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路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 第1-3章 作业答案

第一章概述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传播时延=0.1/(2×108)=5×10-101Mb/s:比特数=5×10-10×1×106=5×10-4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2)传播时延=100/(2×108)=5×10-71Mb/s:比特数=5×10-7×1×106=5×10-1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3)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1Mb/s:比特数=5×10-4×1×106=5×102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4)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1Mb/s:比特数=2.5×10-2×1×106=5×1041Gb/s: 比特数=2.5×10-2×1×109=5×107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计算机网络(本)作业及答案(1-4)

计算机网络(本)作业及答案(1-4)第一章一、选择题1.计算机网络功能有(A)。
A.资源共享B.病毒管理C.用户管理D.站点管理2.下列选项中是网络软件的是(B)。
A.DBMSB.操作系统C.Office软件D.计算机主机3.计算机网络硬件包括(C)。
A.网管B.复活卡C.交换机D.代理节点4.网络资源子网负责(A)。
A.数据通信B.数字认证机制C.信息处理D.路由器5.通常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A)和广域网三种。
A.城域网B.有线网C.无线网D.星型网络6.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和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A)。
A.通信子网B.有线网C.无线网D.资源子网7.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把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D)。
A.通信子网B.有线网C.无线网D.资源子网8.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通信方式分类可以分为:(D)和广播式传输网络两种。
A.星型网络B.总线型网络C.树型网络D.点对点传输网络二、填空题1.(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2.网络资源包括有(数据)、(信息)、(软件)和(硬件设备)四种类型。
3.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主要解决(资源共享)和(资源安全)的矛盾。
5.“通信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为网络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转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6.“资源子网”主要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资源共享)功能。
7.计算机网络按网络的传输介质分类可以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两种。
三、简答题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集中管理、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和安全功能。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作业以及答案(中英文对照)

Chapter11-11.What are two reasons for using layered protocols?(请说出使用分层协议的两个理由)答:通过协议分层可以把设计问题划分成较小的易于处理的片段。
分层意味着某一层的协议的改变不会影响高层或低层的协议。
1-13. What is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 between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在无连接通信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答:主要的区别有两条。
其一:面向连接通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
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而无连接通信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其二:面向连接的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而无连接的通信不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
1-20. A system has an n-layer protocol hierarchy. Applications generate messages of length M bytes. At each of the layers, an h-byte header is added. What fraction of the network bandwidth is filled with headers?(一个系统有n层协议的层次结构。
应用程序产生的消息的长度为M字节。
在每一层上需要加上一个h字节的头。
请问,这些头需要占用多少比例的网络带宽)答:hn/(hn+m)*100%1-28. An image is 1024 x 768 pixels with 3 bytes/pixel. Assume the image is uncompressed.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transmit it over a 56-kbps modem channel? Over a 1-Mbps cable modem? Over a 10-Mbps Ethernet? Over 100-Mbps Ethernet?(一幅图像的分辨率为1024 x 768像素,每个像素用3字节来表示。
计算机网络作业

