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二甲苯
化工工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化工工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类化工企业层出不穷。
而商家为了谋取暴利,通常不顾及周围老百姓的死活,释放各类有毒物质。
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却遭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究竟是要发展经济还是要保护环境,正如鱼和熊掌不能兼具。
台州市要发展经济就要捡起厦门市为了保护环境而扔在垃圾桶的化工厂项目,发展化工经济,所以这些化工厂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对周边的环境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而化工厂到底对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化工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有害气体2、有害水体3、有害细菌4、有害辐射一、散发二甲苯污染来源:二甲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有机合成、合成橡胶、油漆和染料、合成纤维、石油加工、制药、纤维素等生产工厂的废水废气,以及生产设备不密封和车间通风换气,是环境中二甲苯的主要来源。
运输、贮存过程中的翻车、泄漏,火灾也会造成意外污染事故。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核武器中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
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364mg/kg(小鼠静脉)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DL0):1500mg/m3,24小时(孕7~14天用药),有胚胎毒性。
代谢和降解:在人和动物体内,吸入的二甲苯除3%~6%被直接呼出外,二甲苯的三种异构体都有代谢为相应的苯甲酸(60%的邻-二甲苯、80%~90%的间、对-二甲苯),然后这些酸与葡萄糖醛酸和甘氨酸起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邻-苯甲酸与葡萄粮醛酸结合,而对-苯甲酸必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生成相应的甲基马尿酸而排出体外。
二甲苯现场安全要求

二甲苯现场安全要求二甲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工业生产中,被广泛用于各种化学反应。
然而,二甲苯在未被正确使用和储存的情况下,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化学品。
本文将介绍二甲苯的安全注意事项和现场要求。
二甲苯的危险性二甲苯的主要危险是火灾和爆炸。
它的蒸汽是易燃的,可以在遇到高热或明火的情况下产生爆炸。
此外,接触、吞食或吸入二甲苯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引起头痛、眼痛、头晕、恶心、咳嗽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和储存二甲苯时,必须要严格按照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现场安全要求在使用和储存二甲苯时,请遵循下列安全要求:1. 储存在储存二甲苯时,必须使用特别设计的储存器,并将其置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储存室必须保持在20°C以下的低温状态,以避免产生危险的蒸气压力。
储存室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氧化剂等危险品。
2. 运输在运输二甲苯时,必须按照专业的规定进行包装,运输车辆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标准,并确保没有泄漏或其它安全隐患。
3. 使用在使用二甲苯时,必须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安全眼镜等,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在使用二甲苯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了解相关的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4. 废物处置在废物处理时,必须遵循环保标准,采用安全、可靠的处理方式。
废物不得随意倾倒或处理,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是二甲苯的现场安全要求,只有在遵守这些要求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人身和环境的安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规避和控制潜在的风险,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和安全生产。
实验室二甲苯溶液的危险特性及泄漏紧急处理

实验室二甲苯溶液的危险特性及泄漏紧急处理二甲苯(Xylene)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溶剂,因其清洁和溶解能力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组织学、显微镜学和印刷工业中。
二甲苯具有多种危险特性,因此在处理和存储时需要格外小心,以防止泄漏和暴露。
一、二甲苯溶液的危险特性:易燃性:二甲苯是高度易燃的,其蒸汽与空气可以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有毒性:二甲苯蒸气可以引起头晕、头痛、眼睛和上呼吸道刺激,长期暴露还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功能。
刺激性: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可以导致皮肤干燥和皮炎。
环境影响:二甲苯泄漏可以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二、二甲苯溶液泄漏紧急处理:人员撤离:确保泄漏区域的所有人员迅速而安全地撤离,并保持至少在安全距离之外。
戴上PPE:所有处理泄漏的人员应当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化学防护服、护目镜、防化学品手套和适当的呼吸防护装备。
切断点火源:关闭泄漏区域的所有火源,包括电器和任何可能引起火花的设备。
控制泄漏:如果安全可控,尝试停止溶液的泄漏。
使用非易燃吸收材料(如沙子、地堪土或专用吸附剂)来控制泄漏溶液。
