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件

合集下载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批判学派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概论 教学PPT课件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趋势: 传播手段日益丰富,人体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日 益独立。
14
2. 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著名观点:媒介即讯息
• 从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具体传播内容,而 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
• 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群落内的信息传播
9
二、文字传播时代 意义: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 2. 文字打破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 文字作为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
8
第二节 人Leabharlann 传播的发展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传播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重要意义:1.口语具有抽象能力,成了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
号系统。2.口语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促进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 展的进程。
• 局限性:近距离传递和交流 声音符号转瞬即逝,记录性差
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两个方面都有了质和量的飞跃。 d.1电2 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 开创了人类传播媒介大融合的时代。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信息社会: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 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 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
13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5
二、人类的传播现象
1.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语言的产生标志着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重大飞跃。 • 劳动中的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产生了语言的需要。 •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 器官的进化,终于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传播学课件

传播学课件

定性研究方法
包括访谈、观察、参与式观察等,用于深入 了解受众和传播效果。
混合研究方法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综合分析传播效果。
05
传播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
01
新闻报道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 向公众传递国内外时事、社会生 活等新闻信息。
新闻评论
02
03
媒体监督
针对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 析和评论,引导公众了解事件真 相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用
整合传播模式适用于现代数字化媒体环境下 的品牌营销、公共关系和危机管理等领域的 传播活动。
04
传播理论与研究
传统传播理论
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
描述传播过程的线性模式,包括谁、说了什么 、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
施拉姆循环模式
强调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传播者和受 众相互转换角色。
01
新闻报道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大 众传递新闻和信息。
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影像和故事情节向观众传递娱 乐和文化信息。
03
02
广告
通过各种媒体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或 服务。
公共关系
通过公关活动和传播策略来塑造组 织形象和声誉。
04
组织传播
内部沟通
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包括会议、通知、邮件等 。
对外宣传
社会教育
通过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公众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06
传播学的前沿与展望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
社交媒体传播
研究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机制,包括 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社交网络等方
面。
移动传播
研究移动终端的传播特点,如手机、 平板等,以及移动传播对人们信息获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受众PPT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受众PPT课件

-
21
思考上述两种受众观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共同点:都把媒介当成进攻的一方,而把受众视为防卫 的一方;都假定媒介通过传播信息而影响受众,而受众 通过接收信息而受到媒介的影响。
• 区别:魔弹论认为攻方取胜容易;而有限效果论则认为 攻方取胜不易,因为受众联合御敌。
-
22
5.使用与满足论
• 受众地位:由守转为攻。 • 研究缘起:贝雷尔森与卡茨的论争 • 主要观点:受众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足某些个
-
14
选择性定律一方面显示了受众在传播活动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也表明译码活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
15
关于受众研究的理论
一、中弹即倒的受众 魔弹论/枪弹论/靶子论/皮下注射论
二、联合御敌的受众 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型论/社会关系论
三、主动进取的受众 使用与满足论
-
16
1.魔弹论(bullet theory)
人的、经验化的需求。
-
23
布卢姆和卡茨(1974):五种可能的社会情况导致对媒介的需 要和使用
①发生紧张、冲突时,需要借助媒介讯息来缓和。 ②有新情况、新问题时,需要通过媒介寻求情报解决问题。 ③盼望媒介进一步提供辅助性、补充性信息。 ④提高修养,获得某些知识和技术。 ⑤寻求媒介的历史资料记录和收藏。
主要观点:根据受众在性别、年龄、地区、民族、职业、收入、宗 教信仰、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类 型。某一社会类型的受众对同一讯息会有大体一致的反应。
举例:80后,90后 宅男, 剩女
-
20
4. 社会关系论
观点:受传者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在信息的接受过程中受传者 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其所属圈子的影响。 举例:假脸姐妹团

