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常见故障处理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对策

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对策

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故障问题。

本文将针对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对策,以帮助医护人员解决这些问题。

一、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原因:1.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静脉内压力增大,引起疼痛、淤血和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

2. 输液速度过慢:输液速度过慢会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3. 输液管堵塞:输液管堵塞可能是由于输液管道被空气、血块或结晶物质堵塞所致。

4. 输液针脱落:输液针脱落可能是由于插入不当、患者活动过度或插入部位不稳定等原因造成的。

5. 输液过程中滴速不稳定:滴速不稳定可能是由于输液瓶底与输液器之间的连接松动、输液器压力不均衡等原因造成的。

二、处理对策:1.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要求,合理调整输液速度。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当出现不适时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2. 定期检查输液管道:定期检查输液管道是否畅通,如发现堵塞,可采取轻轻按压输液管道或更换输液管道。

3. 确保输液针稳固:正确插入输液针,确保其稳固,避免因插入不当或患者活动导致输液针脱落。

4. 检查输液器连接:定期检查输液器与输液瓶底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避免因连接松动导致滴速不稳定。

5. 及时处理故障问题:一旦发生故障问题,如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管道堵塞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处理。

三、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故障问题的发生。

2. 定期检查输液设备:定期检查输液设备的功能是否正常,如输液器、输液管道、输液针等,确保其正常使用。

3. 加强培训和学习: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更好地应对静脉输液故障问题。

4. 注意患者的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输液并进行处理。

简述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简述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简述常见的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输液时可能遇到的那些故障,还有咋解决它们。

一、溶液不滴。

1. 针头滑出血管外。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滴液的地方鼓起来个小包,溶液肯定滴不进去啦。

就像小水滴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外面乱晃。

解决办法呢,就是得把针头重新扎一下,护士小姐姐会很小心地再找个合适的血管扎进去的哦。

2. 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这种情况就像小水滴想进血管这个小屋子,但是门被堵住了。

这时候溶液滴得超级慢或者干脆不滴。

咱可以稍微调整一下针头的位置或者变换一下肢体的位置,给小水滴们把路让开,这样溶液就能顺利滴进去啦。

3. 压力过低。

要是输液瓶挂得太低,就像小水滴没有足够的力气往下跑。

这时候把输液瓶稍微挂高一点就好啦,让小水滴们有足够的动力流进身体里。

4. 静脉痉挛。

有时候血管会突然变得很紧张,就像人突然吓一跳缩起来一样。

这可能是因为天气冷或者输入的液体太凉啦。

这时候可以给输液的地方热敷一下,让血管放松放松,小水滴就能欢快地流进去了。

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就像小水滴们在茂菲滴管里挤成一团啦。

这时候可以把输液瓶从输液架上拿下来,倾斜着,让插在瓶里的针头露出液面,然后再把输液瓶挂回输液架上,这样多余的小水滴就会流回瓶里,液面就正常啦。

三、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小水滴在茂菲滴管里不够多了呢。

这时候可以捏紧茂菲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然后挤压茂菲滴管,让小水滴们多起来,直到液面合适为止。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这就有点奇怪啦,就像小水滴偷偷溜走了一样。

可能是输液管有漏气的地方。

这时候要仔细检查输液管有没有裂缝或者接口没接好的地方。

如果发现了,把它重新接好或者换一根新的输液管就好啦。

宝子们,输液的时候要是遇到这些问题不要慌,护士小姐姐们都会很专业地解决的。

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少生病,少输液哦。

内科护理学输液不滴的原因及处理

内科护理学输液不滴的原因及处理

内科护理学输液不滴的原因及处理一、引言输液是内科护理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或液体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输液不滴的情况。

本文将从不滴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这一问题。

二、不滴的原因1. 输液管路阻塞:输液管路中可能存在气泡、血块、药渣或结晶物等物质,导致管路阻塞,从而影响液体的流动。

2. 输液泵故障:输液泵可能存在故障,如电源问题、机械故障等,导致液体无法顺利输送。

3. 静脉通路问题:患者的静脉通路可能存在问题,如静脉血栓、血管狭窄等,使得液体无法顺利进入血管。

4. 输液速度设置不当:输液速度设置过快或过慢,超过了患者的耐受范围,导致液体无法顺利输送。

5. 输液袋问题:输液袋可能存在漏气或破损等问题,导致液体无法正常滴流。

三、处理方法1. 检查输液管路:首先,护士需要检查输液管路,确保管路畅通无阻。

可以轻轻拍打输液管路,以排除气泡或血块等物质。

若发现药渣或结晶物,可更换输液管路,避免影响液体的流动。

2. 检查输液泵:若输液泵出现故障,护士需要及时处理。

可以检查输液泵的电源是否正常,尝试重新启动输液泵。

若仍无法解决问题,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3. 检查静脉通路:如果怀疑患者的静脉通路存在问题,如血栓或狭窄等,护士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可能需要更换静脉通路或采取其他措施来确保液体的输送。

