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经系统检查有哪些
植物神经检查

植物神经检查植物神经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
植物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包括心率、血压、消化、呼吸等。
植物神经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与植物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发性硬化、糖尿病等。
植物神经检查通常由专业的神经科医生或技师进行,使用一系列的测试方法来评估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以下是常用的植物神经检查方法:1. 心率变异性测试:通过监测心率的变异性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
这项测试通常使用心电图或心率变异性仪进行。
患者通常需要保持静息状态,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监测。
2. 眼底检查:通过观察患者的眼底,医生可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节功能。
眼底检查可以通过专业的眼科设备进行,医生可以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3. 血压调节测试: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或进行负荷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
患者通常需要在不同的体位下进行血压测量,并在负荷测试中进行体力活动。
4. 眼压测量:通过测量患者的眼压,医生可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眼部血流的调节功能。
眼压测量通常使用专业的眼科设备进行。
5. 皮肤电阻测试:通过测量患者的皮肤电阻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汗腺的调节功能。
皮肤电阻测试通常使用特殊的电极和仪器进行,患者需要将电极放置在特定的皮肤区域上。
以上仅是常见的植物神经检查方法,具体的检查内容和流程可能因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病情而有所不同。
植物神经检查通常需要在医疗机构进行,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准备和配合。
植物神经检查的结果可以提供给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植物神经检查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可能因患者的病情而有所不同。
总结而言,植物神经检查是一种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医学检查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并帮助诊断和监测与植物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详细)(标准版)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等六个方面。
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意识、精神状态、脑膜刺激征和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检查。
1、意识状态:评价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及意识障碍程度。
意识障碍通常分为:(1)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患者精神菱靡,动作减少,处于持续睡眠状态;虽能被唤醒、正确回答问题及配合身体检查,但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
(2)昏睡:意识水平低下,需高声喊叫或给予疼痛刺激方能唤醒,醒后表情茫然,能含混地回答简单问话,不能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立即进入熟睡。
(3)昏迷:患者意识丧失,表现双眼闭合、不能自行睁开、对言语刺激无反应、面部和肢体无目的性动作,疼痛刺激可能无反应或引发通过脊髓或脑干通路传递的无目的反射动作。
1)浅昏迷:患者意识丧失,高声喊叫不能唤醒,对强烈疼痛刺激如压眶可有反应,可有较少无意识动作;腹壁反射消失,但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腱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疼痛反应消失,四肢完全处于瘫痪状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呼吸和循环功能尚稳定。
3)深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消失;四肢迟缓性瘫,腱反射、病理反射消失,呼吸、循环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特殊意识障碍包括:①谵妄状态:患者的觉醒水平、注意力、定向力、知觉、智能和情感等发生极大紊乱,常伴激惹、焦虑、恐怖、视幻觉和片断妄想等,可呈间歇性嗜睡,有时彻夜不眠;可伴发热,酒精或药物依赖者戒断性谵妄易伴癫病发作。
②模糊状态:起病较缓慢,定向力障碍多不严重,表现淡漠、嗜睡、注意力缺陷。
2、精神状态: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如错觉、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和情感淡漠等;并通过对患者的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等检查,判定是否有智能障碍。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其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神经系统查体的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感觉检查。
感觉检查是通过对患者的触觉、痛觉、温度感觉等进行检查,以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皮肤触觉、深反射和温度感觉等。
其次,神经系统的运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肌张力、肌肉协调性等进行检查,可以了解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肌力检查、肌张力检查和共济失调检查等。