a. A.56Kbps
b. C.≥100Mbps
c. B.128Kbps
d. D.512Kbps
反馈பைடு நூலகம்
正确答案是:B.128Kbps。
题目14
下面合法的电子邮件地址是_________。
请选择一个答案:
a. C.ybm@
b. B.ftp://
c. A.应用层
d. D.物理层
反馈
正确答案是:B.运输层(或称传输层)。
题目23
用户撰写一封邮件后,一旦发送成功,则这个邮件随即也将转到_________。
请选择一个答案:
a. A.发件箱
b. D.已发送邮件
c. B.草稿箱
d. C.收件箱
反馈
正确答案是:D.已发送邮件。
题目24
在浏览网页时,要回到"上一页"浏览过的网页,单击工具栏上的______按钮。
题目29
以帧为单位在两个相邻结点间无差错地传送数据的是______。
请选择一个答案:
a. D.物理层
b. B.网络层
c. A.应用层
d. C.数据链路层
反馈
正确答案是:C.数据链路层。
题目30
你想给某人通过Email发送某个小文件时,你必须________。
请选择一个答案:
a. C.无法办到
b. A.在主题上写含有小文件
反馈
正确答案是:A.单击"后退"按钮。
题目17
利用Outlook Express书写电子邮件时,在"抄送"栏应填入抄送人的______。
请选择一个答案:
a. A.电话号码
b. C.家庭住址
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第四章作业1. 试说明IP地址和硬件地址的区别。
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解析:ip地址和硬件地址都是唯一的,IP地址主要用于确定主机的拓扑位置,物理地址是区分不同主机的编号。
在实现网络通信时使用ip地址更容易实现和管理,比如,你们一个学院有很多台计算机,要是根据硬件地址管理,那很麻烦,因为硬件地址跟不相同,而且千奇百态,而使用ip地址就不一样了,你们都是属于一个子网,例如都是192.168.1.这个打头的,这样比较好管理,在制定路由选择协议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实现。
2.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是如何分类的?解析: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如何分类:TCP/IP协议需要针对不同的网络进行不同的设置,且每个节点一般需要一个“IP地址”、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
不过,可以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给客户端自动分配一个IP地址,避免了出错,也简化了TCP/IP协议的设置。
3. 什么是ARP和RARP协议,请分析ARP协议的工作原理。
ARP,全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中文名为地址解析协议,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在本层和硬件接口联系,同时对上层提供服务。
IP数据包常通过以太网发送,以太网设备并不识别32位IP地址,它们是以48位以太网地址传输以太网数据包。
因此,必须把IP目的地址转换成以太网目的地址。
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行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但这个目标MAC 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
ARP协议用于将网络中的IP地址解析为的硬件地址(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工作原理:1. 首先,每台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ARP Cache)中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2. 当源主机需要将一个数据包要发送到目的主机时,会首先检查自己ARP列表中是否存在该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有﹐就直接将数据包发送到这个MAC地址;如果没有,就向本地网段发起一个ARP请求的广播包,查询此目的主机对应的MAC地址。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必做)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第1章一.填空题:1)在TCP/IP的应用层协议使用的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在这里,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美国的IBM公司在1974年宣布了它研制的网络体系结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
3)通信线路的带宽是指通信线路上允许通过的信号频带范围 (或通频带) ,单位是HZ。
4)在发送报文之前,先将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 .二.单选选择题:1)按照OSI参考模型分层,其第2层,第4层分别为B(A)数据链路层,网络层(B)数据链路层, 传输层(C)网络层, 会话层(D)数据链路层,会话层2)下列哪个协议不是TCP/IP的应用层协议?BA.TELNET B. PPP C. FTP D.SMTP3)TCP/IP协议有______层体系结构CA. 2B. 3C. 4D. 54)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分组交换网是。
BA.InternetB.ARPAnetC.EthernetD.NSFNET5)RFC是下列哪一个英文短语的缩写B(A)Reference For Computers(B)Request For Comment请求评论(C)Registration Function Citation(D)Renewal Form Catalogue6)下列哪一个(或几个)关于交换的描述是错误的?C(A)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B)电路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C)报文交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较少(D)使用分组交换的网络中可能出现序号颠倒的分组三.问答和计算题:1.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计算机网络(作业)附参考答案

