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方案1. 前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改善农田质量和提高耕地产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全面评估开始,逐步探讨该项目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方案。
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评估2.1 目标与重要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目标是提高农田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项目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2 实施现状及问题分析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执行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足、技术支持不够等。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2.3 评估结果与建议综合评估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农田质量改善、耕地集约利用、农业生产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然而,还需加强项目管理和实施,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以及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确保项目的长期可持续性和效益。
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3.1 规划与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是保障项目质量和长期效益的关键。
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及环境状况,合理确定农田改造内容和方式。
应做好项目周期和产出预测,以便为项目实施提供指导。
3.2 技术与设备支持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提供先进的农田改造技术和设备支持,如地理信息系统、土壤分析、农业机械等。
技术培训和推广是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应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
3.3 资金与政策支持充足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项目资金的保障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也应针对项目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激励,以促进项目的发展。
4. 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第1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
本项目旨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 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降低农业用水成本。
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
4.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三、施工方案1. 工程施工内容(1)土地平整工程(2)灌溉排水工程(3)农田道路工程(4)农田防护林工程2. 施工方法及工艺(1)土地平整工程1. 采用激光平地技术,确保土地平整度。
2. 对土地进行深翻,提高土壤肥力。
3.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田块划分,设置排水沟。
(2)灌溉排水工程1.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保证率。
2. 建设灌溉渠道,采用防渗材料,降低渗漏损失。
3. 建设排水沟,确保农田排水畅通,防止内涝。
(3)农田道路工程1. 道路布局合理,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出行需求。
2. 道路结构层设计合理,确保道路质量。
3. 设置道路排水设施,防止雨水冲刷。
(4)农田防护林工程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的树种。
2.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植树造林,提高农田生态环境。
3. 加强后期管护,确保防护林成活率。
3. 施工组织与管理(1)成立项目施工指挥部,负责项目施工的全面工作。
(2)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周期等。
(3)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安全、环保、文明施工。
4. 施工进度安排(1)编制施工总进度计划,明确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时间。
(2)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队伍、设备和材料。
(3)加强施工现场调度,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四、质量保证措施1. 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施工标准。
2. 强化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检测,确保工程质量。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引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通过优化农田的整体布局和结构,以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设施,提高农田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项目实施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
二、项目背景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解决农田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农业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三、项目目标1. 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农田,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2. 优化和提高农田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
3. 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引起的农业损失。
4.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内容与技术路线1. 土壤调理技术通过土壤调理技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包括有机质施用、有机肥化学物质施用、相关微生物制剂应用等技术手段。
2. 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生长的水分供需平衡。
包括渠道疏浚、建设渠道和户田排灌系统,安装水位监测和动态调控设备等。
3. 种质资源优化通过选育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良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包括选育新品种、繁殖制种、优异品种推广等。
4. 农业机械化推进推广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包括农业机械设备购置、机械化作业示范推广等。
5. 农田灾害防控技术采取系统的预警和防控措施,减少农田因暴雨、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损失。
包括建设农田防洪排涝设施、合理利用灌溉水源,加强气象预警工作等。
五、实施方案1. 组织架构本项目设立农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粮食和农产品的需求。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我国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本文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益,实现农田生产的高度集约化。
2. 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田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3. 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土地整理和利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整理和利用。
包括土地的平整化、排水系统的建设、农田水土保持设施的修建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保护土地资源。
2. 水利设施建设农田的灌溉和排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环节。
因此,项目中需要建设灌溉设备和排水系统。
在灌溉方面,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在排水方面,可以修建排水渠道、建设排水泵站等,解决农田中的积水问题。