接着,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是指从脑部发出的12对神经,其功能涉及到头部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通过对脑神经的检查,可以了解头部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眼球运动检查、面部表情检查和听力检查等。
此外,神经系统的脊髓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脊髓是连接脑部和身体各部位的神经通道,其功能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脊髓的检查,可以了解脊髓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腰椎压痛检查、下肢反射检查和腰椎神经压迫试验等。
此外,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
自主神经系统负责调节人体的内脏功能,包括心脏、血管、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通过对自主神经的检查,可以了解内脏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心率变异性检查、动脉压力反射检查和呼吸深度检查等。
最后,我们来介绍神经系统的神经肌肉传导检查。
神经肌肉传导是指神经冲动传导到肌肉的过程,其功能对人体的运动和感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神经肌肉传导的检查,可以了解神经冲动传导是否正常。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和运动单位检查等。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的检查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和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对神经系统的感觉检查、运动检查、脑神经检查、脊髓检查、自主神经检查和神经肌肉传导检查等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全面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植物神经检查

植物神经检查植物神经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植物神经系统是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控制着许多自主功能,如心率、血压、消化和排泄等。
通过植物神经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植物神经检查通常包括两个主要的测试方法:自主神经反射测试和自主神经功能测试。
自主神经反射测试是通过刺激患者的神经末梢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应性。
常用的自主神经反射测试包括皮肤疼痛感觉测试、皮肤温度测试和心率变异性测试。
在皮肤疼痛感觉测试中,医生会用针或其他刺激物轻轻刺激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对刺激的反应。
在皮肤温度测试中,医生会用冷热刺激物接触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对温度变化的反应。
心率变异性测试则通过监测患者的心率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测试是通过测量患者在特定条件下的自主神经功能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的整体功能。
常用的自主神经功能测试包括心率变异性测试、血压变异性测试和呼吸功能测试。
在心率变异性测试中,医生会监测患者的心率变化,以评估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
血压变异性测试则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
呼吸功能测试则通过测量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节功能。
除了上述的测试方法,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史,进行其他相关的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和神经肌肉电图等,以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植物神经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植物神经系统疾病,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症、血管神经性头痛等。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的植物神经功能。
总之,植物神经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临床检查方法。
通过自主神经反射测试和自主神经功能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是否正常,并帮助诊断和治疗植物神经系统疾病。
这些测试方法的结果可以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完整版)

由中心注视点向外移动,直到患者看不见视标为止,或由外侧向中心移动 直到患者能看见视标为止,将测定的视野记录在视野表上。依此方法每转 动视野计 30。检查一次,最后把视野表上所记录的各点以连线连接起来, 就是该眼视野的范围。除白色外,视网膜疾病患者尚选用蓝色和黄色视标; 视神经疾病患者尚选用红色和绿色视标,逐次检查。 2.3 眼底 2.3.1 视乳头:观察形态、大小、色泽、隆起和边缘情况。 2.3.2 黄斑:位于视乳头颞侧,距视乳头 3mm 处稍偏下方,直径约 1.5mm。 2.3.3 视网膜:观察有无渗出物、出血和色素沉着等。 2.3.4 视网膜血管:观察血管的粗细、色泽、弯曲度、动静脉粗细比例、动静脉 交叉情况。 3. 动眼、滑车和展神经(oculomotor, trochlear and abducent nerves) 3.1 眼裂和眼睑:嘱患者双眼平视前方,观察两侧眼裂是否对称,有无增大或变窄,上 睑有无下垂。 3.2 眼球 3.2.1 眼球位置:观察眼球是否突出或内陷,是否存在斜视或偏斜。 3.2.2 眼球运动:先请患者向各个方向转动眼球,然后检查者将示指置于患者眼 前 30cm 处向左、右、上、下、右上、右下、左上、左下 8 个方向移动, 嘱患者在不转动头部的情况下注视检查者示指并随示指的移动转动眼球。 最后检查辐辏运动。 3.2.3 眼震:检查过程中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眼球震颤。 