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报告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研报告
一、改造基本概况
1、低产田基本状况
此次改造低产田位于XX省XX县XX乡,共有82.34亩,地处江南平
原地区,地处河北平原低洼地带,气候潮湿、温暖,土壤肥沃,是一片潜
力蕴藏的水田。
2、改造内容
本次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农业生产、饲料供给等
4个方面。
1)水利建设方面,现有水文条件比较良好,属于潮汐河支流系统,
主要以河道改造及相关配套工程为主,主要包括引河提深、河道改造、河
口建设等,以改善河流水动力形势,使得水文条件得到改善。
2)土壤改良方面,进行土壤调查、评价,结合田间现状,采取科学
的土壤改良技术,优化土壤肥力,减少水分的伤害,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
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作物种植。
3)农业生产方面,根据地形条件、水文条件、土壤条件等特点,科
学配置农作物品种,利用农作物、超导水等配套技术有效的提高作物高产,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4)饲料供给方面,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合理配置地方饲料以及优
质天然饲料,优化饲养结构,保证养殖动物的营养。
二、改造优势
1、改造可以改善土地利用和水土养护。
中低产田改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doc

中低产田改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汇报XXXX年成活率达到以上,三年后保活率要达到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科技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部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标准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化耕作技术;组织对。
西干渠灌区斗分渠年久失修,渠道淤积,输水能力衰减所导致。
()西干渠项目区节水改造后供需水量平衡预测项目区年:人口将达到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牲畜万头,工业总产值增至亿元,根据全灌区水量平衡计算时所采用用水指标:工业用水指标m万元,农业灌溉m亩,年城镇人口m人年,农业人口m人年,牲畜用水m头年,计算各部门年节水改造后供需水质粮比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XX县从年起被国家确定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
二十多年来,通过农、林、水、科技措施综合应用,现已改造中低产田万亩,是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特别是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中发[]号),为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带来了新机遇。
根据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下达年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通知》(陕财办农发[]号)文件精神,受XX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委托陕西省桃曲坡核准通过,归档资料。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水库灌溉管理局设计室编制出了本实施方案汇报。
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建设总体目标根据《建设标准》精神,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应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产高效总体目标。
单项工程建设标准XX县XX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XX镇境内桃曲坡水库灌区西干渠末端,设施灌溉面积亩,涉及XX镇禾塬村、东盘村、西盘村等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项目区。
3、干渠项目区现状年之所以缺水万m,是因为西干渠灌区斗分渠年久失修,渠道淤积,输水能力衰减所导致。
()西干渠项目区节水改造后供需水量平衡预测项目区年:人口将达到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牲畜万头,工业总产值增至亿元,根据全灌区水量平衡计算时所采用用水指标:工业用水指标m万元,农业灌溉m亩,年城镇人口m人年,农业人口m人年,牲畜用水m头年,计算各部门年节水改造后供需水质粮比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详细

XX乡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XX乡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近几年来,由于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农田灌溉周期长,影响种植结构调整和粮棉产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民的致富步伐,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在项目区内通过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产业化,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万亩,涉及西燕、石碑、蒋官、李官、北辛、东流桥、南塔、北塔、乌河、杨家10个行政村。
该项目区东起丰收沟,西至东青高速路,南起新广码路,北至小码路。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疏挖修建沟、渠、路,新建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改善灌排条件,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计划从20__年4月开始进行初步设计,7月份动工建设,20__年3月底全面竣工。
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5万元,其中农田水利227万元,林业建设25万元,农业科技16万元,农业措施32万元,项目管理费5万XX省以上财政扶持192万元XX市财政配套11万XX县财政配套23万元,资金由农民自筹 79万元,。
1.4 效益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后,可年新增产值252万元,利润100.8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为165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人均增加149元。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工程会战期XX县、乡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由农开办、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面调度管理工程建设,并搞好质量监督和资金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和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XX县东北部的XX乡境内,总面积1.1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万亩。
