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分级参考表
环境风险等级分级标准

环境风险等级分级标准风险承受能力,从低到高分别A1(谨慎型)、A2(稳健型)、A3(平衡型)、A4(进取型)、A5(激进型)。
与风险承受能力对应的产品风险等级是R1(谨慎型)、R2(稳健型)、R3(平衡型)、R4(进取型)、R5(激进型)。
用户只能购买与其所测风险等级结果一样或更低等级的产品。
具体风险等级介绍如下:1、R1级(谨慎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一般由银行保证本金的完全偿付,产品收益随投资表现变动,且较少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的影响。
2、R2级(稳健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但本金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浮动相对可控。
在信用风险维度上,产品主要承担高信用等级信用主体的风险。
在市场风险维度上,产品主要投资于债券、同业存放等低波动性金融产品。
3、R3级(平衡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有一定的本金风险,收益浮动且有一定波动。
在信用风险维度上,主要承担中等以上信用主体的风险。
在市场风险维度上,产品除可投资于债券、同业存放等低波动性金融产品外,投资于股票、商品、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30%,结构性产品的本金保障比例在90%以上。
4、R4级(进取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本金风险较大,收益浮动且波动较大,投资较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
在信用风险维度上,产品可承担较低等级信用主体的风险。
在市场风险维度上,投资于股票、商品、外汇等高波动性金融产品的比例可超过30%。
5、R5级(激进型)该级别理财产品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本金风险极大,同时收益浮动且波动极大,投资较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法规变化等风险因素影响。
在信用风险维度上,产品可承担各等级信用主体的风险,在市场风险维度上,产品可完全投资于股票、外汇、商品等各类高波动性的金融产品,并诃采用衍生交易、分等杠杆放大的方式进行投资运作。
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

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一、前言施工作业活动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
为了保障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必须从源头上对施工作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分级管控。
本文结合建筑工程施工实际,提出了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希望能够对施工作业活动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1.施工场地安全风险1.1 场地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对施工作业活动的影响。
1.2 地质地貌安全风险:包括地质灾害、地基稳定性、土壤条件等对施工的影响。
1.3 水文地质安全风险:包括水系、地下水位、地下水压等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2.施工设备安全风险2.1 主要施工设备:包括吊装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施工机械等对施工的影响。
2.2 辅助施工设备:包括施工脚手架、施工临时设施等对施工的影响。
3.施工作业活动风险3.1 高空作业风险:包括搭设脚手架、进行高空作业等对施工的影响。
3.2 起重吊装风险:包括大型起重机吊装、物料吊装等对施工的影响。
3.3 危险化学品风险:包括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储存、运输等对施工的影响。
4.施工作业活动人员安全风险4.1 劳动防护安全风险:包括头部、视力、呼吸、听力、躯干、四肢等劳动防护的影响。
4.2 作业人员健康风险:包括作业人员的患病、精神状态等对施工的影响。
5.施工作业活动安全管理风险5.1 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包括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对施工的影响。
5.2 安全管理制度风险:包括安全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对施工的影响。
5.3 安全培训教育风险:包括员工安全教育、施工技术培训等对施工的影响。
三、结语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是对施工作业活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清单的使用,可以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控施工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提高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希望本文提出的施工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样表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环境保护工作风险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环境保护工作风险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环境保护工作风险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以帮助组织全面了解环境保护领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概率,将环境保护工作的风险分为以下五个等级:2.1 一级风险一级风险是指极高概率和重大影响的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破坏、重大的资源浪费或法律违规等。
对一级风险的管控需要高度的重视和采取紧急的应对措施。
2.2 二级风险二级风险是指高概率和重要影响的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可能对生态环境、环境质量或工作流程产生不可回复的影响。
对二级风险的管控需要严密的监测和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2.3 三级风险三级风险是指中等概率和中等影响的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可能对环境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三级风险的管控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采取预防性的措施。
2.4 四级风险四级风险是指低概率和轻微影响的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可能对环境质量和工作效率产生一些轻微的负面影响。
对四级风险的管控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保持警惕。
2.5 五级风险五级风险是指极低概率和微小影响的风险事件。
这些风险对环境和工作过程的影响极小,通常可以被自然环境所调节。
对五级风险的管控可以有一定的容忍度。
3. 管控清单示例以下是一个环境保护工作风险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的示例:以上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具体的管控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风险特点进行细化和补充。
4. 总结环境保护工作风险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可以帮助组织全面了解环境保护领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制定清单时,应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概率进行分级,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清单内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以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HJ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Classification method for environmental accident risk of enterprise(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18-02-05 发布2018-03-01 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前言------------------------------------------------------------------------------------------------------------ⅱ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分级程序------------------------------------------------------------------- 2 5风险物质识别--------------------------------------------------------------- 2 6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 7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5 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 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10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规范和指导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制定本标准。
一、二级实验室环境安全风险评估表