《传播学概论》.ppt

《传播学概论》.ppt
问题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如何协调这些变量之间 的平衡关系,是一项颇费心思的“系统工程”,运用之妙, 存乎一心。
Page 15
第三节 从传播方式看劝服
耶鲁研究从传播方式上探讨劝服艺术可以归纳为四个命题: 一、只说一面之词好,还是正反两面都说好; 二、先说为好,还是后说为好; 三、结论由传播者明白给出好,还是由受众自己得出好; 四、理智型的宣传好,还是情感型的宣传好。
《传播学概论》
上海师范大学
李名亮副教授
Page 1
第八讲 效果分析 (上):劝服艺术
效果分析在传播学中的重要性 效果分析的影响因素 劝服艺术
Page 2
第一节 霍夫兰与耶鲁研究
霍夫兰—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社会心 理学的主要开创者。作为著名的社会心理学 家毕生致力于对态度的形成与态度的改变研 究。代表作《传播与劝服》。
Page 11
社会心理学家E﹒阿伦森参与的两项实验提供了更有说 服力的证据。
两项试验都从科学上证实了人们从常识中得到的结论, 即威望高的传播者比威望低的传播者更能左右人们的认识, 换言之知名度高的传播来源比知名度低的传播来源更具有 劝服的优势。
“名人效应”
Page 12
名人代言
Page 13
三、传播来源的动机
总之,是说一面之词,还是说两面之词,主要看受众 方面的情况而定。受众可以按固有立场与教育水平来区分。
Page 18
“接种免疫论” 该理论不同于其他的耶鲁研究,它是站在
受众的立场上,着眼于如何抵御传播者的宣传 与劝服,如何保持原有的态度。
该理论的创始人,是耶鲁学派的宿将威廉·麦奎尔 该理论与霍夫兰的一面之词两面之词有很深的关联。霍 夫兰曾指出,接受正反两面信息的受众比 起只接受正面信息的受众更能抵御反面信息,在反面信息的 冲击下更能站稳立场,不被动摇。

传播学概论课件

传播学概论课件

是完善和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
二、人际传播的动机
1、为了满足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 需求。 2、为了与他人建立社会协作关系。 3、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开放区域 盲目区域 秘密区域 未知区域 ⑴人知我知的“自我”,即开放区域。 ⑵自不知人知的“自我”,即盲目区域。 ⑶自知人不知的“自我”,即秘密区域。 ⑷自不知人不知的“自我”,即未知区域 4、为了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各种精神和心理需 求。
3、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流言是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 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正规的传播渠 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 特点: 1、流言信息的快速增殖。 2、流言信息的回流和恶性循环。 3、流言中伴随着大量的谣言。谣言是指有意凭空 捏造的消息或信息。
“八卦”新闻在口耳相传之后,通常就会走样。于 是,一个消息从甲传到乙,再传到丙丁,和最先的版本 已是大不相同。 小赵因为感冒,吃了些抗感冒药,昏昏欲睡。早上 在上班途中,被路过的摩托车撞了一下,干脆趁机回家 休息算了。 小赵于是打电话请假:“钱科长,我有点感冒,刚才 又被别人的摩托车撞了,大腿擦伤点皮,走路一拐一拐 的。我想请两天假。” 钱科长向孙经理汇报:“我们科室的小赵今天早上给 摩托车撞伤了腿,好像有点严重,请假不上班。” 孙经理回去跟老婆李阿姨说:“你的电大同学小李给 摩托车撞伤了大腿,挺严重的。”
群体感染指的是在集合行为中,某种观念、情绪或 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速度蔓延开来的过 程。 首先,紧张使某一集体的成员非常容易相信稀奇古 怪的传说和谣言; 其次,在朋友之间蔓延比在陌生人之间快得多; 最后,感染或行动在那些具有共同信念、态度和价 值观的人中间迅速蔓延。 心理学认为,“感染”是群众性的模仿,意思是感 情 或者行为从一群人中的一个参加者蔓延到另一个参加 者。 当所有参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人或事物 上面时,情绪感染便加剧了。 ——如在集会上,人们被一强有力的领导者深深打 动。 人群中的成员能相互刺激并相互强化反应,直到他 们达到狂热的一定程度为止。