作业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1-4由n个结点构成的星状拓扑结构的网络中,共有多少个直接连接?对于n个结点的环状网络呢?对于n个结点的全连接网络呢?答:采用星状、环状、全连接拓扑结构的网络如图所示。
星状、环状、全连接拓扑结构网络如上图,在n个结点的星状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1;在n个结点的环状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在n个结点的全连接网络中,直接连接数为n(n-1)/2。
1-5.假设一个系统具有n层协议,其中应用进程生成长度为m字节的数据。
在每层都加上长度为h字节的报头。
计算为传输报头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百分比。
解答:在同一结点内,当应用进程产生数据从最高层传至最低层时,所添加的报头的总长度为nh字节,数据部分仍为m字节。
因此,为传输报头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百分比为:nh/(nh+m)×100%1-6.什么是体系结构?在设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引入了分层思想带来了哪些好处?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协议和服务,试谈谈对它们的理解。
2-1 物理层主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2 对于带宽为4000Hz通信信道,如果采用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道的信噪比S/N为30dB,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2-3.假设需要在相隔1000km的两地间传送3kb的数据。
有两种方式:通过地面电缆以4.8kb/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或通过卫星通信以50kb/s的数据传输速率传送。
则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全部收到数据,哪种方式的传送时间较短?已知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为光速的2/3,卫星通信的端到端单向传播延迟的典型值为270ms。
解答:从发送方开始发送数据直至接收方收到全部数据的时间T=数据发送时延+信号传播时延。
对于通过地面电缆的传送方式,电磁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率=3×105×2/3=2×105(km/s),则T=3/4.8+1000/200000=0.63(s)。
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答案题目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系统。
它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20世纪50~60年代,计算机网络尚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领域,通信主要通过点对点的电报和电话线路进行。
2. 分组交换网络的引入:20世纪60年代末,分组交换网络开始出现。
分组交换网络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包含有目标地址等控制信息,可以按需传输并动态选择最佳路径,使得网络传输更加高效和灵活。
3. ARPANET的建立: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建立了ARPANET,它是第一个使用分组交换网络技术的封装网络。
ARPANET的成功标志着计算机网络的开始。
4. TCP/IP协议的发展:20世纪70~80年代,为了使不同厂商的计算机能够互相通信,各种网络通信协议开始出现。
而TCP/IP协议作为一种通用的网络协议,被广泛应用和接受,成为当今互联网通信的基础。
5. 互联网的形成:20世纪80年代末,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始通过TCP/IP协议相互连接,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网络系统,即互联网。
互联网的形成标志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6. 互联网的普及:21世纪以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题目二: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指的是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关系的方式。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1. 总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是指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同一根总线上,通过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总线型拓扑简单,但当总线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将无法正常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路作业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11、网际层与IP协议配套的四个协议分别是什么?写出缩写和中文名称地址解析协议 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 RAR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 IGMP
12、在不同层次上将网络互联起来的中间设备有哪些?
物理层中继: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路由器(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网关(gateway)。
13、习题4-22 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固定首部长度)。
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但此网络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
试问应当划分为几个短些的数据报片?各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和MF标志应为何数值?
答案:
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其中包括IP数据报固定首部长度为20字节,因此数据部分为3980字节。
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其中包括IP数据报固定首部长度为20字节,因此前两个分片数据字段长度为1500-20=1480字节。
最后一个分片长度为3980-2*1480=1020字节
片偏移值分别为0/8=0;1480/8=185;2960/8=370
MF标识为是否有后续分片的标识,因此前两个数据报片为1,最后一个为0
答案:
140.120.(0101 0100).24
最大地址是140.120.(0101 1111).255/20 (95) 即最大地址为140.120. 95.255
地址数是4096.相当于16个C类地址。
15、习题4-20第(2)小问
设某路由器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
接口m1
*(默认)——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答案:
与第一项路由表比较:
000000 ()
()
,不等于第一项的目的网络
因此第一项不符。
与第二项路由表比较:
()
()
,不等于第二项的目的网络
因此第二项不符。
与第三项路由表比较:
()
()
,等于第三项的目的网络。
因此第三项相符,该项分组经R2转发。
16、常用的内部网关协议和外部网关协议分别有哪些?
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
外部网关协议:BGP
17. 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N1 7 A
N2 2 C
N6 8 F
N8 4 E
N9 4 F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
N2 4
N3 8
N6 4
N8 3
N9 5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答案
C发来的路由信息修改为
N2 5 C
N3 9 C
N6 5 C
N8 4 C
N9 6 C
与B原先的路由信息进行比对
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N1 7 A 无新信息,不改变
N2 5 C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N3 9 C 新的项目,添加进来
N6 5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N8 4 E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N9 4 F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大,不改变18、以下程序使用的熟知端口号分别是什么?
FTP:21
DNS:53
TELNET:23
SMTP:25
HTTP:80
19、写出UDP的伪首部、首部格式UDP伪首部:
UDP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