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化对溪流和河流的生态影响

城市化对溪流和河流的生态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在不断扩张,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其中,溪流和河流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水资源,承载着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然而,城市化对溪流和河流的生态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首先,城市化对溪流和河流的生态影响表现在水质的恶化。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行,大量的污水、垃圾和工业废水被排放到溪流和河流中,导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这些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化学物质等,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水质恶化不仅影响到水中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威胁。
其次,城市化对溪流和河流的生态影响还表现在水量的减少和水流的改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不断扩张,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导致水源地的减少。
同时,城市中的大量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使得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而是迅速流入溪流和河流,引发洪水和水灾。
此外,城市化还会改变河流的自然水流路径,通过修建堤坝、挖掘河道等工程措施,使得溪流和河流的水流受到限制和调控,进一步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再次,城市化对溪流和河流的生态影响还表现在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随着城市扩张,大片的自然栖息地被破坏,许多物种失去了栖息和繁衍的环境。
同时,城市中的人工环境对生物的适应性较差,许多物种无法适应城市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这不仅使得溪流和河流的生态系统失去了原有的稳定性,也影响到了人类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
如何减少城市化对溪流和河流的生态影响?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大对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的投入,提高水质的净化效果。
其次,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水源地的消耗,保护自然栖息地,为物种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
同时,加强生态修复工作,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措施,重建溪流和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此外,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培养,倡导节水、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溪流和河流的负面影响。
河道治理方案

河道治理方案河道治理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改善河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成为了当今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河道治理方案,提出改善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具体举措和有效措施,为营造健康、清洁、美丽的城市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二、河道治理的意义1.保护生态系统河道是连接城市和自然的纽带,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也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因此,保护生态系统是河道治理的首要任务。
2.改善城市环境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场所。
河道治理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促进城市发展良好的河流环境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业、水上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另外,在治理过程中,可以提高建设团队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促进城市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河道治理的具体方案1.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1)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河流水质监测网络,加强水质数据采集和分析,及时发现、掌握水质污染信息。
(2)加强污染源监管。
制定严格的污染源管理标准和治理措施,加强污染源排放口管理,加大对非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3)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修建新的污水处理厂,对老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能。
(4)加大环保投入。
加大总量控制和源头治理力度,提高环保投入比例,确保河流水质的改善。
2.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1)控制河道岸线开发和占用。
通过法律制度保护和规划管理的手段,控制河道岸线开发和占用,保护河道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2)进行湿地修复和建设。
对原有的湿地进行修复和恢复,同时加快建设一些新的人工湿地,以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和生态功能。
(3)加强沿岸绿化建设。
通过绿化、重新规划等手段,对沿岸区域进行美化和提升,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城市水系的功能申论

城市水系的功能申论以城市水系的功能为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城市水系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水系是指城市中的河流、湖泊、水渠等水体组成的系统。
它不仅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还具有诸多功能。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体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量,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的作用。
在炎热的夏季,河流、湖泊等水体可以为城市带来一片清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水体还能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水系是城市防洪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覆盖,导致城市地表的渗透性下降,雨水无法迅速渗入地下,形成了大量的地表径流。