2.1.2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某县乡村土地治理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县乡村土地治理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县**乡0.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项目执行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职称、职务:**县财政局局长、农发办主任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地点:**县**乡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 (1)1.1项目背景 (1)1.2项目建设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2)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2)1.4综合效益分析 (3)1.5组织领导和管理 (3)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5)2.1自然概况 (5)2.2社会经济状况 (8)2.3基础设施 (10)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2)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2)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4)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稳分析 (17)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17)4.2供需平衡分区 (17)4.3项目区现状年水土平衡分析 (17)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水土平衡分析 (18)第五章规划设计 (22)5.1指导思想 (22)5.2选项原则 (22)5.3建设标准 (23)5.4建设规模 (26)5.5规划布局 (26)5.6最佳方案选择 (26)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26)6.1开发任务 (26)6.2建设内容 (27)6.3水利措施设计 (27)6.4农业措施 (32)6.5林业措施 (33)6.6科技措施 (35)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6)7.1投资估算 (36)7.2项目资金筹措 (37)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 (37)8.1经济效益 (37)8.2社会效益分析 (37)8.3生态效益分析 (38)8.4经济(财务)评价 (38)第九章组织实施与运行管理 (45)9.1组织机构设置 (45)9.2实施管理 (45)9.3项目招标方案设计 (46)9.4施工组织设计 (49)9.5施工总进度 (50)9.6项目验收及管理 (51)9.7项目工程管护措施 (51)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55)10.1环境现状分析 (55)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56)10.3对策及措施 (56)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 (57)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57)11.2问题与建议 (58)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县**乡2009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八千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根据自治区农发办关于印发《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作方案》和《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工作方案》的的通知精神,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一届政府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精神为指针、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规定》、《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等规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立足于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任务,围绕自治区、地区、**自治县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按照自治区着重扶持棉花、粮食、林果和饲草料四大基地,突出中低产田改造,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我县农产品竞争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向高产、稳产、优质、高效、节水型农业迈进的指导思想,在多次实地调查、周密规划和资源比较优势、严格按照“一事一议”政策要求,充分征求广大农民群众同意项目实施承诺的基础上,征求地、县领导和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专家意见,确定本项目建设。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研究旨在调研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该项目定位为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提升农田种植效率,促进农业结构转型,助推绿色发展。
经研究分析,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首先,改造后的农田将有更高的作物种植效率,从而扩大农业总产量,满足国家粮食安全需求,其次,该项目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减少土地荒漠化,有利于群众获得更丰富的收入,降低贫困人口比例;另外,改造后的农田可以改善当地气候条件,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本项目可行性还需要考虑一定的财力投入。
首先,因为万亩低产田覆盖面积较大,所以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资投入。
另外,由于该项目性质上较复杂,同时利益较多方,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设立管理机构,建立专业化管理秩序,以确保本项目的有序进行。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财力投入条件下,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和实施。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建议:建立专家组对本项目进行详细论证,完善改造内容,建立管理机构,做好科学的财力预算,做好资金筹措、人力调配等工作,确保本项目的成功实施。