4. 调整输液速度:若输液速度设置不当,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可将速度降低至患者能够耐受的范围;如果输液速度过慢,可适当提高速度,但注意不要超过患者的耐受范围。

5. 更换输液袋:如果发现输液袋存在漏气或破损等问题,护士应及时更换新的输液袋,确保液体能够正常滴流。

四、预防措施1. 注意输液管路的清洁和安全:在输液前,护士应检查输液管路是否完好无损,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避免漏气或破损。

同时,要保持输液管路的清洁,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药渣或结晶物堵塞管路。

常见的输液故障及处理措施

常见的输液故障及处理措施

常见的输液故障及处理措施输液,咱们大家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在医院那一套神奇的流程。

想象一下,病人躺在病床上,护士轻轻地把一根针头扎进了静脉,然后一袋药水就像流星雨一样,滋滋滋地流进身体里。

可是,有时候这美妙的过程就会出现小插曲,嘿,这时候可就得有备无患了。

今天咱就聊聊那些常见的输液故障,顺便给大家提供点处理小妙招,咱们都知道“防患于未然”嘛。

1. 输液不畅1.1 导管堵塞首先,咱们得说说这个“堵”,别以为它只是交通的烦恼,输液的时候也是会出现的。

常见的就是导管堵塞。

想想看,一袋药水好好的,就突然“卡壳”了,真让人心急如焚。

通常,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输液管里有气泡,或者药物沉淀了。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护士可以试着轻轻拍打导管,或者调整输液的高度,让药水顺畅流动。

不过,绝对不能太大力气,一不小心可就变成“流水席”了!1.2 针头脱落接下来,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针头脱落。

哎呀,这就像是“飞来横祸”一样,谁也没想到!如果这时你正坐在那里看手机,突然发现输液没了,赶紧一看,哎呀,针头在一旁无辜地躺着。

这种情况下,第一反应就是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让伤口出血,然后找护士来重新处理,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就好。

2. 输液反应2.1 过敏反应输液过程中,偶尔会有一些小伙伴出现过敏反应,听起来可不太好。

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对药物成分敏感引起的,轻则皮肤发红,重则可能出现呼吸困难。

关键时刻,护士可是“白衣天使”,他们会立刻采取措施,停止输液并给予必要的救治。

大家在输液前也要记得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这可是一点都不能含糊哦!2.2 输液感染说到感染,这就像是打麻将时碰到的“炸弹”,一旦发生可就让人头疼不已。

输液感染的原因可能是无菌操作不到位,或者是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护士会定期更换输液装置,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

病人也得注意,若是发现插针部位有红肿、热感,那就得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不要“憋着”,越早处理越好。

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

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内容提要:一、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二、输液速度与时间计算方法三、输液泵使用法案例导入:患者男性,68 岁,确诊肺源性心脏病 20 余年,因呼吸困难伴喘息加重入院,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部位回抽无回血、局部肿胀、疼痛。

请思考:1.此患者出现了什么问题?2.护士针对此情况应如何处理?一、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法(一)溶液滴入不畅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输入皮下组织,表现为回抽无回血、局部肿胀、疼痛。

应立即拔除针头,更换输液针头,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表现为回抽有回血、但液体滴入不畅或不滴。

处理方法:应调整针头位置,也可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畅为止。

3.针头阻塞表现为回抽无回血,溶液不滴,折叠调节器下端输液管,向针头方向挤压近针头端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且无回血,则表示针头已阻塞,须拔除针头,更换输液针头,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因输液架位置过低,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或患者周围循环不良所致。

表现为滴速缓慢。

处理方法为适当抬高输液架高度或放低肢体位置,以加大压力,使液体滴入顺利。

5.静脉痉挛因患者穿刺部位暴露在较冷的环境中时间过长,或输入液体温度过低所致。

表现为滴液不畅,但有回血抽出。

处理方法:可在局部行热敷、按摩,缓解痉挛。

(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茂菲滴管侧壁无调节孔时,可取下并倾斜输液瓶,瓶内针头露出液面,待滴管内液体缓缓流下至所需液面高度,将输液瓶挂回输液架上继续点滴。

茂菲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可夹住滴管上段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液面下降至滴管露出液面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上段输液管继续滴注。

(三)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反折滴管下端输液管,挤压滴管,迫使液体流入滴管内,直至液面升高至所需高度时,停止挤压滴管,并松开反折即可输液。

(四)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多因滴管或滴管以上输液管漏气所致,应更换输液器。

二、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在输液过程中,每毫升溶液的滴系数称为该输液器的点滴系数(gtt/ml)。

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

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

输液故障的排除方法引言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快速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调节体液、电解质等代谢平衡。

但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输液故障也时有发生。

对于皮下、静脉输液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掌握,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输液故障的分类1. 瓶贴标示不清,药物使用错误。