城市水系可以起到储水、排水的作用,能够有效减缓暴雨引发的洪水,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城市水系还是城市灌溉的重要来源。
城市中的绿化带、公园等需要大量的水来维持生长,而城市自来水资源有限,不适合用于灌溉。
城市水系可以通过引水、蓄水等方式为城市绿地提供足够的水源,保证城市的绿化质量。
城市水系还是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
很多城市的河流、湖泊被利用起来,建设了水上交通系统。
通过水上交通,可以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水上交通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种新颖的交通方式,丰富居民的出行选择。
城市水系还为城市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
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水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市民可以在水边散步、钓鱼、划船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城市水系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它不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还能够调节城市气温、防洪治涝、提供灌溉水源、提供交通通道以及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水系的保护和利用,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保护城市河流湖泊生态

如何保护城市河流湖泊生态城市河流湖泊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城市提供了水源,还具有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流湖泊面临着诸多威胁,如污染、过度开发、生态破坏等。
如何保护城市河流湖泊生态,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城市河流湖泊的污染治理。
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其废水达标排放。
同时,要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效率,减少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可以通过推广生态农业、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等措施来加以控制。
其次,控制城市河流湖泊周边的开发建设。
过度的开发建设会破坏河流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湿地萎缩、河岸硬化、生物栖息地丧失等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应划定河流湖泊的生态保护红线,限制在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
对于已经建成的不符合生态要求的建筑物和设施,要逐步进行拆除或改造。
在进行新的开发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河流湖泊的生态需求,采用生态友好型的设计和建设方式,如建设生态护坡、恢复湿地等。
再者,加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不合理的用水方式会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河流湖泊的生态压力。
要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河流湖泊的生态用水。
另外,恢复和重建城市河流湖泊的生态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水生动物等方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可以采取生态修复工程,如湿地恢复、河道整治等,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
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保护城市河流湖泊生态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河流湖泊生态保护的知识和重要性,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河流的水体污染和生态退化不仅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还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策略。
一、水环境治理策略1. 加强污水处理:污水是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因此,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治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
应当加强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尽量实现污水的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对河流的排放。
2. 强化排水管网建设:排水管网是城市污水排放的重要环节。
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快速而有效地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是保证城市河流水环境良好的一项关键策略。
同时,应加强排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污水外溢和管网堵塞。
3. 控制非点源污染:除了市政污水排放以外,城市河流还承受着大量的非点源污染。
如道路排水、农田径流等。
因此,减少非点源污染是治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可采取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农田的建设,增加雨水渗透能力,减少径流污染。
二、生态修复策略1. 植被恢复:河流岸边的植被对于维护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恢复和增加河流岸边的湿地和湿地植被,以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在河道中,帮助稳定河岸和减少水流冲刷。
2. 水体净化:利用生物悬浮体和湿地等自然方式对水体进行净化也是一种生态修复策略。
通过引入适当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体。
此外,构建人工湿地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净化水体。
3. 河道修整:合理的河道设计和修整有助于改善水流状况,提升水体环境质量。
在进行河道修整时,应注意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合理设置河道岸边的防护措施,减少河床的侵蚀和岸边的土壤流失。
三、综合治理策略1. 着力加强河流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河流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城市河流生态恢复系统原则和途径研究

Q :
Sc i enc e an d Tec hn ol og y I n no vat i o n He r al d
研
究 报 告
城 市河 流 生态 恢复 系统原 则 和途径 研 究
李慧伶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 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 3 0 0 1 0 )