传播学概论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传播学概论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表现:(1)先导:系统的理论框架; (2)过程:可靠的控制机制; (3)研究:严格的分析手段; (4)结论:良好的复制功能;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操作性:传播学研究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探讨。 表现:其研究目的的三个梯次分布。
(1) 描述:对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作出符合实际的描述,回答 “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二、抽样程序的具体步骤
1、 界定调查总体 在界定总体是一般从四个方面加以定义:
(1)内容(调查对象的性质);(2)单位;
(3)时间;
(4)空间范围。
2、 编制抽样框 抽样框是指对构成总体的抽样单位进行编号排列所形成的一 份详细名单。它是抽取样本的直接对象。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非随机抽样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图或取样的方便从总体中抽取 一部分单位来进行的调查。通过非随 机抽样所获的样本指标不具 有推断总体的可靠性。
3、 在传播学研究中,一般采用随机抽样作为正式调查的抽样形式, 非随机抽样一般用于正式调查前的试调查,以便为修正问卷设计并 进行正式调查打好基础。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2) 种类: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
(3) 特点:推断总体的目的性;推断形式的整体性; 样本抽取 的随机性;抽样误差的可控性;
Google Confidential and Proprietary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的特点和区别
1、 随机抽样就是使总体中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的抽 样形式。通过随机抽样所获的样本资 料具有推断总体的可靠性, 代表性最高,能正确地说出自己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总体。

传播学概论课件(新版)

传播学概论课件(新版)

