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关于加大工业用地供应提高用地效能的建议 提案

关于加大工业用地供应提高用地效能的建议提案关于加大工业用地供应提高用地效能的建议提案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用地供应和用地效能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业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有限和环境压力加大的问题。
为了平衡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建议,以加大工业用地供应并提高用地效能。
一、加大工业用地供应的建议1.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实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提供更多的工业用地。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1.1 推广土地节约型建筑设计:在设计新建工业用地时,应采用节约型建筑设计,尽量减少土地面积的占用。
提倡多层厂房建设,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等。
1.2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通过合理规划土地使用,将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如商业、住宅等)进行有效组合,实现更高效的土地利用。
2. 积极开发闲置土地:当前存在大量闲置工业用地,尤其是一些老旧工业园区和企业倒闭后的厂址。
政府可以加大力度,通过招商引资或政府购买等方式,积极开发利用这些闲置土地。
3. 引导工业向非核心区域转移:随着城市扩张,一些工业企业已经成为城市的“体检利器”,不再适合继续留在城市核心区域。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这些企业向非核心区域转移,以腾出更多的土地供应核心区域的其他用途。
二、提高工业用地效能的建议1. 推广绿色工业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和低碳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优化能源利用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和税收的支持,激励企业进行环保投资和技术改造。
2. 加强用地规划和管理:加强对工业用地规划和管理的监管,确保合理使用土地资源。
政府可以加大对土地用途的审核和审批力度,减少滥用和浪费。
3. 推动工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工业用地和城市规划的融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提高用地效能。
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鼓励工业园区和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运输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1. 引言土地,大家都知道,是我们生存的根基。
要是没有了土地,咱们连个地方种菜都没有,生活可咋办呢?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土地的需求量那是蹭蹭往上涨,然而,土地资源却是有限的。
这就出现了一个大问题:如何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那些有趣的问题和可行的建议。
2. 当前存在的问题2.1 规划不合理首先,咱们得说说规划的问题。
有些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简直就像盲人摸象,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用。
想象一下,大片良田被用来盖高楼大厦,真是让人心疼。
明明可以种地的地方,却成了水泥森林,这谁能受得了?而且,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土地一闲置就是个大坑,等着开发的那天也不知道是何年何月。
2.2 信息不对称再说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农民朋友们可能对土地的使用一头雾水,而开发商们却是个个精明得很,心里都有一杆秤。
信息不对称,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
就像是你心里明白要减肥,但每天还是忍不住吃火锅,结果好景不长,土地资源也是如此,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3. 可行的建议3.1 完善规划为了让土地得到更合理的利用,首先得完善规划。
咱们可以引入更多的专家,像请教朋友一样,让他们为土地利用出谋划策。
要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物尽其用,甚至可以考虑建立土地使用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随时监控、及时调整。
让土地用在刀刃上,避免无谓的浪费。
3.2 增强信息透明接下来,得增强信息透明度。
可以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所有的土地信息都能被大家看到,农民、开发商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信息。
就像是为大家铺了一条高速公路,人人都能快速通行,资源共享,效率自然高。
3.3 加强法律法规最后,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土地可是大事,得有人管啊!可以考虑制定一些激励,鼓励土地的集约利用。
比如,谁能把土地用得好,谁就能得到一些上的优惠,这样一来,大家都积极参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 结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与对策

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与对策华庆海(淮安市盱眙县国土资源局,淮安盱眙 211700)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也是社会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也就很自然的成为我的基本国策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护耕地与保障用地的矛盾越来越明显。
去年3 月份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开展了“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的“双保行动”,旨在平衡土地的供需矛盾。
