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解析

合集下载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全解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全解

清平乐村居的意思全解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辛弃疾的诗作。

全文如下: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馨的风格。

— — 1 —1 —。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及赏析)清平乐·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赏析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注微醉之中,听到吴地口音,这是谁家的白发翁媪在相互逗乐呢?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o):老翁、老妇。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说明《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作者把一个五口之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全词以白描手法,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农村的乡土风俗,呈现出一种清新恬淡的风格。

赏析这首小词体现了辛词淡语却清新有味的特色。

词纯用白描手法,依次描写五口之家各自的情状,具有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

首二句是作者望中所见,“茅檐低小”,反映出农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溪上青青草”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可以看到溪上草已返青,写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写作者走近“茅檐”的见闻。

作者略含醉意,等到走近茅舍,才听到一声声温软的吴音,想必是一对老夫妇在相互逗趣取乐。

果然,作者看到一对白发苍苍的夫妇在娓娓地叙家常,便忍不住问道:“白发谁家翁媪?”“相媚好”是亲热、亲密的意思,突出了这对老夫妻生活之和谐美满。

这两句从声音、情态以及外貌方面,刻画了两位白发苍苍而悠闲自得的老人形象,这是当时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形象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意义。

接下来两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写家中未成年的大儿、二儿的活动,从侧面衬托出成年人的辛苦勤奋。

末两句“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极为通俗,传神地再现了小孩子调皮天真的本性。

清平乐村居解析

清平乐村居解析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村居:题目,指寓居乡村。

②茅檐:茅屋。

③溪上:溪边。

上,指江河的边侧。

④吴音:吴地的方言,吴语。

媚好:爱悦。

⑤翁媪:老翁与老妇的并称,亦指年老的父母。

⑥锄豆:指锄掉豆田里的杂草。

⑦中儿:二儿子。

织:编织。

⑧亡赖:无赖,指似憎而实爱,含亲昵的意思。

亡,通“无”。

【译文】
茅屋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绿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令人爱悦,那白发苍苍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令人喜爱的是耍赖的小儿子,他正卧在溪头草丛剥着莲蓬。

清平乐.村居翻译、解析

清平乐.村居翻译、解析

清平乐村居宋代: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同:无)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清平乐( 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 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趴。

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

所以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有情趣的一面。

上片第一、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镜头稍远。

“茅檐低小”,邓《笺》引杜甫《绝句漫兴》:“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

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而溪上草已返青,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语意,说明春到农村,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作者略含醉意,迤逦行来,及至走近村舍茅檐,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娓娓地叙家常。

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这是谁家的老人呢?”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全词翻译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全词翻译赏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全词翻译赏析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全词翻译赏析本词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全词翻译赏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媪:音奥上声,老之韵。

于老妇之敬称。

②:无赖:无奈。

顽皮。

1.清平乐村居:清平乐,词牌名。

村居,这首词的题目,意为乡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yuè。

2.茅檐:茅屋,茅屋的屋檐。

3.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4.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5.翁媪(ǎo):老翁、老太。

6.锄豆:在豆地里锄草。

7.织: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8.亡赖:同“无赖”,“亡”读wu,这里指顽皮、淘气。

9.卧:趴。

10.卧剥:趴着剥(莲蓬)。

11.溪东:小溪的东面。

12.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译文一】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带着微醉的神态,亲热地用吴地的方言在一起聊天逗乐。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是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

【译文二】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人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的是小儿的调皮神态,横卧在溪头草丛,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评点】这首词是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风格清新淡雅,富于诗情画意。

在表现手法上,全词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绘出了农村一户人家清新秀丽的环境以及老小五口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

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清平乐村居原文、翻译、赏析《清平乐村居》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注释清平乐(yuè):词牌名。

村居:题目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ǎo):老翁、老妇。

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

亡,通“无”。

卧:趴。

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所作。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抗金的政治主张,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压。

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

所以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

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鉴赏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叙述描写。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这就是无奇之中的奇妙之笔。