3.3 瞳孔 3.3.1 瞳孔大小:普通室内光线下,正常瞳孔直径为 3-4mm,儿童稍大,老年人 稍小,两侧等大。<2mm 为瞳孔缩小,>5mm 为瞳孔扩大。 3.3.2 瞳孔形态:正常瞳孔应为圆形,边缘整齐。 3.3.3 对光反射:检查时用电筒从侧面分别照射双眼,对光反射正常时即刻可见 瞳孔缩小,照射瞳孔缩小为间接对光反射,应分别记录。 3.3.4 调节和辐辏反射:嘱患者注视正前方约 30cm 处检查者的示指,然后迅速 移动示指至患者鼻根部,正常时可见双瞳缩小(调节反射)和双眼内聚(辐 辏反射)。 4.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4.1 运动功能:首先观察两侧颞肌和咬肌有无萎缩,然后以双手同时触摸颞肌或咬肌, 嘱患者做咀嚼动作,检查者体会颞肌和咬肌收缩力量的强弱并左右比较。 4.2 感觉功能:用针、棉签和盛冷、热水的玻璃试管测试面部皮肤的痛觉、触觉和温度 觉,注意两侧对比,评价有无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并划出感觉障碍的分布 区域,判断是三叉神经周围支区域的感觉障碍还是核性感觉障碍。 4.3 反射 4.3.1 角膜反射:嘱患者向一侧注视,检查者以捻成细束的棉絮由侧方轻触其注 视方向对侧的角膜,避免让患者看见,注意勿触及睫毛、巩膜或瞳孔前面。 正常反应为双侧的瞬目动作,触及角膜侧为直接角膜反射,未触及侧为间 接角膜反射。 4.3.2 下颌反射:嘱患者微张口,检查者将拇指置于患者下颏正中,用叩诊锤叩 击手指。反应为双侧颞肌和咬肌的收缩,使张开的口闭合。 5. 面神经(facial nerve)
植物神经检查

植物神经检查引言概述:植物神经系统是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之一,负责控制和调节各种自主功能,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植物神经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植物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介绍植物神经检查的五个主要部分,包括心率变异性分析、皮肤电反应、血压调节、呼吸功能评估以及消化功能检查。
一、心率变异性分析1.1 心率变异性的概念和意义:心率变异性是指心跳间期的变化,反映了植物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功能。
心率变异性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2 心率变异性的测量方法:常用的心率变异性测量方法包括时间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时间域分析主要通过计算相邻心跳间期的标准差来评估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则通过分析心电图频谱来评估心率变异性。
1.3 心率变异性的临床应用: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预测预后以及指导治疗。
二、皮肤电反应2.1 皮肤电反应的基本原理:皮肤电反应是指皮肤表面的电导率和电阻的变化,反映了植物神经系统对情绪和应激的反应。
通过测量皮肤电反应可以评估患者的应激水平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2.2 皮肤电反应的测量方法:皮肤电反应的测量通常采用电极贴片与皮肤接触,通过记录皮肤电导率的变化来评估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电阻法和电导法。
2.3 皮肤电反应的临床应用:皮肤电反应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应激水平、焦虑和抑郁状态,对于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三、血压调节3.1 血压调节的重要性:血压调节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维持血压的稳定对于保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血压调节功能的异常与高血压等疾病密切相关。
3.2 血压调节的测量方法:血压调节功能的测量通常通过体位变化试验和Valsalva动作试验来进行。
体位变化试验可以评估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压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Valsalva动作试验则可以评估患者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状态。
s5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与副交感两个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与腺体等活动。
大部分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协调整个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眼心反射患者仰卧,双眼自然闭合,计数脉率。
检查者用左手中指、示指分别置于患者眼球两侧,逐渐加压,以患者不痛为限。
加压20~30s后计数脉率,正常可减少10~12次/分,超过12次/分提示副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增强,迷走神经麻痹则无反应。
如压迫后脉率非但不减慢反而加速,则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二、卧立位试验平卧位计数脉率,然后起立站直,再计数脉率。
如由卧位到立位脉率增加超过10~12次/分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由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则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三、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一条线,数秒钟后,皮肤先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高出皮面,以后变红,属正常反应。
如白色划痕持续较久,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如红色划痕迅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增宽甚至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四、竖毛反射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
将冰块置于患者颈后或腋窝,数秒钟后可见竖毛肌收缩,毛囊处隆起如鸡皮。