目前,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大批工业项目亟待落户,工业用地矛盾凸显,要缓解这一矛盾,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领会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意义,正确理解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含义,大力探索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思路和对策。
1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意义人多地少是我的基本国情,实施集约用地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目前,经营性用地均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地,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
而工业项目用地由于种种原因,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下,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
因此,加强工业项目用地管理,不断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对缓解用地矛盾,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进一步缓解用地供需矛盾。
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是非农业建设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占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比例越来越高。
因此,加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用地需求,缓解用地供需矛盾。
1.2 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可以减少土地闲置。
由于招商引资,各地对工业用地政策很优惠,工业用地价格比较低,导致好多企业多占多用、圈而不用,有些较大工业项目需分期建设,而在用地过程没有统筹规划,将本可分期实施的建设用地,一次性留用企业内部等等现象,造成了部分土地的闲置浪费。
加强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企业就必须要加大对单位土地面积的投入,增加资金量,促使老企业主动放弃多占、占而不用、圈而未用的土地,新企业严格按照工业用地的相关指标用地,有效的减少土地的闲置。
土地集约利用相关建议

土地集约利用相关建议一、规划层面。
1. 混合用地规划。
城市规划的大佬们啊,咱别把地分得那么死。
比如说,在一个小区周围,别光是住宅。
可以把一些小商业、小工作室啥的也规划进去。
就像那种楼下有咖啡店、小书店,楼上是住宅的模式。
这样人们生活方便,土地也利用得更充分,不用跑老远找个地方喝杯咖啡,而且不同功能的建筑共享基础设施,多划算呀。
2. 紧凑城市布局。
城市啊,就像个大家庭,得紧凑点才热闹又高效。
别把各个功能区隔得老远,像有些城市,上班的地方在城东,住的地方在城西,中间全是大片空地或者不相关的建筑。
咱们得把商业区、办公区和住宅区合理地紧凑安排。
比如说以地铁站为中心,周围一圈既有写字楼,又有公寓,再有点小超市、小吃店啥的。
这样大家上下班不用在路上浪费太多时间,土地也不会被那些长长的通勤道路占太多。
二、开发利用层面。
1. 立体开发。
土地就像个大蛋糕,咱不能光吃上面那一层。
要向空中和地下要空间。
盖房子别只盖个几层就了事,在合适的地方,像城市中心,能盖高层就盖高层,只要不影响采光和城市美观就行。
还有地下呢,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仓库,这些都可以搞起来。
就像那些大城市的地铁站,地下好几层,有商业、有交通枢纽,一块地多种用途,多棒啊。
2. 旧地改造。
那些老旧的工厂、小区啥的,就像穿旧了的衣服,咱得翻新利用。
老旧工厂区可以改造成创意园区,保留一些有特色的厂房建筑,把里面改造成艺术家工作室、小剧场、特色餐厅啥的。
老旧小区也可以重新规划,把一些闲置的小院子、小角落利用起来,比如改成社区小花园、健身角之类的。
别老想着拆了建新的,有时候改造一下,既保留了城市的记忆,又能集约利用土地。
三、政策引导层面。
1. 激励政策。
政府啊,得给那些集约用地的企业和个人来点甜头。
比如说,对那些在有限土地上创造高产出的企业,给点税收优惠或者补贴。
就像如果一个企业在很小的一块地上,通过高科技手段或者高效的管理,创造了很多的价值,那政府就奖励它,这样其他企业看到了,也会学着去集约用地。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

浅谈节约集约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改善措施摘要:节约集约用地,已成为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分析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指出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改善措施及对策建议。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设用地;节约集约;供地1前言土地是各项建设用地能否顺利落地的前提,我们必须要拓宽视野,创新思路,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现行土地管理政策,积极破解建设用地这一难题。
2节约集约用地存在的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及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城市建设用地以粗放型用地为主,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约集约用地理念不深、思想意识不强、土地闲置;二是土地利用率、容积率不高、工业企业厂房以单层厂房为主、企业布局分散、部分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过低;三是土地市场优化配置还有待加强;四是违法乱占滥用土地行为时有发生、土地浪费严重等现象。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1)认真做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作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手段。
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控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保护基本农田、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质量,确保规划期限内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的需求。
编制出符合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强的各级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加强土地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土地供应政策。