原先赞同此讯息的人
原先反对此讯息的人
教育水平低者
教育水平较高者
返回
5.威尔伯·施拉姆(宣伟伯) (Wilbur L. Schramm)
(1)创建了4个高水平的传播学研究机构。①1934 年建立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②1948年建立伊利 诺斯大学传播研究所。③1955年建立斯坦福大学 出传播研究所。④1973年建立夏威夷东西方中心 传播研究所 。
(1)他首创了“群体 动力论”和“场论”
(2)提出“把关人” 等概念
返回
4.卡尔·霍夫兰 (Carl I. Hovland)
(1)一是对战争期间拍摄的连续影片《我们为何而战》 的放映效果的评价。
(2)另一著名成果是“一面理”和“两面理”理论:
只说一面的讯息
两面都说的讯息
(对于以下受众非常有效)(对于以下受众非常有效)
(2)他编写出版了近30部著作,从而建立了完整
的传播学理论体系。①第一类是传播学教材 。②
第二类是传播理论研究著作。③第三类是专门研
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尽快发展传播事业并通过传媒
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著作。
返回
二、传播学的发展
(一)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3.军事因素 4.技术因素
二、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一)经验性方法论有三个基本前提 1.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
些客观性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加以揭示; 2.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
观性的科学方法; 3.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够通
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因此,经 验性方法论与社会科学中的实证立场是联系在 一起的。
三、研究传播学,为社会发展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教学基本要求 对传播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 要地介绍,使初次涉及传播学 的学习者对这门学科有一些宏 观的把握。 教学重点、难点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communication:历史悠久(中国古代传播概 念),20世纪得到重视。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基 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 施拉姆
信息社会的特点 社会的经济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 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操作手,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交易结算不主要依靠现金,而主要依靠信用。 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将和全球成 为
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一、口语传播时代
开始于9万年到4万年前 漫长时代 具有局限:短距离;记录性差
二、文字传播时代
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结绳符号 原始图画 象征性图形 象形文字
中国秦墓竹简
人类的早期传播媒介 古埃及泥版书 古埃及纸草书画
优点: 长久保存信息 长距离传递信息,扩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 留存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Charles Horton Cooley:“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 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 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 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最新成果” ——社会学传统 Charles Sanders Peirce:“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 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 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 者说是由标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符号学传统
“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 17 和 18 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 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 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对 权利分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 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 ——施拉姆
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就是从符号和意义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对传播 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符号的定义和基本功能;符号和意义间的关系。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 用
一、符号的定义
本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提出:人是符号动物。 卡西尔说“对于理解人类文化生活形式的丰富性和多 样性来说。理性是个很不充分的名称。但是,所有这 些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因此,我们应当把人定义 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sm)来取代把人定义 为理性的动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人的独特之 处,也才能理解对人开放的新路——通向文化之路。”
二、传播与信息
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说,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或信 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特征与功能】(1)客观性和普遍性;(2)表达性; (3)流动性。 信息的分类 传播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信息活动。
三、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传播的不同定义 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必然包含两个因素:信息(传播的材 料)流动(传播的方式)。因此,所谓传播就是信息的流 动过程。
课程目标 1. 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
2. 了解传播的类型及其特征; 3. 培养批判分析媒介内容的思维与能 力; 4. 理解传播理论与职业实践的关系; 5. 掌握一些基本的传播技巧,提高自 己的传播能力。
参考书目
[1] [ 美 ] 小詹姆斯 · 坦卡特、沃纳· 赛佛林,《传播理 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2] [美]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 出版社,1984年中文版 [3] [英]麦奎尔,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上 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 [4] [ 美 ] 德弗勒,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学诸 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年中文版 [5] [加]麦克卢汉,《人的延伸媒介通论》,成都:四 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6] [美] 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北京: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
重点、难点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动物社会传递信息的常见信号有:气味、发光、 超声波、动作、声音。 功能(吸引、驱逐、表达攻击或臣服、告知同 类、警告、传达有关环境或食物的信息)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
1. 动物的信息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 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 后天的复杂学习 2. 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 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Signifier
the word „spoon‟ in your head
Signified
the mental concept of spoons
We experience signifiers by means of our senses—we see, feel, smell, hear signifiers. Signifiers are objects, words, images or sounds before they are given meaning. The signified is what we think or feel in response to a signifier.
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流动过程,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 会关系的体现; (3)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 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 统。
传播学概论
课程描述 本课程将为学生介绍传播学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
理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课程开始将介绍一般 的理论特性、科学的研究方法、理论的目标、评价 理论的标准。我们还将讨论媒介内容、形成媒介内 容之个体的、组织的和社会的因素。 虽然大家觉得“理论”只是一种学术活动,过于抽 象和遥远,与你们未来的职业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但传播理论对于大家的未来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语言的抽绎程度有高低之分,抽绎的程度愈高, 它与具体实际的依存关系就愈是间接。可能引起 的误会便越多,能理解接受的人便越少。
抽象阶梯(abstract ladder)
(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它是人 们认识客观世界进行社会互动的中介,是维系社会成 员关系的基本纽带。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
(一)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进步,不 断打破时空界限,不断创造人类新的经验类型。 1、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方式是叠加的。 (二)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 (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符号为人类所独创,动物不能创制符号
符号为人类所独有,动物没有符号
1.符号的定义
A sign is something which stands to somebody for something in some respect or capacity.(符号是某种 对某人来说在某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 东西)
三、印刷传播时代
蔡伦
毕升
谷腾堡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由于媒介笨重、符号复杂、复制 困难和传播垄断,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竹 简、帛书等书写媒介也只在上流社会流传。只有印刷 术的产生和流传才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 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 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
3. 符号的特性 There is no necessary, intrinsic, direct or inevit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Saussure stressed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sign more specifically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link between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3.
4.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 传播隔阂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 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辨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人类传播历史的回顾,揭示 人类传播发展的动力是人类对自己 传播能力的不断突破以及新媒介不 断产生的过程;同时展现传播时代 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带入信息时代, 探索信息时代中传播的重要意义和 未来的走向。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 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1.
2.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 成的整体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双重偶然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 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 语言的起源、语言产生的动力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 创造性
1.
2. 3.
4.
超越时空 无限灵活 发音经济 能动性和创造性
[语言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