3. 农田水土保持农田水土保持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设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农田的肥力。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修建沟壑、梯田、林带等。
4. 农田科技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运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
项目中需要配备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利用遥感技术和GIS技术进行农田的监测和管理。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农民提供科技支持。
5. 农民培训和扶持为了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对农民进行培训和扶持。
培训内容包括农田管理技术、科技应用、农产品市场方向等。
扶持方面,可以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设备、提供土地流转服务等。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在项目实施之前,需要组建项目工作组,明确项目目标和工作计划。
此外,还需要编制项目总投资和时间计划,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
2. 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需要分为多个工程,逐步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方案 (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方案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推动农田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
通过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实现农田的高标准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项目目标1.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土壤肥力和地力水平;2.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田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4.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内容1.改善耕地质量–对农田进行土壤测试分析,制定土壤调理方案;–实施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有机肥施用、翻耕深松等;–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水平–对现有灌溉设施进行调查评估,修缮老化设施;–新建水利设施,包括渠道、水库和水泵站等;–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3.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推广种植标准化管理和智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引进现代农机具和设备,提高农田作业效率。
4.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建立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科技创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
准备阶段1.召开项目启动会议,明确项目目标和工作任务;2.成立项目组织机构,确定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3.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4.确定项目的预算和资金来源。
实施阶段1.开展农田土壤调查和分析工作,制定土壤改良方案;2.实施土壤改良措施,定期监测土壤质量;3.调查现有农田灌溉设施,开展修缮和新建工作;4.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率;5.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活动,提高农民技术水平;6.推广标准化管理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7.引进现代农机具和设备,提高农田作业效率;8.建立农业产业园区,支持农产品深加工。
验收阶段1.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验收;2.对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进行总结和汇报;3.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项目进行调整和改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方案一、项目概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在现有农田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土壤改良、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排水和管理措施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农业产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二、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现代化的进展,传统的农田已经无法满足粮食需求和农民增收的要求。
因此,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紧迫需求。
本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农田的产能和效益。
三、施工目标1. 扩大耕地面积:通过现代排灌技术和土地整理,提高耕地面积,确保农田的有效利用率。
2. 优化土壤质量:通过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和发展。
3. 完善水利设施:修建抗旱、抗洪的水利工程,确保农田的灌溉和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
4. 强化农田管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农田管理体系,提高农田的综合管理水平。
5. 提高农业产出: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施工步骤1. 实施土地整理:通过对农田进行规划和整理,整合耕地资源,提高耕地面积。
2. 实施土壤改良: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质量。
3. 建设水利工程:根据地形和水资源分布情况,修建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确保农田的水资源供应。
4. 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对农田进行科学管理、精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5. 完善农田设施:建设农田基本设施,包括道路、堤坝、水库等,提高农田的生产条件。
6. 推广科技技术:组织农民参与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民的专业素养。
五、施工管理1. 组建项目施工团队: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施工团队,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2.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根据项目的要求,制定施工计划,明确工期和施工步骤。
3. 严格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讷河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讷河市2010-2011年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第一章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第一节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⑴地理位臵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的北缘, 齐齐哈尔市东北部。
地处东径124°18′28″-125°59′23″,北纬47°57′37″-48°55′55″,北靠嫩江县,东与五大连池市、克山县接壤,南与依安、富裕县为邻,西以嫩江为界,与甘南县、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相望。
幅员面积6648.21km2,其中耕地面积3544.7 km2(531.7万亩),占总面积的53.32%,水田面积188.33km2(28.25万亩);旱田面积3356.33km2(503.45万亩);林地面积301.3km2(45.2万亩) ,占总面积的4.53%;草原面积220.7km2(33.1万亩) ,占总面积的3.32%;水面面积64.7km2 (9.7万亩) ,占总面积的1% 。
我市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工、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讷河市辖4个乡、11个镇、两个街道办,171个行政村。
总人口73.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9万人(其中劳动力转移11.96万人),为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市。
