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江隧道试验段工程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上海隧道防洪墙安装施工方案

上海隧道防洪墙安装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上海某隧道防洪墙安装施工项目,位于上海市某隧道出口处。

隧道全长约1.8公里,为双向四车道城市快速路。

防洪墙设计为混凝土结构,高3米,长200米。

本工程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基础开挖、基础垫层铺设、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防水层施工、墙体安装等。

二、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施工组织:成立专门的施工项目部,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2)人员配备:根据工程量,合理配置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材料设备:准备充足的施工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筋、模板、防水材料等。

(4)施工场地:确保施工场地平整、开阔,满足施工要求。

2. 施工工艺(1)基础开挖: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深度为0.8米,宽度为2.0米,长度为200米。

(2)基础垫层铺设:在开挖好的基础上铺设C15混凝土垫层,厚度为0.2米。

(3)钢筋绑扎:按照设计要求,绑扎钢筋,确保钢筋间距、直径符合规范。

(4)模板安装:采用钢模板,安装前进行校正,确保模板平整、垂直。

(5)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采用泵送设备进行浇筑。

(6)防水层施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防水层施工,采用防水涂料进行施工。

(7)墙体安装:墙体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前进行校正,确保墙体垂直、平整。

3. 施工进度计划(1)基础开挖:3天(2)基础垫层铺设:2天(3)钢筋绑扎:5天(4)模板安装:3天(5)混凝土浇筑:5天(6)防水层施工:2天(7)墙体安装:3天总计:25天4. 质量控制(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对施工材料、设备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要求。

(3)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进行验收,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三、安全文明施工1. 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4. 做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保持环境整洁。

上海长江隧道试验段工程施工技术

上海长江隧道试验段工程施工技术

重 晶石 的掺量 。
3 . 2土方 开 挖
向北 止于崇 明岛东端 陈海公 路 , 在南、 北 港分别 采用隧 道过江 和桥梁过 江方 案,
全 长2 5 . 5 k m, 江南 港的 隧道 长8 . 9 k m, 为双 向6 车道双 线隧道 。 圆隧道 采用f 1 5 . 4 3
厚6 5 c m。
土方按 1 ~6 顺序开 挖 , 开挖 到S D 2 底, 制作S D 2 底板 ; S D 2 底板 完成后 , 开挖 7 , 制作 S D1 底板; S D 2 底 板 完成后 , 开挖 8 , 制作 工作 井底 板 。
3 . 3结 构施 工
3 . 3 . 1工作 井
施工 工 艺进 行 配合 。 本 工程 采 用L I E B HE RR H S WG 2 . 8 / 8 0 0 —1 2 0 0 液压 抓 斗
③ 考 虑到钢筋 分布 的 间距密集 , 浇 筑混凝 土 时 , 应 根据不 同的部 位 , 采用 不 同尺寸 的振 捣器进 行振 捣 , 并 采用模 板 外侧 补 振措施 ; ④ 为确保 盾构 出洞时 的止 水效果 , 洞 圈先在 厂 内一次成 型 , 然 后根 据施
( 1 ) 试验段 工作 井的 支撑形 式为5 道钢筋 混凝 土围檩 支撑和 1 道钢 支撑 , 其
中第一、 第二道钢筋混凝土围檩支撑兼做永久结构的顶框架和中框架。
( 2 ) 原设 计的 内衬结 构采用 明挖顺 作法施 工 , 逐层开 挖 、 浇筑 围檩支 撑 、 开 挖 到底 , 再 由下往 上逐层 浇筑 围檩 间的 内衬结构 。 由于工作 井与 后续 的暗埋段 同步 、 逐层 开挖 , 在 工作井 和暗埋 段的 施工 中形成2 个工作 面 , 即可在 一处进 行

上海长江隧道照明及led灯具技术要求(终稿)

