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器型号和规格。
在使用吸痰器之前,要先吸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湿润呼吸道黏膜,减少对黏膜的刺激。
5. 进行吸痰操作。
将吸痰器的吸头轻轻插入患者口腔,直至触及咽喉部,然后缓慢向外拉动吸头,同时用另一手轻轻拍打患者的背部或侧腹部,帮助分泌物顺利排出口腔。
在吸痰的过程中,要注意吸力的大小,避免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
6. 清洁吸痰器。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及时清洁吸痰器,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感染。
将吸痰器拆卸下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进行冲洗,然后晾干备用。
7. 记录观察。
吸痰操作完成后,要及时记录吸痰的时间、吸出的分泌物的性状和颜色等信息,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吸痰护理是一项细致而重要的护理工作,正确的吸痰操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在进行吸痰操作时,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观较一度粘稠,吸痰后少 Ⅱ度 量痰液滞留。表示气道湿化 (中度粘稠) 不足,应适当增加气管滴药 量和次数。
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 Ⅲ度 (重度粘稠) 色,玻璃接头内壁上滞留大
吸痰的不良后果
粘膜损伤 加重缺氧 肺不张 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支气管
吸痰的注意事项
注意一 • 吸痰前评估很重要,根据病情需要 心脏除颤仪的操作指引 选择合适的吸痰辅助用物 • 改变“定时”吸痰的观念,如今是 “适时”吸痰,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 吸痰前后须听诊
肺部听诊部位
1 4 5 6
2
1 2
3
4
3
8 12 9
7 10 8 11
5
6 7
9
10
前
后
注意二
• 选择粗细(小于气管套管内径的 1/2),长短合适(经口、鼻吸痰, 气管切开吸痰管长约30cm,经气管 插管吸痰管长约55cm),质地适宜 的吸痰管,吸痰管一用一换 • 吸痰后,棉球盅或治疗碗内剩水要 及时吸干净,无菌盘4小时更换, 棉球盅24小时更换,污染明显,随
注意四
• 吸痰时掌握不同部位插管的深度 • 戴无菌手套后,分清左右手的作用, 执行无菌原则 • 注意无菌操作,气管与口腔,鼻腔 的吸痰管应分开,先吸气管再吸口 鼻腔
注意五
• 吸痰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律、心率、 血压及血氧饱和度 • 在吸痰过程中,如发现吸痰管插入 不顺畅,应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 行纤支镜冲洗+检查 • 吸痰中,注意观察痰液性状、量、 颜色等,做好记录。
注意三
• 调节负压,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小儿33~40 kpa (250300mmHg)。 吸取口鼻腔时负压可适当 降低 • 成人每次吸痰时间≤15S,小儿≤10S。 • 两次痰液间隔3~5min,待血氧饱和度回 升后再吸。 •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给予100%氧吸入1~
吸痰的用物准备
吸引装置 吸痰管
0.9%NS
棉球盅
电筒
无菌 手套
治疗巾
开口器 压舌板 口、鼻咽 通气管
听诊器
一. 口咽通气导管
插入口咽通气管
二. 鼻咽通气导管
吸痰前评估
• 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 生命体征 • 血氧饱和度(SPO2) • 痰液的量和粘稠情况 • 听诊湿啰音的部位和程度 • 患者咳嗽有痰 • 使用呼吸机时出现气道压力升高
吸痰的目标及重要性
• 目标:利用负压的作用将口腔、鼻腔、
咽喉部或气管内的痰液及误入的呕吐物 等吸出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方法。
• 适应症:昏迷、危重、老年、麻醉后、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使用机械通气的 病人。这些病人可因咳嗽反射迟钝或咳 嗽无力或会厌功能不全,以致不能将痰 液咳出或使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引起吸入 性肺炎、肺不张,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
判断气道 湿化标准
湿化
满意 湿化 过度 湿化 过少
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 吸引器,导管内没有结痂 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 易导致痰液过多; 咳嗽频率,影响呼吸机能; 增加吸痰次数 神志不清,咳嗽反射减弱者,加重病情
痰液粘稠,痰痂形成,严重时堵塞管道
痰液的粘稠度判断
Ⅰ度 (稀痰)
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 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滞留,提 示湿化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