分析认为,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较高,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发展,是一项值得推广和实施的项目。
本文将列出有关万亩低产田改造项目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
首先,根据土地统计局的数据,万亩中低产田的总覆盖面积约为1000亩,据估计,该项目的总投资约为6000万元,其中包括农田改善投资和作物种植投资,每亩农田的投资约为6000元。
另外,本项目将招募200名从业人员,形成一支数量规模专业化的农业人力资源队伍,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经过分析,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
根据实施前后的作物产量统计,该项目实施前年度作物总产量约为5000吨,而实施后年度作物总产量约为10000吨,产量提升了100%。
XX乡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5页)之欧阳美创编

大码头乡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大码头乡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近几年来,由于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农田灌溉周期长,影响种植结构调整和粮棉产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民的致富步伐,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在项目区内通过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产业化,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该项目区域内,水利配套设施不健全,地势高洼不平,灌溉排水困难,自然发展条件差,地形地貌和土质经开发后易种植棉花等农作物。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万亩,该项目区项目区北至高港村通东北坞村柏油路,东、南至寿光市界,西至油地共建路。
包括大码头乡高港、杨宅2个行政村。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疏挖修建沟、渠、路,新建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改善灌排条件,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计划从2005年4月开始进行初步设计,7月份动工建设,2006年3月底全面竣工。
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16万元,其中农田水利223万元,林业建设15万元,农业科技32万元,农业措施31万元,项目管理费5万元。
省以上财政扶持199万元, 市财政配套12万元,县财政配套23万元,资金由农民自筹 82万元,。
1.4 效益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后,可年新增产值292 万元,利润103 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为 17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人均增加404 元。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工程会战期间,县、乡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由农开办、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面调度管理工程建设,并搞好质量监督和资金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和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该项目区位于广饶县大码头乡境内的反修沟两侧,东、南至寿光市界,西至油地共建路、北至柏油路。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决策。
“十一五”以来某某县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积极部署,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结合实地,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对于启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09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研究了2010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挑战,会议要求2010年继续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名增收的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农业生产机构调整,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
今年,省委省政府从我省严酷的自然条件出发,启动实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战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全省25个梯田建设重点县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加强以梯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及其它主要农产品供给;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机制创新,盘活社会资金,吸引更多资金投向农业,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为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基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
XX乡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35页)之欧阳歌谷创编

大码头乡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欧阳歌谷(2021.02.01)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大码头乡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近几年来,由于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农田灌溉周期长,影响种植结构调整和粮棉产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民的致富步伐,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在项目区内通过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产业化,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该项目区域内,水利配套设施不健全,地势高洼不平,灌溉排水困难,自然发展条件差,地形地貌和土质经开发后易种植棉花等农作物。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项目区土地总面积 1.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1.0万亩,该项目区项目区北至高港村通东北坞村柏油路,东、南至寿光市界,西至油地共建路。
