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第七章——传播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见领袖(opinion leader, 又译为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 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某种影响力的中介角色者。 信源 —— 更有兴趣和机会接触传媒的内容。 知识面 —— 信源广阔,有较强的读码、解码能力。 责任感 —— 讲义气、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 人际交往 —— 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关系协调能力。 社会地位 —— 1.在其活动的群体中有社会地位。 2.在群体之外又各种所需信息的社会关系。
两级传播论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县调查发现:
1. 大众媒介在总统竞选政治宣传战中产生影响的三个明显模 式:激活(activation)、强化(reinforcement)和改变 (conversion)。 2. 观点经常从广播和印刷媒体流向意见领袖,然后再从他们 流向不太活跃的人群,由此提出了两级传播模式。
教养wk.baidu.com论/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
美国学者乔治·格伯纳等提出了这一理论。
提出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
涵化(cultivation)分析的总体假设是,那些花费了更多时间 “生活”在电视世界中的人更可能以电视镜头里所呈现的形象、 价值观、描述、思想体系等来看待“现实世界”。
他们的研究发现:看电视越多, 越相信电视里所说的,而不是 真实世界的情况。 因此,电视暴力内容泛滥,可 能会造成人们的这样一种认知: 周围的世界是不安全的、危险 的、令人恐惧的。
第四阶段 强大效果论
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 观点:大众传播具有相当强大的效果。但“强大的效果”并不 是能普遍地或简单地产生,只有在正确的环境中使用正确的传 播技巧,它才可能产生。 和枪弹论相比,强大效果论的研究更细致更谨慎。 代表性研究:沉默的螺旋
沉默螺旋论
主要观点:
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为避免孤立,一般不愿发出与多数人意见即所谓“舆论” 相反的言论。为此,他们不停地注意环境的动静,以便认知何为“舆论”—— 这种可称为“准统计感觉”的环境观察力,有时很准确,有时只是错觉。如果 确定自己的意见与舆论一致,就毫无顾忌地大声发言;反之,则倾向于保持沉 默。与此同时,当然也会有违心附和舆论或真心改变自己态度而倒向舆论一边 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沉默的队伍越来越大,“少数意见”的队伍越来越 小,从而使“多数意见”最终得以确立其支配地位。
传播学概论
第七章
传播效果
第一阶段 魔弹效果论 主要观点: • 魔弹论是传播研究早期的一种效果观念,它又名子弹论、枪 弹论、靶子论、传送带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等, 流行于20世纪40年代之前。 • 魔弹论的观点认为,受众成员是一个个孤立的人,很容易受 到大众传播的影响,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第三阶段 适度效果论
时间: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 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那么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 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 果来衡量。 对效果的认知:长期、整体、主动的效果。 代表性研究:使用与满足研究、创新扩散论、议程设置理论、知 识沟等。
阿尔弗雷德·李和伊丽莎白·李合著的《宣传的艺术:对考夫 林神父演讲的研究》(1939)总结了考夫林神父演讲中常 用的七种技巧:
• • • • • • • 辱骂法(污名法) 光辉泛化法(光环法) 转移法 证词法 平民百姓法 洗牌作弊法 乐队花车法
• 辱骂法:
给某事物贴上一个不好的标签,使人们不经检查和验证就 拒绝和谴责这一事物。
• 光辉泛化法:
将某事物与好字眼联系在一起,使人们不经检查和验证就接 受或赞同这一事物。
• 转移法: 指将某一令人尊敬事物的权威、认可和威信转移到另一事物 上,以使后者更可让人接受。
• 证词法: 让某个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的人就某个给定的观点或项目或产 品或人物说好话或坏话。
• 平民法: 指某讲话者以他和他的观点来自“人民”(“平民”)为由, 试图让受众相信他们。
• 洗牌作弊法:
指通过对事实或谬误、例证或干扰物,以及合理陈述或不合理 陈述的选择和使用,以期对某观点、项目、人物或产品做尽可 能好或尽可能坏的说明。
• 乐队花车法:
又叫号召从众法。它试图让人们相信当前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齐 心协力地做某件事,你如果不想落伍,就应该同大家保持一致, 赶快“跳上乐队花车”。
第二阶段 有限效果论
时间:1940年初—1960年初 观点:大众传播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 到媒介的性质、个人差异、社会类别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 约,而不是所谓的“威力无比,不可抗拒”。传播者的意图经过 中介因素才起作用,最后的效果往往不是态度的转变而是态度的 强化。 代表性研究:两级传播论、态度劝服研究、比戈特先生的研究
议程设置论
主要观点: 大众媒介对某些事件或问题的强调程度,同受众对其重视程度构成 了强烈的正比关系。即,大众传播媒介越是大量报道或重点突出某 个事件或问题,受众越是特别地关注、谈论这个事件或问题。 简而言之,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
知识沟理论(knowledge gap)
主要观点: “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 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 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将比社 会经济状况较差的人以更 快的速度获取这类信息。 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 识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 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