一是每年制定储备和出让土地计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限制类项目控制供地数量、对鼓励类项目优先供地,鼓励建设标准厂房。
二是加强国有企事业单位土地资产的管理,对其划拨土地处置时均纳入政府收购储备土地后,再盘活出让。
对出让地块严格执行招、拍、挂,明确出让年限、土地用途、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和投资强度等,有力地提高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
提高工业集约化的措施

提高工业集约化的措施
工业集约化是指在资源利用上更加高效、节约的工业生产方式。
提高工业集约化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更新技术设备、改进工艺流程,减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例如,使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新材料,改进生产线布局以减少物流距离,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2. 节约能源和资源:通过引进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
例如,使用高效电机、LED 照明等设备,优化电力利用效率。
控制和减少水和其他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推广资源综合利用。
3.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废物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例如,建立废物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系统,鼓励企业进行废物资源利用和再循环利用。
4. 加强企业管理和监督: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管理,推动工业集约化发展。
例如,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标准和政策,推动企业自愿实施工业集约化措施。
5.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工业集约化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和管理层对工业集约化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工业集约化的实施能力。
6. 政府支持和鼓励:加大对工业集约化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
例如,提供贷款和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工业集约化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能够推动工业集约化的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近几年虽然在土地资源开发、耕地保护、国土整治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人地矛盾依然突出。
耕地保护的严峻形势、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工业用地的铺张浪费以及“经营城市”理念理解的偏差都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观念的推进。
现今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从多方面、多层次.系统地解决或缓解这个矛盾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可持续发展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though our country in development of land natural resources, farmland protection, land punish respect to do a lot of work, bu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s still outstanding.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situation, the real estate land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industrial land and the extravagance and waste “ management city” concept understanding deviation in different extent hindered the intensive use of land conservation concept propulsion. Now we must take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method of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se of land, from many sided, multi level. To solve or alleviate this contradiction can ensure the sustain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Key words: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我国正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需要新增大量建设土地,而人多地少的国情却不允许过多占用耕地,因此,必须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来保障发展。
工业用地建议

工业用地建议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
工业用地的选址和规划对于促进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对工业用地的建议如下。
首先,要合理规划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的规划应考虑工业发展的需求和环境承载能力,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要优先选择适宜发展工业的区域,如已有较强基础设施和交通便利的地区,同时要避免将工业用地过度集中在少数地区,以防产业过度集聚产生副作用。
此外,工业用地的规划应注重合理布局,将不同类型的企业合理分区,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冲突。
其次,要加强工业用地的保护。
工业用地是有限资源,应加强管理,防止滥用和浪费。
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使用情况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使用不当或闲置的问题。