⑵地形地貌讷河市是由大小兴安岭山脉山前高平原向松嫩低平原过渡地带,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为高平原和平原两种。
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和西北部属高平原,最大海拔高度为438m,东北部地势高,海拔高度为330~420m,西北部海拔高度226~334m。
平原分为高、低、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和砂丘覆盖的冲积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中部的二级阶地面积最大,海拔高度220~280m。
市西南部起伏小,为呈微波状起伏的平原区,海拔高度为170~220m。
⑶气象讷河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
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短促,高温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灾害;冬季漫长,严寒干燥。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方案 (4)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方案1. 项目背景和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农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旨在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打造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的土地利用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并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改善农田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助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2. 项目内容和计划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土地调查和划定通过对农田的地质、水文、土壤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确定适宜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区域和范围。
根据调查结果,划定高标准农田的具体用地范围,并制定合理的用地规划和布局方案。
2.2 土壤改良和调整针对农田土壤的质量和结构问题,采取科学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有机肥的施用、微生物调理剂的使用、土地深翻等。
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肥力和透气性,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土壤基础。
2.3 农田设施建设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建设必要的灌溉设施、排水设施、温室大棚等农田设施。
通过合理的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保证农田的排水能力和通风、遮阳等功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4 农业科技应用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合理的施肥、灌溉和药剂使用等措施,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保证农田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2.5 农民培训和示范为农民提供相关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农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建设示范农田和科普教育基地,向农民展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成果和效益,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管理。
3. 项目预算和资金筹措本项目的预算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和划定费用、土壤改良和调整费用、农田设施建设费用、农业科技应用费用、农民培训和示范费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讷河市2010-2011年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规划高标准农田不是简单的提高农田基础设施标准,而是在现代农业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配套水平较高的农田基础设施、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经营模式等要素的集成,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水平的系统工程。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虽然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还不牢固。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采取的一项长期战略措施,是中央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为实施“国家粮食安全纲要”和“新增千亿斤产能规划”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为了提升中低产田改造水平,从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顺应了地方政府的期盼和农民群众的呼声,是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新亮点。
第一章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第一节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⑴地理位置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的北缘, 齐齐哈尔市东北部。
地处东径124°18′28″-125°59′23″,北纬47°57′37″-48°55′55″,北靠嫩江县,东与五大连池市、克山县接壤,南与依安、富裕县为邻,西以嫩江为界,与甘南县、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相望。
幅员面积6648.21km2,其中耕地面积3544.7 km2(531.7万亩),占总面积的53.32%,水田面积188.33km2(28.25万亩);旱田面积3356.33km2(503.45万亩);林地面积301.3km2(45.2万亩) ,占总面积的4.53%;草原面积220.7km2 (33.1万亩) ,占总面积的3.32%;水面面积64.7km2 (9.7万亩) ,占总面积的1% 。
我市自然资源较丰富,为发展工、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讷河市辖4个乡、11个镇、两个街道办,171个行政村。
总人口73.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9万人(其中劳动力转移11.96万人),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市。
⑵地形地貌讷河市是由大小兴安岭山脉山前高平原向松嫩低平原过渡地带,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高平原和平原两种。
北部,尤其是东北部和西北部属高平原,最大海拔高度为438m,东北部地势高,海拔高度为330~438m,西北部海拔高度226~334m。
平原分为高、低、河漫滩一、二级阶地和砂丘覆盖的冲积平原三种类型,其中中部的二级阶地面积最大,海拔高度220~280m。
西南部起伏小,为呈微波状起伏的平原区,海拔高度为170~220m。
⑶气象讷河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降水集中。
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夏季短促,高温多雨;秋季降温急剧,常有霜冻灾害;冬季漫长,严寒干燥。
①降水:讷河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77mm,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多集中于7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易发生洪涝灾害;4月~6月降水很少,只占23%,易发生春旱。
②蒸发:多年平均蒸发量在1341.5mm,特点为由北向南逐渐增大,蒸发量年内变化较大,一般4~6月蒸发量最大,占全年的70%左右。
③气温:讷河市多年平均气温 1.5℃,极端最低气温达-40.4℃(1983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7.5℃(1985年)。
≥10℃的积温一般在2461.9℃。
无霜期平均为129d。
江河一般在11月中旬封冻,至翌年4月中旬解冻,多年平均封冻天数135d,多年平均冻深2.5m。
④季风:年平均风速一般4m/s以上,以春季为最大,其中4~5月风速最大。
⑤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755.3h,日照百分率在60%以上。
根据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成果,我市为松嫩平原温和半干旱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经常发生水旱灾害。