1 城 市河 流 生态 的现 状和 存 在 的 问题
坡 大 部 分 都 是 用石块 或 者 混 凝 土 来 砌 筑 ,
这 种 情 况下不 仪阻 断了正常 的 水循 环系统 , 还 使 水 体 的 自净 能 力受 到较 大 影 响 , 更是 成
要 素 的 非 线性 能 够 起 到 相 互 间 的 作用 , 这 3 . 3 河 流 生 态空 间结 构 的恢 复
雨季 节 到来 时, 由于洪 水 的 频率 以 及洪 峰 的 城 市河 流 生 态 系 统 推 进 到 更 为 复杂 与可 能 量 实 现 河 流 途 径 的 深 潭 处 、 浅 滩 处 以 及 缓 流 量 出 现 了快 速 的 增 大 , 结 果 使 城 市 洪 灾 的 空 间, 从而使 城 市 河流 生 态 系统 最 终 有更 流 处与 急流 处 能 够互 相交 替 , 并 恢 复城 市河 的 抢 救 危 险 明显的增 加 。 高 和更 稳定 地 的发 展 。 流 的洲 岛 与岔 道 点 。 同时 , 还 要 正 确 地 计算 ( 2 ) 在城 市河 流 的 设 计 理 念 上 , 不 是 2 . 3 要基 于城 市河 流 的 生态 系统 尺 度 进 行 出基于 城 市 河 流 生 态 安 全 的 河 流 断 面 上 的 以 系统 理 论 做 为基础 , 其 设 计 的 目标 往往 太 设 计 科 学长 度。 只有 这 样 , 才 能 实现 城 市 河流 生 应 当在 确 保 城 市 河流 生 态 安全 的 前 提 态 空间结 构 上 的恢 复。 过单一, 缺 乏 整体 性 的思 考。 比 如 在城 市 的 河流规划中, 往往 只注 重防 洪 , 通 常 以河 道 下 , 充 分 考 虑 到 城 市 文 化 和 人文 景 观 的 功 断面 的宽度来实施 设计, 根 本 都 没 有 的 考 能 , 并考虑到 民族和 旅游 等诸项功 能 , 努 参 考文 献 虑到 城市文化景观以及 生态的安 全, 而 人 力 打 造 出城 市 自然 亲 水 的 网 络 空 间 , 只 有 【 1 】何松 云, 韦亚芬, 杨 海军 . 城 市 河 流 生 态 工 设 计 的 构 筑 物 又 通 常会 影 响到 陆 生 态 以 这 样 , 才 能 够 有 效 地 突 出城 市 的 特 色 与 品 恢复 的研 究 现 状 与 问题 [ J ] . 东 北 水 利 水
城市河道污染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及策略

城市河道污染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及策略作者:段丽娟来源:《现代企业》2021年第11期城市的河流不仅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
因而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上来对城市河流进行治理和维护,以此来改善城市中现有的水污染情况。
在传统的河流治理中,过分的强调功能的要求,导致河流丧失了基本的服务功能,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基于生态环境保护下对城市河流进行治理,不仅美化河流的生态环境,还促进了河流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一、城市河流生态治理的重要性河流是城市生活的水源,同时也兼顾着美化城市环境的功能,在城市发展中,河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市河流自然资源的丰富有助于城市人口的生产和生活,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对于城市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文件,针对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并将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土壤安全、生态良好以及人居整洁作为结果性评估指标。
由此在当前阶段要加强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的重视程度,保障水体洁净。
二、河流生态治理原则在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进程中,政府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视。
而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活环境的主人,因而当前更应加强对城市河流治理的重视程度。
基于国家政策下在城市河流治理中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原则。
1.遵循自我修复原则。
城市河流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一方面可以满足河流中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又能够确保河流中的水与地下水进行交换,实现自我修复,基于此需要确保河流中有足够多的水量,在河流治理中做好日常储水工作,为周边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2.遵循人与自然协调。
城市河流除了具备排涝防洪的功能,还对周围的气候起到了一定的调节,基于此在城市河流治理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的遵循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以维护城市河流周边生态环境为原则保障河流基本排洪能力,充分发挥河道的最大效益,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简述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

简述城市河流的生态修复方法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设计和实施一系列措施,恢复和保护
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使之达到可持续管理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方法:
1. 景观规划:通过景观规划,设计新的水面、湿地、植被和岸边
风光等,使城市河流两岸形成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美学价值
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水质净化:城市河流的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可以通过安装过滤器、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等方式,净化水质,提高河流的水质和生态功能。
3. 湿地建设:在河流两岸建设湿地,增加鱼类、鸟类等水生生物
的栖息地,提高河流的生态保护功能。
4. 水生植物种植:在城市河流两岸种植各种水生植物,如芦苇、
莲藕、睡莲等,增加河流的水生植被覆盖率,提高河流的生态环境质量。
5. 岸边绿化:在河流岸边种植树木、灌木等植被,增加河流的岸
边景观,提高城市的美学价值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6. 河岸加固:对河岸进行加固和改造,防止河流的水位上涨和河
岸侵蚀,保护城市河流的安全。
7. 环保教育:通过举办环保活动、推广环保知识等方式,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需要综合考虑水资源、环保、生态、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实施,达到提高城市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与城市生态系统摘要: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河流具有的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各项生态功能,指出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水文过程、控制河流水污染、综合规划河流是发挥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河流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建设人类诞生伊始濒水而居,近水而种。