对于使用不当的工业用地,要及时采取措施恢复原有用途或进行合理利用。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整治和维护,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扩大。
第三,要加强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和管理工业用地时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应鼓励工业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要鼓励工业用地的绿化和生态恢复,提高工业用地的环境质量。
此外,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更新和改造,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降低资源消耗。
最后,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监管和评估。
工业用地的规划和使用需要政府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工业用地的开发和使用行为。
同时,要加强对工业用地的评估和审批,确保工业用地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政府也应加强与企业和公众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工业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工业用地的建议包括合理规划、加强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监管评估等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工业用地,才能促进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同时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开展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克服制约科学发展的观念障碍和体制障碍, 着力探索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
为破解土地紧缺制约我市工业发展的问题, 工业规划处对全市工业用地情况进行了调研, 对工业用地效益和发展潜力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借鉴了新加坡在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 提出了促进我市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一些对策建议。
具体如下:一、全市建设用地基本情况我市陆域范围面积为 1952.84平方公里, 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约为 1046平方公里,约占 54%。
截止 2006年底,我市现状建设用地 729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工业用地264.91平方公里,占 36%左右。
二、工业用地基本情况(一工业用地增长情况从特区成立到 2005年,深圳工业以年均 22%的速度高速增长, 成为拉动 GDP 的主要动力。
但这种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土地基础上的粗放式增长。
1994—2005年间,工业用地占全市建设用地比例由 31%上升至 36.2%,一直高于《国标》的15— 25%和《深标》的 10%--25%。
2000— 2005年全市工业用地增加 125.48平方公里, 占总建设用地增量的 51.69%, 年均增加 25平方公里。
(二 2006年和 2007年新增工业用地情况2006年我市工业用地进入增速明显减缓的拐点。
2006年计划新增工业用地 7.0平方公里,实际新增工业用地 6.65平方公里。
2007年计划新增工业用地 4.8平方公里, 1-11月实际供应工业用地 5.39平方公里。
其中上半年新增工业用地 5.15平方公里。
2007年上半年实际新增工业用地比计划新增工业用地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国家调整工业用地出让政策。
(三未批未建的剩余工业用地情况截止 2007年底, 全市未批未建的剩余建设用地中, 组团 (分区规划已确定为工业用地功能的仅剩约 18.5平方公里。
此外, 组团 (分区规划暂未确定使用功能的发展备用地还有 35.32平方公里。
如果 35.32平方公里的发展备用地 50%左右能用于工业项目,则可利用工业用地还有 30平方公里左右,若能再消化闲置工业用地 10平方公里, 可利用工业用地可增至 40平方公里左右。
三、工业用地的供需分析从产业用地需求来看, 2005年新增工业用地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产业约占 30%,交通运输设备产业约占 20%,电气机械及器材产业约占 10%,其他产业占 40%。
产业用地需求充分反映了我市产业结构特点。
为掌握企业用地需求情况, 我局会同市规划、国土部门组织企业预申报工业项目用地需求。
2006和 2007年部分重点企业预申报的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分别为 19和 17平方公里, 而当年的工业用地供应计划分别为 7和 6平方公里,供需之比约为 1:3,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四、工业用地效益分析我市的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效益位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2005年我市地均工业增加值达到 9.6亿元 /平方公里,分别是上海的 1.75倍,广州的 1.92倍和北京的5.65倍。
但与境外发达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我市 2005年地均工业用地增加值是 2003年香港(52亿元 /平方公里的 1/5; 2004年新加坡(57亿元 /平方公里的1/6; 2001年东京(107亿元 /平方公里的 1/11。
我市推进产业用地集约利用具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在深圳的不同区域, 单位土地产出水平差异很大。
深圳保税区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出效益与香港持平,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出效益接近新加坡水平。
2005年全市单位面积工业用地平均产出(增加值水平为 9.60亿元 /平方公里, 其中特区内 51.93亿元 /平方公里, 接近香港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达到 62.8亿元 /平方公里, 与新加坡持平;特区外 5.28亿元 /平方公里 , 仅为特区内的 1/10, 发展很不平衡。
五、新加坡用地管理的先进经验新加坡是一个东西长42公里、南北宽20多公里的岛国。
土地面积仅为680多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然而,通过良好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 新加坡土地的单位面积使用效率发挥了最大功效。