通风:确保泄漏区域有良好的通风,以减少蒸气积聚和降低爆炸风险。
收集溢出物:小心地将溢出的二甲苯转移到安全的容器中,以备后续的适当处置。
清洁和去污: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方法清理泄漏后的区域,以防止二甲苯残留。
废物处置:按照当地法律法规将泄漏收集物和使用过的清洁材料作为危险废物处置。
报告事件:根据实验室和相关机构的政策,报告泄漏事件,并记录相关的信息。
复查与预防:在处理完泄漏之后,对事件进行复查,分析泄漏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在处理含有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的泄漏时,如果没有适当的训练或者泄漏量超过可控范围,请立即联系专业的应急响应团队。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排放有机毒物的建设项目环境质量健康风险评价报告

排放有机毒物的建设项目环境质量健康风险评价报告一、项目概况该建设项目是一家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主要生产有机化合物。
排放有机毒物,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
项目总投资XXXX万元,占地面积XXX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
预计生产能力为XXXX吨/年。
项目地点位于XXXX。
二、环境质量评价本项目的排放污染物为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毒物,将会对周边环境空气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空气质量标准》,苯、甲苯、二甲苯的健康限值为:苯0.001mg/m³,甲苯0.1mg/m³,二甲苯0.1mg/m³。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如下措施:1. 控制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行业标准;• 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监测和管理;• 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裸露污染物的散发;• 安装有效的治理设施,如除臭、脱附、净化等设施,严格进行运行管理,防止漏排和逃逸;• 尽可能地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水性或粉体涂料。
2. 环境风险评价采用污染物扩散模型,对排放口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了模拟和评估。
模拟结果表明:排放口附近10公里内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小于国家标准,未超出允许范围。
因此,在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下,该项目对周边环境空气健康风险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三、健康风险评价苯、甲苯、二甲苯为典型的汽油成分,在长时间接触后可导致中毒,可影响人体的神经、血液、免疫等系统,严重时可致癌。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如下措施:1. 控制措施• 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配备个人防护装备;• 对有机溶剂的使用进行控制;• 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体检;• 在生产设备或通风系统关键部位设置气体检测器、漏气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
2. 健康风险评价结果经对工人和居民进行的个人接触和环境暴露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苯、甲苯、二甲苯的健康风险指数均远远低于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制值。
环境风险(二甲苯)

环境风险(二甲苯)
二甲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和溶剂,被广泛用于生产塑胶、油漆、橡胶、
化学品和药品,同时也被用于汽油和柴油的添加剂。
然而,二甲苯被认为是有害的,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损害。
二甲苯的影响
人体健康
二甲苯对人类的健康可能会产生危害。
接触二甲苯可能会导致头痛、疲劳、失眠、肺内充满液体等症状。
长期接触二甲苯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肝脏和肾脏功能受损、免疫系统受损以及造血系统受损等问题。
环境
二甲苯对生态环境可能会产生损害。
它可以污染土壤,使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细
菌受到破坏,造成植物生长受阻。
二甲苯还可以污染地下水,引起水源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监管和限制
为了减少二甲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限制和
监管措施。
例如,欧洲针对某些化学物质采取了REACH法规,对二甲苯进行管制,并限制二甲苯的使用量。
在美国,环境保护署设立了二甲苯的安全标准,以确保公众和工人的安全。
个人保护
在处理二甲苯时,需要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个人健康。
包括使用个人防
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呼吸器等。
另外,需要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工作,避免直接接触二甲苯。
工作结束后,需要彻底洗手并更换衣物。
总结
二甲苯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和溶剂,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对人类和环境产
生潜在的威胁。
了解二甲苯引发的健康和环境风险对于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有关部门应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确保二甲苯的安全使用。
对二甲苯(PX)环境安全性说明

对二甲苯(PX)环境安全性说明对二甲苯(PX)是重要的化工产品,PX 以及石化产业是解决人们衣食住行需求的重要保障,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2010 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PX消费国,消费量占全球32%左右。