一、二级实验室环境安全风险评估表背景实验室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涉及到许多的实验设备、试剂、生物材料、化学品等,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更好的保障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和人身安全,进行实验室环境安全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内容实验室环境安全风险评估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室概况:填写实验室基本情况,包括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位置、实验室类型等。
同时要列出实验室内的设备和仪器、压力管道和易燃易爆品储存的位置、数量等信息;实验室概况:填写实验室基本情况,包括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位置、实验室类型等。
同时要列出实验室内的设备和仪器、压力管道和易燃易爆品储存的位置、数量等信息;- 实验室风险评估: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对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估,包括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实验装置的安全状况、实验室危险源分布、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说明。
在实验室风险评估中,应对实验室内的物品、设备和环境进行清点,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级,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风险评估: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标准,对实验室进行安全评估,包括实验室安全评价指标、实验装置的安全状况、实验室危险源分布、安全隐患等方面进行说明。
在实验室风险评估中,应对实验室内的物品、设备和环境进行清点,对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分级,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制度:说明实验室内部的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包括数个方面的内容,如工作安排、管理员的职责和职权、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内紧急措施应急预案等;实验室制度:说明实验室内部的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包括数个方面的内容,如工作安排、管理员的职责和职权、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内紧急措施应急预案等;- 安全设备:说明实验室内的环境安全设备,包括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消防设备、泄漏处理设备等;安全设备:说明实验室内的环境安全设备,包括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消防设备、泄漏处理设备等;- 紧急措施:说明实验室内各种意外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爆炸、火灾、毒气泄漏等。
环境风险鉴定名单

环境风险鉴定名单1. 背景环境风险鉴定是评估和识别潜在环境风险的过程,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环境风险鉴定名单,帮助组织识别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
2. 风险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环境风险因素,组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鉴定:- 水污染:包括废水排放、水体污染、水资源过度利用等。
- 大气污染:包括废气排放、烟尘排放、工业废气等。
- 土壤污染:包括化学物质渗透、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
- 噪音污染:包括工业噪音、交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等。
- 生物多样性丧失:包括物种灭绝、生态系统破坏、非法捕捞等。
- 资源浪费:包括能源浪费、水资源浪费、材料浪费等。
3. 鉴定方法在进行环境风险鉴定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调查和观察: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和观察,包括现场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
-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出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因素。
- 评估和分类:对鉴定出的环境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
- 制定措施:根据环境风险鉴定结果,制定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环境风险。
4. 风险管理一旦环境风险因素被鉴定出来,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环境风险因素的影响,如改善工艺、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等。
- 风险监测:建立监测系统,定期监测环境风险因素的变化和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 风险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环境风险事故,减少损失和影响。
- 风险沟通: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对环境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 结论环境风险鉴定是组织管理环境风险的重要步骤。
通过识别和评估环境风险因素,组织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风险的影响,保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以上提供的环境风险鉴定名单和方法可以作为参考,具体应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全套表格

项目风险物质及其临界量序号物质名称CAS号临界量/t备注环境敏感目标调查表类别环境敏感特征厂址周边5km范围内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相对方位距离(m)属性人口数环境空气厂址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厂址周边5k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大气环境敏感程度E值受纳水体序号受纳水体名称排放点水域环境功能24h内流经范围(km)地表内陆水体排放点下游10km范围内敏感目标水与排放点距离(m)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序号环境敏感区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包气带防污性与下游厂界距离(m)地能下水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项目危险物质调查情况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最大存在量分布情况备注1建设项目 Q值确定表序号危险物质名称最大储存量t临界量t qi/Qi12∑Q=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P)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行业及生产工艺(M)比值(Q)M1M2M3M4 Q≥100P1 P1 P2 P3 10≤Q<100 P1 P2 P3 P41≤Q<10P2 P3 P4 P4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大气环境敏感性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E1 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E2 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人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E3 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Ⅱ类及以上,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一类;或以发生事故时,敏感F1 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国界的较敏感F2 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二类;或以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省界的低敏感F3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分级S1S2S3环境敏感目标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 10km 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 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 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 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 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 范围、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1和类型2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地表水功能敏感性环境敏感目标F1F2F3S1 E1 E1 E2S2 E1 E2 E3S3 E1 E2 E3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敏感G1 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较敏感G2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不敏感G3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D3 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2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1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D3”条件Mb:岩土层单层厚度。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评价工作等级判定全套表格