上海长江隧道照明及led灯具技术要求(终稿)
上海长江隧道照明及 LED 灯具技术要求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是我国长江口沿海一项特大型交通建设项目。工程南起浦 东五号沟,穿越长江南港后经长兴岛,再跨越长江北港向北止于崇明岛东端陈海 公路,全长 25.5km,道路规划为双向 6 车道。工程以长兴岛为界采用南隧道北 桥梁的过江方案。
位于南港的上海长江隧道工程全长 8955.26m,包括浦东岸边段、江中圆隧 道段和长兴岛岸边段三部分。其中浦东段长 657.83m,长兴岛段长 826.93m,江 中圆隧道段东线长 7471.654m,西线长 7469.363m。圆隧道内设计车速 80km/h, 道路为黑色沥青路面,每车道宽度为 3.750m,隧道净宽为 12.750m,通行净高 5.0m,灯具安装高度约 6.0m。
三、LED 隧道灯具技术要求
1、引用标准
1) CIE88-2004 <Guide for the lighting of road tunnel >上海 2) JTJ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3) JB1045 电工产品化工气体腐蚀试验方法 4) GB7000.10-1999 《固定式灯具安全要求》 5) QBT3741-1999 灯具电镀、化学覆盖层 6) JB1643 化工防腐蚀低压电气 7) GB7000.11-1999 《可移式通用灯具安全要求》
3.5 灯具外壳性能 3.5.1 灯具材质和外形:
灯具外壳采用优质防腐铝合金制成,铝合金主体厚度至少为 2.5mm,所有金 工成品表面应能承受机械压力和盐雾、汽车废气及清洗剂的腐蚀,灯具的外壳后 部应能结合支撑架。 3.5.2 外壳防护等级:IP65 3.5.3 灯具外壳耐腐蚀性能:II 类
3.6 LED 灯具的其它技术要求 3.6.1 隧道照明设备所用的相同类型的灯具应能互换,灯具(除电源及驱动器等)

过江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过江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XX市,全长XX公里,隧道内径XX米,采用双孔双向四车道设计。

隧道穿越长江,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

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二、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机构成立项目指挥部,下设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物资、财务、后勤等职能部门。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各自领域的管理工作。

2.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三、施工工艺与技术1. 隧道开挖采用新奥法施工,分台阶开挖,台阶高度根据地质条件确定。

开挖过程中,加强地质勘察,确保隧道安全。

2. 支护结构根据地质条件,采用锚喷支护、钢拱架支护、混凝土衬砌等支护形式。

支护结构应满足隧道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

3. 隧道防水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板、止水带等防水措施,确保隧道防水效果。

4. 隧道通风与排烟采用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隧道内空气质量。

排烟系统采用机械排烟,确保隧道火灾时人员安全。

5. 隧道照明与监控采用LED照明,确保隧道内照明充足。

隧道监控采用视频监控、传感器监测等手段,实时掌握隧道运行状况。

四、施工安全与质量1. 施工安全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 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原材料、施工工艺、检测等环节,确保隧道工程质量。

五、施工进度与成本控制1. 施工进度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2. 成本控制加强成本管理,合理控制材料采购、施工过程、人力资源等环节,确保工程成本合理。

六、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1. 环境保护加强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施工废水、废气、噪声等排放,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 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七、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工程质量等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本施工方案为过江隧道工程施工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概述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概述

上海外环沉管隧道关键施工技术概述朱家祥 陈 彬 刘千伟 白 云 在我国,采用沉管法修建大型水底交通隧道的历史不长,工程也较少。

上海外环隧道于1999年12月28日动工,2003年6月21日正式建成通车。

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干坞施工、管段制作、基槽浚挖和回填覆盖、岸壁保护工程、管段基础处理、管段接头和管段拖运沉放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其中的经验对今后大型沉管隧道的施工也有借鉴价值。

1 工程规模上海城市外环线是上海市“三环、十射”快速道路系统的重要一环。

越江沉管工程是外环线北环中连接浦东、浦西的一个重要节点,是外环线的咽喉工程。

上海外环越江沉管隧道工程位于距吴淞口约2km 的吴淞公园附近,工程西起浦西同泰北路西侧,东至浦东三岔港,为双向八车道公路沉管隧道。

越江地点江面宽度为780m ,工程全长2882.8m ,包括江中沉管段736m (2节100m 、1节104m 和4节108m ,并内含一段长为2.5m 的最终接头)、浦西暗埋段457m 、浦西引道段282.7m 、浦东暗埋段177m 、浦东引道段207.3m 、接线道路1022.8m 。