2. 输液管路连接松脱。

3. 滴漏速度异常,输液泵故障。

4. 发生血栓和溶血等不良反应。

1. 滴速过快或过慢。

2. 滴管内气泡增多。

3. 滴管内药溶质溶解不均,或者沉淀物增多。

4. 滴管内有异物或者有污物,或者漏液。

1. 瓶贴标示清晰,药物使用正确。

①检查瓶贴标示,并与药品名称、剂量一致,制剂日期正确,药液颜色不异常,制剂过程符合规程。

②若药品发生混淆,要高度警惕,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换药处理,告诉医生改用正确的药品,注意排查出药混用等输液故障事故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输液管路连接松脱。

①检查输液管路连接处是否正确,必要时重新连接。

③重新连接后,看是否滴液速度正常。

3. 滴漏速度异常,输液泵故障。

①首先检查输液泵的电源和开关是否正常。

②检查输液泵是否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是否需要重新设置滴液速度及时间。

③更换输液泵。

4. 发生血栓或者溶血等不良反应。

①检查是否正在使用易于引发血栓形成的药物,检查患者的静脉注射史、遵医嘱、输液记录,了解患者过去输液是否存在顺畅问题,减少发生血栓的可能性。

②根据不同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结论输液是治疗常用的手段之一,输液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规矩,采取准确的操作措施来保证患者的安全。

发生输液故障时,需要及时排除,尽可能减少患者的损失。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极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补充除了以上列举的输液故障种类和排除方法,还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对策

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对策

静脉输液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对策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在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故障。

本文将介绍一些静脉输液常见故障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漏液漏液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

造成漏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静脉针插入位置不当:静脉针插入位置不准确,无法充分进入静脉,导致输液时液体无法顺利进入血管。

对策:操作者应仔细选择插入部位,确保针头准确插入静脉,避免插入过浅或过深。

2.输液管路连接不紧密:输液管路连接不紧密或接口老化,容易导致液体渗漏。

对策:在输液前,检查输液管路连接是否紧密,如发现松动或老化的接口,应及时更换。

3.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超过了患者的承受范围,导致液体从静脉管路中溢出。

对策: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

二、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感染是一项严重的并发症。

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无菌操作不规范:操作者在输液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无菌操作措施,导致细菌感染。

对策:操作者在输液前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并佩戴手套和口罩,确保无菌操作。

2.静脉针插入部位不洁净:插入静脉针的部位没有充分清洁,导致细菌进入静脉。

对策:在插入静脉针前,应将插入部位用酒精棉球进行消毒,确保部位的清洁。

3.输液器具污染:输液器具没有经过充分的清洁和消毒,导致细菌繁殖。

对策:在使用输液器具前,应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器具的无菌状况。

三、局部组织损伤静脉输液过程中,局部组织损伤是常见的问题。

造成局部组织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静脉针插入深度不当:插入静脉针时,插入深度过深或过浅,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对策:操作者在插入静脉针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插入深度,避免损伤局部组织。

2.静脉针插入角度不当:插入静脉针时,角度过大或过小,容易造成插入困难和局部组织损伤。

对策:操作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插入角度,避免损伤局部组织。

四、血管堵塞血管堵塞是静脉输液中的另一个常见故障。

常见输液故障

常见输液故障

常见输液故障及对策
1、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局部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3针头阻塞,一手捏住滴管下输液管,另一手挤压靠近针头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松手后又无回血,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4压力过低,可抬高输液瓶位置或更换体位;
5静脉痉挛,局部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
6其他:体位、输液管折叠、瓶内负压
2、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可倾斜溶液瓶,使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上,必要时用手挤压输液管上端,瓶内空气即进入输液管内,让液体缓缓流下,直至露出液面;
3、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低,可捏紧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上端输液管,迫使液体进入滴管内;
4、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检查滴管上端橡胶管和滴管有无漏气、裂隙,必要时更换;
5、输液器上端脱落,勿回插,及时更换;
6、输液器漏水,若上端拔出另插,若下端及时更换;
7、输液反应: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外渗、空气栓塞
输液过程中及时巡视,观察患儿精神、面色,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调节合适滴速,及时劝阻
外出输液的患儿及家长;做皮试前,须询问患儿是否过敏史,父母有无过敏史若一方有亦需报告医师且皮试等待20分钟内患儿及其家长勿离开病区如外出吃饭、检查均不可;头孢或青霉素类抗生素停药超过一天24H,则须重新做皮试;
门诊流程:挂号、取药、验血
急诊流程:中午、晚间
门诊输液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常见故障处理
常见故障原因
可能的原因
解决办法
气泡报警
管路中有气泡或输液瓶内液体已空
打开仓门取出泵管,排除气泡,更换输液瓶
电池低压报警
电池\蓄电池电量不足,点出充电无效
连接交流电源,更换同类型电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阻塞报警
流速调节器(螺旋夹)未松开,输液管打折或受压;血块阻塞静脉通路,近心端血管压力大;
松开流速调节器(螺旋夹)解除输液管打折或受压,清除血块,松解止血带,穿宽袖口衣服,避免输液肢体测血压;
输液泵应急预案
1、输液泵发生故障时,应迅速查找故障原因,立即更换备用泵。
2、故障无法排除时,迅速报告医师、护士长。并向患者家属说明情况,并做好解释工作。
3、通知药械科检修:8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