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D3
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D2
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D1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标分级
分级
环境敏感目标
S1
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 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
E2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 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人
E3
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
S2
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 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的: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隧道设计底板埋深;
D—盾构隧道设计外径。
盾构区间
Ⅰ类
Ⅰ
Ⅰ级
1、地铁建设过程中已预留安全措施的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2、超浅埋(≦0、7D)盾构区间工点相应的环境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3、隧道上穿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4、地面、高架线路参照铁路及高架桥相关标准。
Ⅱ
Ⅱ级
Ⅲ
Ⅲ级
Ⅳ
Ⅳ级
车站、明挖区间
Ⅱ类
Ⅰ
Ⅱ级
Ⅱ
Ⅲ级
Ⅲ
Ⅳ级
道路
桥梁
隧道
高架桥立交桥的主桥等
Ⅰ类
Ⅰ
环境风险分级参考表
环境风险源
接近度
风险
等级
备注
环境设施
类别
建
筑
物
省级以上历史文物建筑、对沉降变形特殊敏感建筑(如有精密仪器设备的厂房等)、110kV及以上高压线铁塔等
Ⅰ类
Ⅰ
Ⅰ级
1、已按腾迁处理的建筑物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2、超浅埋(≦0、7D)盾构区间工点相应的环境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3、建筑物对于车站主体基坑与附属结构环境风险等级不一致时,按最高等级执行。
Ⅰ级
1、桥梁建设过程中已预留条件、措施的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2、超浅埋(≦0、7D)盾构区间工点相应的环境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Ⅱ
Ⅱ级
Ⅲ
Ⅲ级
Ⅳ
Ⅳ级
一般河道桥梁、匝道桥、人行天桥等
Ⅱ类
Ⅰ
Ⅱ级
Ⅱ
Ⅲ级
Ⅲ
Ⅳ级
河流
海河
Ⅰ类
Ⅰ
Ⅰ级
超浅埋(≦0、7D,由河底淤泥层以下计算)盾构区间工点相应的环境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Ⅱ
Ⅱ级
Ⅱ类
Ⅰ
Ⅱ级
1、一个区间或车站的地下管线按照风险级别统计数量,一个级别风险源列为一个风险源。
2、管底距盾构顶大于0、5D时,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3、管线与基坑围护结构边缘净距大于5m时,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Ⅱ
Ⅲ级
Ⅲ
Ⅳ级
煤气支管、自来水支管、雨污水管、普通电力管沟、通信管沟
Ⅲ类
Ⅰ
Ⅲ级
Ⅱ
Ⅳ级
备注:位于明(盖)挖法基坑外边线3H,隧道外边线30m或3Hi、3D(取大值)范围以外环境设施不作为风险源。
Ⅲ
Ⅲ级
Ⅳ
Ⅳ级
新开河、子牙河、北运河、永定新河
Ⅱ类
Ⅰ
Ⅱ级
Ⅱ
Ⅲ级
Ⅲ
Ⅳ级
月牙河、津河、卫津河、外环河、排污河、人工湖、新引河、南运河、洪泥河
Ⅲ类
Ⅰ
Ⅲ级
Ⅱ
Ⅳ级
地下
管线
中压以上的煤气管、自来水主干管(直径大于600mm),大型水源管,使用时间较长的铸铁管、承插式接口钢筋混凝土管,220kV以上电力管沟、军用电(光)缆
Ⅱ
Ⅲ级
Ⅲ
Ⅳ级
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等
Ⅲ类
Ⅰ
Ⅲ级
Ⅱ
Ⅳ级
铁路
高速铁路、铁路站场等
Ⅰ类
Ⅰ
Ⅰ级
1、铁路建设过程中已预留安全措施的风险等级降低一级。
2、超浅埋(≦0、7D)盾构区间工点相应的环境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3、道岔区风险等级提高一级。
Ⅱ
Ⅱ级
Ⅲ
Ⅲ级
Ⅳ
Ⅳ级
普速铁路、铁路专用线等
Ⅱ类
Ⅰ
Ⅱ级
Ⅱ
Ⅲ级
Ⅲ
Ⅳ级
既有
地铁
运营
线路
Ⅱ
Ⅱ级
Ⅲ
Ⅲ级
Ⅳ
Ⅳ级
标志性建筑、无桩基的多层住宅楼,高耸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35KV及以上变电站,油库、加油站、加气站等
Ⅱ类
Ⅰ
Ⅱ级
Ⅱ
Ⅲ级
Ⅲ
Ⅳ级
有桩基础的多层住宅楼,多层商业、办公楼,一般的厂房、车库等
Ⅲ类
Ⅰ
Ⅲ级
Ⅱ
Ⅳ级
既有
地下
构筑
物
地下道路与交通隧道、地下商业街及重要人防工程等
Ⅱ类
Ⅰ
Ⅱ级
建设过程中已预留安全措施的风险等级降低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