包括大码头乡高港、杨宅2个行政村。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疏挖修建沟、渠、路,新建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改善灌排条件,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计划从2005年4月开始进行初步设计,7月份动工建设,2006年3月底全面竣工。
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16万元,其中农田水利223万元,林业建设15万元,农业科技32万元,农业措施31万元,项目管理费5万元。
省以上财政扶持199万元, 市财政配套12万元,县财政配套23万元,资金由农民自筹 82万元,。
1.4 效益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后,可年新增产值292 万元,利润103 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为17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人均增加404 元。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工程会战期间,县、乡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由农开办、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面调度管理工程建设,并搞好质量监督和资金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和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条件2.1.1 地理位置该项目区位于广饶县大码头乡境内的反修沟两侧,东、南至寿光市界,西至油地共建路、北至柏油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乡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XX 乡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近几年来,由于田间灌排工程不配套,农田灌溉周期长,影响种植结构调整和粮棉产量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民的致富步伐,农民迫切需要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在项目区内通过配套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产业化,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1.2 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14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 万亩,涉及西燕、石碑、蒋官、李官、北辛、东流桥、南塔、北塔、乌河、杨家10 个行政村。
该项目区东起丰收沟,西至东青高速路,南起新广码路,北至小码路。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是疏挖修建沟、渠、路,新建桥、涵、闸等水工建筑物,改善灌排条件,推广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计划从2005 年4 月开始进行初步设计,7 月份动工建设,2006 年3 月底全面竣工。
1.3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05 万元,其中农田水利227 万元,林业建设25 万元,农业科技16 万元,农业措施32 万元,项目管理费5 万元。
省以上财政扶持192 万元,市财政配套11 万元,县财政配套23 万元,资金由农民自筹79 万元,。
1.4 效益项目建成发挥效益后,可年新增产值252 万元,利润100.8 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为165 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人均增加149 元。
1.5 组织领导和管理工程会战期间,县、乡建立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由农开办、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面调度管理工程建设,并搞好质量监督和资金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确保工程质量和种植结构调整任务的完成。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XX 县东北部的XX 乡境内,总面积1.14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0 万亩。
2.1.2 水文气象项目区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年平均气温12.3 C,极端最高气温在41.9 C,极端最低气温在-23.3 C ,>0 C的活动积温4744.3 C, >10 C的有效积温4280.4 C,年无霜期19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578.5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27.7mm, 年平均相对温度65% 。
2.1.3 地形、地貌及土壤该区域为黄泛平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地面坡比为0.3%o,地面高程6.0 - 6.8米(黄海高程)。
由于受黄泛淤积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大平小不平的缓岗、洼地、坡地相间的地貌。
2.1.4 水资源本项目区属于黄河淤积平原。
浅层潜水及微承压水含水层分布因受黄河水影响而没有规律,含水层主要为粉细砂,累计厚度一般小于10 米,矿化度2-5 克/ 升。
中深层承压含水和深层承压含水组:中深层含水组以咸水为主体,深层含水组以淡水为主体。
含水层主要由粉细砂、中砂组成,淡水含水层累计厚度20-40 米。
2.1.5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项目区耕地面积为1.0 万亩,其中中产田0.6 万亩,低产田0.4 万亩。
目前,粮食作物平均亩产430 公斤,棉花单产61 公斤,距全县平均水平还有相当差距,经开发治理后,可显著提高作物单产和实现优质高效。
2.1.6 自然灾害项目区自然灾害有旱、涝、风、霜、雹、干热风、农作物病虫害等。
主要灾害是干旱,发生概率为70% 左右。
2.2 社会经济状况2.2.1 人口及劳动力项目区涉及10 个行政村,总人口11500 人,农业人口11500人,有农村劳动力4500 人。
2.2.2 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面积1.14 万亩,其中,耕地占1.0 万亩,村庄占地0.12 万亩,林地0.02 万亩。
耕地主要种植粮棉作物。
2.2.3 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30 万亩,复种指数130% ,粮食单产430 公斤,总产129 万公斤,棉花单产61 公斤,总产42.7 万公斤。
2.2.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XX 县2004 年地方财政收入7.35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204 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234 元。
2.2.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项目区建有水利、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畜牧兽医,作物良种、水产等技术服务站,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 人,有农民技术员160 人,科技示范户180 户,农技站现有晒场150m 2,仓库100m 2,水利站占地6393m 2,畜牧兽医站占地2500m 2,农技站占地2400m 2。