河流与城市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河流或穿城而过,城市或滨水一侧。
在远古时代河流就为城市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后来,随着水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河流成为了城市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在近代工业化阶段,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不仅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而且是污染净化的场所;在现代,城市生态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在其生态建设过程中,河流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
河流对城市的繁荣与衰落,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河流与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建设就是城市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创建一个物质循环畅通、能量流动高效、系统过程稳定、结构和功能协调的生态系统,为城市人口提供一个与社会和自然发展相匹配的、持续稳定的物质环境,保证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发展。
河流本身所具备的物质静态和动态特性,为城市生态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1河流与城市水源水在人类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许多城市人均用水量(除工业用水)已达到100L/d·人以上,如此庞大的用水量从就近河流中引取,具有投资少,稳定性高等诸多优势。
城市生产中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类工业用水从就近的河流中解决,也具有明显低成本、高稳定的优势。
地下水可以作为城市的水源,但是地下水安全性、卫生性、稳定性,经济高效性等方面都无法与地表河流相比,且城市地下水在很多情况下,大部分补给量仍来源于河流,河流水量的减少、水质的恶化均会影响到地下水量的时空分布和水质的时空分布,且大量使用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地面沉降而加剧地质与洪涝灾害。
尽管人类可以远距离调水,但是伴随而来的将是高的供水成本。
可以预见,河流在未来仍是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最佳水源。
1.2河流与城市热岛效应人们由于固有的群居性或共同防御的需要而向城镇集中以来,就试图改变其周围的环境。
在建设城镇的过程中,人们剧烈地改变地表下垫面性质。
结果,地表上的幅射平衡改变了,空气动力糙率的变化影响着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以及机动车辆大量排热,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正变得越来越大。
河流水体的高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对城市热岛效应减弱具有明显的作用,城市温度夏天剧烈升高和冬天的剧烈降低的幅度将在城市水体的抑制下变得较为温和。
1.3河流与城市洪涝灾害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近年来均明显增加,这与河流泄洪功能减弱密切相关。
不恰当的城市开发使许多河流的河道越来越窄、河网越来越被分割,废物倾倒使河床越来越高,河流正常的自然地理过程被打乱,严重影响了河流本来所具备的泄洪功能,加剧了洪涝灾害。
而城市化过程中,不透水面积增加和敷设排水管道,引起径流量增加,峰现时间提前和增多洪峰流量发生的频次,使城市区域水文特征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更需要河流有较强的排洪能力。
1.4河流与城市绿化城市绿地诸多生态功能,受到城市绿地量微小的制约而不甚明显,城市绿化土地的机会成本高,使得城市绿地建设也受到土地的限制,且城市环境的变化也使得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技术难度加大,而河流两岸、河心沙洲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河流两岸建设成为城市绿带,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绿地建设成功的基础。
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便是成功的典范。
可以说河流的绿化基地功能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1.5河流与城市景观城市景观多样性对一个城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适宜度提高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河流影响和丰富人类精神领域的最突出表现是其景观效应,或者说河流除作为物质资源——水源外,还是一种刺激感观、活跃情操、平心静气的精神资源,是分布广泛而又作用突出的景观资源。
河流及其自然特征,明显有别于以水泥和钢材为主要材料的街道、楼房和汽车等的城市景观,河流的物质特性、形态特性、功能特性的介入,将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为城市的舒适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6河流与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组成部分之一。
河流与城市常见景观有较大差异,形成城市中特殊的生物生境,也形成城市中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区域。
河心沙洲和河流两岸的绿地,为较多种类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同时河流本身又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水生动、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
河流已经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重要基地。
保护河流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发展有支持作用。
1.7河流与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城市建设密切关注的内容之一,城市交通用地紧张、城市道路环境容量狭小,已成为交通建设的制约。
河流两岸的岸堤以及河流穿市而过的分布格局、大面积的开敞空间,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了路基,也为防止交通线两侧的大气、噪声污染提供了环境容量。
国内许多河流两岸的交通线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主干线,未来的城市交通建设如能充分利用河流空间,将起到节约投资、提高效率、保护环境的作用。
另外,开发河流的水运功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的局面。
1.8河流与城市文体娱乐城市中文体娱乐场所的稀少、自然区域的消失,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河流可为缓解这种局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水上各种运动的开展,可提供新的文体娱乐形式,河流两岸、河心沙洲的自然景观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场所,在城市人口单调的生活环境中,河流的自然特征,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总之,河流作为城市系统中的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其生态建设意义多种多样,已经和正在被城市建设者所关注,其生态功能的应用,也逐渐被引入到生态城市的建设中。