浦东设有隧道管理中心大楼;浦西设有风塔1座。

全线设2座降压变电所、2座雨水泵房、2座消防泵房、2座江中泵房。

由于工程区段河床断面深潭位置紧逼浦西侧凹岸,所以隧道江中段最低点偏向西侧,江中线路设1个变坡点,竖曲线半径为3000m 。

为减少结构埋深以及江中基槽浚挖、回填覆盖等工作量,隧道平面采用半径为1200m 的曲线从深潭中心下游穿越过江,同时在河床断面深潭处将隧道顶抬高出河床底3.61m ,如图1。

图1 隧道纵剖面图 管段断面宽43m 、高9.55m (风机壁龛处高为10.15m ),为3孔2管廊8车道形式,结构底板厚1.5m ,顶板厚1.45m ,外侧墙厚1m ,内隔墙厚0.55m (图2)。

图2 管段横断面图2 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工程浦西段主要地层为:①1填土、②1褐黄色粉质粘土、②2灰黄色粉质粘土、③2灰色砂质粉土、③3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④灰色淤泥质粘土、⑤灰色粘土、⑥2草黄色粉质粘土、⑦1灰色砂质粉土;其中,③2层易产生流砂;④层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

城市地下工程与施工技术试题

城市地下工程与施工技术试题

《城市地下工程与施工技术》试题2015-04-251.试分析城市地下工程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速度目前位居世界之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近5亿。

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却引起了一系列问题,诸如:人口爆炸、破坏性建设、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以及越来越严重的交通问题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从集约化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国防战备需要出发,大城市向地下空间的开拓已成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结合现有资料,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的发展趋势是:①重视TBM和盾构机的引进、消化、应用和开发。

②TBM隧道掘进机和混合型盾构掘进机的研制和应用。

③异形断面盾构掘进机的研究,如双圆盾构、自由断面盾构、局部扩大盾构、MMSF盾构等,推广应用ECL施工技术。

④大力发展浅埋暗挖技术、沉管技术、沉井技术、非开挖技术,促进中小口径顶管掘进机的标准化、系列化和推广应用。

⑤开发多媒体监控和仿真系统、三维仿真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

⑥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重视隧道动态设计与动态施工,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充分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特别是三“S”技术等,建立对地表及地下产生形变、位移的数据库,并开发有关自动评判分析系统;进行有关地表荷载及地下空间开拓的仿真模拟试验,以探索自然及人工开拓的复合因素作用下,地下工程施工-地址-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耦合效应,为地下工程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通过不断积累和总结,及时修订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

2.简述基坑施工时各种帷幕止水方法。

止水帷幕是在深基坑开挖和地下构筑物施工时防止地下水横向渗流的竖向作业措施或防止基坑地下水突涌的水平作业措施,以保证基坑基本干燥,使基坑开挖和地下构筑物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和基坑周边不因土体中地下水渗流而产生过大的位移变形。

上海长江隧桥B标施工总结

上海长江隧桥B标施工总结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B5标施工总结中交二航局杨志德李宗平曲洪春一、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位于上海市东部,由南港隧道工程和北港桥梁工程组成,总长25.5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桥结合工程。

上海崇明越江通道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完善上海市干线公路网,实现长江下游公路过江通道的合理布局;加强上海、崇明县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促进苏南、苏北和江南、江北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强上海的经济辐射作用,促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满足日益增长的过江交通量需求;减少对长江黄金航道的干扰,充分发挥长江航运优势,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2、自然条件1.2.1、地形、地貌桥位区地处上海市东北部长江南支的北港中段,两岸长兴岛、崇明岛陆域区地势均较平坦,但分布有较多的明浜和鱼塘,长兴岛地面标高约 2.6~2.8m,大堤高程约 5.8m;崇明岛地面标高约2.3~4.6m,大堤高程约5.9m。

水域部分由于受径流和潮流的作用水下地形复杂,北塔水域江底呈现南北两个水道,南水道宽约 4.2公里,呈宽状“U”字型,水深16~18m,江底略有起伏,幅度约3~4m;北水道宽约800m,最大水深约16m。

江堤外普遍分布有潮滩,宽度约在100~200m。

水下砂体较多,在近崇明岛北港北侧分布有一宽约 2.7公里的暗砂(堡镇砂),砂体呈现NW-SE走向,与长江径流方向基本一致,砂体表面较平,最浅处水深仅几米,落潮时已露出水面。