2.3 基础设施2.3.1 水利骨干工程现状项目区的骨干排水河道是预备河,灌水系统主要是引小清河水入预备河。
2.3.2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项目区10 行政村总动力0.4 万千瓦,亩均动力0.4 千瓦。
其中,大中型农业机械18 台,小型农业机械56 台,农机配套率220% 。
乡建有农机管理服务站1 处,占地2400m 2,有技术人员6 名,常年对农机手提供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械维修及机械作业服务等项目。
2.3.3 田间工程现状项目区现有支斗渠沟16 公里,其中,斗农渠8 公里,斗农沟8 公里,桥、涵、闸等水利建筑物16 座,提水泵站1 处,提水能力0.7m3/s ,农电线路5.5 公里。
扬水站设施老化,急需维修或更新。
斗农门、桥、涵、闸等极不配套,农田林网不够健全。
2.3.4 交通与电力、通讯项目区西侧是团结路,南侧有广码路,北侧有小码路,柏油路总里程6.0 公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项目区内村村通电,供应充足。
全部实现了程控电话并网,通讯设施良好。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限制项目区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点: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筑物不配套,灌溉周期长,不宜发展高产高效优质作物的种植;二是土地脊薄,肥力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有机肥投入少,土壤养分相对降低;三是新技术、新产品引进推广少,种植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四是项目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工农业用水的逐年增加,水资源相对紧张,发展节水农业和种植需水量少的高效经济作物,是解决水资源紧张的良好途径。
3.2 项目区建设的必要性对项目区实行开发改造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途径。
一是项目区水利,骨干框架良好,比较易于开发治理。
二是项目区干部群众开发积极性高,对建设开发工程有一定经验。
特别是在前几期开发中群众得到了实惠,因此群众参与开发热情十分高涨。
三是通过项目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后,更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双高一优”农业。
3.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农业骨干基础设施良好,水源有保证,项目区干部群众重视发展农业。
通过对项目的立项条件,资金配套能力,技术服务能力,领导组织能力等进行全面考察,认为以改善农田排灌设施,增加科技含量为中心的开发方案是完全可行的,一有群众基础;二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能力;三有资金配套能力;四有技术保;五有丰富的施工经验,以上这些都是建设一流项目区的可靠保证。
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项目区水资源概况项目区内的水源是地表水源。
地下水水位高,为咸水,矿化度2—5g/L ,不能作为灌溉用水。
因此,地表水为项目区内的可利用水源,主要是小清河和黄河水源,小清河年过境流量2.86 亿m 3,年引水时间280 天,小清河在项目区附近的王道闸可拦蓄和调节小清河水,年可供水量1500 万m 3。
小清河水通过辛桥干渠进入预备河。
黄河水通过麻湾总干和二干十二支进入预备河,输水能力15m 3/s 。
地表水源均通过预备河进入项目区,预备河位于项目区西侧,引水能力30m 3/s, 年可引小清河水6000 万m 3,能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要求。
4.2 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以旱作为主地面灌溉的灌溉设计保证率P 为70-80% ,本规划采用灌溉设计保证率P=75% 。
4.3 灌溉制度及水资源平衡分析4.3.1 农作物组成项目区目前作物种植棉花、小麦、玉米为主。
通过进行综合治理后,对项目区内的作物农产品销售市场价格情况和土地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整,扩大棉花种植比例,积极发展大蒜等高效经济作物,提高复种指数。
项目治理后,作物播种面积1.3 万亩,其中棉花7000 亩,粮食6000 亩,复种指数130% 。
根据《XX 农业资源调查及农业区划报告》,查得本地区各作物生育期如下表4-1 主要作物种植比例及生育期统计表432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参照《山东省大渔张引黄灌区(二、三干)改建工程设计任务书》采用的生育期耗水量,经分析设计任务书选用的作物生育期需水量具有代表性,同时结合本项目区多年的灌水经验,拟定生育期耗水量如下:表4-2主要作物生育期耗水量表433作物灌溉制度及灌水率项目区种植作物为:棉花、小麦、玉米及其它作物。
本设计选定灌水率较大的代表作物进行设计。
根据作物生育期耗水量和本地区属海滨平原,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含盐量高的特点。
宜采用减少灌水次数,增加灌水定额的灌水方案,用大水压碱,减少盐渍危害,改良土壤。
根据多年的经验,冬灌宜早,春灌宜晚特拟定如下灌溉制度。
表4—3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及灌水模数灌水率计算:查《灌区设计和施工》灌水率采用下式计算:a mq净二(m 3/s/万亩)7.2T式中:q净一净灌水率,(m3/s/万亩);a—作物种植比例;T—灌水延续时间,天;m —灌水定额,(m3/亩)。
查《农田水利学》,对提水灌区,系数取7.2~7.9,本设计取7.2项目区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土壤盐渍化对作物危害较重,规划对项目区进行冲洗压碱,改良土壤。
拟定采取早春、晚秋压碱2次。
经计算,冲洗压碱定额为150.5m 3/亩,灌水率为1.4m 3/s/ 万亩根据各种作物每次灌水的灌水率以及冲洗灌水的灌水率,取最大灌水率作为设计净灌水率。
取q=1.4m 3/s/万亩。
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降雨资料用XX县1974年一2000年共27年的资料进行频率计算,用年降雨和生育期降雨分别进行排频,并以P—川型曲线配线。
查得灌溉设计保证率P=75%的年份,选定1985年做为设计代表年,1985年:年降雨:451mm生育期降雨:90.7mm计算偏差系数Cv:爼ki-1)2 1.482CV= = =吨5式中:Cv为偏差系数;Ki为模比系数;n为27。
选定Cv=0.25,并假定Cs=2Cv=0.5 ,选用P—川型曲线配线(选配计算表如下表)。
查表得:P75%=442.8mm 。
生育期降雨频率计算表4— 4 频率曲线选配计算表频率 P (1 ) 1 2 5 10 2 050 75 90 95 99 X=5 40Cv=0.25 Cs=2CvKp ⑵ 1.67 1.58 1.45 1.33 1.2 0.98 0.82 0.7C 0.63 0.52 Xp ⑶ 901.( 3853.: 2783 718.: 2648 529. 2442 8378 340.2 !280. X=1 64.7Cv= 0.4 Cs=2CvKp ⑷ 2.16 1.98 1.74 1.54 13 10.95 0.71 0.53 0.45 0.30 Xp355/ 飞26. 1286. 5253.1 62175 .156. 5116 987.3 74.1 49.4 需水量及水量平衡分析4.5.1有效降雨 选用85 — 86年XX 县降雨资料,作为年降雨分配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