当然,这里并不仅仅是限于这对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页/共35页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儿童散学归来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31页/共35页
第32页/共35页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300字的短文。
第33页/共35页
第13页/共35页
大 儿 锄 豆 溪 东,
中 儿 正 织 鸡 笼;
最 喜 小 儿 无 赖, 溪 头 卧 剥 莲 蓬。
第14页/共35页
大 儿 锄 豆 溪 东,
大儿子正在 溪东的豆地里 锄草。
二儿子正忙着 编织鸡笼。
中 儿 正 织 鸡 笼;第来自5页/共35页无赖:文中 指顽皮,是 对小儿子的
最 喜 小 儿 无 赖, 溪 头 卧 剥 莲 蓬。
么?请你在文中圈画出来。从他们的 行动及特点中你体会到什么?
第9页/共35页
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媪: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翁媪:指老年夫妻。
醉 里 吴 音 相 媚 好, 白 发 谁 家 翁 媪。
第10页/共35页
(1)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知道“白发 翁媪”是谁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第3页/共35页
yán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mèi

醉里/吴音/相媚好,

ǎo
白发/谁家翁媪。 上片
·
村 辛 大儿/锄豆溪东,
居弃

中儿/正织鸡笼,
wú lài
最喜/小儿无赖,
bāo peng
溪头/卧剥莲蓬。 下片
第4页/共35页
bāo 剥壳 剥皮

bō 剥落 剥削
第5页/共35页
26、清平乐 村居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二儿勤劳孝顺, 小儿天真可爱,令人 陶醉。
第26页/共35页
26、清平乐 村居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夫妻恩爱和睦, 令人陶醉。
第27页/共35页
“醉”不仅是酒后微醺, 也指-------------------。
这是一种身心的陶醉。
爱称。
顽皮的小儿
卧:躺。
子,正躺卧在
剥:去掉外面的皮或壳。 溪边剥吃着刚
刚摘下的莲蓬。
第16页/共35页
第17页/共35页
26、清平乐 村居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第18页/共35页
村中环境: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秀
上片

村中人(老夫妇):醉里吴音相媚好 恬 静
大儿:锄豆
下片 中儿: 织鸡笼 (动作)小儿:卧剥莲蓬
表现出茅舍一家 老小幸福、和谐 的生活图景
第19页/共35页
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自己练习说一说。
第20页/共35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一座矮小的茅 屋前有一条清澈的 小溪,溪边长满了 碧绿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银发的老 夫妻正亲热地坐在 一起,带着微醉的 神态谈论着家常, 其乐融融。
第28页/共35页
26、清平乐 村居
课文里除了老夫妻之醉, 还有谁在醉?作者在农村看到 这样的情景,心里又有什么感 受呢?
第29页/共35页
26、清平乐 村居
总结: 《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刻画了一幅 清新奇妙的乡村农家素描图,表现了农家 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生活画面, 表达了词人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 感情。
感谢您的欣赏
第35页/共35页
第21页/共35页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他们有三个儿子, 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 锄豆田里的杂草,二 儿子正在编鸡笼子, 最讨人喜爱的是小儿 子,他十分顽皮,瞧, 他正躺卧在溪边剥吃 着刚采下来的莲蓬呢。
第22页/共35页
26、清平乐 村居
第二课时
第23页/共35页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 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 词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词的上 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
第6页/共35页
第7页/共35页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
一所矮小的茅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 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
第8页/共35页
• 合作探究 • 词中刻画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
26、清平乐 村居
yue
词牌名
题目 乡村生活
第1页/共35页
词和词牌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 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 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 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 叫词牌。
第2页/共35页
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人(山 东济南人),南宋爱 国词人。与苏轼齐名, 并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 安’。一生主张抗金, 渴望恢复中原。著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
作者看到了白发翁媪,但是作者 不知道他们是谁。从“谁家”两个字 可以看出来。
第11页/共35页
一对满头银发的老夫妻正亲 热地坐在一起,带着微醉的神 态谈论着什么,其乐融融。
醉 里 吴 音 相 媚 好, 白 发 谁 家 翁 媪。
第12页/共35页
(2)这一对“白发翁媪”在自己的茅 屋前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 膀,说说他们在谈些什么?
26、清平乐 村居
合作探究: 从“茅檐低小”这句看,这一家农 户生活比较清苦,但为什么这对老 夫妇感到快乐和满足呢?这里的 “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从文中找出老夫妇俩“醉”的理由。
第24页/共35页
26、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农村虽苦,但山清水秀,
令人陶醉。
第25页/共35页
模仿第25课改写《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村居 1、何时、辛弃疾在何地干什么,发现 了什么景象。 2、他看到一对满头银发的老夫妻在 干什么?(老夫妻的神态、动作、对话。) 3、辛弃疾看到老夫妻的三个儿子在干什么? (外貌、动作、神态、语言。) 4、辛弃疾有什么感受,心情 如何?吟诵出什么诗句。
第34页/共3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