桥位区地貌类型陆域和近岸处为河口、砂嘴、砂岛和潮滩地貌,水域为河床、江心暗砂地貌。

主通航孔区位于北港南水道,属于河床、江心暗砂地貌。

6个墩位处水下泥面较平坦,水深基本相似,泥面标高-10.1~-12.7m。

1.2.2、水文条件上海长江大桥场区位于长江口,河床宽而浅,暗砂众多,砂体呈流动状,河势多变,水域和航道不稳定。

在徐六径以下,长江口呈三级分岔四口入海的格局。

著名涵洞隧道工程施工

著名涵洞隧道工程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涵洞隧道工程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在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涵洞隧道工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案例,以展示我国在该领域的卓越成就。

一、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过江隧道,全长约5.4公里,分为双向六车道。

该隧道工程自2005年开工,2009年竣工,历时4年多的时间。

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南京市区过江交通压力,对于促进南京两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上海人民广场隧道工程上海人民广场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隧道工程。

该隧道工程全长1.6公里,分为双向四车道,于2001年开工,2004年竣工。

人民广场隧道工程的建成,有效地缓解了上海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三、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北京地铁4号线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暗挖法施工的地铁隧道。

该隧道工程全长1.2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

工程自2002年开工,2009年竣工。

国家图书馆隧道工程的建成,为北京市地铁线路增添了一条重要的南北通道,进一步优化了北京市的交通布局。

四、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是我国首条采用轨道交通方式连接多个片区的隧道工程。

该工程全长约18.5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

工程于2010年开工,2015年竣工。

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一期工程的建成,大大提高了重庆市的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

五、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是我国首座采用沉管法施工的过江隧道,全长约1.8公里,分为双向四车道。

该隧道工程于1990年开工,1993年竣工。

广州珠江底隧道工程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广州市区过江交通的便捷,对于推动广州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在涵洞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著名的涵洞隧道工程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长江隧道试验段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上海长江隧道试验段工程的施工技术。

对采用基坑内混合井的降水方案、超深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技术、1号工作井内预留圆隧道钢圆环的安装工艺和工作井逆作法施工作了较
为详细的说明,并对为考虑盾构推进、在软土地质和特殊承压水条件下的深基坑施工,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盾构隧道工作井地下连续墙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135-01
1 前言
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见图1)南起浦东五号沟,途经长兴岛,向北止于崇明岛东端陈海公路,在南、北港分别采用隧道过江和桥梁过江方案,全长25.5km,道路规划为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80km。

穿越长江南港的隧道长8.9km,为双向6车道双线隧道。

圆隧道采用f15.43 m泥水平衡盾构连续掘进,长7.5km;内径为13.7m,外径为15.0m;管片宽2m、厚65cm。

2 地质情况
本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两种。

根据邻近工程的水质分析结果,潜水赋存于⑤2粘质粉土层以上的土层中,其中②2、②3、③2层为主要含潜水层,其渗透性强,在一定的动水条件下,易产生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

埋藏于⑤2粘质粉土
性强,在一定的动水条件下,易产生流砂、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

埋藏于⑤2粘质粉土层、⑦1-2层灰色砂质粉土层中的地下水具有承压性,由勘察报告提供,⑦2层的承压水水头埋深为10.33m(标高-5.45m)。

但根据本场地的地层情况来看,必须考虑⑤2粘质粉土层的承压性,根据经验,其水头埋深暂按地表以下6.00m计,相应的绝对标高为-2.00m。

3 试验段工程施工技术
3.1 超深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试验段工作井的设计外包尺寸为48m×22m,围护结构为45m深、1m厚的地下连续墙。

暗埋段长295.5m,基坑也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

考虑到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机的超长距离连续掘进施工特点,为确保整个盾构掘进机系统一次安装就位,需同时完成工作井及其相邻暗埋段的施工。

⑴施工1m厚、45m深的超深地下连续墙,需要有相关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配合。

