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与资本运营案例精品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阶段为续营期,时间为2001年及以后年份。自2001年开始, 假设两公司的息税前净收益保持不变,其数额等于2000年息税前净 收益扣减不可重复发生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在息税前净收益的基础上, 进一步扣除根据两公司1998年1月1日资本结构计算得出的净利息费 用、其他财务收入和费用、公司所得税、得到两家公司未来各年份的 净收益。
第一阶段为预测期,时间从1998年~2000年。为评估两公司当 前获利能力,获取预测未来收益的依据,合并双方以1995年~1997 年经审计的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对各项收入和费用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对未来不会重复发生的一次性费用和收入项目进行了调整,分别计 算出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各自所属部门的息税前净收益及总 和。
伊利认为友芝友奶源不足 但商业并不是小说,蒙牛购友芝友在伊利眼中并不是个划算的买卖。伊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认为,伊利之所以没和友芝友合作,关键在于友芝友 奶源不足,“只有几千头牛”,和福建长富“几万头牛”相比,相差甚远,而 且友芝友的盈利并不好,收购友芝友在财务上不好看。伊利在潘刚的领导下, 注重精细化管理,看重的是利润率。伊利将继续关注其他地方有实力的企业。 “这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袁谦奋起回击,“我们的盈利状况 很好,选择蒙牛是因为我们看好蒙牛,未来几年,伊利与蒙牛就能分出个高下 。” 随着伊利与蒙牛先后冲破中国乳业“百亿销售额”,草原两巨头的竞争已 趋白热化。竞争也从简单的争夺当前的市场份额等战术层面到产业结构的调整 、全国的布局、未来几年的资本运作等战略层面。 2005年8月26日,蒙牛成立六周年,他们同时宣布与全球乳业老二——丹 麦的阿拉·福兹联手进军高档配方奶粉市场;长期以来,伊利一直在奶粉上远超 蒙牛。仅隔两天,中国乳制品协会即授予呼和浩特“中国乳都”称号。伊利当 天宣布与芬兰最大食品公司维利奥公司签约,得到今后五年内在中国独家使用 全球最著名益生菌LGG的权限,在酸奶领域筑起高高的技术壁垒;此前,蒙牛 借助超级女声使酸酸乳的销量翻番。 “现代乳业的竞争是大工厂、大市场、大牧场”,牛根生这样解释新武汉 工厂的定位。套用在中国乳业的竞争亦是如此,要想夺得中国乳业市场第一, 必要“三分天下有其一”,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收购、兼并与联合,是市场的 三大主题词。
受牛根生之邀,袁谦飞赴呼和浩特与牛根生密谈。他们 “一见如故”,“长谈达10个小时”,袁谦自觉“深深地被 牛根生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当即决定拿出自己的品牌与资 金和蒙牛合作。牛根生劝他回去考虑,袁谦说:“不用考虑 了,我就和你合作。”
10个小时对18个月,在这个几近戏剧性的故事中,蒙牛 拿下了友芝友。
并购与资本运营案例
蒙牛拔今年乳业收购头筹
2006年1月8日蒙牛宣布,与湖北最大的乳制品企 业武汉友芝友保健乳品公司合资。在被称为“乳业市 场整合年”的2006年首桩收购争夺战中,蒙牛夺得华 中市场先机。
双方宣布,蒙牛和武汉友芝友保健乳品公司(下称 “友芝友”)双方按52%对48%的比例共同投资人民币 2.9亿元,合资成立蒙牛(武汉)友芝友乳业有限公司, 其中蒙牛以现金出资,友芝友以土地、设备、人员作 价。新公司成立后,友芝友公司将只作为股东身份存 在,“友芝友”品牌纳入蒙牛旗下,由蒙牛负责统一 管理和销售。
友芝友乳业归属于芝友企业机构之下,芝友 企业机构旗下公司众多,涉及机电、汽车、食品、 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虽然“友芝友”是湖北第 一乳品品牌,但乳业并不是其主业,因此芝友企 业机构董事长袁谦早有心将其拿出与人合作。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说,历来为兵家必 争之地。伊利早已公开其大规模收购兼并的野心 ,去年最大的动作便是和福建长富乳业的合作, 一举挤走蒙牛,垄断当地奶源。而此次收购争夺 战蒙牛则蓄势待发,后来居上。
戏剧性拿下友芝友 据原友芝友高层介绍,伊利是最早与友芝友接触的企业,
双方谈判前后达一年半,但在战略方向、品牌等根本性问题 上始终没有达成共识。
恰在这时,蒙牛现身。2005年10月30日,蒙牛派大将陈广 军来到武汉(此人现为蒙牛友芝友合资公司总经理),试探性地 接触了友芝友。11月1日,蒙牛董事长牛根生打电话给袁谦, 这个电话让袁谦开始“认识到这位中国乳业的传奇人物”。
【一】背景分析:
• 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 均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公司,戴姆勒-奔驰的 拳头产品为优质高价的豪华车,主要市场在欧洲 和北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产品几乎全部集中 于大众车,与戴姆勒-奔驰在产品和市场范围上 正好互补,两家公司的合并是着眼于长远竞争优 势的战略性合并。两家公司各自的规模以及在地 理位置上分属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使合并的复 杂程度和评估难度大大提高。
案例分析:戴姆勒——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合并
• 1998年5月7日,德国的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 购买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价值约为393亿 美元的股票,收购这家公司,组成“戴姆勒一克 莱斯勒”股份公司,奔驰和克莱斯勒将分别持有 其中57%、43%的股份。
• 这一并购行为涉及的市场交易金额高达920亿美元。 合并后的新公司成为拥有全球雇员42万,年销售 额达1330亿美元的汽车帝国,占据世界汽车工业 第三把交椅。
【二】具体的运作:
• 由于净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决定持续经营公司的内在价值, 而受股票数量、市场交易情况、投机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股票市场价格具有短期波动性,因此在评估方法的选择上, 账面价值法、市场价格法等均被否定,最终决定采wenku.baidu.com收益 法分别对两家公司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换股比例。
1.评估过程 (1)确定未来年度净收益。原则上以各自独立经营为基 础分别进行价值评估,不考虑双方因合并产生的预期整合 效应和合并费用。原因在于:一是双方规模、实力相当, 对合并后企业的贡献基本相同;二是与两家企业的价值相 比,整合效果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在具体方法上,则从 历史数据出发,考虑未来企业发展与竞争环境,分析双方 存在的发展机会和风险,以此为基础构成两阶段评估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