根据竖毛反射障碍的部位来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五、发汗试验常用碘淀粉法,即以碘1.5g,蓖麻油10.0ml,与95%酒精100ml混合成淡碘酊涂布于皮肤,干后再敷以淀粉。
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10mg,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而引起出汗,出汗处淀粉变蓝色,无汗处皮肤颜色不变,可协助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六、Valsalva动作患者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s。
计算此期间最长心搏间期与最短心搏间期的比值,正常人大于或等于1.4,如小于1.4则提示压力感受器功能不灵敏或其反射弧的传入纤维或传出纤维损害。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方法,对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都具有关键意义。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通常包括一般检查、颅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以及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等多个方面。
一般检查首先会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这是判断大脑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看患者是清醒、嗜睡、昏睡还是昏迷。
同时,要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存在焦虑、抑郁、谵妄等异常。
还要检查患者的头部和颈部,观察头颅的形状、大小有无异常,有无头皮损伤、肿块等。
检查颈部的活动度,有无颈项强直,这对于判断脑膜刺激征很重要。
颅神经检查共有 12 对。
第一对嗅神经,检查时让患者闭目,用不同气味的物品让其分辨,注意两侧对比。
第二对视神经,主要通过视力、视野和眼底检查来评估。
第三对动眼神经、第四对滑车神经和第六对外展神经,共同控制眼球运动,检查时观察患者眼球的运动是否灵活、对称,有无斜视、复视等。
第五对三叉神经,检查面部感觉和咀嚼肌力量。
第七对面神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肌是否对称,有无口角歪斜等。
第八对前庭蜗神经,通过听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检查来评估。
第九对舌咽神经和第十对迷走神经,主要检查吞咽、发音等功能。
第十一对副神经,检查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力量。
第十二对舌下神经,观察伸舌是否居中,有无舌肌萎缩、震颤。
运动系统检查包括肌肉力量、肌张力、肌容积、不自主运动和共济运动等方面。
检查肌肉力量时,让患者对抗阻力进行不同关节的运动,根据肌力的分级标准来判断。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紧张度,可通过触摸肌肉的硬度和被动活动时的阻力来评估。
肌容积则观察肌肉有无萎缩或肥大。
不自主运动如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等,能反映基底节等部位的病变。
共济运动的检查包括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等,用于评估小脑的功能。
感觉系统检查分为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
浅感觉包括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用针、棉签、冷热物体等分别进行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神经系统检查有哪些
自主神经支配内脏器官、腺体、血管和立毛肌等,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系统。
其中枢部分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及脊髓侧角细胞(含能馈相当于侧角部分)。
下丘脑系自主神经系统重要的皮质下中枢,其前部为副交感神经代表区,后部为交感神经代表区。
通过大量联系纤维,调节机体水、盐、脂肪代谢和垂体内分泌功能等。
脑干则是管理呼吸、心跳和血管运动等的中枢。
其周围部分的交感神经系统.节前纤维起自胸—腰的脊髓侧角细胞,经相应前根和白交通支进入两侧推旁内交感神经节(颈部只有上中、下三个)组成的交感神经于,然后在交感节内或穿越交感干到椎前神经节内,或直达脏器附近或其壁内,更换神经天再发出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立毛肌、胸腹腔脏器和瞳孔扩瞪肌。
周围部分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其节前纤维起自脑于内脏运动神经核(如涎核、背运动核等)及骶髓节侧角区,分别经Ⅲ、Ⅶ、IX、X对脑神经和骶前根至头面部及内脏附近或其壁内更换神经元,再发出较短的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唾液腺、内脏、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等。
1、皮肤颜色和温度;观察肤色,触模其温度,注意有无水肿,以了解血管功能。
血管功能的刺激症状为血管收缩、皮肤发白,发凉;毁坏症状为血管扩张、皮肤发红、发热,之后因血流受阻而发绀、发凉,并可有水肿。
2、毛发指甲营养状况;注意皮肤质地是否正常,有无粗糙、发亮、变薄、增厚、脱落溃疡或褥疮等;毛发有无稀少,脱落;指甲有无起纹、枯脆、裂痕等。
周围神经、脊髓侧角和脊髓横贯性病变损害自主神经通路时,均可产生皮肤、毛发、指甲的营养改变。
3、膀肋和直肠功能;了解排尿合无费力、急迫和尿意,有无尿踞留和残留尿以及每次排尿的尿量。
了解有无大便失禁或便秘。
膀胱功能障碍可分两大类:
(1)低(失)张力性膀肮:脊髓排尿反射弧损害引起,常见于圆锥、马尾和后索病变。
但也可见于横贯性脊髓病的急性期(休克期)。
膀胱逼尿肌张力低或无张力,尿充盈后不引起反射性收缩而致尿椭留。
过度亢盈后少量尿液被迫进入尿道,形成点滴(溢出性)尿失禁,残尿多,脾脏容量大。
如系感觉通路受损,则尿意也消失。
(2)高张力性膀肮:骶髓排尿反射中枢以上部位损害时,排尿反射弧失去高级中枢抑制。
逼尿肌张力增高,膀胱容量减少,外括约肌失去自主控制而导致尿失禁,尿次数多而每次排尿量少,见于旁中央小叶病变(失抑制性膀肮,无残尿)和既髓以上横贯性脊髓损害的慢性期(反射性膀恍,有少量残尿)。
但脊髓横贯性损害的早期,则表现为尿急、尿频。
文章来源于:
脑瘤能治好吗/nl/
室管膜瘤的症状/browser-tid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