无论是从国民经济还是产业安全角度,都需要发展PX产业,现将PX情况简介如下:一、PX简介1、PX属性PX- para-xylene,学名1,4-二甲苯,又称对二甲苯。
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其外观与普通汽油差不多。
【中文名称】1,4-二甲苯【英文名称】para-xylene,1,4-dimethylbenzene【别名】对二甲苯【结构或分子式】C8H10;C6H4(CH3)【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甲苯的气味。
【分子量】106.17;【熔点】13.2℃【沸点】138.5 ℃【溶解情况】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6;相对密度(空气=1)3.6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毒性和汽柴油相当。
2、PX用途PX是大宗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PTA),进而生产聚酯。
聚酯的用途以纤维为主,是最重要的合成纤维品种,在人口众多、土地紧张的中国,合成纤维不可或缺。
聚酯还用于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铝、玻璃、陶瓷、纸张、木材、钢铁等材料。
3、PX对人体危害性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名录》,PX属于易燃低毒类危险化学品,与汽油属于同一等级。
实际上,普通汽油中就含有PX。
PX属于国家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依据的第IV 级(轻度危害指标),无致癌性。
在一些国家,PX还算不上是危险化学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表示: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PX会致癌,或者导致畸形。
危险性主要来自它的易燃性,但这种危险性低于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
安全技术说明书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称: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英文名称:xylene mixed isomers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络:电子邮件地址:登记注册号:24小时应急征询: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有机化学原料,用作溶剂、医药、染料中间体、香料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状况概述:大量吸入对呼吸系统有害。
大量食入对人体有中等毒性作用,强烈刺激食道和胃,并引起呕吐,还也许引起出血性肺炎.对皮肤, 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外,还展现兴奋、麻醉作用;极易燃烧,其蒸汽比空气重,并可以延着地面扩散到很远. 如碰到远处旳火源可发生着火并回串到泄漏点.充装过程易产生静电,引起静电火灾。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阐明规范系列原则(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3。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
防备阐明:防止措施:保持容器密闭。
远离点火源,如热源/火花/明火。
——严禁吸烟。
带防护手套和护眼/面具。
将容器和接受设备接地/连接。
使用防爆旳电器/通风/照明/……/设备,采用防止静电放电旳设施。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旳工具。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水雾,干粉,二氧化碳灭火。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旳衣服。
用水冲洗皮肤/淋浴。
安全储存:远离火种、热源,储于阴凉通风处;废弃处置:本品及其容器根据使用地法律法规规定处置。
物理化学危险:该物质旳蒸汽比空气重,可延着地面扩散,并有也许发生由远距离旳火源引起旳着火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并能被点燃。
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轻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
急性中毒:高浓度会伤害粘膜,刺激呼吸道,还展现兴奋,麻醉作用,甚至导致出血性肺气肿。
慢性中毒:反复旳大量吸入二甲苯蒸汽刺激呼吸道。
刺激性:吸入大量蒸汽或汽雾可以引起对呼吸系统旳刺激.。
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突变性物质。
环境风险(二甲苯)

与项目单元设备相关的设备事故统计分析见表5。
根据1949—1982年化学工业事故统计,死亡人数占较大比例的前三
位事故依次是火灾、爆炸(20.3%)、中毒窒息(11.99%)及高处坠落
(11.03%),表明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有比较严重的后果。
表6
相关单元设备事故统计分析一览表
设备类型 事故类型 重大事故次数
表7
突发性大气污染源强统计一览表
事故排污点
污染物
事故持续 排污时间
排放源特征
名称
事故排放量
储槽
二甲苯
8g/ s
387min
面源
5.2大气预测模式 本评价直接引用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
则》中烟团模式。 5.3预测结果及评价
根据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风险评价等级划分原则,确定评价等级如下:
本项目涉及的危险性物质不论其生产或是储存用量均低于其临界 量,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周边无集中式居民住宅区,周边环境相 对不敏感,因而确定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1.2.2评价范围
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有二甲苯废气、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噪声等产 生。