⑷水文地质讷河市位于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小兴安岭~松嫩地块,松嫩中断坳陷带西北部。
主要地层有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甘河组上统嫩江组、新生界下第三系依安组、上第三系大安组,第四系下更新统泰组、中更新统上荒山组、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全新统冲积层。
西部季节性冻结孔隙潜水和承压水带分布于松嫩平原。
松嫩高平原表层为厚20m左右的黄土状土,下层为厚20m左右的粘土层,地下水埋深10m~20m,降水入渗量和潜水蒸发量都较小。
松嫩低平原上层为砂性士或黄土状土,其下为砂砾石或粉细砂层,地下水埋深2m~4m。
降水入渗和潜水蒸发条件好,江河补给和排泄并存,循环方式垂直和水平兼有,以渗入—蒸发动态类型为主,单井涌水量1 000m3/d~5 000m3/d,为重碳酸钙、钙镁、钙钠或钠钙型水,矿化度0.5g/L~0.7g/L。
⑸河流湖泊讷河市境内有一江四河,嫩江发源于大、小兴安岭之间,由北向南从我市西部过境流过,流经5个乡镇,境内长125km。
讷漠尔河是嫩江的第一大支流,发源天小兴安岭,由东向西横贯全市中部,境内长124km;老莱河由市中北部入境流入讷谟尔河,南阳河、石底河由市中东部流入讷谟尔河。
⑹土壤植被讷河市土壤类型较多,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全市有7个土类、13个亚类。
黑土土类主要分布在台地、阶地,占总面积的51.6%;黑钙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沟谷地区和沿河两岸河谷漫滩,占总面积的7.5%;草甸土土类主要分布在沿江河高漫滩地和漫川谷地的低洼地段,占总面积的27.4%;泛滥土土类主要分布在讷谟尔河低漫滩局部洼地,占总面积的13.5%。
黑土和黑钙土适于发展节水灌溉。
2、社会经济状况讷河市现有11个镇、4个乡,171个行政村。
2008年全市总人口73.22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3.03万人,占总人口的17.8%,农村人口 60.19万人,占总人口的82.2%。
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2.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26亿元,在GDP中比例为33.26%;第二产业13.15亿元,在GDP中比例为18.03%;第三产业35.52亿元,在GDP 中比例为48.71%。
人均生产总值9933元。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6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0.32亿元,占66.49%,林业总产值0.76亿元,占1.25%,牧业总产值19.01亿元,占31.35%,渔业总产值0.4亿元,占0.66%。
3、农业生产情况2008年全市实有耕地面积525.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8.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旱田面积497.2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4.6%。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15.8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7%。
讷河市主要粮食作物以大豆、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杂豆、马铃薯、甜菜、葵花为主,其它作物以蔬菜为主,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79%,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21%。
2008年全市粮豆薯总产量131.68万吨(其中粮食总产量102.12万吨,薯类总产量29.56万吨),全市人均占有粮食1395kg,平均亩产284kg。
2008年全市大牲畜年底数量为4.4394万头,其中:牛4.026万头,马0.2488万头,驴、骡0.1646万头;猪年底数量为11.1324万头,羊年底数量为14.8154万头。
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4、水利工程现状⑴蓄水工程截至2008年底,全市水库、塘坝总计16座(处),其中:小型水库5座,塘坝11座。
年供水量140.4万m3,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库容减少,调节能力下降,地表水调控能力只有7%。
⑵机电井全市现有机电井11937眼,其中:大井(井深>80m,管径≥273mm)668眼,中井(井深40-80m) 管径≥273mm193眼、管径<273mm914眼,小井(井深<40m)9794眼,组合井368眼。
配套机电井11578眼,配套率在97 %,年供水能力6.97亿m3。
第二节讷河市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田标准化建设情况讷河市现有耕地面积525.5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5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6%。
经过多年的投资建设,现有标准化农田20万亩,其中农业开发投资改造8万亩、农委投资改造2万亩、水利部门投资改造6万亩、国土部门投资改造4万亩,尚有505.5万亩中低产田没有得到改造,改造空间十分巨大。
2、标准化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讷河市十年九春旱,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除自然灾害影响外,还受其它制约因素影响。
如在种植结构上,还始终坚持小规模多品种经营,没有更好的发挥优势,突出主栽高产、高效作物。
具体表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环境虽经多年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得到改善。
由于前些年重眼前、轻长远,重用地、轻养地现象比较严重,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使得耕作层变薄,犁底层坚硬,硬瘦现象比较严重。
土壤质量、土壤肥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土壤黑土层变薄,平均以每年1cm左右的速度下降,土壤有机质以每年0.1—0.2%的速度递减,土壤理化性质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减弱。
近几年采取增施有机肥和一整套的松、翻、耙、旋耕作方法,使之有所改善,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农田基本建设底子薄,旱田作物面积大,灌溉面积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春旱、伏旱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连年干旱导致农作物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波动性较大。
因此,打抗旱水源井,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抗旱能力是当务之急。
三是夏季多雨,雨量集中在7、8、9月份,易形成涝灾。
四是由于农村经济效益长期相对比较低下,致使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科技含量相对较低。
在农作物生产中资金、物质和科技投入上不去,使得农作物产量不高,效益较低。
五是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问题,据统计,仅市属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就达19.8万公顷,占市属土地总面积的33.2%,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3.4万公顷。
全市共有冲刷沟近1500条,面积近330公顷,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低山、丘陵地区。
全市耕地土壤侵蚀模数为40吨/年.平方公里,由于多年来盲目开发,使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在江河两岸,黑土层薄,易受风、水的侵蚀,土壤沙化尤为严重,大量无组织的开垦,使草原面积迅速下降,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六是种植结构不够合理,调整难度大。
由于土地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多年沿袭下来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种植结构不够合理,种植结构的调整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是农民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加之小块经营影响了种植结构的调整;二是小块经营地块间不同作物使用农药及灌溉互相影响;三是小块经营的土地对大型农机作业的影响。
七是农田水利设施缺乏,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由于投入的资金不足,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能集中配套,产生的效益不明显,水利工程设施利用率不高,不能发挥幅射带动作用。
第二章讷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思路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龙江为目标,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进一步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保护性耕作,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粮食品质和产量,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