2城市生态建设与河流开发应用2.1保持河流本来的自然地貌特征河流形态、河床地貌是河流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然特征,其过去、现在和将来严格受河流自然地理发育过程的控制,且经久不变地作用其中。
人类开发利用河流资源包括利用河岸地貌资源,必须遵循其自然规律。
城市河道地貌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建设。
大量建筑在季节性的河道上建成,加剧了城市洪涝期间的灾害强度,如湘南地区99,洪水不仅推毁了郴江两岸的碍洪建筑,也使郴州市遭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灾害,损失惨重;河道的狭窄化使河流水文特征、泥沙输送堆积方式发生变化,加剧了河岸护理难度;城市河道的人为改变,影响了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时空分布,也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水源状态,如兰州市50年代,黄河南北两个河道的合二为一,使得后来靠南河补给的地下水补给水减少,高矿化水侵入,致使自来水厂的大量水井供水量下降,供水水质不适合饮用,造成极大的损失,而原来的南河河道由于地势较低,平时是污水集聚地,洪水时是洪涝灾害的首先袭击之地。
因此,维持城市河道地貌形态的本来面貌,对于一个城市系统整体的稳定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2维持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水文循环是河流的时序特征,河流的流速、流量的季节性变化与河流两岸居民、河流两岸工农业生产及河流生物的季节变化节律相匹配,河流水文特征人为改变后的状态和依靠河流而生的生态系统节律不相匹配,直接导致城市生态系统的变化。
最明显的例子是河流上游水库的兴建,使得河水温度变幅变小,河流流量均化。
现以兰州市为例,冬日河水的温度变高,使城市起雾频率与强度加大,影响城市生活、生产与环境。
而河流流量的均化,使得春季枯水季节出露的沙洲变小、消失,许多候鸟失去了家园,原来许多靠洪水生存的大片林地只能枯死,而原来河流季节性水量变化所抑制的许多有害生物物种却在较少变化的环境中时常爆发。
这直接导致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变。
河流水文特性的变化经常地与河道地貌变化紧密相关,保持河道地貌在许多情况下也保证了河流水文特征。
城市生态建设中,评价河流水文变化对城市的影响,可为许多大型水利工程尽量减小或者通过管理来弥补其负面影响有建设性的意义,也为城市许多生态问题的治理提供依据。
2.3严格控制河流污染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的水污染从污染类型到污染强度都在加大,中国大陆80%以上的河流受到污染,许多大江大河的城市段已达不到Ⅲ类水水质标准,鱼虾生物基本绝迹,而代之以适应污染的各类底栖微小生物类群,河流水体的颜色、气味均不同程度的恶化,部分河流甚至成为污水通道。
城市景观由于水质受到污染,景观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河流两岸居民的身心健康。
水质污染导致河流及其两岸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特别是一些对人类有益的或有潜在价值的物种消失。
河流的生态功能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河流水质的清洁,河流如果成为城市排污场所,意味着河流生态功能的消失,河流只剩下排污的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将是致命的威胁。
2.4综合规划,协调河流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河流作为城市的一个自然地理要素,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建设反过来对河流也有显著的影响。
沿河的土地利用方式既受河流的影响,也对河流的各种功能产生作用。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既要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也要充分开发河流的各项生态功能,使其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这就要求综合规划河流,对河流进行适当的功能定位,在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协调各类功能,让河流的自然规律与城市发展相匹配,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结论河流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交通运输等各项生态功能,对城市生态建设有重要意义。
河流的自然地理规律是河流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
尊重河流的自然规律、维持河流的地貌和水文特征、保证河流水质、协调城市建设与河流的关系,是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出发点。
参考文献[1] 周淑贞。
城市气候学[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207-215[2] 杨凯,袁雯。
环境水文与城市[M]。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13-17[3] 吴雅琴,胡秋发。
洪水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简析[J]。
湖南水利,1998,(2):30-31[4] [英]M.J.霍尔。
城市水文学[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14-32,143-194[5] 李佩成,薛惠锋。
论景观水资源[J]。
水科学进展,1995,6(4):336-340On River And Urban Ecological SystemAbstract:River,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ecological system,has many roles in urban ecological ,In a city,not only can it be used as water resource,greening place,natural area, traffic space,but also it can enhance the urban species and landscape diversity and can reduce the effects of hot island and floodwater,For improving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river in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the natural landform and hydrology must be maintained,the water pollution must be controlled,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urban river and the urban construction must be harmonized.Key words:river;urban ecological system; urba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浅析水环境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作者:范中亮王剑楠许佳史杰来源:水闸信息科添加日期:11年08月08日引言我国有许多大城市分布在滨水带,如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广州、香港等沿海城市,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沿长江的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以及沿黄河的兰州、银川、郑州、济南是中华文明产生的摇篮,苏州、无锡、镇江、扬州等则是经济发达的水乡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