项目营运期产生生产、生活污水共5.87m3/d,COD:414mg/l, BOD5:166mg/l,SS:250mg/l左右。污废水处理采用物化—生化处理 装置,处理规模为10m3/d,满足工程要求。由于本工程废水具有较好的 可处理性,经处理后可以达标排放,近期出水水质要求为 COD≤100mg/l、BOD5≤20mg/l、SS≤70mg/l。由于本工程营运期产生的 废水经达标排放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对长江水体无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重庆九龙皮件厂是重庆市大渡口区摩托车配件生产的重要企业,已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互助工业园区互助二村内租赁现有库房(建筑面积为1410m2),从事摩托车缸头铝件的喷涂加工。
地理位置见图1。
该企业于2004年3月以喷涂加工内容补办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通过了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的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
由于重庆九龙皮件厂在喷涂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以二甲苯为主的有毒有害稀料,因此按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和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渡环发[2006]7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补办环境风险评价的补充通知》的要求,该厂应补作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2006年1月18日,重庆九龙皮件厂正式委托我公司作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
我公司环境评价人员在原生产规模及生产工艺不变的前提下,编制完成了《重庆九龙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报告》,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审核。
1、总论1.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2004年12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2002年10月13日);(11)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1月26日);(12)《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2001年12月30日);(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14)《重庆市主城“蓝天行动”实施方案(2005—2010年)》;(15)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88号《重庆市主城尘污染防治办法》;(1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52文《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1)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 、HJ/T2.4-1995);(2)国家环保局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3)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1)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渡环发[2006]5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补办环境风险评价的通知》;(2)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渡环发[2006]7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补办环境风险评价的补充通知》;(3)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监测站环监字(2005)第018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4)与重庆铭驰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九龙皮件厂)签定的《喷涂加工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委托协议书》(2005-1)。
1.2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点根据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风险评价等级划分原则,确定评价等级如下:本项目涉及的危险性物质不论其生产或是储存用量均低于其临界量,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项目周边无集中式居民住宅区,周边环境相对不敏感,因而确定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
按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要求,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源点不低于3公里范围。
1.2.3项目周边的环境敏感点表1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一览表2、项目概况2.1建设内容及生产工艺流程该厂于2003年8月投资30万元,在重庆市大渡口区八桥镇互助工业园区互助二村内租赁现有库房,年喷涂摩托车缸头铝件产品105万件。
重庆九龙皮件厂厂址所在地北面为八桥镇互助工业园区变电站,东面为厂房,南面为互助工业园区道路,西面和西北面有少量的农户住宅楼,是项目关注的环境敏感点,见图2。
项目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
租用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建筑面积为1060m2;办公楼建筑面积为350m2。
生产厂房内分为打磨清洗区、喷涂区、烘烤区、检验区、成品件区共五区,项目总平面布置与外环境关系,见图3。
重庆市九龙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摩托车缸头铝件打磨加热清洗脱水喷涂电烘干检验成品入库图4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图2.2生产中所用原材料生产中所用的原材料消耗量如下:(1)摩托车缸头铝件:105万件/年;(2)铝粉漆: 30吨/年;(3)环氧底漆: 2.4吨/年;(4)二甲苯: 15吨/年;(5)砂轮: 10套/年。