本工程采用liebherr
hswg2.8/800-1200液压抓斗配hs855履带吊(90t)进行挖槽,采用2台150t履带吊整幅起吊钢筋笼。

由于⑦号土层的强度较高,需要采用先钻先导孔、后成槽的方式,这样,既可提高抓斗的开挖速度,又可确成槽的垂直度。

⑵先对施工地下连续墙的场区(鱼塘)进行处理。

浅层的②2~③2为粉性土层或夹较多薄层粉砂,渗透性强,易造成地下连续墙坍孔,因此,在施工前先进行轻型井点降水施工。

⑶为了防止浅层土体在地下连续墙的成槽过程中发生大面积塌方,因此,需要制作深导墙。

导墙应深入原状土(或加固土)30cm 以上,导墙宽1050mm,需确保垂直精度。

⑷将原设计的十字止水钢板接头改为接头管。

为方便接头管起拔,一方面在接头管表面涂抹减摩剂,另一方面在钢筋笼靠近接头管侧设置“∑”形钢板,减少水下混凝土绕管现象发生,并设计、加工了起拔接头管的专用顶拔设备,确保接头管顺利起拔。

⑸在地下连续墙的成槽、起吊钢筋笼和接头管及起拔接头管时,150t履带吊和起拔设备等重型机械,对导墙和周边道路的要求较高,为确保其有良好的承载力,防止在
施工过程中发生沉陷,影响正常施工,施工场区的道路必须与导墙整体制作。

⑹考虑⑦号砂土层的稳定,必须适当提高泥浆的粘度和比重,还需增加重晶石的掺量。

3.2 土方开挖
为满足盾构安装要求,盾构工作井和相邻暗埋段的施工需同时完成,暗埋段为分层放坡开挖,开挖到底后,紧接着将工作井开挖到底,然后同步完成内部结构。

土方按1~6顺序开挖,开挖到sd2底,制作sd2底板;sd2底板完成后,开挖7,制作sd1底板;sd2底板完成后,开挖8,制作工作井底板。

3.3 结构施工
3.3.1 工作井
⑴试验段工作井的支撑形式为5道钢筋混凝土围檩支撑和1道钢支撑,其中第一、第二道钢筋混凝土围檩支撑兼做永久结构的顶框架和中框架。

⑵原设计的内衬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逐层开挖、浇筑围檩支撑、开挖到底,再由下往上逐层浇筑围檩间的内衬结构。

由于工作井与后续的暗埋段同步、逐层开挖,在工作井和暗埋段的施工中形成2个工作面,即可在一处进行挖土,在另一处进行结构施工。

因此,将工作井的内衬墙施工改为逆作法。

在暗埋段开挖时,工作井处可先完成围檩支撑(结合正面钢洞圈安装)施工,待混凝土围檩达到强度后,再完成围檩之间的井壁内衬结构。

⑶为确保逆作法的施工质量,采取的措施有:
①根据围檩和内衬的不同厚度,设置预留混凝土浇灌孔,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由上而下、充分、密实;
②为确保混凝土二次浇筑的结合面不渗漏,设置呈楔形且有凹凸口的施工缝;
③考虑到钢筋分布的间距密集,浇筑混凝土时,应根据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尺寸的振捣器进行振捣,并采用模板外侧补振措施;
④为确保盾构出洞时的止水效果,洞圈先在厂内一次成型,然后根据施工顺序分成8块进行安装,安装时采用与设计轴线垂直的方式,分块之间设置楔形企口钢板;洞圈的安装精度控制在1 cm
之内。

4 结语
试验段工程是上海长江隧道工程的先遣工程,1号工作井(盾构始发井48 m×22m×26.963m)已于2005年5月20日完成底板混凝土浇筑。

⑴通过现场降水试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降水井点布置,采用疏干与降压共用的混合井,使场地的地质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满足了地下连续墙施工和基坑开挖的安全要求。

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施工顺序,将工作井改为逆作法施工,既简化了施工,又为后续工序提供了方便。

⑶工作井内预留圆隧道钢圆环(洞圈)安装工艺的优化,达到了±1 cm的精度标准。

⑷首次先行实施洞口地基加固,不仅降低了基坑开挖的风险、有效地保护了长江大堤,又大大地节约了工程费用。

⑸因地制宜,敞开段结构选用放坡形式施工,未采用市内隧道传统的u形结构,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入口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