新加坡在用地管理方面的主要先进经验如下: (一完善的长、短期城市规划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分为概念规划蓝图和总体规划蓝图两个层面。
概念规划蓝图主要制定土地和交通的规划蓝图, 这个蓝图让人们可以设想未来 30至 50年后城市的样子。
概念规划蓝图一旦制定,轻易不变更。
以概念规划蓝图为总纲,再制定总体规划蓝图和控制性详规的法定文件。
新加坡将所有土地划分为900多个小区,并在每一个小区内对土地使用进行详细的总体规划。
这个总体规划每五年会进行一次修改, 届时将进行公示, 专家和市民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新加坡通过两个层面的规划, 很好的解决了规划的长、短期协调适应问题,兼顾了规划的稳定性和动态调整性。
(二土地分类管理按照功能,新加坡的土地被分为5类:一是工业用地。
工业用地又细分为5种类型。
包括:特殊工业用地(用于重工业和航空工业 ;普通工业用地(用于普通工业和轻工业 ;标准工厂用地(用于分散和半分散的工厂和车间 ;多层工厂用地(用于轻工业和无污染工业 ;高科技园区用地。
二是空白用地。
空白用地主要用于为区域内的居民和出行者提供旅游和休闲的活动空间。
三是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通过规划将居民集中到不同区域后在区域内建立完整的配套措施, 同时推行微型居住区计划, 以尽量减少单一居住区规模, 以控制区域内建筑的类型和密度; 有关方面通过规划将居民集中到不同的区域, 并在每个区域内建立完整的配套服务措施。
四是交通用地。
交通用地以城市地下铁路系统用地为优先考虑。
五是中央商务区用地。
中心商业区用地以优先发展金融和商业为主, 鼓励建筑高楼以促进土地资源的高度利用。
该区以发展金融和商业为主, 同时采取措施降低此区域内的居住人口数量。
(三工业用地管理政策新加坡工业用地一般通过招标方式供应。
土地的价格控制主要是政府通过调节土地的供应时间和供应量来实现。
最关键的是新加坡政府拥有土地的定价权。
新加坡的专门政府机构和国有工业房地产开发商通过招标方式取得工业用地后, 建成标准工业厂房和一些配套设施。
工业厂房一般采取只租不售的政策, 通过物业管理部门公开招租。
符合新加坡产业发展政策的工业项目可以优先获租厂房。
同时根据工业项目对新加坡的贡献来调节租金。
政府管理部门通过调高租金、到期不再续租等经济手段引导一些不符合新加坡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从新加坡转移出去。
新加坡政府通过直接控制大部分工业用地及标准厂房资源, 从而大大增强了产业的控制能力, 可以较好地实现政府的产业调整升级的政策目标。
六、促进工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对策建议(一大力推动工业区升级改造,变低产田为高产田根据《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我市“十一五”期间新增工业用地仅有 26 平方公里,要实现工业增加值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依靠大幅度提高现有存量工业用地的产出效益。
通过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与旧工业区的改造升级盘活存量空间,对现有老工业区用地“开源”,挖掘土地存量潜力,推动土地资源二次开发,解决土地供应紧缩、用地需求旺盛的矛盾。
近期建设规划提出拟对 25-30 平方公里的老工业区进行升级改造,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
要结合旧工业区改造,大力发展特色工业园,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用地效益提高。
在旧工业区升级改造的过程中,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旧工业区,积极开展政府出资收购旧工业区可行方式的探索。
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通过政府收购,使得政府掌握一些优质的工业房地产战略资源,从而增强政府对产业升级调整的控制力。
(二)以推进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市工业转型升级为突破资源环境紧约束,重点解决中等规模的企业和成长性企业的总部用地需求,将制造业优势企业的高端环节继续留在我市,建议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总部基地,由政府投资统建先进制造业总部大楼,以优惠价格出租给那些成长性较快的工业企业使用,并根据其对本市财政税收贡献大小实行动态管理。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市产业消长平衡将土地出让作为优化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的有力杠杆。
依据我市《产业导向目录》和《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我市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应进一步向增强我市产业集群、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关键产业链项目倾斜,向适度重型化、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倾斜。
坚决不予以高污染、高消耗、高安全隐患的项目申请用地,有序导出低技术、低增值、低效益企业占用的土地。
积极扶持发展低污染、低消耗、高带动作用、高附加值产业。
(四)创新产业用地供应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行更具弹性的用地供应机制,结合产业特点和城市发展要求,合理确定土地使用年限。
对“两规”处理的产业用地,建议年期一律定为 15—20 年。
严格按项目安排产业用地,项目没有建设的,一律不办理产权证,不准转让。
规范到期房地产的延期,对不符合现行产业政策、产业用地布局和效益、环保和规划要求的,一律不予延期。
(五)改革单一供地模式,实行供地与供房相结合电子信息产业的许多生产项目生命周期通常只有 10 年左右,但现行政策工业用地使用年限是 50 年。
这样就会出现许多类似赛格日立的情况,在原项目生命周期终结甚至企业停业后仍长期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
借鉴新加坡的做法,我市政府应该掌控部分优质工业房产资源,才能增强政府对产业升级的调控能力。
我市近年财政资金充裕,建议政府投资统建部分标准工业厂房,以优惠价格出租给那些成长性较快的工业企业使用。
从而改变单一的供地模式,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
(六)规范征地(收地)返还用地及拆迁安置用地管理,探索建立已返还用地政府回购机制借鉴香港换地权益书和台湾土地债劵做法,改革现行征地返还及拆迁安置用地补偿模式,对需补地的,由国土部门组织评估,确定需补地的货币价值,再依照等价值原则予以安排或参加招拍挂从政府手中换取等价值土地。
对已返还给社区的工业用地,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统一规划,严格按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审批报建手续。
积极探索建立已返还用地政府回购机制,鼓励那些拥有返还用地但又没有工业项目的社区,按市场价将返还用地转让给政府或与有项目的企业合作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