2.3主要生产设备本项目生产厂房内主要有6台喷位机。
主要生产设备如下:(1)喷位机 6条;(2)空压机 3台;(3)烘柜 8台。
2.4劳动定员与生产班次职工人数:90人,全部招收当地下岗、待业人员。
生产班次为三班,一年按300天计。
2.5与项目有关的公用工程设施本项目生活用水由地区给水管网提供,本工程日用水量为6.46立方米。
排水经物化—生化处理达标后,排入地区园区市政排水管网。
2.6项目二甲苯物料平衡及水平衡分析二甲苯物料平衡示意图如图5。
10.627吨/年)进入空气二甲苯稀料(15吨/二甲苯(4.373吨/年)进入废水等图5 二甲苯稀料物料平衡示意图用水量平衡如图6。
损耗(0.07)总用水量污水量(5.87)损耗(0.36)清洗热水(0.16)损耗图6 项目水平衡示意图(单位:立方米/日)2.7污染防治措施及环境遗留问题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有二甲苯废气、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噪声等产生。
项目营运期产生生产、生活污水共5.87m3/d,COD:414mg/l,BOD5:166mg/l,SS:250mg/l左右。
污废水处理采用物化—生化处理装置,处理规模为10m3/d,满足工程要求。
由于本工程废水具有较好的可处理性,经处理后可以达标排放,近期出水水质要求为COD≤100mg/l、BOD5≤20mg/l、SS≤70mg/l。
由于本工程营运期产生的废水经达标排放后,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对长江水体无影响。
喷房废水,日产生量0.6立方米,主要含少量二甲苯、漆渣等,经过滤—混凝沉淀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喷房、烘干炉等各二甲苯产生点,均能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70毫克/立方米)的要求。
营运期产生的废渣主要是漆渣和办公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定期收集的污泥等,办公垃圾年产生量1吨,漆渣年产生量4吨。
办公垃圾送往废品回收站;漆渣属危险废物,送市危险废物中心处置,污水处理污泥清理后(大约二年清理一次)将及时运往渣场,因此本工程的废渣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营运期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空压机等。
由于采取了隔振减震隔音等措施后,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要求,营运期产生的噪声对厂内外操作人员影响小,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II类标准要求,噪声对外环境影响小。
采取以上措施后有效控制了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重庆九龙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通过了大渡口区环境保护局的项目审批和竣工验收,见重庆市大渡口区环境监测站环监字(2005)第018号《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但项目周边环境有零星的农户住宅分布,其间距不满足项目卫生防护距离(50米)的要求,建议互助工业园区管委会按环境保护局的审批意见要求尽快实施工业园区内零星住宅的拆迁、安置计划。
3、风险识别分析3.1危险性物质重庆市九龙皮件厂喷涂加工项目危险性原料性质见表2,项目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原料使用情况见表3,项目危险性物料储存情况见表4。
表2 项目危险性原料的性质一览表表3 项目生产过程中危险性原料使用情况一览表表4 项目物料储存情况一览表表5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表从表2可以看出,二甲苯为有毒物质。
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见表5),结合表3、表4情况,本项目在生产场所和储存场所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判定本项目事故危险物质是二甲苯。
3.2危险源本项目的生产厂房即为危险源。
4、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4.1单元设备事故统计分析与项目单元设备相关的设备事故统计分析见表5。
根据1949—1982年化学工业事故统计,死亡人数占较大比例的前三位事故依次是火灾、爆炸(20.3%)、中毒窒息(11.99%)及高处坠落(11.03%),表明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有比较严重的后果。
表6 相关单元设备事故统计分析一览表4.2事件树(ETA )分析对项目运行中潜在事故的事件树(ETA )分析,见图7。
外界辐射热量;(3)蒸气云爆炸。
5、突发性大气环境污染预测 5.1源强泄漏源强的估计,采用石剑荣等用分子运动论方法提出的闪蒸爆炸源强估算三阶段模式[1]。
(1)初期饱和气体全部经泄漏破裂口,进入大气环境(按无组织排放量计)泄漏量M 1=3.60kg(2)泄漏初期遇火花,发生爆炸,两相闪蒸强烈沸腾过程,进一步引发大面积泄漏泄漏量M2=83.532kg,持续时间t=0.012s(3)残液继续外泄过程(未采取抢救措施情况)=92.868kg,持续时间t=23217s=6.449h泄漏量M3本工程突发性大气污染源强见表7。
表7 突发性大气污染源强统计一览表5.2大气预测模式本评价直接引用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烟团模式。
5.3预测结果及评价采用烟团模式计算。
预测结果见表8。
表8 项目二甲苯事故排放对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值一览表按TJ7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二甲苯的最高容许浓度(0.3mg/m3)衡量,本项目二甲苯事故外排对各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大。
对各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均超标。
西面的农户住宅的最大超标倍数为64.55;西北面农户住宅的最大超标倍数为111.94。
各环境敏感点浓度值均低于TJ7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并有轻度刺激性症状。
在短时间,距离源330米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变差,出现较大面积的超标,由于持续时间短,不会发生急性危害。
二甲苯最大着地浓度为184.726m g/m3,离源距离为10米处,超标面积为0.342km2。
6、二甲苯喷射燃烧造成热辐射危害距离的计算考虑二甲苯储槽发生贯穿性破裂,喷出在很短时间就遇明火点燃,形成喷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